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人对人欠了什么债?】 人死了欠的债谁还
 

【人对人欠了什么债?】 人死了欠的债谁还

发布时间:2019-04-06 04:20:50 影响了:

  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作是一种交换关系,将人们的工作看作是一种为了报酬而进行的交换,表面上看来是亵渎了神圣,但实际上是为一种人与人之间协调关系的建立奠定了一个基础。  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好像是互相欠了点什么债。不然,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时刻都会遇到的现象就无法解释。
  正是工作与报酬之间的联系的割断,或者说交换过程的被掩盖,产生了一种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独特的、歪曲的理解。将日常工作神圣化的做法反倒带来了一种始料不及的结果,就是人们很难形成一种恰当的角色意识。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最简单但也是非常必需的工作,这就是应当恢复关于职业与工作的最基本的内涵。
  我总觉得,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好像是互相欠了点什么债。不然的话,下面这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时时刻刻都会遇到的现象就无法解释:在商店里买东西,售货员如果不向你发点火,就像“亏待了你”一样;你到一个机关去办点事情,不折腾你一番,总觉得有点于心不甘(实际上折腾人也是要付出劳动的);无论是谁,只要是“公家人”,尤其是能够有行业着装资格的,与人说话的时候,总要带着训斥的口吻……
  我自己就亲身经历了一件这样的事情:几年前,在大北窑的公共汽车总站等车。正是晚上下班的时间,等车的人很多,好不容易来了一辆始发车,呼呼呼飞快地掠过车站,在前方约30米处另一辆公共汽车旁边停下,两车之间只有约一人通行的空间。于是,人群潮水般涌去,拼命向那只能通行一个的空间拥挤。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售票员兴奋得手舞足蹈,用极为赞赏的口气连连喊叫:这车停得真棒,停得真棒!
  这究竟是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道理上说,公共汽车司机和售票员与乘客无冤无仇,乘客拥挤得更厉害一点,对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处。如此的高兴究竟是从何而来?更难理解的是那种不怕自己麻烦,也要将别人折腾折腾的人,这究竟是出于一种怎样微妙而难言的动机?也许有人会说,将别人折腾一下,会满足自己的某种心理需求。即便这种回答是正确的,也仍然没有能够回答我们所关心的问题。
  诸如此类的现象,只能有一种解释:在我们的社会中,是不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欠了点什么债?从表面上来看,这种的说法毫无道理,因为在上面的例子中,涉及的可能都是素不相识的人,谁又会欠谁什么呢?有时候我倒觉得,前些年售货员们在发怒时常说的一句话也许多少说出了其中的一些道理,这句话就是“我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为你一个人服务的”。从这句话中,你难道体会不出一种说话人感觉吃亏了的意味吗?我是提供服务的,你是我服务的对象,你得到了我的服务就意味着我吃了亏。作为这种逻辑的基础的,还有一种更深一层的逻辑,只不过人们习以为常,不怎么去多想:你在买东西的时候付了钱,我的单位获得了赢利,但这一切与我有关系吗?我不是还白白地付出服务吗?正是这样一种逻辑弄得人们好像是互相欠了点债似的。
  然而在这样的一种逻辑中,人们忽略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即服务者所领得的工资。就是在最讲究为人民服务的年代里,绝大部分人所提供的服务都不是无偿的。报酬就是工资。换言之,在提供服务者与被服务的对象之间,存在的是一种交换。但是多少年来,在我们的有关工作的思维逻辑中,付出的劳动与工资之间的本来清清楚楚的关系却被割断了。工作是什么,是一种奉献,是为他人作出的一种无私的付出;工资是什么,是一种社会制度的福利,是国家必须为它的社会成员提供的生存条件。于是在这种逻辑中,看不到工作与报酬之间的不可分割的关系,看不到报酬是要以付出的劳动为前提的。在这样的一种关系中,所谓“被服务的对象”就成了一种多余的存在。没有这样一个存在,工资仍然是照拿无误的;有了这样一个存在,只能给所谓的提供服务者增添麻烦。
