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陶渊明仕与隐的矛盾 [仕与隐的徘徊矛盾]
 

陶渊明仕与隐的矛盾 [仕与隐的徘徊矛盾]

发布时间:2019-04-16 04:33:19 影响了:

  摘 要:随着金中期大定、明昌承平时代的到来,汉族文士虽从心理上逐渐淡化了金初期时的乡关之思与亡国之痛,逐步接受金源女真的异族统治,却仍徘徊在“仕”与“隐”的矛盾中。其矛盾心理表现在诗歌创作上,一方面,汉族文士于诗歌中开始关注民生,积极仕宦;一方面,汉族文士又不时在诗歌中寄托归隐的情怀。而这些,正是当时特定时代氛围下汉族文士普遍的创作心理写照。
  关键词:金代 汉族文士 创作心态 入仕 归隐
  金源女真立国之初,以武力得国,战争频繁,世积乱离,前后与辽、宋等国进行了长期战争。这一时期诗人如宇文虚中、蔡松年等为辽、宋入金的文士,均属 “借才异代”。这些经历了异代之苦和频繁战乱的文人们,对异族政权持有一定的排拒倾向,在心态上具有较强的异己感和去国怀乡情绪。与这样的遭际和心态相适应,他们的创作主题多表现为出处之痛和乡关之思。因此在这种思想影响下,汉族文士的诗作也多是抒发 “客情念还家,如瞽不忘视。到家问松菊,早作解官计”{1}(蔡松年《对新月独酌》)的故国之思,沉浸在“南朝词客北朝臣”(刘著《月夜泛舟》)亡国之思的痛苦中不能自拔。
  随着金中期大定、明昌承平时代的到来,成长于金源本土的汉族文士已从心理上逐渐淡化了金初“华夷之辨”的观念,自身已被金源的安定所“俘虏”,开始逐步接受金源女真的异族统治,不在为臣服异族统治而心存嗟怨。于是,他们积极仕宦,开始关心金朝的社会民生,关注百姓疾苦,甚至开始为金朝的盛世高奏凯歌;而与此同时,金朝特定的时代氛围并未真正完全意义上地向汉族文士敞开仕进的坦途,科宦浮沉,不平等的待遇,又激起了汉族文士一直潜在心底的归隐心声,呼唤他们走向自然、寄托自己闲适淡然的情怀。诚然,这种徘徊矛盾的心理,都折射在他们的诗作中,浸透在他们心底流出的音节中。
  一、积极仕宦之旅
  活跃于大定、明昌诗坛的汉族文士,被金王朝久违安定所感染,濡染了北方的民族豪情,承继了海陵朝的昂扬自信精神,积极科举,投身仕宦,留下许多反映“圣朝心态”{2}关系国运民生的诗篇。具体来看:
  其一,礼赞“金源盛世”{3}的声音。大定、明昌时期的金代诗人,他们对待金朝的态度已较为明朗,不再有金初北宋旧臣仕金的复杂心理,更多的是为金源社会少有的治世太平所陶醉。这种内心的情感外化为诗人的声音,便涌现了大量抒写大定、明昌盛景的诗篇。如:
  圣朝万里息烽烟,冀马吴牛尽稳眠。蜗国弄兵贪裂地,蚁臣将命恳呼天。政须老手不生事,故遣吾髯更着鞭。想到鸭江文字饮,德星清对两诗仙。——王寂《送田元长接伴高丽告奏使》
  赫赫金源帝子家,暂分符竹奠京华。礼容登降歌麟趾,庙算纵横制犬牙。黄合久闻虚鼎席,朱衣行引上堤沙。他年定数中书考,异姓汾阳不足夸。——王寂《上南京留守完颜公二首》之二
  前一首诗人向高丽使者夸耀金源社会的承平景象,进而以“圣朝”自诩;后一首诗人是对金源女真贵族盛情的礼赞。同样的,在《别高丽大使》二首其二中:“君侯此去应前席,为赞忠嘉事圣朝”,诗人也以“圣朝”人自居。这较金初的文士视金朝女真为“异邦”、“夷狄”已然有所改变,已经借诗笔袒露了他们接受金政权的心声。
