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一个有韧劲的青年人_韧劲
 

一个有韧劲的青年人_韧劲

发布时间:2019-04-11 04:32:21 影响了:

  朱兆金是上海彭浦机器厂的青年工人。厂里的工人说他是一个有韧劲的青年人。他的特点是:谦虚,不说空话,也从来不说大话,在行动上是实干、苦干。自从一九五九年进彭浦机器厂以来,他在党的培养和老师傅的帮助下,在刀具和工夹具上搞了一百多项革新,编制了三册《定型刀具》和一册《专用刀具》的资料,在生产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文化水平很低,只念到小学六年级,而他工作的结果,甚至使厂里有经验的总工程师也为之感到惊奇。究竟是什么力量击破了这个青年人内心中的“原子核”,放出如此巨大的能量来?
  不能忘怀的启示
  全国解放那一年,朱兆金还只有十一岁。那时候,他在浙江余姚县一所小学里念书。每天早晨,这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背着书包去上学时,总要走过一家小小的铜匠店。店里,一个老师傅正在车床旁边工作;只见他一摇摇手柄,车刀碰着飞快地旋转着的加工件,“刹”地一声,钢铁就像刨花似地一截一截削了下来。这使小小的朱兆金很惊讶:“这位工人伯伯本领真大,钢铁像豆腐一样可以削下来。”有时,他悄悄地伸手到门槛里,拾起一把铁屑,看了又看。十三岁,朱兆金在学校里参加了少先队。入队宣誓时,他在心里暗暗加了一句话:“时刻准备着……将来当一个工人,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一九五三年,朱兆金十五岁的时候,就到一家私营的小厂去当学徒。这家小厂只有四部车床,几张钳桌。朱兆金在这家小厂学了一年多,还捞不到在车床上学技术。直到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到来,这家小厂并入了中华铁工厂,他才被分配在一部十四公尺的大机床上工作。刚入团不久的朱兆金,心里高兴得热乎乎的:自己居然能在这么好的车床上干活,条件这么好,不好好做出成绩来怎么行?
  朱兆金急于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他真恨不得将自己所有的力量都用出来。可是机床好像不很听话,刚开始工作,就把一只紧圈的眼子车大了些,报废了。这使朱兆金非常伤心……
  头发已经灰白的张定泉老师傅,是生产组长,他不仅没有责备朱兆金,反而安慰他说:“兆金!不要急,要冷静,好好找一找毛病出在哪里!”
  朱兆金难过地点点头,“嗯”了一声。
  “今后不懂多问问人家,不要不懂装懂。”
  张师傅接着说,“你年纪轻,要多注意打基础。”
  经过张师傅耐心的帮助、启发,朱兆金明白了自己技术底子还很差。他下定决心,要像小学徒一样从头学起。时间长了,朱兆金从张师傅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这里有思想上的,也有技术上的。而更重要的是:朱兆金开始懂得,革命的理想不是用空话去实现的,是要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和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来实现的。不掌握技术,不掌握科学,尽管自己满怀雄心壮志,一切就等于“零”,什么也做不好。以后他牢牢记住一条:不说大话,埋头苦干。
  一九五七年夏天,厂里出现了一件轰动全厂的事情——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上海机床厂的“车刀大王”盛利到中华铁工厂来作高速切削表演。朱兆金听到消息,也赶来观看。十九岁的朱兆金,个子小,他使劲往里钻,好不容易才钻到人堆里面。他看见车床旁站着一个壮壮实实的老师傅,正在往车床上装刀。
  接着车头开动,只见一刀吃上去,“刹——”地一下,一根精光铮亮的轴就车好了。人群里迸发出一阵惊叹声。朱兆金心里充满了羡慕的感情。
  有人问盛利:“这把‘宝刀’是你自己搞出来的吗?”
  “有向别人学来的,也有自己改进的。”盛利谦虚地说,“不吸收别人先进经验,个人力量总是有限的。”
  “是啊,科学技术是硬碰硬的,一定要善于总结别人和自己的经验。”
  朱兆金听在耳里,记在心里。他挤出人堆回到自己车床边,内心感到很惭愧,觉得自己和盛利比起来,为党为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实在太小了。
  生活给了朱兆金难以忘怀的启示,以后他一有空就到有经验的老师傅车床边细细观察,吸收经验。有时走过老师傅车床边,总要在地下抓一把铁屑看看,如果铁屑是发白的,证明车刀一定磨得很好,他就去学习成功的经验。要是铁屑是篮的,可能车刀有问题,他就去学习反面经验。这样勤奋学习的结果,朱兆金的技术水平逐渐提高。一九五九年,中华铁工厂又和其他几个厂合并,成立了彭浦机器厂。也就在这一年里,朱兆金接连搞出了多刀多刃等二十多项刀具革新,一年完成了二年多工作量。不久,朱兆金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被评为上海市先进生产者。
  把共产主义大业创下去
  一九六○年四月。一天,朱兆金正在车床上干活,工长走来通知他:领导上决定调他到刀具组去工作。
  朱兆金感到很突然。
  工长接着说:“厂子新近合并,工人来自四面八方,大家用的刀具五花八门,比并厂前更复杂了。而现在刀具组弄出来的刀子,数量质量统统满足不了车间要求,直接影响到厂子里的生产。你去以后,要关心全组工作,攻破这个薄弱环节……”
  工长走后,朱兆金用棉纱轻轻地揩抹着车床,他绕着车床揩了一遍又一遍,走了一圈又一圈,心里实在舍不得离开它。但是,当他一想到党的教导,他就控制了自己对机床的感情。一个共产党员就是一颗革命种子,播种在哪里就应该在哪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他想:既然是党需要自己到刀具组去,自己就应该无条件地去干,把自己的革命理想和全厂每一把刀具联系起来,使每一把刀具为革命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到了刀具组,朱兆金担任了副组长。他把加工好的刀子送到车间去,站在车床边的老师傅向着他埋怨:“等你这把刀送来,我的任务都快完成了。”“你们做出来的刀子,根本不合用,我们说不好,你们偏说好。”有的老师傅即使勉强接受了,仍然自己还要重新磨过。可是,回到刀具组,朱兆金又不断听见磨刀师傅在发牢骚:“一个车床老师傅要用好几种刀,全厂二百几十台车床就有上千种刀,一把刀一个样,一个老师傅一种要求,你要这样磨,他要那样磨,一天到晚忙得团团转,还是跟不上,鼻子给别人牵着走!”
  朱兆金深深感到:刀具组的工作和车间里的生产,用刀的老师傅和磨刀的老师傅之间的确存在着很大的矛盾。这个矛盾怎么解决呢?
  每天下班以后,朱兆金总是还捧着一把把刀细细分析,又经常到车床边去看刀具切削情况,终于发现毛病主要出在刀具规格不统一,许多刀具的角度不合理、不先进上面。他十分清楚,要使产品车得好,首先要一把好刀。而目前的刀具情况,和厂里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的形势,的确是太不适应了。于是,他就产生了一个迫切的愿望,想把刀具的现状改变一下。他想:如果把全厂上千种不同规格的车刀选用最合理、最先进的规格,把它们分门别类地统一起来,编成一份完整的定型刀具资料,刀具组可以按照统一的规格来制造刀具,车床上也使用统一规格的刀具,该有多好啊!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