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论新生代农民工的_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精选多篇)
 

论新生代农民工的_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19-06-04 14:31:03 影响了:

第一篇: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

一、研究背景和方法

(一)、研究背景

2014年,轰动一时的“富士康跳楼事件”,新生代农民工以跳楼自杀极端方式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缺失,为我国的社会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了党和政府越来越多的关注。

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依法保障其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文化权利,是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必然要求,这对于提成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统筹城乡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这一背景下,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共青团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于2014年在北京召开,共青团中央与19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围绕“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指出,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数量庞大的青年群体,是我国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一支重要力量。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事关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人口素质和国家长远稳定发展等重大问题,新生代农民工要顺利实现在城市稳定就业、逐步融入城市生活,并使其在时间和空间上能够合理有效衔接,其系统性、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陆昊强调,各级团组织要深刻理解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的极端重要性,从一个青年组织要真心联系,关心帮助重要而又遇到一些困难的青年群体的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在向政府和社会积极呼吁的同时,要围绕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深入推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大力加强非公企业团建和驻外团组织建设,深入开展服务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创业、关爱农民工子女等工作,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解决切身利益问题,重点围绕人格塑造、信念养成、能力提高等方面,为他们在学习成才、情感婚恋、身心健康、社会融入等方面的普遍需求提供更多帮助。

交流活动中,与会代表、委员围绕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代表、委员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力量,这一群体的社会融入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必然趋势。他们表示,要把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带上“两会”,积极呼吁并提出提案、议案,推动逐步消除制约因素,改善融入环境,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

(二)、研究对象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年龄在16岁以上、35岁以下,来到城市从事非农工作,暂居半年以上,未取得工作地城市户籍或居住证的农村户籍的青少年。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在就业观、生活方式的选择上出现较大差异,他们的权益诉求正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此次研究对象主要针对新浜、小昆山两镇的新生代农民工,从两镇的工业区的几十家企业中抽取了480名外来务工青年作为抽样对象。

(三)、研究方法

1、问卷法

问卷调查是课题研究小组开展研究的主要途径,根据两镇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情况,7月份两镇团委课题研究小组多次开展座谈交流,专门设计了调查的问卷,其中国共产党有34道选择性问答题和1道开放式问答题。所调查的问题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生活工作状况、休闲娱乐和对精神文化生活渴望追求,并提出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在完成调查问卷后,各镇团委召开了“两新”团支部工作例会,分别向两镇工业区内的“两新”团支部部署了问卷调查任务,要求各团组织积极发动和号召外来务工青年积极参与,认真答题,要实事求是,确保样本采集信息的准确性、可信性和具有参考价值。

2、访谈法

课题研究小组分两组分别对新浜镇和小昆山镇工业区内的14家“两新”企业的青年员工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度访谈,深度访谈6名务工青年,每人每次访谈时间在20-30分钟时间,从他们的个人基本情况、工作生活状况、娱乐休闲,特别是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进行全面的、深入访谈。同时,与“两新”团组织、企业负责人和各村(居)企事业单位团支部进行了交流,了解目前整个社会对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并征询了很多独到意见和建议。

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分析

(一)、问卷调查分析

1、性别及年龄状况

在此次随机问卷调查中,共发放480份问卷,收回470份,回收率达97.9%。在问卷中男性占总问卷调查总数的47%,女性占53%。年龄分布1970年至1979年出生的“70后”为30%,1980至1989年出生的“80后”为61%,1990后出生的“90后”比例为9%。

2、受教育状况

在学历方面,小学及以下比例为0,初中学历为9%,高中比例为16%,中专比例为22%,大专比例为40%,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为13%,从数据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的学历比老一代农民工相比要高很多,中专以上学历占大多数。

3、政治面貌

从年龄分布来看,被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约为30岁,政治面貌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比例为13%,共青团员的比例为33%,民主党派为0,群众比例为54%。由此看来,54%被调查者没有参加任何党派团体,缺乏政治资源和组织资源仍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劣势之一。

4、婚姻与拥有子女情况

在婚姻状况方面,已婚有配偶的比例为65%,未婚比例为27%,离异比例为8%,丧偶为0。从被调查者的子女状况来看,育有一子的比例为58%,无子女的比例为29%,育有两个孩子的比例为13%,育有两个以上孩子为0。在是否愿意与子女同住方面,愿意同住的比例为45%,不愿意同住的比例为38%,暂无子女比例为17%。从中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有家室的占多数,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在优生优育方面表现得更加积极,而且在与子女的相处中更注重自由民主。

5、居住情况

从居住情况分析,单位或雇主提供的工人宿舍的占46%,独立租赁住房的占23%,直接在生产经营场所居住的占13%,自购房占8%,与他人合租住房占1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住房主要以工人宿舍和租赁住房为主,自购房的比例占8%,较老一代农民工相比,经济条件要好很多,对生活舒适和生活质量追求更高。从集体宿舍和生产经营场所转向群租、独立租赁房屋或和购房看出新生代农民工居住条件改善,而融入社区对社区的安全等各方面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和问题。

6单位类型

从工作单位类型分析,在私营(民营)、个体企业工作的为360人,在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工作的为116人。由此来看,被调查者在工作单位的选择上大多数以私营(民营)、个体企业为主。

7、工作类型及月收入

调查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都是一般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普工占少数,其他工种几乎很少。他们的月收入大部分都在1200-1600元之间。由此可以看出,虽然75%以上农民工已经纳入了管理者岗位,但是普遍工资都不是很高。

8、打工目地

从打工目的分析,赚钱养家和寻找发展机会站的比例最多。由此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和老农民工相比,他们不再把纯粹的养家糊口作为打工的目标,在价值观上已经开始考虑精神需求。

9、获得工作途径及困难

调查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主要通过自己直接到单位应聘及亲友或同乡介绍这两种方式获得工作;他们自我保护意识普遍提高、可以通过多种途经获得信息源、有一定的能力支付押金。寻求工作的主要困难是没有技术、学历太低、受户口限制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

10、务工时间及城市定居

根据新生代农民工内心需求来说,有60%外来务工出来打工是为了赚钱养家,他们相对文化水平也不高,不过大部分外来务工在这里的时限还是相对时间挺久的,很大比例都是在这里已经有四年以上。他们平均都是一年回去一次,大部分也是为了子女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机会,才离乡背景来到这里打工。

11、生活状况满意度

新生代农民工对于目前的生活状态是持一般的态度,大部分农民工的每周工作时间在40-50小时,差不多5到6天;在农民工的第一选择者有27%的农民工都认为子女在城里的就学困难,是他们面对的难题。

12、休闲情况及文化消费减压方式

根据休闲情况调查分析,农民工大部分打发自己闲暇时间的时候会选择看电影和电视。农民工每月用于文化消费的数额,0元的占12%,30元以下占40%,30-50元占7%,50-100元占10%,100元以上占31%,由此可见,文化消费基本成两级分化状态,各占50%左右。新生代农民工缓解压力的第一选择最多的是选择听音乐的方式。由此可以看到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金额较低,因经济收入的制约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追求。

13、维权情况

根据对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方式的调查分析,当新生代农民工遇到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大部分人会选择自己解决的方式。

14、组织加入及活动参加情况

调查显示,在各种组织中,新生代农民工加入老乡会、同学会的人占74%,他们主要参加文体休闲学习等兴趣爱好团体,老乡会、同学会这两个组织举办的活动,在维权方面意识普遍很低。

15、文娱活动

在文娱活动方面,偶尔参加工作或生活所在社区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比例为60%,根本不知道社区组织文化娱乐活动的比例为21%。新生代农民工参加有组织的文化活动中,第一选择最多的是看电影、看演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人数最少。由此看出,新生代农民工参加文娱活动主要以满足个人需求为主,社会团体意识不高。

16、企业文化活动

根据调查分析,企业在文化活动的举办上,主要以提供一些、基本满足农民工需要为主,其中大多数农民工不参加、不知道共青团组织提供的活动;农民工在参加企业文化活动方面,每年1-2次的占45%,没参加过的占35%。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活动内容比较简单大众化,共青团组织形式主义、切实落实度不强,因此农民工的参与度普遍不高。

(二)、访谈调查分析

在和多位青年的交谈中发现因工作时间长、经济收入低、社会资源制约等原因限制其参与文化活动的比例较大。受访谈的对象每周工作时间基本在50小时左右,因工作强度较大,难得休息时间基本是在家睡觉休息、上网、打麻将和大部分女性选择逛街的方式调节工作劳累,在参与文化活动比较单一性。同样在访谈中发现大部分青年表示渴望有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活动选择,但因经济收入不高,每月在吃穿住等基本开销后希望能有存款或寄回老家,对高消费的文化追求望而却步。更多的青年则表示企业和社会为外来务工青年提供的文化设施和服务较少,很少企业注重员工的文化福利,而很多社区文化设施将他们排斥在外。

三、目前两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现状

通过对新浜、小昆山两镇工业区企业和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现状的调查,发现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注重员工精神文化福利的建设,愿意投资建设诸如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桌球室,多媒体室和图书馆,定期在团支部组织下开展各类联谊、节日晚会,开展各类文艺竞赛,丰富企业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但大部分企业仍不愿加大对员工精神文化活动设施的投入,造成的原因主要是企业经济发展不成熟和负责人对文化福利重视程度不够。在两镇社区公共文化建设方面,已经开始注重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从两镇的农民运动会参加队伍中企业参赛队比以前要多。如已建成的文体活动中心也已成为青年参与文化活动的场所之一,开设的农民工免费电影吸引了很多务工青年。在各村居委会的农家书屋、图书室和活动室也经常出现新生代农民工的身影。

四、建议与对策

1、建议政府公共文化支出更多倾向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

①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力度。在郊区、城乡结合的街镇,缺少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剧院、电影院、公园等较亲民的公共消费场所,更不用说可供新生代农民工的低消费精神文化设施。所以,政府首先应加大各街镇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预算和投入,要兼顾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需求。

②加大群团组织关心新生代农民工力度。作为基层的群众组织,在工作和生活中更能接近新生代农民工,所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心,要将引导和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工作。通过举办各类技能知识培训,学习通用的劳动技能,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特色和企业用工需求,进行各类培训。组织动员团员青年、妇联、工会联合开展结对帮扶新生代农民工活动,从精神文化、心理咨询、维权等方面进行关心和帮助。

③加大各类机制的建设。一是政府应当对现有的公共文化资源向新生代农民工开放,不得将他们拒之门外。成立相应的管理和收费优惠制度,积极鼓励他们前来休闲娱乐。二是建议政府和群团组织定期开展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活动并形成长效化,如开展各类文艺、体育等竞赛,积极鼓励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与,丰富其业余生活。三是各村居委会要建立和完善供新生代农民工开展活动的场所。在调查中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大部分以租房方式居多,大都生活在各个村居委会。他们的时间基本是在企业和居住地居多。所以,加大村居委会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力度和强度,可以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可以便于村居委会对各类群租等安全隐患排摸和掌控。

2、呼吁企业加大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福利的投入。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企业的职工的一大群体,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的建设应作为企业给予员工的一项福利之一。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意义,可以丰富新生代农民是的精神文化,让其对工作生活更具幸福感,对企业更具忠诚。同样可以减少或者消除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压力,避免类似“富士康跳楼”事件的发生,使一方能够平安和谐。

①企业应加大本企业的精神文化硬件建设。企业应充分利用企业区域内的资源,建立供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设施建设,例如提供专门的青年之家、体育建设房、篮球场、足球场、图书馆等。

②企业应加大对农民工精神文化的专项补贴。例如定期发放电影票、健身点的门票和其它福利,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特别是要开展各类竞赛、拓展训练和外出学习和旅游等活动。

③企业“两新”党团组织要积极发挥作用。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协助企业开展各类活动,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3、呼吁社会要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

①在全社会要形成良好的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氛围,加强宣传引导市民要关心他们,特别是不能对他们带有歧视。要充分认识到新生代农民工为当地经济、城市的建设发展起到了巨大的贡献,市民应身怀感激,真诚地接纳他们融入城市,让社会更加和谐,让新生代农民工感受城市人民的关怀和亲情。

②除了村居委会和社区的公共文化设施要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开放外一些社会商业休闲娱乐场所也要积极参与,定期开展一些优惠和促销,鼓励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消费。

