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英语动词变名词 [基于COCA语料库的英语动词名词化研究]
 

英语动词变名词 [基于COCA语料库的英语动词名词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26 04:18:08 影响了:

  摘 要:动词名词化结构是英语的一种词汇语法资源,在人们的语言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语法研究往往只注重归纳名词化各形式的句法制约,忽视其深层的认知结构分析。本文通过运用COCA语料库,并且将认知语言学的ECM(事件域认知模型)和图形背景原理进行结合,得出一种新的模型ECM+,旨在说明英语动词名词化的深层机制—文体越正式,其名词化程度越高。
  关键词:动词名词化;ECM;图形背景理论;ECM+
  动词的名词化(nominalization)是动作的概念化。可以认为,动词的名词化过程就是其动作逐步从动作静化为动态、抽象概念甚至直至与该动作相关的人或事物的过程。 名词化为说话人省略施事者提供一种可能,使说话人可以将细节背景化。传统语法认为名词化过程就是语言形式化或语法化的过程,往往只注重归纳名词化各形式的句法制约,忽视其深层的认知结构分析。本文拟在COCA语料库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分析“visit”一词名词化结构在不同类型语篇的分布,并且在认知视角下,运用相关理论ECM+对数据结果进行理论分析,旨在说明动词名词化的本质—文体越正式,其名词化程度越高。
  1. 动词名词化的相关研究背景
  1.1 各语言学派对动词名词化的研究
  语言学从不同理论出发,对名化进行界定和分类,转换生成语言学派认为“名化的过程是心智变化的过程,它通过一系列心理操作由深层结构转化为表层结构,不仅表达了深层结构的意义,而且使结构更为精练” 每一个名化都以某种规律性的方式对应一个深层的句子,他们试图提供句子与名词性成分之间的转换公式;功能语言学派认为,名化就是从真实表达客观世界向曲折反应客观现实的演变过程,话语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变得不一致,产生不同语言层次间的张力,导致语法隐喻的产生。8认知语言学派认为,名化是从心理过程扫描向整体扫描的转换,经济原则同明晰原则、相似原则同图形背景理论共同作用,导致认知视角改变和交际意图的认知突显。9批评语言学派认为,名化隐含意识形态具有“积极自我表象”和“消极他人表象”的趋势。
  动词名词化分为两类。一类是转类,即动词直接转化为名词。如:The enemy’s attack of the city shocked the world.一类是由派生而来,即名词加派生后缀,(如-ee, -er, -tion, -sion,-ment等)。如:The correction of compositions took a large part of teacher’s time.
  2. 动词名词化与语体的关系-以“visit”为例
  名词化的选用与语体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Halliday(1985: 91)认为书面语之所以出现名词化倾向是因为书面语在呈现现实世界的经验和现象时把它们作为物体来看待,因而多使用名词。而非正式的语体,特别是口语体,说话人在呈现经验和现象时是在说话,在用语言讲述所发生的事情或所做的事情,把经验和现象当作动作来描述,因此多采用动词。名词化能使得句子更加精炼。Unsworth(2002)认为,英语名词词组以事件体现为中心名词而不是过程(动词)的优点是,比起动词词组,名词词组可以由更多的资源来修饰,因此所包含的信息量也较大。 以动词visit为例。以COCA数据库为基础,先将visit的动词形式分别在1)口语2)小说3)报纸5)学术文章中进行搜索,得出其分布频率的数据。再将visit的各类名词形式分别置于上述五种语体中,得出相关数据。如下表1(数据来自COCA语料库):
  例1:A visit to her spouse’s family in North Carolina always includes a trip to the chicken. 这是摘自美国报刊的一句话。报刊中的文章很多属于正式语篇,动词往往用作名词,静态动词比动作动词用的多,句子长,句式复杂。从例1可看出,作者重点想要描述的是通往主角丈夫家的旅途,因此不再花多余笔墨描述动作的发出者“她”。
  例2. “You want to climb Canterbury Hollow? Isn’t it enough to just visit?” 这是摘自美国一部小说的一句话。正如我们所知,小说讲究的是场景,而正是动词才能将场景中的各个动作表现出来。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知,语体越正式,名词化程度越高。
  3. 认知视角下—ECM+对动词名词化的阐释力
  3.1 ECM对动词名词化的解释力
  认知语言学家为解释概念架构的形成和句法构造,拟构了许多模型。如:Langacker的弹子球模型和舞台模型,Talmy的力量动态模型,Lakoff的动态意象图式,计算机科学家Schank和Abelson的“脚本理论”,Panther和Thornberg从言语行为角度分析了动态性事件。但是这几种模型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如无法用一种理论统一阐释静态和动态事件。 基于此,王寅教授提出了事件域认知模型理论ECM。
  ECM基本包括了上述学者所论述的主要观点,以及Lokoff的部分观点,它也可用来解释概念结构的形成和句法构造的基础,并且在线性分析的基础上,还突出了事件内部要素的层级性,并且由于ECM的Action包括了动态和静态性概念,从而将事件中包含的各种要素统一起来。 如例1:A visit to her spouse’s family in North Carolina always includes a trip to the chicken.
  由ECM我们可知,一个事件由事体和动作组成,事体即是包括动作发出者的各类名词,动作则包括诸如形容词性,副词词性,动词词性的词语。因此在阐述一件事的时候,我们既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也能够依照叙述的需要将其中的某些元素提取出来。如我们所知,一件事的完成需要一系列的动作,事体的结合,而“拜访”这一个事件包含很多因素,首先是动作发出者,再次是动作接收者,其间也包括“拜访”前的准备工作,“拜访”途中所遇到的事情,等等。由例1我们可知,作者认为没有必要将施事者及其动作体现出来,而重点想要说明是“拜访”这一事件,因此使用动词的名词形式。而由上一节我们知道,动词的名词形式在报纸和学术文章当中居多,而小说和口语中则更多的使用动词形式。我们知道,报刊杂志以及学术文章,大多数时候都是在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表述一种现象,因此使用名词。使用ECM能够从认知的角度更为合理地解释这种现象。但是ECM不能够将其中元素凸显出来。
  3.2 图形背景理论的解释力
  
