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冰血河_一条500万字的泱泱血河
 

冰血河_一条500万字的泱泱血河

发布时间:2019-04-05 04:46:42 影响了:

  熊耕土,浙江常山县大桥头乡新村人,父辈只期望他“耕土而生”则足也,可他竟鬼使神差地“以笔代犁”,他虔诚地用坚硬的头颅去叩击文学圣殿的大门,15年中,他写了5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至今仍未发表过一个字。面对寒气逼人的现实:母亲年迈体衰、大哥脚残眼疾、二哥忍辱负重,全家四口拥挤在一间破旧的老层里相依为命,他心中依然燃烧着不屈的信念……
  熊耕土身材矮小,穿一件白衬衫,理个小平头,双眼窝深陷。与我们握手落座后,他笑着说:我眼睛患有病毒性角膜炎,视力只有0.2,像个睁眼瞎,如果明天路上再碰见你们,我说不定就认不出来了。
  对于我们的来访,熊耕土没有特别的激动。倒是他的二哥如家庭主妇般,非常热情地沏茶,又搬出各种各样吃剩的年货招待我们。熊耕土一边陪我们聊天,一边不停地嗑着瓜子、抽着香烟,惹得他那年愈古稀的老母亲在旁边三番五次地提醒说:这男儿真傻,就知道自己吃去吃来,也不知道叫客人吃。
  老人家一边微笑着嗔怪儿子的不是,一边张着没牙的嘴招呼我们吃东西。
  “还用得着叫吗?要吃自己会拿的哇。”熊耕土用江西土语这样回答母亲,也权作对我们的招呼,没有丝毫的客套。这是我们看到他不同于一般农民的最浅显的表象。而在他内心深处更奔涌着一条不同凡响的——
  泱泱血河
  此刻,他的内心并不平静。
  此刻,小村四周的青山寂静。
  静与不静之间界限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那就是思想。人原本只是大自然中的一粒尘,人因为有思想,就可以囊括整个宇宙。思想是人类必须承担的共同责任,但并不需要每个个体平均分担。一个人如果仅仅为了生存,并不需要很多的思想。如熊耕土降生在这个小山村,长大了只要耕好5分田,种好几亩桔,赚钱造房,娶妻育子也许就安度一生了,可他却误入“歧途”,且越陷越深……
  最初是出于一种无知的盲目的冲动。读初中时,一次看到班里一位同学收到《浙江日报》的退稿信,便突发奇想,何不把自己的作文也寄出去,说不定能赚钱给家里买油盐呢!他越想越激动,就寄出一份份殷殷的期望,结果不是石沉大海就是沉默的退稿,幸好那是70年代末,投稿尚不需邮资。
  初中毕业,他以优秀的成绩考取了常山一中,然而,32元学费让母亲吓破了胆。望着母亲那绝望的神情,熊耕土的心如针刺般地疼。家里实在是太穷了,父亲早逝,大哥残疾,二哥尚未成年,母亲已50多岁了,不要说32元,就是3毛2也难啊!一个月前到招贤考高中,母亲给了他3毛零花钱,两天考试正值酷暑,他只舍得花了3分钱买一支棒冰(也为了在同学面前撑一下面子),剩下的又全交给母亲买盐。
  辍学之后,迷惘和悲哀深深地将他笼罩。不想祸患又从天降,二哥双腿患疾。母亲顽强地支撑着,她那弱小的身躯似乎积聚着无穷的力量,豁出锅盆片瓦也要给儿子治病。二哥双腿终于康复了,再也不会像大哥那样瘸曲成“X”形且细如苇杆,走路像鸭子般摇摇摆摆……然而,经济上又给如履薄冰的家庭加上一层浓重的厚霜。
  那个秋天,为了生存,熊耕土挑肥施田、荷锄种地,脚被石头划出道道血痕,手做起泡了,肩挑红肿了,心中莫大的委屈却无处诉说。孤独和绝望中,他心中滋长的是一股愤世嫉俗的恶气。但他居然理智地将恶气闷在心中自燃,化作一种崇高的精神动力:我要写剧本、写小说,10年之后,重新成才!
  这是一种非正常的危险的心理状态。然而,也正是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他可以达到常人所不能达到的目标,可以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和失败。
  10年前的一天,熊耕土眼疾复发,向朋友借了10元钱到衡州人民医院就诊。看完病,他来到新华书店,突然发现一部心慕已久的长篇小说《北国草》,从维熙写的,一激动就掏钱买下了,如获至宝,到汽车站一边等车一边急切地翻阅,当肚子咕噜噜叫起来时,他掏出全部零钱一数,邪门,只有6毛,正好5毛5坐到招贤,加上5分钱摆渡到五里。他只好强忍着,以书充饥。那天午后饥肠辘辘地赶到家里,他几乎饿瘫了。
  事后他发誓,本书概不外借,死后要带进棺材。
  饿肌肤,劳筋骨,只是一种自作自受的小折磨。有时遇到那种外在的尴尬或无形的羞辱,实在难以接受。
  也是10年前,在看眼病之余,穿着一条破裤子,趿着一双破解放鞋的熊耕土出现在市群艺馆图书室,透过那个“高
  贵”的窗口,他怯怯地问:我可以办个借书证吗?那位管理员只是轻蔑地看了他一眼,一声也没吭。那一刻熊耕土仿佛跌进了家乡成熟的大麦田,浑身上下被无数根针芒刺着。
  一些人与生俱来就拥有的不足惜的东西,却是另一些人一辈子苦苦追求所不能得到的东西。
  知道自己底子薄、修养浅,熊耕土希望通过读书提高自己,书却来之不易。可是没有书,他那颗躁动的灵魂就不能平静下来。除了写作,他每晚都与书相拥而卧。实在得不到新书,就不断地翻读旧书:斯丹达尔的《红与黑》读过10多次,托尔斯泰的《复活》至少看过5次……如果这些文学先驱在天有灵的话,能为遥远的国度里这个贫穷的矮个子男人而感动吗?
  著名导演吴天明曾着实被熊耕土感动过一回。1987年秋,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吴天明先生,非常意外地接到一位山区小伙子的长信,与他探讨电影《老井》主人公孙广泉的人物形象,指出主人公没有跟上时代的节拍,并阐述了现代农民的一些真实心态。吴导阅信后马上复函,肯定了年轻人的分析能力和艺术上的潜力,并鼓励他创作反映新时期农民生活的剧本,寄到西安电影制片厂编剧部。
  吴导的回信让熊耕土周围的几位年轻人激动得不得了,他本人倒没有欢天喜地,因为他预想,吴先生要么不回信,回信则大凡也会这么说的。倒是当他花了两个多月时间,誊清一个3万字的剧本寄给西影厂后,他的心慢慢悬起来了,他期望着有一天会喜从天降:剧本投拍了!
  但最后什么也没有。
  什么也没有,是熊耕土最不愿意接受却不得不一次次接受的结局。
  熊耕土想,如果每一次希望都必须以人身上的一块肉和一滩血凝成,那么自己早已变成骷髅了。幸运的是希望在损耗生命的同时也激活着生命。熊耕土的500多万字,像一条泱泱血河,从他心中流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