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公租房建设的现实要求和发展前景] 公租房发展前景
 

[公租房建设的现实要求和发展前景] 公租房发展前景

发布时间:2019-04-14 04:28:56 影响了:

  一、公租房建设的现状  2010年以来,保障房建设是中国社会和经济生活中最具关注度的大事之一。在举起3600万套保障房大旗的同时,国务院多次强调,保障房要以公租房为主。在这些指导方针下,各地纷纷掀起公租房建设高潮。2011年,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创历史之最,其中新开工建设公租房227万套,是2010年的6倍。
  然而,当各地首批公租房建成配租之时,却普遍出现“热建不热销”的现象。如上海首批两个市统筹公租房项目,出租率不足四成;武汉市公租房入住率仅有23%;郑州公租房申请人数不足50%;就连公租房建设的“榜样”城市——重庆,在实际入住率方面也不甚理想。已建成公租房的大量闲置,不仅造成巨大的公共资源浪费,也使公租房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当性受到怀疑。如果这种现象不尽快得到改变,不仅将严重影响公租房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形象,甚至住房保障全局的战略思路都会受到质疑。
  二、公租房建设的发展前景
  从概念到实施,公租房还是一个新事物。由于各地情况不一,中央不能一开始就对公租房建设体系订下条条框框,而各地放手推进,势必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足。公租房要真正发挥其核心作用,还任重而道远。
  (一)公租房应坚持成本租金
  公租房不同于其他保障性住房,其建设目的并不是救济,而是定位于服务“夹心层”,因此通过大幅度降低租金来提高出租率是不可取的。公租房大多数是新建和带装修的,决定了其成本租金不可能十分低廉。而且像上海等一线城市,很少有无拆迁成本的用地,这就使得其投资成本不仅有建筑和装修成本,还包括土地出让金或拆迁成本。因此,即使将公租房租金降到很低(到不可能收回投资成本的程度),也仍然竞争不过周边老公房的租金。所以不能为了短期内提高出租率而牺牲了长远。更重要的是,不管公租房成本实际有多少,哪怕通过收储老公房转化而来的公租房,都必须实行“准市场租金”,只有这样才能抑制寻租行为的发生。
  (二)采取多种方式配合缓解租金压力
  1.政府补贴的方式
  坚持成本租金或“准市场租金”,对于一线城市来说,必然有一部分中低收入人群会负担不起。从政府角度,可以发放货币化租赁补贴到个人头上,既解决了低收入群体的租房问题,也有利于公租房的管理(如低租金下很难让租户到期退出),同时还提高了公共资金的利用效率。
  2.住房公积金投资的方式
  目前我国住房公积金征缴范围很大,很多中低收入者缴存了公积金却没有机会使用,既无法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也没有很好的投资回报。目前,上海用住房公积金投资公租房,也允许承租人提取公积金支付公租房房租,不仅让公积金及时发挥了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功能,也对拓宽公积金利用渠道、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增加公积金制度的吸引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住房公积金如何投资公租房仍然要加强规范。公积金以贷款债权或购买债券形式的融资,而不是直接股权投资公租房,可能在规模效率和资金安全性上都更好,这应该是当前住房公积金改革的突破方向。
  3.降低收费标准的方式
  目前,公租房还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收费管理规定,在物业、水电、供暖等收费方面,大多按照商品房的收费标准实施,在坚持成本租金的原则下,要减轻低收入租住者的资金压力。针对公租房的特殊性质,可以考虑单独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与收费标准。
  (三)公租房应适度放宽准入门槛
  作为保障性住房的一种,公租房确实需要设置门槛,但既然其标准定位在满足普通居住,就应该尽可能多地满足有需求且租得起的人。如果门槛过高使大量公租房处于闲置状态,不仅会造成巨大的公共资源浪费,也会使公租房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当性受到怀疑。有的城市制定了非户籍人口要居住满两年、社保满一年、至少有一年工作合同等限制条件,这是完全没有必要。这不仅会遏制劳动力流动,而且是对非固定就业人口的歧视,会降低城市活力。
  既然从中央到地方都已经明确了“准市场租金”的原则,那么只要能保证支付租金,除了申请人在本市没有自有房产(且人均面积超过当地标准)和没有同时享受其他住房保障这两点有必要保留之外,其他门槛都可以撤销。
  (四)公租房的选址要便民,配套要充分合理
  1.选址要便捷和多样化
  对于上班租房的人来说,他们更关注地段的便利性和租赁的稳定性。因此,除了在郊区建公租房外,可以考虑在中心城区“见缝插针”地建设一些小规模的公租房,这样不仅可以扩大保障对象的选择面,对郊区公租房也是有益的补充,可以让不同区位的房源各自发挥其不同的优势。
  而且,当周边房源供应大于需求的时候,继续建设公租房不仅使房源空置,也不利于该区域内租赁市场环境的优化。因此,也可以考虑选择租金水平较高、租金增长较快的区域建设一些公租房。
  2.交通及商业配套需完善
  目前公租房基本都建在远离城市中心的郊区,因此需要通过强化交通配套等手段来提高吸引力。如可以修建地铁和轻轨(这个成本比较高),也可以通过增设连接临近地铁站和公交站的定点班车、公汽等,并根据距离确定发车频率。当大量人口因为廉价宜居的公租房来到该区域积聚,商业也会随之而来,一个个新城区会从无到有发展起来,这对于推进城市的发展和空间的再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增加一定规模的商业配套,既可以满足租房群体日常生活的需求,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便利,提高入住率;还可以考虑将这些商业用房经营管理划归到公租房管理机构,用其长期稳定的出租收益来补贴公租房的成本部分,平衡公租房项目的收支差额。当然,对配套商业用房的出租收益管理,应严格审计、规范管理,确保用于公租房项目中。
  (五)公租房的建设规模要合理
  1.政府应明确调节目标
  政府建设公租房的主要出发点是保护社会公平正义。国家需要对住房用地进行合理安排,控制耗费土地资源过多的商品房用地,充分保证节约土地资源的保障房建设用地。
  2.政府应实行供给略大于需求的战略
  按照社会需求提供公租房,这是节约资源的最优选择。政府计算每年公租房的需求量,只能通过理论上的假定,即通过对社会中低收入家庭中实际缺房的统计给予界定。对于这种假定需求,政府必须放大供给,实行供给略大于需求的住房保障战略。这样不仅可以满足未统计到的缺房户,还考虑到了不确定的流动人口,以及新就业人口、外来暂住人口、部分有购房实力但暂时不想购房的人口等。
  (六)公租房的进入、退出机制要严格
  政府应建立一套严格的公租房住户进入、退出管理机制。确定申报公租房的资格,并按照不同的租金提供保障住房;与住户签订合约,规范责任;有些住户经济条件变化后,有可能不愿意退出公租房,政府要给他们以适当的过渡期,对于坚持居住者,政府可以同等的商品房价格出售,并将获得的收入重新投入公租房建设。
  齐婧/责任编辑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