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县家长学校调研情况的报告(精选多篇)_优秀家长学校汇报
 

县家长学校调研情况的报告(精选多篇)_优秀家长学校汇报

发布时间:2019-06-04 14:36:41 影响了: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县家长学校调研情况的报告第二篇:县家长学校调研情况的报告第三篇:家长学校调研报告第四篇:家长学校工作调研报告第五篇:家长学校现状的调研报告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县家长学校调研情况的报告

摘要:**县家长学校发展有其成功的方面,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各方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关键词:**县家长学校概况做法问题设想规划2014年9月,**县教育局下发书面调查表、分四大组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等方式,对全县11个学区及县局直属学校(幼儿园)的家长学校办学等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我县家长学校建设的总体情况

 

 上世纪90年代,**县实验小学与桥头镇第六小学在全县率先创建了示范性家长学校以来,县教育部门、团县委、关工委、关协、妇联等部门单位密切配合,深入研究指导,全县各级家长学校蓬勃发展,中小学、幼儿园纷纷创设了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家长学校。近年来,县实验小学被评为省级先进家长学校,桥头镇第六小学荣鹰省示范性家长学校称号,外国语实验小学等10所学校列入市示范性家长学校行列,县级示范性家长12所(含市级)。全县现有中小学292所(至2014年3月),创建了家长学校83所,创建率达28.4,省、市级示范性家长学校(含先进家长学校)12所,所占比例为4。在调研中发现,我县的家长学校建设形势逼人,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必将会有新的大发展。

二、家长学校建设的主要做法

1、部门联合社会参与,形成了家长学校的办学合力。一是各级政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领导的重视,特别是各级妇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等部门密切配合与指导学校开展教育活动。二是充分发挥“五老”的作用,为各类家长学校上课与指导工作,充实和丰富了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三是积极配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安排,2014年在瓯北、上塘、乌牛等学区组织家长参与“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知识巡回报告会,社会反响强烈,教育效果显著。

2、建立完善的办学机制与办学发展规划。领导机构健全,各项制度完善,基础工作扎实,各类资料完备。如桥头六小的家长学校制订的家长学校办学“九五”发展规划与“十五”发展规划比较超前,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到桥头参观市场经济与农村集镇的农民培训及扫盲工作时,看到一所农村完小有家长学校发展规划时,很是赞赏。**二中制订的家长学校办学章程具有可操作性,县机关幼儿园的网上家长学校得到了广大家长的首肯,内容丰富且具有互动性,做到了学校与家庭互动,全社会共享。

3、办学形式灵活多样,办学内涵不断发展。在家长学校的办学层次上,把学校传统的“大课堂讲课”方式走向社区与家庭,把教育的触角向社区与家庭延伸,选择切合学生、家长和本校实际的各种授课方式。如桥头二小的家长教育学校以班建班,以级段建组,进行分层次开展家长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晚上与双休日的时间进行上课并请全国人大代表王碎奶、省市县人大代表邹永芳结合市场经济与桥头的发展及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来教育家长如何培养开拓型的现代化人才,很受家长的欢迎。**县实验中学充分利用校园的广播系统对家长进行的上大课与以班为班的分班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家长教育活动,效率高,灵活性强。根据我县2014年下半年开展的家长学校建设调查与不完全统计显示,一学期中参加家长学校教育工作的教师为1786人,上课班级数为1075个教学班,参加学习培训的学员数为34544人次,半年中家长学校总上课540次,总上课时数为1219节。

4、教育模式综合化,管理评价相融化。鉴于家长教育学校的起源才近二十年,它的创建还比较年轻,应该说是新的教育综合产物,现在不管是党政部门还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建立社区实验区教育工作都十分重视,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教育在新课程综合改革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家长学校的建设正好是社区教育重要方式与教育的载体和教育途径。因此,我县中小学(幼儿园)中,不少家长学校都建章立制,把家长学校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有专人分管,并把家长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工作融入到相关的中心工作之中。许多中小学把家庭教育工作与“学校毒品预防教育星级评估”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创建“平安校园”与家长学校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把“法制教育”与家长学校教育结合起来,罗浮中学等学校把法制教育与家长学校教育工作密切结合,特别是在2014年省、市、县“四·五”普法验收检查中,他们所开展教育的成功经验与做法,所取得的教育的效果与成绩得到了省政协副主席和温州市委陈爱华副书记的高度评价。

一些山区学校由于地域分散,家长又少,不易集中,坚持家访制度,利用村干部配合学校开展家访,深入了解学生家庭背景、生活状况,然后组织相同类型的家长座谈,以面对面座谈互动的形式进行教育活动,