第二篇: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为了切实了解青少年的普遍性利益诉求,深入剖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我区共青团的工作,团区委就我区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本次课题的调研范围涉及xx区11个乡、镇(街道)。调研方式主要采用问卷调研和走访调研相结合的方法,一是在公司企业发放问卷,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规模和行业性质,二是在农民工聚集区随即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8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6.67%。

一、新生代农民工基本特征

201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相对于第一代农民工来说,他们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而社会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工作。新生代农民工年龄18岁到25岁,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

(一)受教育程度较高,政治面貌以团员为主。

xx区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第一代农民工,绝大部分都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文化和文盲比例低,受过小学教育的占4.65%,受过初中教育的占26.33%,受过高中(中专)教育的占45.61%,大专(本科)以上学历占23.41%。共青团员在所调查人员中占64.32%。

(二)法律意识加强,期待团组织的积极作用。

调研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开始增强,对劳动法、民法、刑法等法律法规开始了解,在遇到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新生代农民工维护自身权益的方式趋向理性化,75.46%的人会通过法律途径或有关组织解决问题。67.56%的新生代农民工比较了解团组织的基本职能,并认可团组织的积极作用。

(三)生活状况满意度高。

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工资收入范围较为集中,平均月收入达到1200-1600的占67.67%,1600-2400的占15.75%。由于本区多数农民工为附近地区农民,因此居住状况多为自家住房,23.74%居住在单位提供的宿舍,26.46%为与人合租房。78.64%的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生活现状“很满意”或“基本满意”,其中“基本满意”约占62.48%,“很满意”约占16.16%。只有21.36%的人对目前现状“不满意”。

(四)文化生活种类较丰富。

xx区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以外的业余生活形式多样,“上网”占77.32%,“参加文娱活动”占54.67%,“看电影、电视”占47.35%,“读书看报”占45.73%,“逛街”占37.58%,“其他”占24.55%。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诉求

随着xx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调查表明,目前农民工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和建筑业两大领域。在这个经济社会转型阶段,新生代农民工经历的冲击使他们面临着生活和工作上的一系列问题。

(一)精神文化生活条件不成熟。

对于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来说,精神文化生活主要依靠单位组织和自娱自乐。调研中发现,很多新生代农民工的日常生活中下班以后都是直接休息,工作量和工作时间的限制致使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自行安排。而且受工资水平的限制,每个月用于精神文化的消费很少。单位方面,76.55%以上的单位没有文化设施,或者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大多数农民工也不能充分利用。

(二)精神文化生活方式单一。

用人单位组织的文化活动次数较少,调查显示,68.65%的农民工选择“从未举办过文化活动”,24.46%的人选择“一年两到三次”,6.89%选择“经常举办,每年三次以上”。下班后的闲暇时间,多数人选择上网、读书看报、看电影电

视等。多数农民工认为自己的生活很单调、没有生气,他们希望单位能多组织一些文娱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内心对城市的认同感和渴望融入的心理,促使他们希望参与城市种种公共活动,体现自己的价值。

(三)缺乏身份认同感。

面对身份的转换和认同的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比第一代农民工遇到更大的困惑。由于长时间离开家乡,甚至有些“80后”本身就是跟着打工的父母在城市上学,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城市为坐标,对农村完全陌生。从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看,他们完全离开了农村,对农民身份的认同变得模糊甚至不认同。在城市的生活圈中,对比城市居民,新生代农民工觉得自己的精神生活依然很贫乏。他们的追求开始向精神层面拓展:由单纯谋生向追求归宿感延伸;由忍耐坚持向追求权益平等延伸;由承担家庭经济责任向实现自我价值延伸。

四、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议

新生代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建设,需要政府、共青团组织和用人单位共同协作。

(一)政府的制度保障

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必须从农民工的特殊性出发,在教育、就业培训、住房保障和劳动(我们一定会做的更好www.hAoWORd.com)待遇等关键环节下功夫,完善制度、体系,提高效率和效力,采取针对性措施。

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办法都依赖于制度的完善和变革,只有完善了户籍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切实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才能让农民工享有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发挥共青团的职能

调查中近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是共青团员,他们对共青团的信任感和认同感较强。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他们的心理年龄并不十分成熟,往往不清楚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城乡的巨大差距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团组织的四项基本职能对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无疑能起到积极作用。

首先,要在农民工集中的用人单位建立团的组织,具备建团条件的做到全覆盖。调查中57.67%的用人单位尚未建立团组织,大部分都是非公企业。对于已建团组织的单位,加强对企业团组织的工作指导。

其次,组织开展符合青少年特点的活动并定期举办,整合各类资源,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技术培训和指导。

再次,联合工会、妇联等专业组织机构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侵权事件,增加其团组织归属感。

(三)用人单位的积极组织

对于用人单位,我们有以下两点建议:

一是积极组织开展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文体活动,有助于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二是做好制度上的保障,依法为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并且做好解释和宣传工作。

本次调研活动的结果体现出,要实现新生代农民工体面劳动,融入城市,有尊严地生活,一定要做到丰富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精神生活,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团组织建设和团员管理工作,发挥团组织的积极作用。

第三篇:xx市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

共青团xx市委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登上了历史舞台,并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流。新生代农民工通常是指上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出生的登记为农村户籍而在城镇就业的人群。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更向往融入城市。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现代人融入城市一般要经历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心理和文化融入三个阶段。从目前看,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注主要侧重在经济和社会层面,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则相对关注较少。

因此,对于新生代农民工,不仅要关心他们的生存、工作等基本的权益问题,也要关心他们精神文化生活等更高层面的需求与权利。现以利川市非公企业为样本,对这一新群体的精神生活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一、 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

xx市共有青年人数为30余万人。此次调查以发放调查问卷为主,同时辅以“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座谈和个别访谈形式。样本采集对象为18至35周岁的务工青年,本次调查行业涉及小型工业、服务业等。本次调查实际发出问卷170份,回收158份,有效问卷为147份。

(一)调查结果与现状

1、精神文化生活内容贫乏、方式单调。

调查显示,在问卷所提供的业余生活的十多种选项中,排在前六位的分别是:看电影或电视、听音乐、睡觉、逛街、手机上网、去网吧上网。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觉得自己的生活比较单调,有时候不上班也不知道去做什么。现代生活对他们的影响较大,新生代农民工业的业余生活已经带上了一些城市色彩,生活较之前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比如上网、听音乐、旅游等。但是就整体而言,新生代农民工业余生活相对单调。

2、对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充满渴望

调查显示,84%的人明确表示愿意参加单位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作为新生代的农民工,他们的文化水平、理想信念等较之第一代农民工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充满了渴望。他们希望单位能够适度为他们提供一些文化娱乐活动,同时希望能够在节假日得到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他们更希望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能够得到相关的指导。

3、主观感受普遍认为对现状不满意。

调查显示,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的生活状况“不满意”或“一般”,其中%的人对自己的生活状况“很不满意”,%的觉得“不太满意”,而只有4%的人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比较满意”。

“在城里生活,最困扰您的问题是什么?”在给出的十几个选项中排在前六位的是:没有朋友无人交流、工作不稳定、缺少文化生活、总感觉被人看不起、远离家人感到孤独、住房困难。

(二)原因分析

1、经济收入低,文化消费能力不强。

新生代农民工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与他们的职业、收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平常最主要的活动是看电视、上网以及看报刊、杂志。虽然城市中的文化设施和休闲场所已经比较丰富,但由于业余时间和经济承受能力有限而无法享用。

2、新生代农民工身心健康存在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太多生活在这种生存环境差、生活不稳定的农民工家庭中,总觉得低人一等,产生了极度的自卑感,这种自卑心理反过来又使他们更加的孤立。新生代农民工跟随父母由农村进入城市,生活学习中由于受到各种歧视和不公正待遇,他们主观感觉到社会的不公平,感觉到自己被歧视,这些很容易在心灵里埋下社会不公平的阴影。

3、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重视不够。

近年来,对于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农民工子女上学等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足够重视,但对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却还缺少足够的关注。政府、各群众性社会团体、非政府民间组织、企业雇主以及各种社会主流媒体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与精神生活问题的关注都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与重视。

二、对策与建议

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指数”,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根本所在。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政府应发挥领导作用

在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作用,有针对性的增加一些投入,以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加强对他们的技术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在农民工相对集聚的工业园区,建设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活动中心,低成本或者免费对他们开放。同时加强城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等群众性文化事业的建设,切实改进服务形式,让城市文化设施进一步向他们开放。此外,还可以发挥各社会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各类评选活动,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取得社会认可的精神需求。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都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将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贯穿与日常工作之中,安排好新生代农民工的日常工作与精神文化生活,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组织符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通过多种载体来加强新生代农民工业余学习和娱乐活动,解决其文化匮乏问题。一定意义上讲,发展企业文化,进而改善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是对企业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人性化的管理和关爱将促使员工与企业建立深厚感情,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三)新生代农民工应加强自身修养

新生代农民工较之第一代农民工,他们追求城市生活,融入现代城市的愿望比较强烈。其本身要注意加强自身修养,勤于学习,积极参与政府及企业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技能,提升自身素质。逐步改变自己原来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做到遵纪守法,主动适应城市文明,进一步促进自身融入城市文化。

(四)突出共青团的青年工作优势

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当好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利益的代言人和权益的维护者,是共青团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将继续积极参与关爱新生代农民工行动,不断创新形式扩大“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的影响,努力使“面对面”活动成为共青团服务党政大局和维护新生代农民工权益的有效载体。并通过这一载体更加准确的把握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普遍性利益诉求,努力为全社会关注关爱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做出积极贡献,让他们感受现代文明的丰富多彩,在城市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第四篇:兰溪市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近几年,兰溪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强工兴市”战略,经济增速明显,仅2014年就新增规上企业396家,达到651家,增幅列金华市首位。各镇乡、街道工业功能区全面建立,面积达8.8平方公里。随着企业的增多,用工形势的变化,部分企业出现了用工难的问题。解决用工难的困境与经济环境、行业性质、企业管理理念、工资待遇等息息相关,在短期内难以取得明显的成效。于此同时,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用工主体,在全市范围内有登记的35周岁以下的外来青年农民工已达4万多人,相对于老一代他们更注重自己的精神文化需求。适应时代变化,采取措施,以较小的成本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于企业留住员工,稳定发展,缓解用工难问题,优化发展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也比较容易取得成效。 为此,团兰溪市委按照上级团委的工作部署,以开发区和工业经济较发达乡镇街道为重点,发动开发区、乡镇街道团(工)委,开展了一次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6份,发放对象为企业外来员工,被调查的农民工以80后为主,工资水平百分之四十集中在1310-2014,百分之二十四集中在2014-3000,百分之十六集中在3001—5000之间,受教育程度从初中到大学均有分布,以高中大专较为集中,其中百分之二十七已婚。通过问卷调查统计:新生代农民工绝大部分是单休,一半以上每天劳动时间超过10小时,百分之七十八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一般,百分之八的被调查者为不满意。影响其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因素除了时间、金钱以外,组织者的缺乏也是重要因素。具体表现为:一是有百分之八十四的企业配有篮球场、兵乓球室,少部分企业还设立了阅览室等文娱设施,但利用率低,只有百分之十四的被调查者表示使用过。二是共青团、社区组织的文娱联谊活动、志愿者行动只能覆盖百分之二十一的被调查者,企业单位自行组织的文娱活动每年只有一二次,有部分企业并没有开展相应活动。三是有百分之六十三的被调查者没有参任何社会团体,参加的社会团体以老乡会居多,其次就是网络团体qq群及微博、团购团、交友平台等。 在平常工作生活中新生代农民工主要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上网、看电视,散步逛街,也有百分之十六的人表示不上网。上网的主要活动是看新闻、打游戏、看电影电视剧、网购等等。有百分之十四的人表示会坚持跑步、散步、打篮球等。还有百分之六的人表示会偶尔打麻将、打牌,但输赢不大,有少部分人表示听说过别人去观看艳舞表演等。总体上来讲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宅”。 在工作生活中新生代农民工遇到不开心的事或挫折的时候,他们更多地是选择和工友相互聊天,找亲友倾述,或者下馆子喝酒,或者选择上网听音乐、玩游戏、聊天释放烦恼和压力。在个人成长方面百分之六十五的人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参加过驾驶培训、职称培训及其他等。在表达自身对文化活动的希望时他们的选择较为多元化,涉及:文体娱乐活动、爬山户外旅游、看电影演出、公益活动、知识技能培训等等。