  最早将图形—背景理论用于语言研究的是Talmy,他认为图形—背景分离原则是语言组织信息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他给图形下的定义是:图形是一个概念中可移动的物体,其路径、位置或方向被视为变量,其特殊值是相对值。他给背景下的定义是:背景是一个相对于一个参照框架的静止的参照物,图形的路径、位置或方向是相对于背景静止的。10一般说来,人们不能既看到图形又看到背景,图形是包含于背景之中但又突出于背景的成分,在认知中占优势,是最为明显的成分,成为注意的焦点。它通常是形状完整、体积较小、能够移动、结构简单紧凑、更为可及、首先见到的、依耐性较大的事体。而背景相对于图形来说在人之中不占优势,凸显程度较低矮,可做为认知上的参照点;它具有某种可用来描写图形未知的已知特征,体积较大、静止的、结构相对复杂、独立性较大的、更易预料的物体。如气球在房屋上空,气球常被视为图形、房屋作为背景;又如房屋在草坪上,则房屋常被视为图形,草坪作为背景。 可以先用认知语言学中的ECM将事件中的各个元素统一起来,接着再用背景图形原理把所需的元素凸显出来。如例1所示,根据ECM我们可以知道“visit”这一事件包括:动作发出者,交通工具,拜访的心情,拜访这一过程,等等。而图形背景原理则将其中的一个因素“拜访这一事件”当做图形,其余的所有因素当成背景。
  3.3 ECM+对动词名词化的解释力
  ECM+是指把ECM和背景图形原理整合起来,它首先将事件中各个元素各个特征提取出来,然后再根据认知以及结合文体,把所需元素凸显出来。至于动词的名词化,从上文中对“visit”一词的两种词性在不同的语体的分布,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语体越正式,动词名词化越高。如:
  例1:A visit to her spouse’s family in North Carolina always includes a trip to the chicken.
  例2:“You want to climb Canterbury Hollow? Isn’t it enough to just visit?”
  “visit”一词有很多形式,动词visit,visited,visiting,名词visit,visiting等等,而名词并且表示拜访这一事件的visit下属又可以分出不同的特征,如拜访的心情happy,拜访时穿的衣服red clothes等等。一般情况下,报刊杂志或者学术文章都是陈述事实或现象,或者分析现象之后再得出结论。也就是说,它们的认知角度是从事件本身出发,从事件整体出发,而阐释这种现象最常用的方法即是动词的名词化。根据ECM+,一个事件可以分裂成很多元素,得到很多特征,然后再根据文章的语体,将其中一种特征当成图形,其余特征当做背景。在例1中,因为是报刊杂志文章,所以将“拜访”整个事件当做图形凸显出来。在例2中,小说由于其本身故事性的特点,叙述的时候会强调动词,于是“拜访”这一动作即作为图形突显出来。
  4. 结语
  名词化在人们的语言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上的讨论说明文体的变异与名词化结构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动词的名词化更多地用在报纸,学术文章当中。同时运用ECM+可以充分解释英语动词名词化在语言的形态以及句法层面所表现的差别。由此我们可知,动词名词化结构在不同语体中的分布有助于我们了解各类语体的文体特征,是认识其正式程度的一种体现形式。
  参考文献:
  [1]张权.英语动词名词化的认知结构分析[J].外国语,2001,(6):29
  [2] 刘国辉,陆建茹.国外主流语言学派对名词化的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9):17-22
  [3] 周敏. 英语名词化现象的批评性分析[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板),2009(1)
  [4] 林敏. 从系统功能角度看新闻标题中的隐喻[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8(3)14
  [5] 王寅.事件域认知模型及其解释力[J].现代外语,2005,(1):19
  [6] 王寅. 认知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7] 高娟 李安华. Talmy 图形背景理论概述[J].文教资料,2008,(18):49
  [8] 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2nd ed).London: Arnold,1994.94.
  [9] Giannakidou,A&Monika Rathert.Quantification,definiteness and nominaliza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10] Talmy. L.Figure and ground in complex sentences[A]. Greenberg, J.H.Umoversals in Human Language Vol.4, [C]. Stanford:Stam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
  作者简介:陈雪(1987--),女,四川省成都人,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2010级英语语言理论与应用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