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太极推手_也论太极推手竞技化
 

太极推手_也论太极推手竞技化

发布时间:2019-04-02 04:12:22 影响了:

  摘要:通过与《论太极推手的技术和文化特性——兼论传统太极推手竞技化不可行》作者商榷,对该文作者提出太极推手仅适用于“对练运动形式”提出质疑。认为现代太极推手运动源于传统习练太极拳之“用”的练习,体现了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传统的太极推手练习不乏对抗性,太极推手竞技化可行,传统与现代并重并不矛盾,并对竞技太极推手的继续开展提出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太极推手;竞技化;对练;武术
  中图分类号:G85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2)04-0116-05
  太极推手,作为蓬勃开展于全球的武术第一大拳种——太极拳特有的运动形式,几十年来,经过几代人的探索与实践,作为对抗运动项目而渐为大众所熟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近几年来,这一极具民族特色的竞技运动却淡出了国内高层次的赛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太极推手,大有再回民间之势。正因为如此,众多学者和实践者纷纷探寻根源,致力于发展竞技太极推手运动。与此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对太极推手的竞技化发展持怀疑态度,存在一定的复古保守思想,这从最近在《体育学刊》上发表的《论太极推手的技术和文化特性——兼论传统太极推手竞技化不可行》[1](以下简称《不可行》)中即可看出。虽然从该文中清晰地看出张志勇先生的武术理论修养之深,以及武术实践之精,尤其是对太极推手的认识有独到之处。但是作为后学者,我对《不可行》中认为传统太极推手的技术和文化特性与竞技化相冲突,以“太极推手作为一种攻防竞技化的实践,违反了太极拳运动的规律,也违背了传统太极推手的技术原理”[1](以下引用之处若无特别注释,均出自该文)等作为“论传统太极推手竞技化不可行”的立论基点,以及认为太极推手仅适用于“对练运动形式”等观点不能苟同。相反,研究认为太极推手不仅仅只用于对练,太极推手的竞技化完全有必要,也切实可行。
  1 现代与传统的差异是继承中的必然结果
  1.1 传统的太极推手并非简单的“套路式‘对练’”
  《不可行》作者将传统的太极推手认定为“套路式‘对练’”,笔者觉得有失偏颇。套路是在一种固定程式下的动作及其组合,传统太极推手两人相互搭手,按照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法进行练习,固然有其一定的具体要求,尤其是初学和定步推手练习需要以相对固定的程式进行练习,但是随着动作的熟练,通过“活步”和“烂踩花”等形式进行,尤其是推手技艺提高之后的散推,双方在搭手过程中通过相互听劲,运用粘连黏随,进而达到引化拿发,此时的状态就不可能拘于固定的程式了。
  传统习练太极拳将练习拳架和推手互为体用,如民国八年(1919年)孙禄堂先生在《太极拳学》的“太极拳打手用法”中这样论述:“上卷诸式,以无极太极阴阳五行操练,将神气收敛于内,混融而为一,是太极之体也。此卷以八势含五行诸法,动作流行,使神气宣布于外,化而为八,是太极之用也。有体无用,弊在无变化,有用无体,弊在无根本。所以体用兼赅,乃得万全。以练体言,是知己工夫。以二人打手言,是知人工夫。”[2]240显然传统拳家是主张体用结合的。同时也可看到,孙先生在该书中虽然利用程式性的方式详尽说明了“四手浅近之打法”,但毕竟谓之“作个起点入门”[2]241。并在随后的“二人打手活步法”章节中说明“此手法步法,亦不过初学入门之成式。将此式练习纯熟之后,手法、步法、进退往来,随时随便所发,亦不拘矣。”[2]249从以上这些论述中可得知这里的“打手”是指太极推手,并非《不可行》所言“‘打手’指的就是技击实战,是一种交手、比斗的方法”;而且已经明示太极推手(打手)有静步与活步(动步)之分,并非《不可行》所言“之后,孙剑云在孙禄堂先生《打手步法学》基础之上,也将孙派推手分为‘静步推手和动步推手’”。同时,从这本20世纪最早的太极拳著作中还可看到,传统的太极推手不可否认在一定的阶段(初学或定步)具有“对练”的特性,但是其本身不是“套路式对练”,尤其技艺提高之后的散推根本无套式可寻。
  1.2 竞技化不能等同于“异化”
  《不可行》将太极推手“竞技化”定义的出现归结于“太极推手理论与技术实践出现异化”的结果。笔者认为现代太极推手定义的出现应看做是对传统的继承、发展,是文化的创新。首先“太极推手”这一术语源于古称“搭手”、“揉手”、“擖手”、“挤手”或“打手”,是时代发展过程中新的术语。其二,在动作形式及要求上也与传统推手一脉相承,其主要差异只是现代太极推手更加凸显传统推手固有的对抗功能和竞技性。竞技化不是“异化”,正如武术中传统的拳架练习可发展成为套路竞技一样,甚至传统习武中的功力练习现在也开发为竞技了。如2004年开创的“全国武术功力大赛”,在经历7届之后现由武术管理中心竞赛三部负责,正规划着“走向世界”。
  1.3 竞技太极推手遭遇的尴尬是事物发展曲折性的表现
  《不可行》将目前竞技太极推手出现的不尽人意之处归结于“太极文化本身的基本特性决定的”。首先,作者在表达上有前后矛盾之处,如前文引《太极拳体用全书》的“太极拳以练习推手为致用”,而在此却又说“传统拳家们所解释的太极推手的本义是树立和培养一种和谐的情趣,打造一种温和、沉稳、默契的对练运动形式”,难道太极拳的“用”就是树立和培养某种情趣,打造一种对练形式吗?显然让人费解。又说:“推手竞赛无不是靠生拉硬拽、顶牛、摔跤取胜,很难见到传统太极推手的柔美、轻灵、和谐,更难见到‘四两拨千斤’式的精彩技法。”笔者认为《不可行》作者在论述这一点时,没有走出传统的郁限,笔者并不否认传统推手,或称“摸手”具有“柔美、轻灵、和谐”的一面。然而,注重对抗,彰显竞技的现代竞技推手运动与其有区别是自然难免的。至于“生拉硬拽、顶牛、摔跤”等现代竞技推手中出现的不足之处,也正是事物发展曲折性的表现,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现行的太极推手竞技实践暂时存在的缺陷,缺乏对推手运动规律的把握,是竞赛规则制定不完善造成的。
  2 “‘理性’技击”练习是获得技击能力的途径,而非最终目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