针对问卷调查反映的现状与问题,结合目前共青团正在或计划开展的工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采取措施进一步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是注重吸收新生代农民工为志愿者,参与社会公益。强化企业团建,以企业团组织为基础建立企业志愿者服务队,让新生代农民工能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如近期开展的“用我们的爱心给这个冬天多加一份温暖”的捐冬衣活动得到了

部分企业团组织的积极响应,也受到了青年员工的大力支持。二是充分发挥青年联谊会的作用,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到联谊qq群,除了在全市层面适时举办各种大型联谊活动的同时,鼓励各网络团支部积极吸纳新生代农民工,以各qq联谊群为单位,组织开展登山、骑行、歌咏比赛等文体活动。三是联合开发区、文广新局等部门每年举办一两次专门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运动会、文娱晚会等,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的运动热情,让他们的才艺有一个展示舞台。四是在目前的筹备基础上,加速开发区联谊会的建立,让更多的企业以单位会员的形式加入,由团市委、开发区牵头,开发区团工委组织实施,协调各会员单位每月轮值开展相应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原有的文娱设施。五是加强与农民工自组织老乡会的沟通,与劳动输出地团委取得联系,争取在老乡会的基础上建立团组织。驻外团组织除了组织活动以外,根据新生代农民工愿意找老乡倾述的心理特点,积极与心理咨询师沙龙等志愿者组织合作,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六是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出台优惠措施让新生代农民工可以免费进入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所阅读图书或参加文化活动。七是发挥信合创业学院和各乡镇街道服务站的优势,组织开展新生代农民工知识技能培训,满足其求知需要。八是深化青年文明号创建、青年岗位能手评比活动,开展技能比武、团员示范岗设立等活动,将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的发展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中。九是及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中的优秀青年,吸收进团组织,对其进行表彰,让其充分表达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十是继续深化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让有子女的新生代农民工能安心工作。

第五篇:基层团组织丰富和服务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基层团组织丰富和服务新生代农民工精

神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近期,石阡团县委按照上级团委关于协助完成“贵州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调查问卷工作的通知要求,通过下发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基层走访等形式,对全县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与分析 此次调查以发放调查问卷为主,同时辅以“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代表委员面对面”座谈和个别访谈形式。调查问卷发放对象年龄小于30周岁的农民工占60%,年龄大于30周岁的占40%,本次调查行业涉及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和个体企业等。

(一)调查结果与现状

1、精神文化生活内容相对枯燥单一。

调查显示,在所提供的业余生活的10多种选项中,排在前六位的分别是:看电视、无事睡觉休息、读书看报、听音乐、逛街购物、上网。从调查中可以发现,现 1

代生活对他们影响较大,新生代农民工的业余生活已经带上了一些城市色彩,生活较之以前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比如上网、听音乐、旅游等。但就其整体而言,新生代农民工业余生活相对单一。虽然城市中的文化设施和休闲场所已经比较丰富,但由于业余时间和经济承受能力有限而无法享用。

2、主观感受普遍认为对现状不满意。

调查显示,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的业余生活内容“不太丰富”或“很单调”,其中31%的人对自己的业余生活“很不满意”,36%的觉得“不太满意”,而只有4%的人对自己的生活比较满意。调查显示,84%的人明确表示愿意参加单位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作为新生代的农民工,他们的文化水平、理想信念等较之第一代农民工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充满了渴望。

(二)原因分析

1、经济收入低,文化消费能力不强。

农民工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与他们的职业、收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职业、收入稳定的群体,在

时间与金钱方面有着更多的支配权,他们的业余生活相对丰富,可以从事看电影、k歌、旅游、健身等消费性的娱乐项目。在经济收入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除去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费用,他们每月可用于文化娱乐等消费的费用几乎所剩无几。对于城市里动辄数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娱乐休闲场所,他们一般都会敬而远之。虽然调查显示农民工在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支出很少,但这并不表明他们不需要精神文化生活。相反,他们对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充满了渴望。

2、社会各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近年来,对于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农民工子女上学等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足够重视,但对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却还缺少足够的关注。政府、各群众性社会团体、非政府民间组织、企业雇主以及各种社会主流媒体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与精神生活问题的关注都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农民工的精神生活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与重视。

二、对策与建议

结合本次调研所得的统计数据和工作分析,从共青团工作实际出发,提出如下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提供就业创业平台支持。通过各级基层团组织,争取农民工务工企业和经营业主的支持,收集本地城镇和农村中务工、务农及待业青年的基本资料,建立青年务工人员档案,并有针对性地根据其所学专业及所从事岗位进行分类归档。通过团组织的资源优势,依托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为务工青年的就业、创业提供有效的信息和各类支持,为他们的顺利就业搭建平台和沟通渠道。

2、举办各类型的技能知识培训。组织新生代农民工学习通用的劳动技能,并根据本地经济项目特色及企业用工需求,进行项目培训和“订单式”培训,为项目开发承接和企业阶段性与长期用工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3、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组织动员广大团员青年及志愿者与爱心集体、企业及个人联合开展农民工子女结对帮扶活动,从经济、教育、心理和维权等方面,全面关爱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和家里的留守老人,特别是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让新生代农民工能够在外出

或就地务工的过程中安心进行生产、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他们的后顾之忧。

4、积极献计献策,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共青团组织应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当地新生代农民工的具体情况,争取政府有关部门及时出台有关城镇务工人员租房补贴或是廉租房申请的政策倾斜,帮助改善新生代农民工居住条件,促进社会的安全、稳定和和谐。

5、争取创业资金支持。积极争取金融、劳动部门的支持与配合,通过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等帮助扶持更多优秀的农村青年创业成才。大多数农村青年手头没有生产资源,属于白手起家,即使是较小规模的项目生产也需要一定的启动资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等工作项目正是能够解决就业创业青年燃眉之急的“雪中炭”。

6、关爱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团组织应积极引导用工企业和私营业主关心农民工文化生活,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农民工的喜好特征,设计开展一些他们乐于参与、丰富多彩的娱乐文化活动,丰富农民工的文化生活,提升他们的精神文化追求。

7、加大维权援助支持力度。加强团组织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的建设。进一步扩大和充实青年的志愿者队伍,依托各部门专家支持和志愿者力量,为向团组织申请援助的青少年提供积极有效的咨询和辅导、维权援助。通过团的组织力量和社会支持,帮助他们积极争取社会保障和援助,努力走出困境。

共青团石阡县委

2014年10月23日

第一篇:新时期如何强化人民调解工作的调研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为我国宪法确认的法律制度,它是在依法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以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多年以来,人民调解制度以其自愿协商性、过程相对保密性、程序简易性和成本低廉性

而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在调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各阶层矛盾的层出不穷,大量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如何适应改革发展大局的需要,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何进一步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为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作出新的贡献,这些都亟待我们去深入思考和仔细探究。我们对社会矛盾纠纷进行了分析,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一、对当前主要社会矛盾纠纷的简要分析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是好的,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各种利益冲突和磨擦不断出现,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涉法信访问题越来越突出,组织化倾向比较明显,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民事纠纷导致治安刑事案件上升,对社会稳定形成较大的压力。总的来讲,人民调解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表现在:一是民间主要矛盾纠纷发生新变化,呈多样化、复杂化趋势。传统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已经不再是民间主要矛盾纠纷,而以资源权属、环境及生态、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等经济内容的新型矛盾纠纷日益突出。其中,因土地承包、村务管理、征地拆迁、职工下岗、军转干部待遇、复员军人就业和党群干群关系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不断增加。参与者的构成复杂化,不仅有工人、农民、离退休干部、个体户,退伍军人等。一些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纠纷不断增多,解决起来难度很大。二是各类矛盾纠纷呈上升趋势。其中的热点、难点主要有征地补偿、拆迁安置问题,企业改制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问题,集资款到期不能兑付问题,以及涉法涉诉问题,司法不公、执法不当问题等。三是相当部分纠纷当事人言行发生重大变化,诉求方式和行为方式偏激甚至违法的特点明显。有的利用国家重大政治活动、重大节假日或政治敏感期,集体到京、到区上访。甚至出现殴打执行公务干警和政府工作人员的过激行为,以及自杀、自残的极端行为。所有这些矛盾纠纷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都对人民调解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目前人民调解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面对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的新特点、新趋势,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各级人民法院的指导下,做了大量深入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人民调解组织网络更加健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工作范围不断拓宽,制度体系基本成型,人民调解功能作用日益突显。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人民调解工作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组织机构建立但不健全

建立并健全调解组织是做好调解工作前提与基础,调解组织网络化是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司法部颁布的《人民调解若干规定》,人民调解组织有四种形式:一是农村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二是乡镇、街道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三是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四是根据需要设立的区域性、行业性的人民调解委员会。

(二)调解主任有其名但无其实

《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调委会设主任一名,必要时可设副主任。《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委员三人以上组成。法律规定表明调解主任是一个由三人以上组成的调解委员会的负责人,专司人民调解工作,而实际中大相径庭。且看对某村支部书记的一段调查:请问你们村(社区)是否设立了调解委员会?答:“调解就是我一个”。对话中折射出这样一个问题,不知道村(社区)委员会下面还设有人民调解委员会,更不知道自己是一个调解委员会的负责人,与其说是一个调解委员会主任,还不如说是一名兼职调解员,准确地讲,他的主责是村支部书记,这是其一。其二,调解主任专职的太少,绝大部分都是兼任。表面上看,调解主任的力量很强,而实际工作中恰恰相反。村(社区)干部担任的职务多,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无法把主要精力用在调解工作上。大部分村支两委干部兼任调解委员会主任的同时兼任了治保主任、村支秘书、会计、民政、计生、村办企业法人等职务,可谓一肩挑数担。不堪重负的调解主任要切实履行职责,其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形式意义上的调解主任,已非改不可。

(三)调解经费法律有规定但执行很尴尬

《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调解主任享受村(居)委副职待遇,调解员

享受误工补贴”。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调解委员会的经费都受制本村(社区)的经济状况,经济状况好的村,村干部年收入3000元,差的村只有1600元,月平均100多元,村上办公经费只能是有一点用一点。绝大多数调解委员会因经费紧缺,工作举步艰难。我们了解到一个调委员会一年的正常开支需一万元。支出项目有调解员的工资、调解小组长和调解信息员的

误工补贴、调解人员的培训费、调委会的办公费以及调解工作的调查、取证等项经费开支。如果要加强调委会内务规范化建设,构筑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纵横交织的立体化网络格局只能是一厢情愿,纸上谈兵。

(四)业务工作有继承但乏创新

人民调解工作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积累与经验,但形势的变化、时代的变迁,人民调解的性质、地位、作用、方式等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走访调查中的调解委员会中,没有一个能全面、准确表述人民调解性质、作用、任务与要求,绝大部分调解员仍然沿袭旧的模式,纠纷发生后,劝说双方当事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和为贵,折中处理,对于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没有与时俱进,缺乏开拓创新,对于现阶段新的人民调解制度知之甚少。且不说村调委会,就是乡镇负责指导与管理人民调解的司法所与司法员对新的人民调解制度也感到茫然,认识上不清,概念上混杂,导致指导上不到位,出现了跟不上形势、适应不了新要求的情况。从改革人民调解制度势在必行,但同时要求广大人民调解员从理念、认识与行动上与时俱进。

三、创新发展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建议

(一)深化认识,摆正人民调解工作的位置

人民调解组织多处在最基层,分布面广,队伍庞大,遇到的人、财、物等实际困难比较突出。因此,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人民调解工作了解、重视与支持,切实克服“重打轻防”的思想,充分认识到人民调解工作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逐步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机制,为人民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要大力加强对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宣传力度,为人民调解工作提供良好的执业环境。要把人民调解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要工作考评范围,使人民调解工作在综合治理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健全机构,落实调解组织网络格局

要创新人民调解组织形式,在村、乡镇全部建立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发展行业性、区域性人民调解组织,在不同行业和系统建立各类专门调解组织,发展和完善人民调解工作网络。当前重点是抓好集贸市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设和企业与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人民调解工作联系制度;要规范人民调委会建设,所有人民调解委员会都要按照“五有”(有相对固定的办公场所、有人民调解委员会标牌、有印章、有调解文书、有统计台帐)和“四落实”(组织落实、制度落实、工作落实、报酬落实)的要求,规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建设,使矛盾纠纷发生时先有人民调解组织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要认真抓好调解协议质量调研评查工作。

