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向青年和少年的家长进一言:童年少年青年的感悟
 

向青年和少年的家长进一言:童年少年青年的感悟

发布时间:2019-04-10 04:45:34 影响了:

  最近《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连续发表了一些有关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文章,引起了各方面人们的热烈反响和重视。有人看过了”审判后的谈话“(载《中国青年》一九五四年第十五期)来信说:“与其说对青年人的教育意义很大,毋宁说对做父母的成年人教育作用更大。”有人看了《中国青年报》社论工“反对腐化堕落与流氓行为,向一切毒害青年少年的现象坚决斗争”(一九五四年十月十六日),感到这是代表青少年的严正的正义呼声,应该引起各有关方面的共同注意,并应很快采取有效措施为教育青少年成为社会主义的新人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马小彦是如何腐化堕落的”(载一九五四年十月十二日《中国青年报》)和“在歧路上”(载《中国青年》一九五四年第二十期)等几篇典型材料发表后,更引起广大青年的警惕,认为是给大家敲了警钟,特别是某些做父母的警惕了自己对子女的不负责任,来信自我批评,愿以自己的切身教训唤起做父母的注意。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教育后代不仅是国家教育机关和社会团体应负的责任,家庭教育同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家长绝对不能推卸教育子女的责任!
  父母是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这完全符合人类繁衍继续的自然规律。但是如何正确地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子女,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自觉的。高尔基对母亲们说:“单单爱孩子们,母鸡也会这样做,可是要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件伟大的公共事业。”这就是说,父母热爱子女,不能只是抽象地希望他们成为有出息的人,而更要进一步认识这是对国家、对人民,对未来应尽的神圣义务。
  然而,现在我们有些父母是如何对待这个问题的呢?
  有些人认为,教育后代只是学校的责任,他们说:“反正有国家负责,将来不是国家的干部也是国家的公民”,因而自己漠不关心,或只管吃饭、穿衣等生活问题,‘养而不教’,这是十分错误的。
  青年和少年的成长不仅要依靠学校教育,而且不可能脱离社会生活的影响和家庭的教育;尤其是儿童时代,家庭教育常常有着决定的意义。最近我们巳经看到有不少聪明可爱的孩子由于家中忽视对他们的教育,发展到道德败坏,以至犯罪、如马小渣、王汝彬等这些事例不仅生长在资产阶级家庭中的青少年有类似情况,而且在公教人员甚至个别的共产党员干部的子女中也不是没有问题的。难道这还不够使那些做父母的知所警惕,加强对子女的教育么?
  我们有些公教人员甚至某些负责干部,他们常藉口工作忙,而不注意对自己子女的教育,这是完全没有理由的。婚姻法明确规定“父母对于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对于这个义务,公教人员与负责干部只有率先履行。而不能藉口推诿。特别是对子女的道德教育家长负有更大的责任。他们的子女也正需要从他们自己最亲近的人当中看到可资学习的高贵榜样。不论父母如何忙,他们决不能推卸自己对子女的道德行为所负的责任。马卡连柯说的对:“你不要认为,只有当你和儿童谈话,对他们教导什么和指示什么的时候,你才是对他们进行教育。在你的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不在家的时候,儿童都是在接受着你的教育的。你怎样穿衣服,你怎样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你怎样喜欢,怎样悲伤,你怎样对待朋友,怎样对待敌人,你怎样笑,你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儿童都具有巨大的意义。”(马卡连柯:“儿童教育讲座”第二十四页)在这里我们要情不自禁地问道:做家长的是否积极地、经常地、完全自觉地和负责任地履行我们对于国家和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底整个事业所负的义务了呢?我们是否考虑到家庭生活,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后代可能产生的影响了呢?难道我们对子女道德面貌的形成能不负有重要责任么?
  家庭教育不但对学前儿童有着深厚的影响,而且对已经入学的青年和少年的成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的家庭教育有什么问题呢?
  在日常接触中不少父母往往表现为两种极端的倾向:不是溺爱、娇惯;便是严酷、打骂。有的父母也有失败于前者之后又采取了后者,总之,这都是有害的,都是不正确的。
  有些父亲很注意给子女穿漂亮衣裳,吃好东西。但是他们不是以饱暖为原则,并适当注意整洁美观和卫生营养,而是讲究华丽奢侈。他们根本没有想一想,这样做在其子女身上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将来又会发生什么后果。青少年在他们还没走上生活,还不能以他们自己的劳动去取得社会报酬的时候,不应当作过高的享受,而且从幼年时代就应当养成朴素的习惯。目前甚至有个别
  高级负责干部对自己的子女也采取这种错误态度,子女的日常生活如穿衣、铺床、叠被都要别人照料,这只能养成他们偷懒、依赖、轻视劳动的恶习。有些父母不管子女发育年龄的特点,随便带他们去看一些不适合他们的戏剧、电影,使他们过于早熟而妨害了他们的发育。对他们应当看什么书刊,也不加指导,任其看黄色书刊而不加过问。对他们不好的道德作风,不是严肃批评教育,反而认为这是有‘本领’,加以称赞鼓励。总之,父母对他们一切癖好往往都不加以管束,一味溺爱娇惯,这就会使子女长大起来变成堕落的、意志薄弱的、自私自利的人。
  还有些父母对子女缺少耐心,对他们不是循循善诱,教育他们应当怎样生活,教会他们辨别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培植和发展他们对于完成好事所需要的精神力量,而是把他们作为一个饱经世故的成年人来要求,养成他们“少年老成”,成为“小大人”,束缚了他们才能和性格的发展。子女偶有过失,便不问清红皂白,不分析原因,总是给以严酷的责骂和鞭打,这种作法短时间内也可能发生一点作用,所谓“不打不成人”,看来是有效果似的,但这只能使他们变成善于说谎话的人,成为伪善者,逐渐养成他们卑贱、堕落、虚伪、怯懦和谐媚的心理,每一种不利的环境都会使他们堕落和腐化。正如鲁迅所说:“终日给以冷遇或诃斥,甚而至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彷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见“南腔北调集”:《上海儿童》)
  另外还有一些父母,他们把自己的子女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家宝”和“摇钱树”。许多资产阶级父母有意阻碍自己子女的进步,千方百计地妨害他们的子女参加进步团体,用各种办法使其大学毕业生子女不服从国家的统一分配。更有一些不法资本家,他们为了抗拒社会主义改造,不惜把自己的子女也拖下水去,要他们再过那种糜烂腐朽的罪恶生活,堕落成为社会的罪人。还有一些小生产者家长,他们接受了旧影响,把自己的子女看作是“光宗耀祖”、“撑持门户”的希望,把子女培养成为目光如豆、只顾个人利益的利己主义者,这些都是不用国家需要,不顾子女前途的做法,因而也是十分错误的。每一个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有远大前程的人,这是不难理解的,但是如果自己的子女堕落成为社会的败类,不也是家庭的不幸、父母的罪过么?即使子女成为庸才,不也是做父母的终生遗憾么?无论如何,社会总是要前进的,年青后辈一旦觉悟到他们的命运终归是和国家的光辉未来分不开的时候,他们是要自备父母的不智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