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秦安县新闻 [秦安县中药材生产现状与产业化建设实施意见]
 

秦安县新闻 [秦安县中药材生产现状与产业化建设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19-02-24 05:07:59 影响了:

  中医药是我国人民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世界约有80%以上的人口应用植物药进行治疗,我国加入WTO后,农业整体处于弱势地位,但作为中国传统中药,却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市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巨大,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逐年上升。秦安县中药材资源丰富,花椒、党参、大黄等中药材具有极高的品牌优势,产业化发展的潜力大,前景良好。
  
  1中药材发展优势与生产现状
  
  1.1发展优势
  1.1.1中药材资源丰富。秦安县属陇中南部温和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土层深厚、土壤疏松,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地形复杂,适宜各种中药材生长,药材资源丰富,野生中药材分布广泛且蕴藏量大,已查明的中药材资源450种,其中药用植物79科224属232种。
  1.1.2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我县中药材发展历史十分悠久,民间素有中药材种植及野生采摘习惯,中药材采摘种植和加工经验颇为丰富。秦安县良医代代相承,成就卓著,推动了祖国医药学的发展,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中医药文化遗产。
  1.1.3劳动力富余。秦安县地处陇东南,是一个“山多川少”的干旱半干旱山区农业县,农村人口57.2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60.84万人的82.02%,人均占有耕地 2.49 亩,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向外地,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中药材的生产开发属劳动密集型行业,较为适合我县农村劳动力富余和素质普遍较低的县情,有利于深化我县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我县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1.2生产现状
  2006年全县种植各类中药材0.12万hm2,平均单产82.90kg,总产149.20万kg,中药材产值1 352.70万元,为全县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23.62元。中药材生产稳步发展,已成为我县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亮点,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2中药材生产存在问题与不足
  
  2.1市场信息不灵,生产盲目性大
  中药材是特殊商品,其生产开发取决于市场的需求,易受市场行情的制约。市场信息不灵、经验不足已成为我县农民发展中药材生产的制约瓶颈。一方面造成我县丰富的野生中药材资源未能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广大农民难以选择适销对路的种植品种,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不少种植者因信息不灵或受虚假广告诱惑,而盲目引种;栽培方法不当,或受伪劣或高价药材种子之害等原因,遭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严重挫伤了农民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县中药材生产的发展。
  2.2科技含量不高,经营能力低下
  中药种类繁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栽培技术也各有特殊性,我县中药材种植分散在千家万户,传统种植生产方式原始,基本处于粗放型种植阶段。种植户管理意识和水平低,种植中药材的观念陈旧,“靠天收益”的意识很浓,没有将中药材生产当作一项脱贫致富的大产业来经营,不能从根本上认识科学管理在中药材种植上的重要性。而粗放管理造成中药材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低下,市场竞争力弱。生产上的技术力量薄弱,秦安县没有专门的部门负责中药材技术引进与推广工作,技术人员中,中药材技术人员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且由于受经济因素及工作条件制约,知识结构不能及时的更新,技术手段不能满足生产实际需要。
  2.3龙头组织薄弱,流通渠道不畅
  目前我县规模性的中药材生产、加工、营销企业很少,且群体小,对中药材种植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我县没有中药材种植协会,发展滞后,基础薄弱,大多数农民对专业协会的作用认识不足,不能积极联合其他种植户组成联合体(专业协会),共闯市场,减少风险,降低流通成本,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还由于中药材市场情况千变万化,价格涨跌频繁,信息真假难辨,经营风险大,加上对药材认知不足,致使我县中药材营销经纪人队伍发展缓慢,人数少且年营销额不大,造成中药材产品销售空间小,价格低甚至难以销售,种植经济效益不能得到保障。
  
  3中药材产业发展思路与建议
  
  3.1加大政策扶持,积极营造宽松发展环境
  面对我县地道中药材生产开发的现状,应辩证地分析各种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变自生自长为积极引导,变盲目生产为对接市场,变零星种植为规模生产,努力做到扬长避短,掌握主动。
  3.1.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针对中药材产业的特殊性,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协调、解决中药材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要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办理程序,提高办理效率
  3.1.2强化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出宣传栏、黑板报等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积极争取全县上下的理解、支持和参与。
  3.1.3要在土地、税收等方面,制定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扶持龙头企业、种植户上规模、上水平,发挥带动效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中药材科技开发、技术鉴定等。
  3.2建立信息网络,开拓中药材产销市场
  3.2.1充分发挥现代信息化技术和政府上网工程的作用,建立全县统一的中药材销售网络平台,及时发布中药材供求信息。组织市场调查小组不定期深入各地中药材市场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
  3.2.2加强省内外中药材市场的联系,如亳州、西安、文峰等市场,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大力发展中药材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发挥药材行业协会及药材种植大户、经销大户联结龙头企业、市场和农户的纽带作用,大力拓展外埠市场。同国内大型中成药生产企业建立产销关系,把生产基地变成他们的原料供应基地,签订长期供销合同,以销定产,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和产品的积压。
  3.3加强技术培训,确保中药材优质高产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培育和引进技术人才,形成有较强实力的中药材专业科技队伍。组织专业培训和送科技下乡,努力提高种植户的种植技术和产品质量,确保增收增效。发挥科技示范作用,将专业种植或经销大户发展成为种植经销科技户,带动种植技术的推广。
  3.4培育生产基地,壮大中药材生产规模
  中药材产业开发应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出发,本着积极示范、稳步推进的原则,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办事,实行定单化管理。
  3.4.1初步建立以王窑、五营、云山、王铺为中心的四个种植区域,建立种植示范区,作为我县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进行重点扶持培育,按照GAP要求,选定主要地产优势品种,不断引进新品种,实现中药材种植的标准化、优质化和专业化,取得经验后再向全县辐射推广。由药材经销商按照市场需求制定生产销售计划,在保证农民受益,确定保护价的前提下,提供技术与繁殖材料,与农户签订合同,保证收购。让药农规辟风险,放心种植。
  3.4.2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气候的特点,发挥当地药农传统种植生产技术的优势,精心培育不同优质药材品种的生产示范村、示范户,尽快让药农从种植生产中得到实惠,不断壮大基地化、产业化生产规模。
  3.4.3积极招商引资,鼓励我县及外地中药工、商企业参与中药材基地建设,发展订单药业。
  3.5壮大龙头企业,促进中药材生产良性循环发展
  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格局,走“公司+基地+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的路子。建立健全“秦安县中药材研究开发中心”。完善药材研发中心的服务职能,切实做好名贵药材选送检测、科学鉴定,精心打造名优地道药材品牌;坚持扶优扶强,充分发挥能人名企的品牌优势,全力支持能人民企发展中药饮片加工,加快药品加工企业的规范化建设,充分发展和利用企业自营出口权,积极拓展外销渠道,扩大中药材出口贸易。
  3.6多方筹措资金,为中药材生产提供财力保证
  地道中药材生产开发业要得到迅速发展,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注入。从我县目前财力状况看,要求政府在中药材生产上投入大量资金困难较大,解决地道中药材生产资金紧缺的根本之策在于,通过多种渠道多方筹措发展资金。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要组织力量,通过定项目、建基地、上规模,努力争取上级的专项资金补助。大胆引进外资,要大胆走出去引进来,吸引外来资金注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加快产业发展。加大政府投入。重点扶持示范乡镇搞好地道中药材生产,带动全县中药材的产业化发展。要协调农村信用社,帮助药农借贷小额贷款,解决购买中药材种子和生产管理资金困难的问题,尽快形成一定的中药材经济规模。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渠道共同投入的资金保障体系。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