(三)公开选任,建立与工作相适应的人民调解队伍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法制意识的增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矛盾纠纷增多,难度增大,对从事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调解员的法律与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特别是人民调解制度改革后,调解对象范围的扩大、调解制度与诉讼制度相衔接的趋势,文化程度、尤其是法律与调解业务素质已成为人民调解员任职资格的重要条件。因此建立一支与工作相适应的能调善调、坚强有力的调解队伍迫在眉切。要引入竞争机制,拓宽聘任调解员的渠道,创新举措,在乡镇、社区推行(专职)人民调解员制度。乡镇人民调解员由驻乡(镇)的司法员担任。人民调解员实行公开选聘、招考,每个社区将本辖区内退休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律工作者和有一定法律专业知识、热爱调解工作的干部、教师等人员选聘担任人民调解员,原来担任社区调解主任或调解员的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聘用。人民调解员的工资福利、组织人事关系等方面实行区、县(市)司法局为主、社区协助管理。人民调解员由市司法局发给“人民调解员资格证”,实行持证上岗。公开选任的具体方案由市司法局制定并统一部署实施。

(四)强化指导,加快建立人民调解工作的长效机制

加强与改进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是摆在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加快发展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是历史赋予的使命,是实践“三个代表”要求,也是推进基层民主法制进程的必然结果。人民调解工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一是要加强指导,切实提高指导管理水平。我们自己认为调解工作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工作,但是上面没有要求,没有安排,我们只能是自我看重。可见人民调解工作与经济建设未能同步发展。有的调解主任反映,他们不知道怎样抓调委会建设,不知道怎样开展人民调解工作,这些问题应引起深思。各级基层司法行政机关要负重加压,集中精力,抓住社区建设与人民调解改革的机遇,科学制定人民调解指导意见,进一步强化指导与管理。二是加强司法所建设,增强指导管理力量。当前,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着重抓住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提出的加强“两所一庭”建设以及国家对司法所建设投入国债资金的良好契机,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进一步理顺司法所管理体制,加强司法所业务建设,努力完成收编建所工作,并按照司法部提出的每个司法所不少于3人的人员配备要求,适当增加地方编制,不断壮大司法所队伍。同时按照《民事诉讼法》与《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赋予司法助理员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定指导管理职能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改变给司法所和司法助理员下创收指标、下达收税费、联村办点等额外任务的现象,真正给司法员减负松压,还司法助理员“专职专用”。三是加强培训,为适应人民调解改革做好素质上的储备。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高度重视人民调解队伍的培训工作,逐步实现在培训的基础上实行考试、考核和持证上岗制度。用两年的时间做到全部持证上岗。要做好人民调解员聘任考核、颁证工作,保证“人民调解员”的质量。四是加强规范化建设,使人民调解制度与诉讼制度有机衔接。要规范调解工作制度,建立学习、例会、纠纷管理登记、回访与档案管理五项制度,用制度规范工作,杜绝调解纠纷的随意性。要规范文书格式。使用司法部统一制订的各类人民调解工作文书,严格按要求填写,杜绝文书制作的随意性。要规范工作纪律与工作方法,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要严格遵守不收费的规定,防止搭车收费,变相增加农民负担。要认真贯彻落实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司法局关于《切实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通知》要求,与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庭建立起联系制度,形成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与合作,使人民调解工作向法制化、正规化方向健康发展。五是落实经费,保障人民调解工作正常开展。为充分调动调解人员积极性,稳定基层调解队伍,确保人民调解工作健康、稳定开展,必须建立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建议市、县、乡三级政府将人民调解工作业务经费按一定数额列入财政预算,对于公开选任的社区调解员(专职)实行月工资报酬制,每月500元,由市、县(区)二级财政各按50%比例分担,并由区、县(市)司法局每月统一发放。乡镇首席调解员实行工作补贴,每月100元。要不断创新思路,拓展渠道,市、县(区)设立防纠纷激化奖励基金和人民调解抚恤金。要创造条件,解决调解人员的人生安全、养老保险等后顾之忧,以利于调解人员全身心投入工作。

第二篇:新时期如何强化人民调解工作的调研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为我国宪法确认的法律制度,它是在依法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以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多年以来,人民调解制度以其自愿协商性、过程相对保密性、程序简易性和成本低廉性而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在调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各阶层矛盾的层出不穷,大量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如何适应改革发展大局的需要,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何进一步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为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作出新的贡献,这些都亟待我们去深入思考和仔细探究。我们对社会矛盾纠纷进行了分析,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好范文网文章-https://www.Haoword.com 好范文网 帮您找文章]

一、对当前主要社会矛盾纠纷的简要分析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是好的,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各种利益冲突和磨擦不断出现,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涉法信访问题越来越突出,组织化倾向比较明显,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民事纠纷导致治安刑事案件上升,对社会稳定形成较大的压力。总的来讲,人民调解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表现在:一是民间主要矛盾纠纷发生新变化,呈多样化、复杂化趋势。传统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已经不再是民间主要矛盾纠纷,而以资源权属、环境及生态、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等经济内容的新型矛盾纠纷日益突出。其中,因土地承包、村务管理、征地拆迁、职工下岗、军转干部待遇、复员军人就业和党群干群关系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不断增加。参与者的构成复杂化,不仅有工人、农民、离退休干部、个体户,退伍军人等。一些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纠纷不断增多,解决起来难度很大。二是各类矛盾纠纷呈上升趋势。其中的热点、难点主要有征地补偿、拆迁安置问题,企业改制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问题,集资款到期不能兑付问题,以及涉法涉诉问题,司法不公、执法不当问题等。三是相当部分纠纷当事人言行发生重大变化,诉求方式和行为方式偏激甚至违法的特点明显。有的利用国家重大政治活动、重大节假日或政治敏感期,集体到京、到区上访。甚至出现殴打执行公务干警和政府工作人员的过激行为,以及自杀、自残的极端行为。所有这些矛盾纠纷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都对人民调解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目前人民调解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面对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的新特点、新趋势,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各级人民法院的指导下,做了大量深入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人民调解组织网络更加健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工作范围不断拓宽,制度体系基本成型,人民调解功能作用日益突显。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人民调解工作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组织机构建立但不健全

建立并健全调解组织是做好调解工作前提与基础,调解组织网络化是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司法部颁布的《人民调解若干规定》,人民调解组织有四种形式:一是农村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二是乡镇、街道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三是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四是根据需要设立的区域性、行业性的人民调解委员会。

(二)调解主任有其名但无其实

《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调委会设主任一名,必要时可设副主任。《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委员三人以上组成。法律规定表明调解主任是一个由三人以上组成的调解委员会的负责人,专司人民调解工作,而实际中大相径庭。且看对某村支部书记的一段调查:请问你们村(社区)是否设立了调解委员会?答:“调解就是我一个”。对话中折射出这样一个问题,不知道村(社区)委员会下面还设有人民调解委员会,更不知道自己是一个调解委员会的负责人,与其说是一个调解委员会主任,还不如说是一名兼职调解员,准确地讲,他的主责是村支部书记,这是其一。其二,调解主任专职的太少,绝大部分都是兼任。表面上看,调解主任的力量很强,而实际工作中恰恰相反。村(社区)干部担任的职务多,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无法把主要精力用在调解工作上。大部分村支两委干部兼任调解委员会主任的同时兼任了治保主任、村支秘书、会计、民政、计生、村办企业法人等职务,可谓一肩挑数担。不堪重负的调解主任要切实履行职责,其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形式

意义上的调解主任,已非改不可。

( 三)调解经费法律有规定但执行很尴尬

《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调解主任享受村(居)委副职待遇,调解员享受误工补贴”。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调解委员会的经费都受制本村(社区)的经济状况,经济状况好的村,村干部年收入3000元,差的村只有1600元,月平均100多元,村上办公经费只能是有一点用一点。绝大多数调解委员会因经费紧缺,工作举步艰难。我们了解到一个调委员会一年的正常开支需一万元。支出项目有调解员的工资、调解小组长和调解信息员的误工补贴、调解人员的培训费、调委会的办公费以及调解工作的调查、取证等项经费开支。如果要加强调委会内务规范化建设,构筑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纵横交织的立体化网络格局只能是一厢情愿,纸上谈兵。

(四)业务工作有继承但乏创新

人民调解工作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积累与经验,但形势的变化、时代的变迁,人民调解的性质、地位、作用、方式等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走访调查中的调解委员会中,没有一个能全面、准确表述人民调解性质、作用、任务与要求,绝大部分调解员仍然沿袭旧的模式,纠纷发生后,劝说双方当事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和为贵,折中处理,对于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没有与时俱进,缺乏开拓创新,对于现阶段新的人民调解制度知之甚少。且不说村调委会,就是乡镇负责指导与管理人民调解的司法所与司法员对新的人民调解制度也感到茫然,认识上不清,概念上混杂,导致指导上不到位,出现了跟不上形势、适应不了新要求的情况。从改革人民调解制度势在必行,但同时要求广大人民调解员从理念、认识与行动上与时俱进。

三、创新发展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建议

(一)深化认识,摆正人民调解工作的位置

人民调解组织多处在最基层,分布面广,队伍庞大,遇到的人、财、物等实际困难比较突出。因此,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人民调解工作了解、重视与支持,切实克服“重打轻防”的思想,充分认识到人民调解工作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逐步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机制,为人民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要大力加强对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宣传力度,为人民调解工作提供良好的执业环境。要把人民调解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要工作考评范围,使人民调解工作在综合治理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健全机构,落实调解组织网络格局

要创新人民调解组织形式,在村、乡镇全部建立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发展行业性、区域性人民调解组织,在不同行业和系统建立各类专门调解组织,发展和完善人民调解工作网络。当前重点是抓好集贸市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设和企业与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人民调解工作联系制度;要规范人民调委会建设,所有人民调解委员会都要按照“五有”(有相对固定的办公场所、有人民调解委员会标牌、有印章、有调解文书、有统计台帐)和“四落实”(组织落实、制度落实、工作落实、报酬落实)的要求,规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建设,使矛盾纠纷发生时先有人民调解组织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要认真抓好调解协议质量调研评查工作。

(三)公开选任,建立与工作相适应的人民调解队伍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法制意识的增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矛盾纠纷增多,难度增大,对从事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调解员的法律与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特别是人民调解制度改革后,调解对象范围的扩大、调解制度与诉讼制度相衔接的趋势,文化程度、尤其是法律与调解业务素质已成为人民调解员任职资格的重要条件。因此建立一支与工作相适应的能调善调、坚强有力的调解队伍迫在眉切。要引入竞争机制,拓宽聘任调解员的渠道,创新举措,在乡镇、社区推行(专职)人民调解员制度。乡镇人民调解员由驻乡(镇)的司法员担任。人民调解员实行公开选聘、招考,每个社区将本辖区内退休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律工作者和有一定法律专业知识、热爱调解工作的干部、教师等人员选聘担任人民调解员,原来担任社区调解主任或调解员的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聘用。人民调解员的工资福利、组织人事关系等方面实行区、县(市)司法局为主、社区协助管理。人民调解员由市

第三篇:司法部门强化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思考

积极预防和化解民间纠纷,避免群体性突发事件,特别是在新的时期,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势在必行,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一、充分认识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改革开放和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矛盾纠纷日益增多,且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土地承包、村务管理、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呈上升趋势。群众上访、重复上访、越级上访、集体上访有所增加,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容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紧迫和繁重。人民调解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是诉讼程序之外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有效手段,是新时期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人民调解工作也是坚持执法为民,关心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一项重要工作。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纠纷,大多数都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利益无小事。因此,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发展经济是政绩,化解矛盾、保护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也是政绩。

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职能作用

(一)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调处民间纠纷的调解功能。 人民调解组织要适应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需要,在认真做好婚姻、家庭、邻里、损害赔偿、房屋宅基地、生产经营等多发性、常见性民间纠纷的调解同时,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着力做好涉及土地承包、村务管理、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等方面的群体性、复杂性、易激化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