三、主要存在问题

1、经费短缺导致部分家长学校已是名存实亡。一是家长学校由于没有经费保障,工作开展难以深入持久。二是学校层面的家长学校靠挤占教学经费维持。从调研中得知,大部分中小学家长学校只能从有限的教学经费中挤出

第二篇:县家长学校调研情况的报告

摘 要:**县家长学校发展有其成功的方面,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各方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关键词:**县家长学校 概况 做法 问题 设想规划

2014年9月,**县教育局下发书面调查表、分四大组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等方式,对全县11个学区及县局直属学校(幼儿园)的家长学校办学等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我县家长学校建设的总体情况

上世纪90年代,**县实验小学与桥头镇第六小学在全县率先创建了示范性家长学校以来,县教育部门、团县委、关工委、关协、妇联等部门单位密切配合,深入研究指导,全县各级家长学校蓬勃发展,中小学、幼儿园纷纷创设了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家长学校。近年来,县实验小学被评为省级先进家长学校,桥头镇第六小学荣鹰省示范性家长学校称号,外国语实验小学等10所学校列入市示范性家长学校行列,县级示范性家长12所(含市级)。全县现有中小学292所(至2014年3月),创建了家长学校83所,创建率达28.4%,省、市级示范性家长学校(含先进家长学校)12所,所占比例为4%。在调研中发现,我县的家长学校建设形势逼人,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必将会有新的大发展。

二、家长学校建设的主要做法

1、部门联合社会参与,形成了家长学校的办学合力。一是各级政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领导的重视,特别是各级妇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等部门密切配合与指导学校开展教育活动。二是充分发挥“五老”的作用,为各类家长学校上课与指导工作,充实和丰富了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三是积极配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安排,2014年在瓯北、上塘、乌牛等学区组织家长参与“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知识巡回报告会,社会反响强烈,教育效果显著。

2、建立完善的办学机制与办学发展规划。领导机构健全,各项制度完善,基础工作扎实,各类资料完备。如桥头六小的家长学校制订的家长学校办学“九五”发展规划与“十五”发展规划比较超前,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到桥头参观市场经济与农村集镇的农民培训及扫盲工作时,看到一所农村完小有家长学校发展规划时,很是赞赏。**二中制订的家长学校办学章程具有可操作性,县机关幼儿园的网上家长学校得到了广大家长的首肯,内容丰富且具有互动性,做到了学校与家庭互动,全社会共享。

3、办学形式灵活多样,办学内涵不断发展。在家长学校的办学层次上,把学校传统的“大课堂讲课”方式走向社区与家庭,把教育的触角向社区与家庭延伸,选择切合学生、家长和本校实际的各种授课方式。如桥头二小的家长教育学校以班建班,以级段建组,进行分层次开展家长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晚上与双休日的时间进行上课并请全国人大代表王碎奶、省市县人大代表邹永芳结合市场经济与桥头的发展及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来教育家长如何培养开拓型的现代化人才,很受家长的欢迎。**县实验中学充分利用校园的广播系统对家长进行的上大课与以班为班的分班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家长教育活动,效率高,灵活性强。根据我县2014年下半年开展的家长学校建设调查与不完全统计显示,一学期中参加家长学校教育工作的教师为1786人,上课班级数为1075个教学班,参加学习培训的学员数为34544人次,半年中家长学校总上课540次,总上课时数为1219节。

4、教育模式综合化,管理评价相融化。[找材料 到大-秘-书-网-www.Haoword.com-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鉴于家长教育学校的起源才近二十年,它的创建还比较年轻,应该说是新的教育综合产物,现在不管是党政部门还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建立社区实验区教育工作都十分重视,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教育在新课程综合改革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家长学校的建设正好是社区教育重要方式与教育的载体和教育途径。因此,我县中小学(幼儿园)中,不少家长学校都建章立制,把家长学校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有专人分管,并把家长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工作融入到相关的中心工作之中。许多中小学把家庭教育工作与“学校毒品预防教育星级评估”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创建“平安校园”与家长学校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把“法制教育”与家长学校教育结合起来,罗浮中学等学校把法制教育与家长学校教育工作密切结合,特别是在2014年省、市、县“四·五”普法验收检查中,他们所开展教育的成功经验与做法,所取得的教育的效果与成绩得到了省政协副主席和温州市委陈爱华副书记的高度评价。

一些山区学校由于地域分散,家长又少,不易集中,坚持家访制度,利用村干部配合学校开展家访,深入了解学生家庭背景、生活状况,然后组织相同类型的家长座谈,以面对面座谈互动的形式进行教育活动,

