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_科学活动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_科学活动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04-04 04:33:57 影响了: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所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呼唤着创新教育,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所以,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尝试用科学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那么,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呢?
  一、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创新兴趣。
  好奇心是人类的一种天性,是兴趣的原动力,更是幼儿求知、探索、创新的动力。幼儿与生俱来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凡是新异的事物,奇特的东西幼儿都感兴趣,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兴趣能激发幼儿探索、创新。
  教师和家长经常会听到幼儿提出各种问题,比如幼儿看到老师带来的新鲜玩具,会问:“这是什么呀?”在自然角,会听到幼儿议论:“为什么豆豆发芽了,可大蒜老不发芽呢?”,“为什么凋谢的花瓣是枯的?”“为什么一天中会有白天和黑夜?”“为什么人在冬天呼吸时会呼出白气来?”“宇宙、天空会是怎样的呢?”“人为什么会长眼睛呀?”“蚕为什么会吐丝呀?”等等一些新奇古怪的问题。 对于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老师应该用积极、热情的态度去回应他们,用心地解释或者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也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孩子新的好奇,还可把孩子们的好奇心上升为学习探索的热情。如:列举瓦特对蒸汽推动茶壶盖产生了兴趣,后来发明了蒸汽机等事例给他们听,从而促使其产生探索创新的兴趣。
  二、创设民主平等的氛围,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只有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建立起来的民主、平等、信任、理解、尊重、和谐的教育与活动氛围,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活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是指教师和孩子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应注意创设能让幼儿产生可以提问、能够发表自己不同见解的氛围,即使错了也不要紧,要让他们知道“知识是在探究之后、在讨论中形成的。”孩子的自我意识相当脆弱,有时候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评价都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在科学活动中要经常给予他们语言鼓励,多说“你试试看。”“你能行。”“大胆想想。”“你真棒。”等话语,这些表明肯定、接纳、欣赏的态度,可以为幼儿的探索创新创设民主平等的氛围。
  如教师在进行科学活动《糖到哪里去了》时,首先准备好需要的东西,刚刚开始组织活动时,教师可抛出问题:“小朋友如果现在将糖放在水里,会发生变化呢?”孩子们这时会都很积极,每个人都会举手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答案都不同,教师在大体了解了幼儿的想法后再引导幼儿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并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糖放水里到底有什么变化?”幼儿带着问题去实验,会很认真、很专注、观察也就会很仔细的;实验后让孩子说说看到了什么?糖放入水里后跑到哪儿去了,还有哪些东西和糖一样呢?它们也变了吗?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抓住幼儿想试试、想分享自己的发现的心理,因势利导,鼓励幼儿大胆的实验,完整、正确的讲出实验中发现的现象,孩子们比较放松,较好地说出了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从而促使其思维从具体情景中解放出来,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思维。
  三、引导幼儿主动活动,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幼儿园可创设科学实验室,供幼儿操作、实验、探索发现,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教师也可在活动室内设置科学活动区域、自然角等有益操作的环境,张贴一些生动、直观的科技挂图,配备一些试管、量杯、颜料、天平,放大镜、温度计、指南针、电线、开关、磁铁以及制作的万花筒、摇筒、响筒等。使幼儿能够处于观察探索的环境中,引导幼儿主动活动、大胆创新。为了让幼儿认识磁铁,我放置了一些铁制品以及其他材料制成的物品在科学区里,先让孩子用磁铁去吸各种各样的东西,鼓励其积极探索,发现磁铁的奥秘,启发孩子去思考:为什么有的东西磁铁吸不起来,而如果在布片下放一块铁,那么布片就会被吸起来呢?如果把铁制品放在水里、包在纸里或埋在沙子里,磁铁还能吸住它吗?我发现,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情绪都比较高涨,思维也很活跃,激发了孩子探索的兴趣。
  此外在“吹泡泡”这一活动中,教师先让孩子体验吹泡泡的活动,然后提出问题:“你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啊?” “我们是用什么形状的吹泡泡工具吹出来的?”激发孩子积极进行思考,等到其有所发现时,教师再问:“如果我们用其它三角形或正方形等形状的吹泡泡工具来吹,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呢?”进一步地激发幼儿的思维,然后鼓励他们大胆地尝试实验。
  四、提供操作材料,激发探索创新精神。
  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应提供大量的可操作性的材料供孩子选择,允许孩子多次使用某一种材料或多次进行某一活动。材料是开展科学活动的物质基础,没有充足的物质材料,幼儿就不能充分的利用双手去玩、去探索、去创新了。
  比如在进行“一切都在变”的活动中,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糖、水、冰块、碘酒、米、沙、纸、火柴等等操作材料。孩子在操作过程中就会惊喜的向老师报告自己的新发现:“冰块不见了”、“盐放进水里慢慢不见了”“纸遇上火就烧成灰了”……这是因为教师所提供的操作材料,能让他们直观形象的理解“事物在变化”这一科学现象。
  总而言之,每名孩子都具有创新的潜质,只要教师及时深入地挖掘出这种潜质,再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展示的“舞台”,就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三创”人才。
  【作者单位:淮安市淮海路小学 江苏】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