(二)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预防纠纷、防止矛盾激化的功能。 一方面,人民调解组织要积极调解,及时化解矛盾,将可能激化的矛盾纠纷减少到最低限度,特别是要妥善调处好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民间纠纷,努力防止因民间纠纷化解不力而导致刑事案件和其他恶性案件的发生。另一方面,要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上,科学把握民间纠纷发生发展的规律,不断总结经验,建立因人预防、因地预防、因事预防、因时预防等预防机制,建立民情民意分析制度、重大疑难纠纷报告制度、定期排查和专项治理制度、纠纷调解督办制度,使人民调解工作成为党委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

(三)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法制宣传教育功能。 要充分利用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分布广、贴近群众的优势,在调解工作中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道德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律素质和道德修养。尤其是在党和国家重大政策出台时,要结合调解条例有针对性地加强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增强时效性,从源头上防范矛盾纠纷。

(四)要切实强化人民调解工作功能。 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便民、利民、亲民和不收费的特点和优势,利用“田间”、“地头”等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及时、就地调解矛盾纠纷。对于那些疑难复杂、跨地区、跨单位的民间纠纷,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要及时受理、及时调解。

在强化人民调解四项功能的同时,要进一步拓展人民调解工作的领域。在积极调解婚姻、家庭、邻里、损害赔偿、生产经营等常见性、多发性纠纷的基础上,对公民与法人、公民与其他社会组织的矛盾纠纷,人民调解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农村人民调解工作,要结合当前社会矛盾纠纷的特点,努力排查,就地排查,就地化解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土地承包、税费改革、民主管理、生产经营等各种矛盾纠纷。城市的人民调解工作,要主动预防和及时调解市政建设、旧城改革中因拆迁引发的矛盾和因职工下岗引发的矛盾纠纷,协助基层政权组织积极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厂矿企业人民调解工作,要认真研究解决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纠纷,积极探索改进和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途径和办法,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理解并支持改革,保障企业改制和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第四篇:关于创新发展我市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创新发展我市新时期

人民调解工作的调研报告

××市司法局

(2014年8月)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为我国宪法确认的法律制度,它是在依法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以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半个多世纪以来,人民调解制度以其自愿协商性、过程相对保密性、程序简易性和成本低廉性而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在调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各阶层矛盾的层出不穷,大量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如何适应改革发展大局的需要,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何进一步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为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作出新的贡献,这些都亟待我们去深入思考和仔细探究。

近期,我们对我市的主要社会矛盾纠纷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对浏阳市的镇头镇、永安镇,雨花区的奎塘办事处、高桥乡,开福区的通太街办事处、洪山旅游局(原综合农场)等六个乡镇街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对当前我市主要社会矛盾纠纷的简要分析

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是好的,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各种利益冲突和磨擦不断出现,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涉法信访问题越来越突出,组织化倾向比较明显,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民事纠纷导致治安刑事案件上升,对社会稳定形成较大的压力。总的来讲,我市人民调解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表现在:一是民间主要矛盾纠纷发生新变化,呈多样化、复杂化趋势。传统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已经不再是民间主要矛盾纠纷,而以资源权属、环境及生态、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工程建设中群众利益维护等经济内容的新型矛盾纠纷日益突出。其中,因土地承包、村务管理、征地拆迁、企业改制、拖欠工资、职工下岗、军转干部待遇、复员军人就业和党群干群关系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不断增加。参与者的构成复杂化,不仅有工人、农民、学生、离退休干部、个体户,还有转业、退伍军人等。一些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纠纷不断增多,解决起来难度很大。二是各类矛盾纠纷呈上升趋势。其中的热点、难点主要有复员军人、伤残军人的安置问题,征地补偿、拆迁安置问题,企业改制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问题,集资款到期不能兑付问题,以及涉法涉诉问题,司法不公、执法不当问题等。三是纠纷参与人数呈现规模化倾向。一些地方群体性纠纷参与人数动辄数十人,甚至上百人,而且组织化倾向比较明显,甚至有的群体性纠纷事件,背后有组织者操纵指使,事前和事中都有较为严密的组织领导和周密的行动计划。四是相当部分纠纷当事人言行发生重大变化,诉求方式和行为方式偏激甚至违法的特点明显。有的利用国家重大政治活动、重大节假日或政治敏感期,集体到京、到省里上访,围堵冲击党政机关,静坐请愿,罢工罢课,阻塞交通。甚至出现殴打执行公务干警和政府工作人员的过激行为,以及自杀、自残的极端行为。

所有这些矛盾纠纷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都对人民调解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目前我市人民调解工作的运行情况及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面对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的新特点、新趋势,我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各级人民法院的指导下,做了大量深入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人民调解组织网络更加健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工作范围不断拓宽,制度体系基本成型,人民调解功能作用日益突显。目前全市共建立各类人民调解组织3926个,其中村民调解委员会2786个,社区(居民)调解委员会501个,企业事业单位调解委员会508个,区域性、行业性调解委员会131个,有调解人员37788名。与此同时,人民调解业务建设也得到了同步发展。全市近五年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81900件,年平均调处36380 件。2014年调解纠纷36459件,调解成功35365件,调解率达100%,成功率达96.9%,防止“民转刑”205件,461人。有力地维护了省会××的社会稳定与政治安定,促进了全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市人民调解工作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组织机构建立但不健全

建立并健全调解组织是做好调解工作前提与基础,调解组织网络化是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司法部颁布的《人民调解若干规定》,人民调解组织有四种形式:一是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二是乡镇、街道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三是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四是根据需要设立的区域性、行业性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接受调查的6个乡镇(街)应建乡镇(街)调委会6个,已发文成立的2个,但未挂牌、刻章,工作未展开;应建村(社区)调委会9个,已成立9个,无牌无章的7个,无相对固定办公室的5个,有纠纷登记的3个,文书案卷都没有归档。9个村(社区)虽然都成立了调解委员会,但仅有4个村可以从办公室墙上得到印证,而调解委员会、调解员的名册只有一个村可以提供。9个村(社区)应设272个调解小组,唯有浏阳市镇头镇镇头村有调解小组及成员明细表,其它各村(社区)只能是口头说明,称调解小组就是村民小组长兼任,社区就是楼栋(片)的纠纷信息员,村民小组长和纠纷信息员混同于调解小组。由此看来调解组织网络中确有不少的“断层”与“空档”。国务院颁布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应选举产生,但执行中走样。调查的7个村(社区)没有一个调解委员会是经过专门选举产生,全部是混同于村委会、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设立。

(二)调解队伍人员数量很大但素质偏低

从全市统计情况看,我市共有调解人员37788人,是全市在编法官人数的31倍。其中60岁以上9447人,占25 %,初中以下文化15870 人,占42 %。接受调查的9个村(社区)调解员,共有1732人,其中50-60岁 295人,占17 %;60岁以上420人,占 24 %;初中以下文化658人,占38 %;文盲或半文盲173人,占10 %;大专以上文化18人,仅占1 %;有相关法律知识或经过市级以上专业培训的138人,占8 %。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缺乏创新精神,是目前队伍中主要问题,工作力不从心,效果事与愿违的不乏其人。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群体性等特点,客观上要求调解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法律素质与调解工作业务素质,否则,调解工作效果难以得到保证,调解工作潜能难以充分发挥。显然,目前状况与新形势的要求相距甚远。

(三)调解主任有其名但无其实

《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调委会设主任一名,必要时可设副主任。《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委员三人以上组成。法律规定表明调解主任是一个由三人以上组成的调解委员会的负责人,专司人民调解工作,而实际中大相径庭。且看对某村支部书记的一段调查:请问你们村(社区)是否设立了调解委员会?答:“调解就是我一个”。对话中折射出这样一个问题,不知道村(社区)委员会下面还设有人民调解委员会,更不知道自己是一个调解委员会的负责人,与其说是一个调解委员会主任,还不如说是一名兼职调解员,准确地讲,他的主责是村支部书记,这是其一。其二,调解主任专职的太少,绝大部分都是兼任。从全市统计情况看,3926个调解委员会中专职调解主任300人,占7 %。从接受调查的9个村(社区)看,调解主任全部是兼任,占100%,其中有8个村(社区)由村(社区)支部书记兼任,占90 %,由村(社区)支委干部兼任1人,占10 %。表面上看,调解主任的力量很强,而实际工作中恰恰相反。村(社区)干部担任的职务多,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无法把主要精力用在调解工作上。大部分村支两委干部兼任调解委员会主任的同时兼任了治保主任、村支秘书、会计、民政、计生、村办企业法人等职务,可谓一肩挑数担。不堪重负的调解主任要切实履行职责,其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形式意义上的调解主任,已非改不可。

(四)调解经费法律有规定但执行很尴尬

《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调解主任享受村(居)委副职待遇,调解员享受误工补贴”。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调解委员会的经费都受制本村(社区)的经济状况,经济状况好的村,村干部年收入3000元,差的村只有1600元,月平均100多元,村上办公经费只能是有一点用一点。绝大多数调解委员会因经费紧缺,工作举步艰难。我们了解到一个调委员会一年的正常开支需一万元。支出项目有调解员的工资、调解小组长和调解信息员的误工补贴、调解人员的培训费、调委会的办公费以及调解工作的调查、取证等项经费开支。如果要加强调委会内务规范化建设,构筑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纵横交织的立体化网络格局只能是一厢情愿,纸上谈兵。

(五)业务工作有继承但乏创新

人民调解工作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积累与经验,但形势的变化、时代的变迁,人民调解的性质、地位、作用、方式等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走访调查中的调解委员会中,没有一个能全面、准确表述人民调解性质、作用、任务与要求,绝大部分调解员仍然沿袭旧的模式,遵循儒家“和为贵、礼为贤”的理念,纠纷发生后,劝说双方当事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和为贵,折中处理,对于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没有与时俱进,缺乏开拓创新,对于现阶段新的人民调解制度知之甚少。且不说村(社区)调委会,就是乡镇(街道)负责指导与管理人民调解的司法所与司法员对新的人民调解制度也感到茫然,认识上不清,概念上混杂,导致指导上不到位,出现了跟不上形势、适应不了新要求的情况。从新的人民调解制度实施以来,接受调查6个乡镇(街道)、9个村(社区)都没有正式运作。其内务建设、文书规范化管理上也大同小异。调查中所接触的调解员绝大多数人有规范文书格式、加强内务建设的意识,但行动与实践往往滞后。调查的6个乡镇街道虽做到了一案一卷,但9个村(社区)一案一卷一档的没有一个,有3个村(社区)有案情与处理结果登记,有4个村仅在调解主任随身携带的记录本中有记录,还有2个村(社区)美其名及时清结,实际上是塞进了自己的“电脑”,自称“记住则好,忘记也正常”。改革人民调解制度势在必行,但同时要求广大人民调解员从理念、认识与行动上与时俱进。

三、创新发展我市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若干建议

(一)深化认识,摆正人民调解工作的位置

人民调解组织多处在最基层,分布面广,队伍庞大,遇到的人、财、物等实际困难比较突出。因此,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人民调解工作了解、重视与支持,切实克服“重打轻防”的思想,充分认识到人民调解工作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逐步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机制,为人民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要大力加强对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宣传力度,为人民调解工作提供良好的执业环境。要把人民调解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要工作考评范围,使人民调解工作在综合治理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健全机构,落实调解组织网络格局

要创新人民调解组织形式,在村(社区)、乡镇(街道)全部建立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发展行业性、区域性人民调解组织,在不同行业和系统建立各类专门调解组织,发展和完善人民调解工作网络。当前重点是抓好集贸市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设和企业与乡镇(街)、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人民调解工作联系制度;要规范人民调委会建设,所有人民调解委员会都要按照“五有”(有相对固定的办公场所、有人民调解委员会标牌、有印章、有调解文书、有统计台帐)和“四落实”(组织落实、制度落实、工作落实、报酬落实)的要求,规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建设,使矛盾纠纷发生时先有人民调解组织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要认真抓好调解协议质量调研评查工作。