三、主要存在问题

1、经费短缺导致部分家长学校已是名存实亡。一是家长学校由于没有经费保障,工作开展难以深入持久。二是学校层面的家长学校靠挤占教学经费维持。从调研中得知,大部分中小学家长学校只能从有限的教学经费中挤出资金来维持运作,较重视的学校苦于无米之炊难发展,不重视的就应付了事。导致大部分存在严重的“以会代课”现象,流于形式;教学内容欠缺研究,针对性、系统性、实效性不强。

2、职责不明确,管理出现灰色地带。由于家长学校的职权不清晰,主管关系未理顺,导致家长学校缺少规范统一的评估、约束标准,对其机构组成、教学场地、教学计划的实施等软硬件缺少具体、量化的评价标准,更多时候检查工作只

是核实一块家长学校的牌子,更有甚者的是有些家长学校连一块牌子都没有。办得好的没受表扬,办得差的也一样过关,这就直接造成了校方的不重视和家长学校公信力的低落。

3、师资队伍素质参差。目前家长学校师资队伍的组成大体有两种:一种是由关工委老同志、离退休老教师、部分妇联、共青团等相关部门的热心人士以及极少数专家组成的结构松散的组织。哪个学校需要上家长课了,便被临时请去为家长们作讲座。由于其组织形式上的松散、不稳定,很难有目标、有组织、有系统地对这支队伍进行培训和提高,也不便于学校进行选择,这就对其发展造成了限制。另一种是由以班主任为主的学校教师组成的兼职队伍。这支队伍主要是满足本校自身的需要,由于个别教师自身家庭教育知识比较欠缺,加上他们的特殊身份,往往会使家教课从内容到形式都变成另一场家长会,偏离了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

4、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和家教水平良莠不齐。调查中了解到,不论是沿江经济发达地区,或是山区欠发达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家长不理解学校、学校难教育家长的情况。有的家长认为自己付了钱给学校,就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有的家长工作忙,难请假参加家长学校举办的活动;有的家长则自认为对家教的认识已经很足够了,对学校的课程不感兴趣。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家长学校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社会对家长学校效果的评价褒贬不一。

四、设想与规划

1、以政府支持、多方筹措为途径,尽快切实解决经费问题。首先,各级政府应划拨一定的专项经费扶持家长学校,尤其是要建立具有组织、协调功能的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或社区教育示范实验区。其次,要与当地物价部门联系,做好工作,取得家长学校收费政策许可,允许家长学校有限制地收取一定费用。家长学校是成人教育培训机构,不应纳入义务教育“一费制”的限制范围。结合家长需求强烈的现实,在政府无法包办的情况下,应考虑允许家长学校在家长自愿的前提下,收取一定的授课费用;或者按照市场运作模式,让家长学校以法人身份参与到成人教育市场的竞争中。通过“三点式”的方法来解决部分经费短缺问题既“政府拨一点款、家长交一点费、学校出一点”这样“三个一点”来解决经费问题。

2、重新完善管理机制,保障家长学校健康、持续发展。一是明确领导和工作架构。明确妇联牵头、教育部门唱主角的领导架构,以学校家长学校为主渠道、社区家长学校为辅助的工作阵地格局,由妇联和教育行政部门协调,共同制定家长学校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制定细化、量化的考核和评估标准,规范管理。二是定期进行联合检查和考核评估。按照“把家庭教育纳入学校德育评估体系”的要求,对家长学校领导班子、辅导员队伍、教学大纲、教材更新、教学效果等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三是建立动态激励机制。建立家长学校与教师的职责考核奖惩制度,明确职责,每年进行考核测评,奖励和推介优秀家长学校、优秀教师和家长,对未合格家长学校,加强重点督查与指导,对确不符合示范点条件的家长学校予以摘牌。

3、整合社会资源,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专、兼职家长学校教师队伍。一是挑选热爱家教事业,综合素质较高,既有专业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人员,组成市、区(市)家教讲师团网络。该网络由县家教指导中心统一协调,师资可在县内流动,课程统一公布提供选择,县家教指导中心负责组织编撰地方教材,并指导核编校本教材,实现全县范围的资源共享。二是建立网上家长学校和社区、媒体等阵地,由讲师团成员广为传播家教知识,为家长答疑解难,让更多家长受惠。

4、努力构建社会、学校、社区三结合的家庭教育宣传网络。一是在宣传导向上注重与宣传媒体合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在报刊杂志开设家庭教育专栏,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制作播放家庭教育专题节目。二是抓好优秀家长学校的宣传表彰。三是做好宣传入社区工作,充分利用社区家长学校贴近群众的有利条件,以墙报、宣传栏等形式配合社会、学校进行宣传。

5、做好县家长学校“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并要付诸实施,及时督查、评价、总结、表彰。为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服务!

