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无为而治,构建有为班级】 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构建有为班级】 无为而治

发布时间:2019-04-01 04:19:37 影响了:

  摘 要:在班主任工作中,实行“无为而治”的思想方法可以较好地调动师生的主动性,使班级管理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无为而治”的目标是“自管”,对管理者的管理素质要求更高。“无为而治”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大有作为。
  关键词:班主任;教育管理;教育观念;无为而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6-005-1
  “无为”最早见于道家的学说。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提倡“无为而治”。应当说最初的“无为”思想是消极的。《淮南子》一书对老庄学说作了修正:“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也。”认为遵循事物自然趋势(规律)而为,便是“无为”。而这种“无为”实际上是高境界的“有为”。“无为”与“有为”之间的这种浓厚的辨证思想正是教育“无为”思想的哲学基础。
  我们认为在现阶段班主任应具有的教育“无为”思想应是这样的:班主任在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应避免任何干扰学生发展的行为,最充分地给予学生以发展的空间和自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以实现学生发展的最多样性和最大可能性。简言之,就是要班主任的不作为求得学生的作为,避免班主任的作为而导致学生的“无为”(无所作为)。
  提倡班主任的教育“无为”思想主要基于以下事实:在中国教育实际中,班主任普遍存在“过度教育”的现象,这使得提倡班主任的“无为”教育思想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毋庸讳言,在我国中小学班主任中,“保姆型” “权威型”的班主任还是相当多,前者对学生过于热心,对本属于学生的事情喜欢包办代替,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对学生真正是无“微”不至,以为这样学生就能更专注于学习;后者统一要求学生,强调自己的意志,要让学生“上规矩”。不能说这些班主任不辛苦,不能说他们没有投入巨大的劳动,但效果又如何?很多学生在班主任前和班主任后不一样,在校内和校外不一样,在校学习期间和走上社会之后不一样。如果班主任站在讲台前面对这样一群“训练有素”、“听话乖巧”的孩子而感到满足的话,那真是中国教育的不幸了。而更不幸的是我们的学校在评价班主任时,总是从“有为”(作为)的角度关心班主任“做了些什么”,以至于忙碌的身影往往就是好班主任的身影。可是我们想过没有,谁能抱着学生走向社会,走完人生呢?中国教育的窘困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班主任的“过度教育”实在不可忽视。
  心理学告诉我们,督促是学生丧失动力的重要原因。外在的强制因素会破坏内在的动力系统,造成动力的衰减和丧失。在班主任长期的督促与竭力“负责”下,学生内部动力难以发展,这意味着学生的主动发展被遏制了,其“发展”是被动的,具有对外部因素的强依赖性。这就是经常被班主任关照的学生自觉性往往降低的原因。另外,由于班主任的“过度教育”,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往往会异化为为别人而发展、为外部因素而发展的需要。这些都是制造学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原因。有个事实很能说明问题,在学校中被督促最多的人一般是“差生”,有人统计,“差生”被督促的次数是优秀学生的3—4倍,没有证据能证明这与“差生”的转化存在关系。这说明,班主任如果片面追求“为”的数量,结果只能是“无所作为”。
  班主任对班级进行组织管理,最重要的是树立使班级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 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开展自我教育的思想。这里的自我教育包括: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 学生集体的自我教育和集体成员之间的自我教育。“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无为”正是为了学生的“有为”。教师的“无为思想”,其核心正是学生良好的自我教育,而良好的自我教育是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提倡班主任的教育“无为”思想不能视作班主任逃避责任的依据。事实上这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求班主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化到从学生实际出发,为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服务;要充分信赖学生,相信学生能够成为自己学习、生活的主人,把学生切切实实摆在主体地位,使学生自主、自信、自立、自律。
  其次,要提高班主任的能力。班主任的“无为”必须以从全局上把握学生心理发展走向为基础,这需要班主任长期细致地观察,要有较强的观察能力。班主任要提高和学生交往的能力,把班主任对学生单向信息传递变为双向信息交流,掌握与学生交往的艺术,重视情感的交流,使班主任成为学生的朋友、合作伙伴。班主任还应注意评价艺术,让学生从“横比为主”转为“纵比为主”,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不强加意志,使评价产生动力作用,调向作用。
  再次, 班主任应注意教育技巧。要把握参与学生活动的度,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处理自己的问题,自己管理自己。班主任不包办代替,不应该参与的参与,就是对学生发展的干扰;要把握指导学生的时机,班主任应相机而动,出现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在关键地方给学生以关键的帮助,要把握指导学生的方法,直接的、命令式的指导易激活学生内心的防御机制而不被接受,班主任应重视隐性教育,通过激发学生心理的无意识活动来增强教育效果的持久性、有效性,不仅淡化了教育的痕迹而且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内化班主任的要求;的把握指导学生的“点”,学生在动态发展中,因此“点”的变化是不断的,优点,缺点,闪光点,弱点,以及能影响学生整个素质结构变化的调节点,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增长点等等,这些都要求班主任能准确把握,这样才能找到突破点,以点带面,“四两拨千斤”。
  最后,班主任应加强自身修养,以身教代替言教,让自己成为一个教育影响源。同时,班主任也应成为一个宽容者,不用放大镜看学生的缺点,对于学生的过错,不耿耿于怀,重视学生自身积极因素的激发,长善救失,实现其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提倡班主任的教育“无为”思想不仅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大更多的可能性,同时班主任也能从“为”的误区中走出来,真正是既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自己。“无为而治”为我们班主任管理班级提供了一些宝贵借鉴。我们“无为”治班,不能机械照搬运用老子的“无为”思想,应该广泛借鉴其他管理经验,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为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的培养创设一个宽松、和谐、良好的环境,这是创新的召唤,是时代的召唤。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