(三)公开选任,建立与工作相适应的人民调解队伍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法制意识的增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矛盾纠纷增多,难度增大,对从事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调解员的法律与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特别是人民调解制度改革后,调解对象范围的扩大、调解制度与诉讼制度相衔接的趋势,文化程度、尤其是法律与调解业务素质已成为人民调解员任职资格的重要条件。因此建立一支与工作相适应的能调善调、坚强有力的调解队伍迫在眉切。要引入竞争机制,拓宽聘任调解员的渠道,创新举措,在县(市)的乡镇、城市的社区推行首席(专职)人民调解员制度。乡镇的首席人民调解员由驻乡(镇)的司法员担任。社区首席人民调解员实行公开选聘、招考,即在每个社区范围内进行公开选聘,将本辖区内退休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律工作者和有一定法律专业知识、热爱调解工作的干部、教师等人员选聘担任首席人民调解员,原来担任社区调解主任或调解员的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聘用。首席人民调解员的工资福利、组织人事关系等方面实行区、县(市)司法局为主、社区协助管理。首席人民调解员由市司法局发给“人民调解员资格证”,实行持证上岗。公开选任的具体方案由市司法局制定并统一部署实施。

(四)强化指导,加快建立人民调解工作的长效机制

加强与改进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是摆在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加快发展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是历史赋予的使命,是实践“三个代表”要求,也是推进基层民主法制进程的必然结果。人民调解工作搞得好,香不了,做不好,臭不了,干部视为“吃搭菜”的状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一是要加强指导,切实提高指导管理水平。调查中暴露的问题,除了认识上原因外,指导不力、缺乏科学具体的指导方法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调查的3个社区中就有一个社区主任直言相告,社区工作很多,我们自己认为调解工作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工作,但是上面没有要求,没有安排,我们只能是自我看重。可见城区人民调解工作与社区建设未能同步发展。有的调解主任反映,他们不知道怎样抓调委会建设,不知道怎样开展人民调解工作,这些问题应引起深思。各级基层司法行政机关要负重加压,集中精力,抓住社区建设与人民调解改革的机遇,科学制定人民调解指导意见,进一步强化指导与管理。二是加强司法所建设,增强指导管理力量。当前,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着重抓住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提出的加强“两所一庭”建设以及国家对司法所建设投入国债资金的良好契机,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进一步理顺司法所管理体制,加强司法所业务建设,努力完成收编建所工作,并按照司法部提出的每个司法所不少于3人的人员配备要求,适当增加地方编制,不断壮大司法所队伍。同时按照《民事诉讼法》与《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赋予司法助理员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定指导管理职能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改变司法所长长期是“光杆司令”和身兼数职的现状,切实改变给司法所和司法助理员下创收指标、下达收税费、联村办点等额外任务的现象,真正给司法员减负松压,还司法助理员“专职专用”。三是加强培训,为适应人民调解改革做好素质上的储备。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高度重视人民调解队伍的培训工作,逐步实现在培训的基础上实行考试、考核和持证上岗制度。用两年的时间做到全部持证上岗。要做好首席人民调解员聘任考核、颁证工作,保证“首席人民调解员”的质量。四是加强规范化建设,使人民调解制度与诉讼制度有机衔接。要规范调解工作制度,建立学习、例会、纠纷管理登记、回访与档案管理五项制度,用制度规范工作,杜绝调解纠纷的随意性。要规范文书格式。使用司法部统一制订的各类人民调解工作文书,严格按要求填写,杜绝文书制作的随意性。要规范工作纪律与工作方法,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要严格遵守不收费的规定,防止搭车收费,变相增加农民负担。要认真贯彻落实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司法局关于《切实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通知》要求,与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庭建立起联系制度,形成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加(本站向您推荐wWW.haOWoRD.coM)强与有关部门沟通与合作,使人民调解工作向法制化、正规化方向健康发展。五是落实经费,保障人民调解工作正常开展。为充分调动调解人员积极性,稳定基层调解队伍,确保人民调解工作健康、稳定开展,必须建立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建议市、县、乡三级政府将人民调解工作业务经费按一定数额列入财政预算,对于公开选任的社区首席调解员(专职)实行月工资报酬制,每月500元,由市、县(区)二级财政各按50%比例分担,并由区、县(市)司法局每月统一发放。乡镇首席调解员实行工作补贴,每月100元。要不断创新思路,拓展渠道,市、县(区)设立防纠纷激化奖励基金和人民调解抚恤金。要创造条件,解决调解人员的人生安全、养老保险等后顾之忧,以利于调解人员全身心投入工作。

第五篇:关于创新发展我市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创新发展我市新时期

人民调解工作的调研报告

××市司法局

(2014年8月)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为我国宪法确认的法律制度,它是在依法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以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

,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半个多世纪以来,人民调解制度以其自愿协商性、过程相对保密性、程序简易性和成本低廉性而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在调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各阶层矛盾的层出不穷,大量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如何适应改革发展大局的需要,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何进一步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为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作出新的贡献,这些都亟待我们去深入思考和仔细探究。近期,我们对我市的主要社会矛盾纠纷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对浏阳市的镇头镇、永安镇,雨花区的奎塘办事处、高桥乡,开福区的通太街办事处、洪山旅游局(原综合农场)等六个乡镇街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对当前我市主要社会矛盾纠纷的简要分析

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是好的,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各种利益冲突和磨擦不断出现,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涉法信访问题越来越突出,组织化倾向比较明显,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民事纠纷导致治安刑事案件上升,对社会稳定形成较大的压力。总的来讲,我市人民调解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表现在:一是民间主要矛盾纠纷发生新变化,呈多样化、复杂化趋势。传统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已经不再是民间主要矛盾纠纷,而以资源权属、环境及生态、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工程建设中群众利益维护等经济内容的新型矛盾纠纷日益突出。其中,因土地承包、村务管理、征地拆迁、企业改制、拖欠工资、职工下岗、军转干部待遇、复员军人就业和党群干群关系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不断增加。参与者的构成复杂化,不仅有工人、农民、学生、离退休干部、个体户,还有转业、退伍军人等。一些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纠纷不断增多,解决起来难度很大。二是各类矛盾纠纷呈上升趋势。其中的热点、难点主要有复员军人、伤残军人的安置问题,征地补偿、拆迁安置问题,企业改制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问题,集资款到期不能兑付问题,以及涉法涉诉问题,司法不公、执法不当问题等。三是纠纷参与人数呈现规模化倾向。一些地方群体性纠纷参与人数动辄数十人,甚至上百人,而且组织化倾向比较明显,甚至有的群体性纠纷事件,背后有组织者操纵指使,事前和事中都有较为严密的组织领导和周密的行动计划。四是相当部分纠纷当事人言行发生重大变化,诉求方式和行为方式偏激甚至违法的特点明显。有的利用国家重大政治活动、重大节假日或政治敏感期,集体到京、到省里上访,围堵冲击党政机关,静坐请愿,罢工罢课,阻塞交通。甚至出现殴打执行公务干警和政府工作人员的过激行为,以及自杀、自残的极端行为。

所有这些矛盾纠纷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都对人民调解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目前我市人民调解工作的运行情况及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面对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的新特点、新趋势,我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各级人民法院的指导下,做了大量深入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人民调解组织网络更加健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工作范围不断拓宽,制度体系基本成型,人民调解功能作用日益突显。目前全市共建立各类人民调解组织3926个,其中村民调解委员会2786个,社区(居民)调解委员会501个,企业事业单位调解委员会508个,区域性、行业性调解委员会131个,有调解人员37788名。与此同时,人民调解业务建设也得到了同步发展。全市近五年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81900件,年平均调处36380件。2014年调解纠纷36459件,调解成功35365件,调解率达100%,成功率达96.9%,防止“民转刑”205件,461人。有力地维护了省会××的社会稳定与政治安定,促进了全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市人民调解工作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组织机构建立但不健全

建立并健全调解组织是做好调解工作前提与基础,调解组织网络化是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司法部颁布的《人民调解若干规定》,人民调解组织有四种形式:一是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二是乡镇、街道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

第一篇:充分运用新媒体和情感、艺术、时尚等元素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引领”调研报告

“充分运用新媒体和情感、艺术、时尚等元素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引领”调研报告 曹茜 欧阳澍

一、调研背景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为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全面掌握全省中学团组织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模式、成长需求,探索新形势下共青团组织开展青少年工作的新途径、新方式,在团中央学校部的具体指导下,共青团湖南省委学校部于今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开展了“中学共青团组织如何充分运用音乐、网络、手机、动漫等新媒体手段和情感、艺术、时尚等元素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引领”系列调研活动,以期更好地引导青少年、组织青少年、服务青少年、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思想引领:学生对新媒介及情感、艺术、时尚等元素的了解和任认知等。围绕调研内容,我们设计了《湖南中学团组织系列调查问卷》,在全省14个市州以发放问卷的形式对省内

第二篇:新媒体调研评估

新媒体调研总结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一、新媒体广告投放的形式:

1、移动新媒体:以移动电视,车载电视,地铁电视等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移动电视节目的包装设计,来增加受众黏性,便于广告投放。

2、手机新媒体:手机媒体是到目前为止所有媒体形式中最具普及性、最快捷、最为方便并具有一定强制性的平台,它的发展空间将非常巨大。未来的两到三年内,3g手机逐渐普及,手机媒体将成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手机媒体是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大媒体之后出现的,常称“第五媒体”。“第五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即时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化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目的,以即时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体,也叫移动网络媒体。

手机广告的主要形式与特征:1.短信广告,特点,发布费用低廉,制作简单,到达率高,阅读率高;2.彩信广告,内容较为

生动,表现形式比短信广告有所增加;3.视频广告,表现形式丰富,受众接收度较高,个性化;4.嵌入式广告,如手机游戏、品牌彩铃,易被接受,不占用广告空间、时间。

手机媒体及其广告的基本特性:贴身性、高普及性、高互动性、多媒体性、无限移动、点对点传播、个性化信息、广告资源无限、互动、追踪消费地点和行为、成本低、高阅听率。

3、电子菜谱新媒体:以中高档餐厅里平板电脑、pad、ipad电子菜谱为媒体,通过高清大图、3d效果、视频效果、音频效果、超链接效果、电视节目效果来增加品牌的公众认知度,面对的受众都是高收入人群,使品牌传播达到最佳效果,充分利用时尚的概念,是到目前为止最年轻最时尚的新媒体。

4、楼宇电视广告媒体,是指安装在商务楼宇、商厦、餐厅、高层住宅等的电梯入口或电梯内壁,滚动播放商业广告的液晶电视。楼宇电视广告的传播特性有:强烈的社区终端渗透能力;高度的针对性,目标群精准锁定;信息接收的强制性;目标受众支付能力强;关高信息传播的排他性。

5、微电影、电影植入式植入式:此广告的类型,荧幕画面植入,以道具使用的手法将品牌及产品诉求点得到适时展示;对白植入,将产品名称及其特点写入对白,让演员直接口头表达;情节植入。植入式广告的优势与缺陷:优势,电影中的广告到达率高和低干扰率,广告口碑传播率高,广告成本较低,影响的广泛性、持久性及深层性。劣势: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甚至引发

反感,商品的功能或品牌的内涵受电影情节限制无法充分或正确表达,广告及其表现的品牌和产品在影片中是配角,损害了品牌形象,植入式广告增加了广告主的风险。

从广告传播过程来看媒体的新旧,以下几个方面:网络,信息化比较多元化,传播载体较新,传播范围较大,互动性明显,受众接收的时间和地点变动大;手机,信息源是确定的,传播载体新,传播范围较大,互动性、选择性明显,受众接收的时间和地点是变化的;楼宇电视、车载电视,信息源是确定的,传播载体旧,传播范围小,互动性不明显,受众接收的时间和地点变化大;网络电视,信息源是确定的,传播载体较新,传播范围大,互动性明显,受众接收的时间和地点变化大。

总结:

1、新媒体的类型:目前,热门的新媒体不下30种,如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网络电视、楼宇视屏、移动多媒体(手机短信、手机电视、手机报纸等等)、网络杂志、网络即时通信、虚拟社区、博客、播客、微博、搜索引擎、email等等。

2、新媒体的特征:1.分众性,它的传播模式是“窄播”而非“广播”,可以更有效的针对目标受众。2.互动性,传受双方有着更强的互动性,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强。3.数字化,高科技化的内容,降低了制作成本。4.复合性,往往文字、视频和音频兼而有之。

3、新媒体的影响:新媒体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的影响,促使

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制定出相应的法规,来监督和管理新媒体广告。需要制定相关法规来制止虚假广告和不正当广告竞争行为。针对某些烟草企业借互联网广告管理漏洞做广告,应引起重视。