  如果说王寂的“圣朝”描述还有些笼统模糊的话,那么刘迎的“桑麻数百里,烟火几万户。长桥龙偃蹇,飞阁凤腾翥。传闻山西地,出入此其路。源源百货积,井井三壤赋。葡萄秋倒架,芍药春满树”(《上谷》)则具体描述了一个城镇富庶的景象。类似的诗篇尚有王 的《寓居南村》、蔡 的《 川道中》等,都是诗人借以抒发对大定、明昌时期社会清明、人民太平富足的歆慕。
  其二,反映民生疾苦、关注边地生活的声音。这一时期的诗人除了毫不吝惜笔墨地在高唱金源圣朝凯歌的同时,还冷峻地洞察到了这个社会底层人民的心声,积极地热衷金王朝的荣兴,以期有补于时政。所以在诗人的笔下,世人聆听到了圣朝背后的衰音,那里有苛税与灾荒下求生的百姓,有战争阴霾下苦寒交迫的戍边士兵。如世宗时期刘迎的《沙漫漫》:
  沙漫漫,草班班,南山北山相对看。我行乃在山之间,行人仰不见飞鸟,树木足知边塞少。沙漫漫,草班班,我行欲趁西风还。仆夫汝莫愁衣单,我但着衣思汝寒。
  这里诗人由风沙迷漫而念及“仆夫”,末句“仆夫汝莫愁衣单,我但着衣思汝寒”,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传达的思想是一致的。从中可见刘迎对杜甫精神的继承,对“金源盛世”背后百姓生活的冷峻关注。刘迎曾在《出八达岭》一诗中,言明自己的诗作意图:“作诗无佳语,以代劳者歌。”即诗人已将反映民生疾苦视为自己的创作追求。稍后如党怀英的“我看多田翁,租赋常逋悬。低头负呵责,颜色惨可怜”(《雪中》之四),揭示了苛捐杂税对生民的折磨。另如路铎的《襄城道中》:
  禾黍低风汝水长,迟迟驿骑困秋阳。病躯官事交相碍,梦雨行云肯藉凉?尽说秋虫不伤稼,却愁苛政苦于蝗。诗成应被西山笑,已炙眉头尚否臧。
  这首诗更为深入地揭示了百姓遭受的“苛政苦于蝗”的灾难。这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苛政猛于虎”(《捕蛇者说》)应该是感同身受吧!然而,百姓所遭受的官府苛税之苦,远不如战争给他们带来的苦难深重。如师拓的《游同乐园》诗云:“晴日明华构,繁阴荡绿波。蓬丘沧海远,春色上林多。流水时虽逝,迁莺暖自歌。可怜欢乐极,钲鼓散云和”,展现了战争带来的恶果。又“故园兵革外,殊觉路途长”(师拓《和王逸宾繁台诗》),揭示了诗人对战争的沉重忧虑。郝 的《魏处士野故庄》展现了一幅战争过后的萧条场景:“郊原冷落霜风后,桑柘萧条兵火余。试问当时卿与相,几家尤有旧田庐。”还有周昂的《莫州道中》:
  大陵河东古莫州,居人小屋如蜗牛。屋边向外何所有,唯见白沙累累堆山丘。车行沙中如倒拽,风惊沙流失前辙。马蹄半跛牛领穿,三步停鞭五步歇。鸡声人语无四邻,晚风萧萧愁杀人。人有祷,沙应神。辽东老兵非使臣,何必埋却双行轮。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诗人描写了人迹罕至的古莫州,惟有白沙累累、战马嘶鸣、晚风萧萧,全然没有生气,征战的老兵时刻与死神为伴,是残忍可恶的战争才使得人们冒死边地。诗中所传达出的对战争的痛恨之情不言而喻。诗人身在边关,切身体会着塞上风月的同时,也以其忧国忧民的情感关注着边地的生活,书写了边地人民饱受战乱之苦,丞待休养生息的诗作,如《边俗》: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