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批判性思维是什么意思_小学数学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探析
 

批判性思维是什么意思_小学数学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探析

发布时间:2019-02-26 04:26:51 影响了:

  摘要所谓“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在学科的学习之中,在对学习的内容、形式、结果进行优劣、是非评判时所表现出来的严密的、全面的、有自我反省意识的思维。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问题,着重从四个方面探析其策略:(1)营造和谐氛围,培养批判意识;(2)注重解题训练,培养批判思维;(3)引导协作交流,培养批判精神;(4)优化批判形式,提高批判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批判性思维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著名教育家弗雷内说:“知识不能单方面靠教师向学生传授,提供知识并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获得探索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具有创造性和批判精神,才是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标。” 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曾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就告诉我们:人在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的监控所表现出来的批判性,体现着一个人思维活动的水平。教学实践表明,批判性思维是学好数学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在创新能力中,批判性思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由此可见,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批判性思维培养具体策略途径
  
  教学实践表明,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而且还能促使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作出判断、质疑问难。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积极提倡:答错了允许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清楚的允许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教师错了允许学生批评指正。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没有了被同学取笑的苦恼,没有了被老师批评的忧虑,学习活动充分自主。如此环境则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提供了条件。例:教学“时间的认识”一节内容时,教师用例子“2:00”进行教学,然而在进行练习巩固时,不少学生却认为几点钟,就点几个点,同时写几个零,将“3点” 写成了“3:000”,“4点”写成了“4:000”。面对此种情况,教者没有急躁、发火,而是深入考虑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并给予鼓励和帮助纠正。
  如此,在肯定、尊重这位同学的回答的同时,也给了他们一次“创新”思考的机会。
  
  2 注重解题训练,培养批判思维
  
  2.1寻找错因,培养求真思维
  一位心理学教授曾说过:“测定智力技能的唯一最佳标准可能是检测并摒弃谬误的速度。”学生在作业中出错中在所难免的,而那些思维批判性不强的学生往往会出现对于错处不认真订正,或轻信别人作业而抄袭的现象。因此,形成对这些错误原因进行分析的习惯是培养学生求真意识的重要途径。而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有不理解题目意思的;有概念、性质混淆不清的;也有某些心理原因而产生的解题错误。如顺序心理、滞留心理、潜在假设,以及看错题、抄错题、书写丢三落四等。我们教学中可通过“改错题”来培养学生分析错因能力。如,概念题类改错、计算题类改错、应用题类改错等。具体方式要求:(1)学会检查自己作业,寻找错误。(2)学会检查他人作业,寻找错误。可通过“当当小老师”、“小医生”等形式的改错题来分析错误原因,改正错误。实践表明,当学生知道了自己或别人的错误,又知道了错误的原因,那么改正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就能很好地给别人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2.2 优化解法,培养辨析思维
  (1)学会选择条件。在平时的习题练习中,往往会出现将题目中的有用条件和无用条件混在一起的现象,如此则会造成解题的干扰。因此,在解题的过程中,教者应积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充分利用有用条件,舍弃无用条件,学会排除干扰因素,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断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去伪存真的鉴别能力。如习题:“红花有8朵,黄花有4朵,蓝花有2朵。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等等。
  (2)比较解法异同。常言道:“有比较才有鉴别”。由于有些题目具有多种解题方法,因此解题时可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解题策略进行解答,并学会辨析对比各种方法的异同点,从而更好地探寻其解题规律,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达到培养思维批判性的目的。
  例:教学“相遇类的应用题”:小明和小红两人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行来, 小红每分钟走65米,小明每分钟走70米,走了9分钟,两人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几米?教者出示两种解题方法:第一种解法:65�=585(米) 70�=630(米)
  585+630=1215(米);第二种解法:65+70=135(米)135�=1215(米)教师要求学生比较两种解法的异同,如通过研究发现了第二种解题的思路是:速度和�时�路程,在今后此类应用题的求解时都可以这样的方法进行解决,从而促进思维优化。
  2.3 加强解题反思,培养质疑思维
  数学自身的研究和发展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自觉反思的学习习惯,实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教学目的。具体做法:(1)反思解题思路。即在学生解完一道题后不能仅停留在所得出的结论上,应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的基本特征,再回过头来对习题思路进行多角度观察、联想,从而找到更多的思维通道和解题途径。(2)反思解题规律。实践表明,同一类型的数学问题,其求解方法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求解完一道习题后,通过引导学生着力思考其解题规律,可为这一类型习题的解决提供帮助。(3)反思解题结果。即在解题完成后,引导学生对解题结果的合理性、准确性、科学性进行反思。
  2.4 引导协作交流,培养批判精神
  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这正是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开始,因此,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去探究知识,去寻找自己的独立见解。同时,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提倡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要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群体心理”效应的作用,让学生在相互探究和协作交流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适宜的时候甚至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由辩论,以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逐步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
  例:教学“圆锥的体积”进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当教者用水进行成功演示实验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故意让学生用黄沙进行实验验证。实验中发现,有些小组倒了几次,圆柱容器中的黄沙都没有加满;而有些小组倒了几次,砂子却超过了圆柱容器的口。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自己的操作不规范,还是什么原因呢?于是教者积极引导学生合作探寻其中的原因。通过协作交流,学生弄清了其中的原因:因为水和黄沙属性不同,黄沙有“松”“实”之分,所以用黄沙进行实验就难以取得用水实验的标准。通过实验告诉学生要正确面对学习现实,不一定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就是实用的,就能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勇于质疑批判的学习精神。
  2.5 优化批判形式,提高批判质量
  由于学生的经验背景存有差异,从而易造成学生对问题理解的不同。因此,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批判的质量,我们应充分运用、积极优化多种批判形式。具体做法:(1)自我批判与互为批判结合。实践表明,在解题过程中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学生在自我评价与反思的基础上,能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引起思想观点的交锋和自我反思,从而逐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深化各自的认识,还可充分利用他人的想法激发想象、创造的灵感。(2)即时批判与延时批判结合。
  
  3 批判性思维培养问题注意
  
  (1)批判性思维培养应注意在学生较为熟悉的主题中进行。由于批判性思维离不开比较、分析等方法,需要学生的个人经验做支撑,因此,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熟悉的材料,为其创设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主题,为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的获得提供服务。反之,则无从谈及事物的优劣、无从谈及事物的真实性等。
  (2)培养批判性思维应着力为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两难材料进行反复练习。实践表明,批判性思维技能能否迁移,与在不同背景下反复训练有很大相关,这与其它任何学习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在数学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中,教师应着力为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两难材料,指导学生进行一些额外性的反复练习。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 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