**县教育局

2014年10月8日

第三篇:家长学校调研报告

家长学校调研报告

家庭教育现代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社会工程。着力抓好长效机制建设,尽快实现家庭教育现代化工作的常态化”的要求,使之更加贴近时代、富于创新,不断的得以巩固、加强、拓展、延伸。通过对家庭教育现代化工作进行调研,现就其情况简述如下:

一、家长学校主要做法及建设情况

1、提高认识,健全领导工作体系

为确保家长学校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健全了家长学校的组织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成立了家长学校“领导小组”和“家长委员会”。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推荐访问范文网WwW.hAOWORD.COm)施家长学校的办学工作,做好家长学校信息的收集、反馈、调研和决策工作,“家长委员会”主要由不同年级班级的优秀家长组成,负责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学校,起到家长和学校沟通的纽带作用。

2、转变观念 提升家教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灵魂。在活动中,我们首先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观,并要求班主任利用读书活动交流,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教师们认识到指导家庭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家庭教育的指导也不是程式化的,具有独特性,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家庭情况要有不同的指导模式。在指导过程中,要考虑到家长的具体困难,不能光凭家庭教育模式进行指导。

3、精心设计,彰显活力

首先我们要明确:家长学校是家长的培训基地,家长之间交流经验的活动场地,学校与家长密切联系的阵地。为此,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做起:

(1)认真上好培训课,有针对性地学习家教理论知识。

(2)多形式、多渠道进行家教方法指导。如设立家长开放日,召开家长会,经常进行家访,开展“致家长一封信”活动,评选优秀家长,开展“我和父母同读书活动”,“享受亲情,学会感恩”活动,设立 “校长接待日”等。

二、家庭教育工作及办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和原因

1、存在问题和困难

父母担任子女“第一任教师”能力偏弱,家庭学习氛围不浓。当前很多父母缺乏对自身的“约束”,使一些自身的“不良习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孩子;有的家长认为学习就该是老师的事,忽略的了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的主导地位,不善于积累和学习,对孩子的问题“一知半解”或“避重就轻”,使孩子感受不到家庭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亲子教育的理念没有根本形成,父母与子女“互动”不够。 现阶段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孩子智力开发,轻个性、情感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孩子过多限制、过度保护导致许多孩子自理能力差,自主性差;因为独生子女特多,导致孩子缺乏一起交流玩耍的伙伴;有些家庭隔代抚养或请保姆照管孩子,导致家庭亲子关系生疏。

3、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没有根本达成一致,相互脱节。

当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象两条“平行线”,没有交集,各做各的,使孩子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道理无法一以贯之地在家庭中得到正确的

应用,这种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忽视。

三、家长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的建议

1、父母加强自身学习和养成,成为孩子信赖和引以为傲的“第一任教师”。

2、不断强化“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做到持之以恒。

3、在学校教育中相应地融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使“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日趋完善。

4、加大家庭教育宣传力度,加强沟通与交流,为营造关心下一代的良好氛围发挥作用。

5、重视家庭教育校本教材的研究和编写。学生的思想、需求以及对他们的教育需要加强方面,学校老师最为清楚,为切实加强家庭教育,必须重视家庭教育校本教材的研究、编写与使用。

6、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成人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教育学生,关心学生所开展的各项工作和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这些工作和活动做精、做细、做实、做强,使教育功能作用达到最大化,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了健康的细胞,才能有健全的肌体,重视家庭教育是每一位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把家长学校办出特色,让主动学习成为广大家长自觉的行动,让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每一位家长要善于摒弃错误的教育观念,依托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社会栋梁。

第四篇:家长学校工作调研报告

南闸镇中心小学家长学校工作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加, 留守儿童成倍增长,所谓留守儿童是指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最近我们南闸中心小学成立了“关工委”并对留守儿童做了调查,全校在校人数为 588,父母其中有一人在外打工的就有389人,占总数66,16%,父母都在外打工的216人,占在校人数的36,73%,其中包括特殊留守儿童如孤儿3人,单亲24人留守儿童队伍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这样一来如何教好这些孩子成为关注的焦点,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与父母交流的机会,一旦有了烦恼与问题无法向父母倾诉,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或者不关注这些孩子的情绪情感变化。不少的孩子都有心理上的障碍,我们针对如此状况首先启动第二期关爱救助工程,从校外请了四位爱心妈妈,本校教师九位任“爱心妈妈”或“好心叔叔”,在启动仪式上,救助者们不光给孩子们买来穿的,吃的,还有学习用品玩具等,更重要的是给予孩子们的心灵的安慰、心理的疏导、学习上的帮助生活上的照顾。而且开通“知心热线电话”每位帮扶的对子他们互有对方的电话,并保证24小时不关机,同时学校每位“关工委”同志的手机号码就是学校的“知心热线电话”许校长在大会上真诚的说;“在此我真诚地对孤儿、单亲、留守儿童们的现时监护人说,现在时代不同了,历史赋予我们新的使命,我们要共同的全心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你们不光给予孩子们的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和掌握教育新时代孩子的新方法,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他们太缺乏父爱和母爱了,你们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拨通“知心热线电话”让我们关工委的同志以及知心妈妈、叔叔们帮你们解决难题。在此我还想对孤儿、单亲、留守儿童们说,孩子们你们不要悲观,不要失望,学校是个大家庭,是你们的第二个家,你们缺失的父爱和母爱会从学校这个大家庭中找到的。当你们遇到与爷爷、奶奶们沟通不了的事、