4、新媒体对广告行业的影响:新媒体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对广告主而言,可供选择的广告投放媒介载体变多了,广告主的传统的品牌传播概念也应该做出相应调整。1.根据产品或服务特征,以及目标消费者特征,选取合适的媒体载具和广告形式。2.利用新媒体广告,有助于整合营销传播,提升广告传播效果。虽然新媒体的出现吸引了部分广告,但目前还不至于对传统媒体构成威胁。因为新媒体广告可获得门槛较之传统媒体高,而写字楼楼宇液晶电视广告,针对的只是一些典型的小众--写字楼的上班族、白领等。此外,传统媒体广告与新媒体广告可以互相补充,完成广告主的整合传播计划。

5、新媒体对受众的影响:以互联网广告为例,受众参与程度更高,与广告互动性增强,提高了受众对产品的认识。某种程度上来讲,新媒体广告更容易吸引受众注意:比如在等候电梯时,搭乘公交地铁时。而注意,则是广告发挥效果的第一步。帮助受众打发无聊的等候时间,但同时,他们也有可能成为噪音,干扰受众。

第三篇:媒体调研报告

第一部分媒体调研

一、调研目的

近期通过对银川市广告投放媒体的调查和研究,从中筛选出符合本品牌宣传投放的媒体,使品牌定位与媒体选择相互吻合,达到受众群体的精确化传播,费效比的合理控制。通过多种媒体的搭配组合,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将的品牌内涵、产品特色、服务优势传达给目标消费群体,扩大品牌的知名度(转载请注明来源:Www.haoWord.cOM)。进而提升进店率,形成美誉度。

二、调研项目

1、广播:广播广告

广播广告具有覆盖范围广、广告千人成本相对较低、效率高,目标受众针对性强,灵活便捷的特点,通过对宁夏广播媒体的调究发现,宁夏收听率较高的广播分别为:宁夏交通音乐广播和银川交通音乐广播。

⑴宁夏交通广播

频率:fm98.4

覆盖范围:宁夏全区

收听人群:出租车司机、私家车主、乘客;

媒体特性:适合长期的品牌宣传及特定时间段促销活动的投放; ⑵银川交通音乐广播

频率:fm100.6

覆盖范围:银川市及周边地区;

收听人群:以出租车司机、私家车主为主(其中在出租车行业收听率达到80%);

媒体特性:适合长期的品牌宣传及特定时间段促销活动投放;

两个频道相比而言,宁夏交通广播的覆盖范围更广,收听人数居多,但是在特定行业(出租车)银川交通音乐广播的收听率遥遥领先,在广告投放费用方面,宁夏交通广播同比费用偏高(以15秒广告为例,宁夏交通广播特a段:135元/次;银川交通音乐广播特a段:63元/次)。再次,银川交通音乐广播主要收听人群为出租车和私家车主,更加符合的目标受众人群。综合以上因素考虑,银川交通音乐广播更加适合的广告投放。

二、报纸:报花

报纸广告具有覆盖覆盖面广、发行量大、千人成本较低、阅读方式灵活、时效性强的特点。报花广告虽然版面小、信息承载量少,但其特殊的版面位置(报纸的头版右下角)使其仍然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数据显示,《新消息报》和《银川晚报》是宁夏当地的两大主流报纸,其日发行量位居宁夏报纸行业的前茅。 ⑴新消息报

发 行 量:140,000份/期

阅读人群: 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写字楼、酒店、个体私营等(百姓报纸);

广告规格:头版,3cm*4cm;

价格:100元/cm2,1200元/期;

媒体特点:适合长期的品牌宣传和基本信息的告知;

⑵银川晚报

发 行 量:70,000份/期

阅读人群: 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写字楼、酒店等(银川党报,行政、企事业单位必定);

广告规格:头版,3cm*5cm;

价格:80元/cm2,1200元/期;

媒体特点:适合长期的品牌宣传和基本信息的告知;

两大报纸相比,虽然单价、尺寸不同但每期总价格相同,费用差持平。新消息报发行量是银川晚报的两倍,发行量较大,阅读人群广泛,涵盖社会各个阶层。但银川晚报作为银川市的党报,是行政、企事业单位必定的报纸,掌握高端读者,这些读者的决策权力、消费实力和引导能力更强,与的目标消费群体更加吻合。

三、报纸、杂志:软文

软文广告具有渗透力强;商业气息淡,可信程度高,时效性强;广告投入成本低的特点。软文营销在餐饮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篇好的软文带来的效果是难以用数据去估量的(如左岸咖啡馆、芝华士等都是软文营销的成功典范)。但好的软文也需投放到合适的媒体。经过筛选,银川现有三大媒体比较适合投放软文。

⑴新消息报

发 行 量:140,000份/期,每周六出版发行;

投递对象: 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写字楼、酒店、个体私营等(百姓报纸);

广告规格:500字以内,可配图片;

价格:2元/字,超出500字按硬广费用收取;

媒体特点:适合品牌的深度化宣传;

⑵银川晚报

发 行 量:70,000份/期,每周三出版发行

投递对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写字楼、酒店等(银川党报,行政、企事业单位必定);

广告规格:500字以内,可配图片,不能出现联系方式; 价格:2元/字,超出500字按硬广费用收取;

媒体特点:适合品牌的深度化宣传;

⑶都市生活读本

发 行 量:60,000份/期,每周一出刊发行;

投递对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政务大厅、商务写字楼、高档会所、星级酒店、银行、保险及邮政网点等;

广告规格:整版,可配图片,不能出现联系方式;

价格:3000元/期;

媒体特点:适合品牌的深度化宣传;

综上三家软文发布平台,新消息报发行量最大,覆盖范围最广;但新消息报餐饮软文周六刊发,目标消费群体在这一时期阅读量较少。银川晚报周三刊发,处于每周报纸阅读的高峰期,效果较好;都市生活读

本投递对象相对较为精确,信息保存时间较长(一周刊发一次)且印刷品质好(80g彩印铜版),建议在以后软文投递过程中,侧重于银川晚报和都市生活读本的投放。

四、楼宇液晶电视:电视画面广告

楼宇液晶电视广告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广告发布媒体,楼宇液晶电视广告以其目标针对性强、交叉覆盖范围广、信息传达及时、声音与画面有效结合、千人成本较低的特点,迅速的在广告投放平台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银川市现有的经营楼宇液晶电视广告投放的公司有两家,分别为:颐坤传媒和分众传媒。

⑴颐坤传媒

媒介数量:182块,液晶电视;

投放地点:政府办公大楼、商务写字楼、高级娱乐场所;

发布方式:视频广告,滚动循环播放;

发布频次:60次/天;

广告规格:5秒 15秒 30秒 60秒

价格:50元/块/月9100元/月(整体打包,不可拆分,三十秒) 媒体特点:适合品牌的宣传和品牌的深度化宣传;

⑵分众传媒

媒介数量:283块液晶电视+120块数码海报;

投放地点:政府机关大楼、商务写字楼、高级娱乐场所、高档社区; 发布方式:视频广告+平面广告,滚动循环播放;

发布频次:60次/天;

广告规格:15秒 30秒 60秒 120秒 180秒

价格:27000元/月(整体打包,不可拆分,以三十秒为例) 媒体特点:适合品牌的宣传和品牌的深度化宣传;

综合上述两家投放媒体而言,分众传媒的楼宇电视广告覆盖率更广,投放点位较好。但相对而言,价位更高,只能发布,不能提供免费的广告片拍摄和制作,综合成本较高。颐坤传媒覆盖率较低,投放点位一般,其优势在于价格相对低廉,能提供免费的广告片拍摄和制作,费效比适中。总体而言,楼宇液晶电视广告也存在着致命的弱点,整体监控较为困难,设备故障率较高(影响传递效果),广告传递效果难以评估,建议在此类媒体投放上需慎重考虑。

五、出租车报刊架:平面广告

出租车报刊架广告位于出租车正驾驶座或副驾驶座后方,以其低成本、高流动性、针对性强、强制阅读力好的特点受到部分商家的青睐,也是现今一款费效比不错的广告信息发布载体。受尺寸的限制及夜间视线的影响,建议选择性考虑。

媒介数量:5000块

受众人群: 出租车乘客;

广告规格:17cm*24cm;

价格:20元/块/月;

媒体特点:适合长期的品牌宣传和基本信息的告知(受尺寸的限制);

六、网络广告:宁夏网虫

宁夏网虫于2014年3月成立,是目前宁夏地区影响力最大的综合

性网站。网络广告独有的优势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网络广告的传播范围广,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交互性强,信息互动传播,产生互动营销的效果;针对性强,直接命中最有可能的潜在用户;实时、灵活、千人成本低、感官刺激强烈。

点 击 量:300,000次/天;

受众人群:都市白领、学生、其他职业者等;

广告规格:230*126像素(首页右侧广告为例);

价格:7500元/月;

媒体特点:适合长期的品牌宣传(针对潜在顾客,40岁以下主流时尚消费群体);

第四篇:新媒体实地考察报告

新媒体实地考察报告

大三开学了,学校为了增强我们专业的知识以及专业视野,学校统一组织我们班级进行了实地考察。 我们要去四个地方,每个地方都有我们去的理由。首先,我们在哈尔滨市内启程,至山东青岛,此为第一站。山东青岛至苏州,此为第二站。苏州至乌镇,此为第三站。乌镇至上海,此为最后一站。为了更好的管理我们学生,学校有三名老师带领我们,更是报了旅游团,这样会更加有安全性。

2014年8月25日,这是我们确定启程的日子,每个人都准备好了各种各样的东西以备需要。这天上午11点,我们踏上了去往青岛的火车。青岛作为一座发达的沿海城市,不仅经济发展迅速,而且设计等专业也不在话下。这第一站,我们先考察了崂山,对于古代诗其中的韵味,我们更加的身临其境。站在崂山脚下,遥望崂山,在其山顶四周,烟雾缭绕,貌似仙境。曾有句诗“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与崂山有异曲同工之处。青岛大海更是波澜壮阔,让人一眼望去不禁心潮澎湃。我感觉,只要是心有愤怒或者悲伤之人,如果到了此处必然会转好于初。这些景色令我们心旷神怡,对于视野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效果。视野开阔了,更是对我们的专业有好处。一些美丽而壮观的景色,我们都会用相机拍摄下来,这些将会是我们专业知识学习的素材。

青岛的第二天,我们非常幸运的听了一个讲座。这个讲座的讲师非常有名气,他也是一个大公司的企划部经理。他给我们讲了学校不曾教的知识,那就是如何做好设计。他也讲了他们公司的各种设计成果,与设计理念。这些都是学校不曾会给予我们的,这样的机会我们仅有一次。讲师也知道,机会对于他也仅有一次。讲师很是努力的为我们解答我们所疑惑的问题,无论什么问题,只要跟专业有关的。最后我们带着满意的答案走出了讲师的家里,这一天,可胜过学校十天,可能是不同感觉出现不同效果吧。总之,这是有意义的一天。

第二站,我们离开青岛去苏州。早在考察前,我就对这苏州有着期待。初中就学习语文课本中的苏州园林,对于这苏州园林,我是非常憧憬的。终于来到了这梦寐以求的地方。黑瓦白墙,雕木橱窗,两排白房中的碧绿河水以及充满古代文人气息的苏州人们。这些都是我们东北汉子所没有目睹过的,这第一次就给了我们震撼,伴随着激动的心情,我们来到枫桥。古代著名诗人张继,其金榜题名失败时所作《枫桥夜泊》流传至今,一直广为人颂。当来到曾经的枫桥时,又怎能是课本上那样一首诗所能比拟的。不身临其境就不知其意境,这是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感受过曾经的枫桥,我们又去了虎丘,据同行导游说,虎丘里剑池有三千把剑,是吴越与他三千士兵的剑。毕竟这只能当做一种传说,三千把剑不知去向,更没有考证。看那乱石堆上更是红的像火焰,据说是越王杀人砍头的地方。看那七里山塘,更是碧水粼粼,古香古色的木房与形形色色的游人们共同勾勒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看那拙政园,结合技术与思想,美观与实用,更是突出了古代先辈们的智慧与血汗。苏州的天气是炎热的,但是炎热的空气并不能使我们窒息。使我们几乎窒息的是那一座座气势磅礴的建筑,使我们几乎窒息的是那一条条平缓流动的河水碧波荡漾,使我们几乎窒息的是那一排排木房不动如松依然屹立。空气的炎热从是不能跟我们内心的火热相比,我们心潮澎湃,我们不再是坐井观天。我们开阔了视野,我们增加了知识。美好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这第二站至此结束。

