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诊断”与“治疗”】 痛风诊断治疗
 

【“诊断”与“治疗”】 痛风诊断治疗

发布时间:2019-04-09 04:43:04 影响了: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不无道理。特别是付出了超过本来需要的代价,才使母亲熬过了危险期之后,备尝酸辛的子女们,对她身上残存的种种“病灶”表示愤慨,议论纷纷,可以说是难免的。但如果仅限于牢骚、埋怨,毕竟无益于母亲的彻底康复。
  我们的母亲——中华民族,肩负过两千余年封建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沉重枷锁,身上留有多种外创和内伤,有的还是十分难治的“顽症”。三十年前,她经历过一次“起死回生”的治疗。三年前,她又“劫后余生”,再次获得了种种代价高昂的“免疫力”,开始康复了,这是令人十分欣喜的重要转机。
  但是,多年沉疴,不可能一旦根除。诸如“代谢功能”的衰退,“循环系统”的阻塞,“内分泌”的失调,特别是多年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极左性“继发感染”,大大削弱了母亲的元气。当她从濒于“休克”的险境中复苏未久,种种后遗症正待治疗的时候,子女们的体贴爱护是至关重要的。
  母亲的病,自己已经知之,并正在依靠体内的抵抗能力同病毒作斗争。作为儿女,最积极的态度就是:诊断——治疗,促其痊愈。既要诊断,患者或亲属的“讳疾忌医”态度就必须扫除;有“嗜痴之癖”的不肖子孙更应令其远避——先治他自己的怪病。否则,诊断将无法进行,治疗又何从谈起。
  诊断者中,倒不必“医学泰斗”才配发言。见习医生乃至护士、家属,只要满腔热忱,也可能提出积极可取的意见。诊断方法也不必拘泥一格。用过中医的“望、闻、问、切”,也不妨再辅以西医的“透视”、“扫描”。但有两点不可忘记:诊断者的目的必须统一于“痊愈”;一切诊断方法的意义则全在于“治疗”。如果有位医生自视甚高,把别人的处方否定一空之后,只是大摇其头,连称“难治难治”,却又没有或者不肯拿出他秘藏的唯一“可治”之方来,那大概不是心如死灰,便是“南郭先生”者流。这样的“高明”还是恭请退席为好。至于存心害人的庸医,则又当别论。
  单凭诊断准确不成,治疗是更重要的一步。儿女们的心理,总望母亲早日痊愈。但要注意,治疗不可操之过急,不能企求刚刚离床举步的母亲立即如飞迅跑。因此,无论投药动针,都须根据病情的不同,弄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类,再分别采取或猛、或柔的不同方法。对于可以一针见效的,拖泥带水当然会误事;而不问青红皂白,一味急于求成,有时也会“欲速不达”。譬如,一个人高烧头痛,如果是一般“感冒”,服以“A·P·C”或肌注“安基比林”,自然可以立见功效。但若是“麻疹前期”或“流脑”、“乙脑”,那匆匆退烧就反而不美。至于一些疑难的“综合症”和慢性“虚症”,就更需判明主从,定出适当步骤,一面对症治疗,一面耐心护理。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医护人员确在尽心竭力,病情也确在日见好转,就应予以支持,容许痊愈有一定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不问情由怒目金刚式的厉声呵斥,即使用心不错,对患病的母亲显然也不会有益——她更需要的是那些扎扎实实、通力合作的子女,其中包括出面诊治的医护人员,也包括默默无闻的制药工人。
  每个有良心有血性的中华民族子孙,特别是其中最富生气的青年,谁不急切盼望着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在人类进步的赛程上阔步飞跑,赶过前面的对手们?这是希望,不是幻想!使这希望变成现实的根本保证,不是客厅里的慷慨言词,而是全民族坚韧不拔的团结奋斗!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