  正是工作与报酬之间的联系的割断,或者说交换过程的被掩盖,产生了一种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独特的、歪曲的理解。而上述所谓人与人之间好像互相欠了一笔债一样的关系,就是建立在这种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独特的、歪曲的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这样就不能不说到一种含义更为广泛的现象。多少年来,在我们的社会中,一一直存在着一种倾向,我觉得可以将这种倾向称为“泛神圣化”的倾向,即惯于将社会中普通的事物神圣化,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实际上,这种神圣化的倾向并不仅仅表现在对待领袖的态度上,而且也表现在,将一种本来是极为普通和正常的事情加以神圣化或高尚化。比如说,做好一个人的本职工作,本来是正常的,也是对一个人的最起码的要求;你只要拿着一份报酬,就应该将这份工作保质保量地做好。但我们却往往将这个很起码的事情神圣化,说这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是为人民服务。一个人的工作稍为出色一些,我们就要称之为雷锋精神。一个干部不贪污腐败,本来是起码的要求,可我们非要将其说成是人民的好公仆。特别是在*****的时候,我们曾经对所谓的雇佣意识大加讨伐。在当时的批判者看来,雇佣意识是不高尚的,拿多少钱干多少活的思想应当受到谴责。这种批判的结果,并不是人们拿了这些钱之后会干更多的活,而是拿了钱也不干活。正像有人所说的,要真正能够做到拿多少钱就干多少活,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将普通的标准和要求神圣化的本意是不错的。将自己普通的工作与一个神圣的大目标联系起来,不是可以更好地鞭策和鼓励人们更努力地工作吗?应当说,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特别是在革命战争时期,包括在革命战争结束之后最初的建设年代里,这样的做法确实可以起到鼓舞人们的工作热情的作用。但在社会生活常规化以后,这样的作用就很难起到了。相反,这种将日常工作神圣化的做法反倒带来了一种始料不及的结果,就是人们很难形成一种恰当的角色意识。虽然普通的标准经过神圣化之后,戴上了高尚的光环,但如果一个人是将自己定义为一个凡人的时候,这种神圣化的普通标准对他也就失去了约束力。当人们为了一种更高尚的东西来批判雇佣思想的时候,雇佣思想中所包含的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已经由于受到批判而被人们所唾弃。这就如同在我们批判了“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之后,人们并不是争先恐后地去扫他人的门前雪,而是自己门前的雪也都不扫了一样。
  因此可以说,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最简单但也是非常必需的工作,这就是应当恢复关于职业与工作的最基本的内涵。如上所述,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交换,并不存在谁欠谁的债的问题。比如一个售货员对顾客微笑服务,并不是一种无偿的付出,这是售货员与顾客之间的一种交换,只不过这种交换由于存在一个中间环节,而显得不是那么的清晰。顾客买东西而付的货款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商店进货的成本,一部分是商店的赢利。而商店的赢利其中一部分就是售货员的工资。也就是说,顾客的购物行为,不仅包括顾客与商店之间的交换,而且也包括着顾客与售货员之间的交换。在这个意义上说,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不是什么大目标的要求,而是你拿了 份工资,就应该做到这一点;同样的,不贪污不腐败,也不是什么对一个公仆的要求,而是对一个官员的最基本的要求。
  将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关系看作是一种交换关系,将人们的工作看作是一种为了报酬而进行的交换,表面上看起来是亵渎了神圣,但实际是为一种人与人之间协调关系的建立奠定了一个基础。而且,这也并不排除一个社会对奉献精神的提倡。在一个社会中,如果连一点奉献的精神也没有,这个社会也是一个很成问题的社会。但应当说明的是,奉献和交换这两个东西各有各的领域和范围,如果混在一起,就会造成社会生活的紊乱。
  将日常工作神圣化的做法反倒带来了一种始料未及的结果,就是人们很难形成一种恰当的角色意识。
  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最简单但也是非常必需的工作,这就是应当恢复关于职业与工作的最基本的内涵。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