解决不了的问题,千万记住要打“知心热线电话。”

一、 监护人岁数大,贪玩无暇顾及。例如我校二(2)班周强9岁,该孩子没

有母亲,父亲在南京打工,和爷爷在家生活,家里就祖孙俩,爷爷贪图每天

打麻将,中午就在面店或小吃部吃两碗面或混炖之类,早晚吃的也很简单,

长期这样,孩子营养不良,显得瘦小,再看孩子穿的衣服并不少,家里也剩

余不少衣、袜等,有得穿戴,但很龌龊,脏稀稀的,孩子连袜子都不穿,再

看孩子的脸和手也同样是脏得一蹋糊涂。就连班主任也很少接触他。这样的

孩子太需要父爱、母爱了,太需要社会关注了。

二、 单亲、留守儿童不缺吃穿和临花钱,缺父爱和母爱。经调查单亲、留守儿

童他们不缺吃、穿和临花钱,最缺的是父爱和母爱,缺的是象父母那样的人

去关心他,疼爱他,

孩子遇到问题、挫折心理有障碍没有人去疏导他,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的

问题主要表现为:内向、孤僻、缺乏自信、不善与人交流;情绪不稳定、易

冲动、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自律能力差;受一起生活的老年人影响,出现

固执、偏激、缺乏活力、心理老化等问题。

三、 爷爷奶奶们认为只要多给孩子一些钱就行了,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

样孩子缺乏学习的动力,究其原因,正是孩子们的许多物质需求都被轻易满

足了,而精神方面的需求又长期得不到关注和强化。其实为孩子的生活注入

激情的最好办法是一句话:对孩子的需求“不可满足,不可不管”。及时有效

地关注孩子的精神需求,适度控制对其物质需求的满足。别把孩子的成长寄

托在优越的条件上。

四、 在家长中普遍存在一种心理:以为重视教育就是首先让孩子上最好的学

校,上了好的学校孩子将来就一定有出席,忽视了对孩子的思想品德的教育,例如四(1)班有一名叫朱子豪的学生,他父亲在国外打工,孩子和母亲在家,每逢寒暑假他都能花钱为孩子去补课,平时他也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托付给

附近的老师补习,但孩子的母亲不注意对孩子的品行的指导,该孩子在校打

架骂人、不守纪律,思想落后,人家积极为旱灾捐款唯他不捐,星期日孩子

偷了小店6袋食品,(后来班主任查出来)让他退3元钱,别人都退了他不肯

带钱,班主任打电话给孩子的妈妈也答应退给小店,孩子回家只拿一元给小店,(她以为班主任不会知道)后来让班主任知道了硬是让她补了2元。这样的孩子将来能即使成才也不能成人。

五、通过调查发现,有部分家长在家没有出去打工的,家长认为目前自己教育孩子的困难主要是:工作忙根本没时间关心孩子,孩子家庭作业不做也不问;有的有时间自己没有好的教育方法,想和孩子沟通,但孩子不听,家长工作忙是为了生计、为了谋求更好地发展空间,以便为孩子提供更好地学习、生活环境,其实家长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孩子的发展出现了偏差,就得不偿失。建议家长挤出时间,融入孩子的学习、生活中,了解孩子,及时的引导孩子,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六、要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

家庭教育的特殊功能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与学校要求合拍,多与学校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达到对孩子教育的针对性。同时要注重净化社会环境,发挥居委会、村委会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积极作用,学校教育更有其自身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优势,学校应加大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给家长教育提供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形成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为孩子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七、农村学校,则受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在学习生活上也难以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他们的情感和心理健康的关注也不够,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就连我们学校在这方面做得也不够,计划终结都有这方面的内容,但留于形式,没有起多大的作用。

第五篇:家长学校现状的调研报告

为更好地推动家长学校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近日,连云港市灌南县妇联、县教育局组成专题调研组,对灌南县的家长学校基本情况、运行现状进行了广泛调研,对家长学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并提出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建议,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家长学校基本情况