第三站,我们历经2个小时的车程到达了乌镇。乌镇与苏州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同样一排排木房,其中流淌着碧绿的河水。一样的古声古色。非要分出点不同来,那也就是大与小了。乌镇是水乡,方圆不过百里。苏州为市,其内即含“水乡”也有“经济”。乌镇被一条河水完全贯穿,小船是这个镇流行的代步工具。住在这的人几乎都懂水性,我也是在忐忑的心情下,坐船划过“一片天”。

第四站,我们同样保持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万众瞩目的世博,上海市。更加炎热的上海仍然阻挡不住我们兴奋的求知之路。如果说苏州园林在中国颇具名气,那么上海世博在世界上更是名气响亮。几乎所有国家都会在世博园建造一所场馆,这吸引更多的人来观看,当然也有我们在内。7天上海的考察时间,我们并非全都用在世博会上,毕竟来一次不容易,我们也要学习其他的东西。前3天我们主要去了上海博物馆,美术馆,规划馆,南京路,东方明珠等著名的地方。最让我们兴奋的是在东方明珠将近300米高的地方,从上而下的俯视整个浦东地区,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只有在物理上才容易到达。我们满足了物理上的需求,

可是精神上的我们还需更加努力。博物馆更是林列众多,有当代科技,远古化石等。这些都让我们从朦胧的认知过度到了清晰的认知。美术馆,这是我们考察比较重要的一座馆,其中的创作我们有的也看不出好在哪里,可能这就是艺术吧,让人懵懂,美术馆里还有卖书籍的,我们看到很多好的书籍可是非常的贵。3天时间过去,我们4天看世博的时间,大馆德国,澳大利亚,中国,台湾等,小馆就是一些联合馆内的小馆,漫步在世博园,登上世博轴,一抹“中国红”亮丽、醒目。以“斗拱”造型建造的“中国馆”,高挑巍峨、大气华贵,体现出古典与现代、历史与今天的完美结合。

在世博轴和观光通道两侧,有来自24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个性各异的展馆:像刺猬般的英国馆,现代;披着藤编外衣的西班牙馆,生态;如春蚕蠕动的日本馆,动漫;沙丘移动状的阿联酋馆,形象;彩伞扬天的墨西哥馆,浪漫;红色花瓣装点网状外墙的瑞士馆,时尚??在这5.28平方公里园区里,每一个展馆、每一处景观都令人惊喜、令人赞叹!

上海世博会,向世界尽情展现着中国元素、中国气派、中国特色。上海世博会将是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是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这样的定位,可以说是人们对世博会的最新认知,而且向我们传达出,具有150多年历史的世博会发展到今天,一个新的世博理念业已形成。

面对世博会,中国不再自我满足,不再“炫奇”、“赛奇”,而是怀着对现实生活的满腔热情,对人类未来发展的铁肩道义,对各种文化形态的虚怀若谷,对一切先进技术与发展理念的从善如流。上海世博会将是中国人民展示城市生活能力和潜力的一次盛会,“世界将像铭记2014北京奥运会一样铭记上海世博会。全世界都在等待中国如何通过世博会又一次大放异彩”。

从这一空前的盛会中,我们究竟应该领悟、学习些什么?如果以一个最关键的核心词概括,那就是“创新”。世博会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世博会上的创新首先集中体现为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世博会以诸多的“世界第一”而闻名。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所取得的每一项重大科技发明,诸如蒸汽机、发电机、电报、电灯、电话、汽车、飞机、电视机、复印机、传真机、计算机技术等,都是首先在世博会上亮相,然后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持续的科技创新与进步成为世博会最大的亮点和强大生命力之所在。

世博会上的创新也同样体现在组织创新与思想观念创新中。这里所流动、交换的,不仅是商品、技术与金钱,更是思想、文化与观念,是整体性的人类文明交流,其规模性与直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世博会往往成为人类新思想、新观念的集中发酵地。

通过各种媒体的报道,通过身临其境的感受,通过各个专家的剖析,我觉得上海世博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主题创新。自打1933年世博会有了主题这个概念后,各届世博会都有着不同角度的主题,覆盖了经济、科技、文化、艺术方方面面,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吃人嚼过的馍不香。所以,上海世博必然要打出自己的主题,不仅是前所未有,而且要响亮,于是,众所周知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主题诞生了。这个主题的提出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与时代大背景密切相关的,城市化进程到了今天,全世界已经有50%以上的人口进入到城市,这就让城市面临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否解决好这些问题,关系着城市的发展,以及生活在城市的人们的美好指数。可以说,上海世博抓住了世界的关注点,也试图通过本届世博让更多的国家参与到研讨如何解决好城市化进程面临的问题上来。

其次是展区创新。我觉得展区创新可以用“虚实结合”来概括,“虚”是指网上世博会,利用网络和三维动画技术,对每一个展馆进行展示,这也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使用互联网技术,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去世博会现场,但是,只要在这个地球上的人能够上网,就能够感受上海世博,参观上海世博,不得不说是一个结合现代科技的一个伟大创新。这“实”,是指的“城市最佳实践区”,这也是世博史上第一次以城市案例的形式来参加世博会。模拟城市若干功能的综合街区,展示已经实施的、能对未来城市生活起示范、引领作用的成功案例,换句话说就是把实际存在的建筑1:1的“搬”过来。像德国的“汉堡之家”、西班牙马德里的“竹屋”和“空气树”、意大利米兰的“魔幻节能大楼”等等。

第三是科技创新。科技是历届世博会上令人难忘的亮点,代表着时代的前沿,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上海世博当然也在这方面下了不好心思。从规划和建设到绿色能源与节能减排,从环境改善与生态综合治

理到运营管理,处处绽放着科技的光芒。自上海世博筹备以来,世博科技领导小组就组织了全国近千家科研单位和企业上万名科技人员,实施了新能源、生态环保、建筑节能、智能化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和新材料等230余项科技攻关项目,取得1100项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并在世博会上实现广泛应用。举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馆,这个极富中国特色的建筑,通过采用倒锥型大空间建筑立体同步施工和大悬挑结构技术,是典型的建筑技术创新。

言而总之,上海世博的创新性无处不在。城市的发展能否美好,与创新是密不可分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是2014年的北京奥运,还是今年的上海世博,都生动的体现了这个理念,从而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创新方面突飞猛进的发展,可喜可贺。

举办一届盛大的世博会,同时也是一次自我检验的机会。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盲目自大,而应以一种成熟的平常心泰然处之,表现出自信谦虚、彬彬有礼、不卑不亢的风范,树立起良好的国际形象。4天世博我们非常累,但是也非常高兴。

。对于这次考察,我有充分的信心,一定会学习好领先的专业技术。同时我们不光在技术上要得到提高,而且我们要在思想认识上的到质的飞跃增长。

第五篇:新媒体对大学生影响的相关调研

新媒体对大学生影响的相关调研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一个外沿不断变化的概念。它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它的信息具有完全个性化的特点,可以同时送达几乎无数的人,每个参与者,对内容拥有对等的和相互的控制。特别是随着手机3g时代的到来,耳目一新的手机等新兴媒体,以其快捷、便利的特点,迅速窜红于九零后,占据了他们更多的时间。

本项调研的群体样本为xx学院在校大学生,根据他们接触并使用的新媒体的现实状况,在本词调研中所说的新媒体主要是指互联网、手机短信、飞信、微信、qq、微博等。

在进行调查以前,我们首先确定了五个调查指标,即:

1.大学生媒介接触度和使用率。

2.大学生媒介使用目的。

3.大学生媒介使用时间段。

4.大学生对媒介的依赖度。

在确定了调查指标之后,又将每个指标细分为若干个调查题目。之后由各个调查员进入宿舍生活区进行调查。共发放180份问卷,收回177份,其中有效问卷177份,有效问卷收回率98.3%。虽然这次调查的问卷数目不多,但是这些问卷调查的对象覆盖面还是相对比较有代表性的,被调查的对象不仅有大一的、大二、大三的,而且涉及中文、外语、经管、理学、化工、电气等八个系别。通过这次调查汇总,我们总结出大学生在使用媒介的一些情况:

一、大学生媒介接触度和使用率

在所有的媒介中,qq、手机短信、飞信,微博已经成为现在校大学生交流途径的三大主体,各占比例41%、21%、12%、10%。从此项调查结果可以看出,qq

聊天在高校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尤其是是手机,因为到了大学,人人都有了手机,而且手机既能上网,又能上qq,使用率极高。而在这些使用最多的媒介当中,大学生每天的使用时间长多是3~7小时,可见,大学生使用这些媒介的时间相当长。

二、大学生媒介使用目的

在问卷的选择中,使用各种媒介的目主要有:25%聊天,22%玩游戏、21%查资料、15%看新闻、17%的人选择其他。从使用目的来看,把网络作为娱乐消遣目的的占多数的。

三、大学生媒介使用时间段

对于使用网络媒介的时间段的选择,选择中午、晚上、早上、下午的比例分别是30%、25%、23%、22%。最多的是集中的中午和晚上,这短时间也正好是大学生的课余时间。结合上边一个指标的结果,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大学生在课余时间的娱乐消遣活动主要都是依赖的网络,以游戏和聊天为主。

四、大学生对媒介的依赖度

在平时生活中最不能缺少哪种媒介的选择中,有41%的人选择了手机,有39%的人选择了网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所占份额都比较少。这个指标的调查结果明显反映出大学生对与手机和网络的依赖度最高,对于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等不光在使用的比例上降低,而且给大学生造成的影响以及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都在逐渐降低。

通过这项调查,对于了解大学生的媒介使用习惯、使用时间等都有很大帮助。可以看出,以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在校大学生而言,新媒体带给了他们全新的生活,当然,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利与弊共存。

其一,新媒体的积极影响

(一) 新媒体为大学生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

获取信息是大学生上网的第一目的。当前大学生的关注点十分广泛,传统媒体已无法及时满足大学生这么多的兴趣点,互联网信息容量大的特点最大程度地

满足了大学生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现在,互联网正在成为大学生获取种种信息的最佳来源。

(二)新媒体有助于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技能。

美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将计算机技能作为未来成功青年所必须掌握的五项基本技能之一,因为在互联网上,我们几乎可以找到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类信息,对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大学生来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

(三)新媒体有助于拓宽大学生的思路和视野。

由于互联网的包容性,使上网的大学生处于和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环境中,在思考的过程中,大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自己对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断力;网络的互动性使大学生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室等方式广交朋友,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发表观点见解;而网络的无边无际也会极大的激发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潜质和潜能能有效地开发出来。

其二,大学生使用网络等新媒介的消极影响

新媒体大学生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逐渐接触和深入网络空间,负面影响也日趋凸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互联网等新媒体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

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大学生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这使得他们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突,使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倾斜,甚至盲从西方。长此以往,对于我国大学生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必将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国家的政治安定显然是一种潜在的巨大威胁。

(二)互联网使许多大学生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大学生荒废学业。

与现实的社会生活不同,大学生在网上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不仅满足了大学生尽早尽快占有各种信息的需要,也给人际交往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虚拟世界的这些特点,使得不少大

学生宁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而无限制地泡在网上将对日常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荒废学业。

(三)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当前,网络对大学生的危害主要集中到两点,一是某些人实施诸如诈骗或性侵害之类的犯罪;另一方面就是黄色垃圾对大学生的危害。据有关专家调查,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 网络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据不完全统计,60%的大学生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但自制力较弱的大学生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从而深陷其中。调查还显示,在接触过网络上色情内容的大学生中,有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

其三,抑制网络等新媒体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的相关建议

与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相比较,新媒体呈现的负面影响显得更加突出而尖锐。要解决这些问题,发挥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摈弃和遏制新媒体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尽快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机制,出台有关法规,采取有效措施,最大可能地防止利用网络进行犯罪或传播不健康信息的行为和现象。

(二)加大力度,逐步实现现有大学生组织和权益保护机构的网络化。

(三) 加强互联网对大学生影响的研究工作,正确制定应对措施。

(四)加大宣传力度,使大学生认识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互联网对大学生伤害,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积极作用。

(五)在网上经常举办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材的活动,吸引大学生的积极参与,达到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作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