家长学校以未成年人的家长及其抚养人为主要对象,是为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而组织的成人教育机构;是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场所。家长学校的开办,促进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灌南县现有中小学校60所,已全部办有家长学校,其中省级5所,县级30所,目前有15660名家长参加过家长学校培训。

二、家长学校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1、举办专题家长培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在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类型的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内容选择家长共同的话题。如:每年一年级新生入学,举办新生家长培训班,传授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明确怎样做好孩子入学准备工作,知道怎样帮助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怎样迈好成长第一步。对毕业生家长以“成才基础教育”为主题。根据六年级毕业班的特点,重点作“怎样的毕业生才是合格的毕业生”、“临近毕业学生的心态分析和我们应注意的问题”、“如何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工作”等讲座。学校中总有一定比例的后进学生,他们有的道德品行较差,有的智能较差,有的则是体质较差。针对这种情况举办“后进学生家长培训班”。在这一专题家长培训中,注意方式方法。做到:①不告状;②不在会上批评或批露孩子的错误;③不责怪家长教育无方。请他们来谈认识、分析孩子的主客观原因,分析孩子的现状及双方配合的策略,使家长放心而来,满意而去。

2、开展亲子活动,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亲其师,信其道”说的是教师要和学生之间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实施有效的教育。同样,在家庭教育中也是这样,只有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家长才能和孩子之间建立最起码的信任感和认同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才有效。

(1)实施“做合格小公民”系列活动:在家做个“小帮手”,在学校做同学的“小伙伴”,在社会上做个“小标兵”,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共同参与活动的场所,潜移默化进行品德教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开展亲子活动,融洽家庭关系。结合传统节日的有利契机,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玩一玩,猜一猜,做一做,乐一乐,开展了融游戏和教育于一体的亲子游戏活动。在亲子游戏过程中,为人父母的,享受到了孩子的童心童趣,改善了彼此之间的关系。为人子女的,在与父母一起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建立了信任,建立了爱的基础。

(3)营造“爱的感动”,激发爱的行动。独生子女在爱的氛围中成长,父母长期的爱的付出让孩子或多或少地形成了自私、骄横、任性的性格特征。孩子们把享受父母的爱当作理所当然,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回报。针对以上具有现实性的问题,开展“爱的感动”专题教育。以“寸草之心报春晖”作为活动的主题。先是感受父母的爱,听一听父母养育孩子的故事,看一看从小到大的照片,说一说最感动的事。组织开展“感动班会”。激发了爱的感动,要落实到爱的行动上,开展四个一活动,要求孩子从细节处做起:“每天向父母问一声好,每天为父母倒一杯茶,每天为父母夹一筷菜,每天逗父母乐一乐”。争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让父母一起来参与到活动中来,督促和教育孩子每天的孝心行动。很多班级还把这项活动引向了深入,相继开展了“为父母洗一次脚”“给爸爸妈妈说说心理话”等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每个学生的心中都充满了感恩和感动。

3、改革家长学校办学形式,实现教育的广泛性。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们总希望自己孩子品学兼优,办事能力强,更希望他们出色、成才。这些想法正好与学校老师工作目标相一致。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始终不能与学校工作协调一致,他们往往重知轻德,轻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一部分老师缺乏了解学生家庭教育情况,学生个性特点,教育效果不理想。因此,家长学校重视与家长们通过多种形式建立信息沟通的渠道,要求教师深入每个家庭实施因材施教,请家长参与和协助学校的各项活动,从而避免出现“双方目的相同而手段各异,造成受教育者茫然不知所措,最终收效甚微”的现象,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结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巨大潜力。采用的主要形式有:

(1)教师走访家庭。学校每学期开展教师走访家庭活动,安排全体教师定期集体家访与分散家访相结合,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家访,并写好访谈录。重点上门接受咨询,宣传家教知识,指导家教方法,同时让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学生在家学习、生活状况,有效调整学校教育。

(2)把家长请进校园①听课。学校每年举办开放日活动,让家长来校听老师怎样上课,子女在课上有什么表现,让家长领悟到教学的艺术,知道子女怎样才能上好课,养成哪些学习习惯,便于家长配合学校教学。让老师聆听到改进的意见,便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②观摩。请家长到学校来参加观摩活动。“学校艺术节”、“科技小制作展”“优秀作业展”等活动,吸引了很多家长。家长在观看活动过程中发现孩子的优缺点,增强育人的责任感,懂得“外面世界很精彩,世界的竞争很激烈”,必须培养孩子全面素质,发展个性特长。③参与。邀请部分家长来校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参加有关活动和比赛。

(3)家长交流育人经验每个学期评选“优秀家长”。为了倡导正确的家教方法,通过优秀家长介绍家教知识交流各自的家庭教育体会,传播家教方法。通过评选来树立榜样,以典型引路,促进全体家长素质提高。

三、家长学校存在的问题

1、家长学校工作发展不平衡。各校对家长学校办学工作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不一,家长学校工作的发展状况不平衡,相当一部分家长学校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创新,甚至名存实亡,以家长会取代家长学校工作,应付了事,没有开展实质性的活动。

2、师资队伍力量缺乏培训。家长学校师资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本校领导和富有教学经验、热心家庭教育工作的老师,一般都是班主任兼任,这支队伍主要是满足本校自身的需要,由于个别老师自身家庭教育知识比较欠缺,加上他们的特殊身份,往往会使家庭教育课从内容到形式都变成另一场家长会,偏离了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二是本校的优秀家长代表,他们更多的是介绍教育子女经验体会,理论成分较少;三是家庭教育讲师团老师或是学校聘请的心理教育、幼儿保健、法律教育工作者,哪个学校需要给家长上课,便临时请这些人员去举办讲座。由于师资队伍组织形式上的松散,很难有目标、有组织、有系统地对这支队伍进行培训和提高。

3、对家长学校的管理督导不够。家长学校缺少规范统一的评估、约束标准,对其机构组成、教学场地、教学计划的实施等软硬件缺少具体、量化的评价标准。没有建立家长学校的激励约束机制。

4、活动经费缺乏保障。家长学校普遍反映没有专门的办学经费,只能从有限的教学经费中挤出资金来维持运作,部分学校缺少举行大型家教活动多功能室。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家长学校的扩大及发展,影响学校举办家长学校活动的主动性,制约了家长学校的工作开展。

四、几点建议

1、加强指导,完善管理机制。为促进家长学校健康、持续发展,要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管理办法。一是明确领导机制。妇联和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家长学校工作进行指导与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工作的具体指导。二是加强考核评估。要把家长学校工作纳入学校德育评估体系,对家长学校的领导管理、组织建设、办学条件、教学管理、理论研究、家长受教育率、考核合格率等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三是建立动态激励机制。建立家长学校与教师的职责考核奖惩制度,明确职责,定期进行考核测评,表彰奖励优秀家长学校、优秀教师和家长。

2、加强建设,增强服务家长的能力。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建设一支业务强、热心家庭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加大家长学校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每年至少统一培训一次,帮助教师掌握家长学校的工作方法,更新家庭教育知识。要形成一套适合家长学校使用的教材,提高家长学校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系统性。要增强家长学校的凝聚力,通过举办各种活动,让家长切实感受到学有所得。

3、加强学习,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终身课堂。家长素质在家庭教育中发挥重要影响,要通过大力开展“学习型家庭”活动,引导广大家长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通过学习,提高素质,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克服“重智轻德”的家庭教育倾向,树立“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观念,以家长的言传身教引导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4、保障经费,促进家长学校良性运作。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家长学校的资金投入,把家长学校的办学经费作为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确保逐年增长,财政可采取按生均标准拨给家长学校办学经费,保证家长学校正常运转。其次,推行有偿教学,允许家长学校收取一定的费用。因为家长学校是成人教育培训机构,不应纳入义务教育“一费制”的限制范围。通过“政府拨一点款、家长交一点费、学校出一点力”这样“三个一点”来解决经费问题。

欢迎阅读其他文章:

家长学校工作调研报告

永嘉县家长学校调研报告

一完小家长学校调研报告

学校师资情况调研报告

学校师资情况调研报告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学校留守儿童调研报告第二篇:县学校留守儿童调研报告第三篇:2014年xx县学校留守儿童调研报告第四篇: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第五篇:留守儿童调研报告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学校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学校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针对这一现状,为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和身心发展情况,我们到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几所中小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调研。据抽样调查,有的学校留守儿童比例高达50%。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亟待引起政府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呈两极分化,普遍较差。父母外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学校教育往往处于事倍功半的尴尬境地。留守儿童一旦在某个学习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厌倦学习、不求上进。这种情况让学校的管理者和老师十分担心,在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贫困地区,这种情况已经影响了班级、学校的教学质量。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20%,65%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有的主课只有30分—40分,有的逃学、厌学,上课纪律性差。

但也有少数留守儿童有着许多同龄孩子较少具有的优秀品质。比如:独立性、自理能力强、意志品质坚定,更懂事和体贴别人。能够把对父母的思念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成绩优异,各方面表现良好。这种情况虽然在留守儿童中所占比例小,却也提示我们,对留守儿童来说,成长和生活环境是辨证的。如何将留守儿童的不利处境转化为积极因素,是需要探讨的非常有意义的话题。

2、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谎骗人,小偷小摸,抽烟、喝酒、打架、骂人……成为了“问题儿童”。如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王某在父亲外出打工多年里,由于长期在放任自流的环境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他在家里不听代养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老师反映他不是干坏事,就是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等现象发生;还有一个中学学生谢某,由于家庭困难,父亲到广东打工,他跟母亲生活在一起。但由于父亲

长期不在身边,他不但不听母亲话,花钱大手大脚,而且经常顶撞老师,并且敲诈低年级同学的钱财。

3、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少数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障碍。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1—15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我们对学生问卷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的占95%,有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有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有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留守儿童有的情绪消极,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小学二年级学生小赵父母双双打工,原本就内向的她在学校就更不爱讲话了,上课常常发呆,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集体活动也不愿意参加,经常独自一人躲在一个角落;中学男生李某,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自己一个人生活,经常独来独往,从不与同学、老师讲话,极端的封闭。

4、监护管理不够强。对留守儿童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托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的占75%;拖付亲朋好友照管的占10%;有5%的留守儿童没有监护人,独自一人生活。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亲朋好友,在他们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只要孩子能有饭吃,身体健康不生病,安全不出事就尽到了责任。甚至部分监护人,因为忙于农活,对留守儿童的生活也照料不周。在问卷调查中,如果生病了,有14%的是忽略;8%的自己配药;20%的给父母打电话。隔代的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在本次调研中,有一个姓张的男生,父母都到上海打工,跟外婆生活在一起,椐他的班主任反映,他每隔一段时间,便以各种理由向外婆要钱,然后到城里去玩耍,直到钱用完后,才会回家。同时,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等多种原因无法认真行使对儿童的监护权,特别是老人防范防护能力弱,安全保护意识不强,也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使孩子的生存状况存在诸多隐忧。

5、监护人自身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缺失。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加之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学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就连一些年轻的农村家长也难以很好地辅导学生,更不用说老年人了。并且,由于监护人的素质偏低,也造成了学校与监护人沟通上的困难。老师们更担心,随着打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留守儿童会进一步增加,如不采取有效

措施,影响的将不再是少数人的素质,而将是未来农村建设者这个大群体的素质。

二、产生的主要原因

1、农村家庭收入低下,父母家庭教育观念淡薄。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特别是中小学时期,是人生行为习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外出务工,由于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错过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期,对孩子影响极大;有的父母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得法,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认为把钱寄回家,孩子有吃有穿有玩就行了,物质上满足,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的任务,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2、学校教育力不从心。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的教育寄望于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心有余力不足。大部分留守儿童没有寄宿学校,在学校的时间有限,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在学习上、生活上难以给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那些有问题的留守儿童难以管理。再加上留守儿童特殊群体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有的学校人数比例小,没引起重视;有的学校虽人数比例较大,但仍在探索实践阶段。

3、社会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农村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方处于无人员、无设施、无场所的“三无”状态。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

三、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现行的一些具体做法

1、学校领导已引起重视,并建立相应的机制。

在调研的几所学校,都有留守儿童的统计和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具体措施。部分学校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有的中学从思想教育、“五老”进校园、模拟家庭、师生、生生结对子、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等方面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同时,建立学校教育服务制度。发动老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定点、定人的帮扶;与监护人签定《监护人责任书》;班主任与留守儿童签定《自我承诺书》,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与村社取得联系,各村设有留守儿童村社联络员;建立《留守儿童突发事件处理预案》等。

2、学校积极开展一系列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活动。

(1)定期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使留守儿童家长通过“亲情热线”经常与孩子联系交流,使孩子可以定期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并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情况,加强父母子女间的情感沟通,消除留守学生对亲情的心理饥渴。

(2)开展模拟家庭活动,老师充当留守儿童的临时父母,将留守儿童接到自己家中,辅导学习,并给以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有一位李姓老师,一发现留守儿童思想不稳定或者学习下降,就将留守儿童接到自己家中,与学生交心谈心,辅导其学习,亲自为学生做饭。

(3)建立帮扶机制,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通过“两免一补”、贫困生、特困生救助等办法对贫困留守儿童进行重点救助。

(4)开展“结对子”活动。班主任组织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学习、生活上相互关心和帮助;同时,学校发动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子,一个或几个教师负责一个村的留守儿童,对其进行不定期的家访和生活上的一些关心和照顾,做到定点、定人联系;

(5)“五老”进校园活动。发动老干部、老党员等做义务校外辅导员,讲革命传统史,鼓励学生发挥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优良作风,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3、积极建立家校联系,举办“四老”家长学校。

学校在学生入学时,详细记录了留守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及父母的联系方式。当留守儿童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与父母取得联系。同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大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做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学校对对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四老”人员进行培训,改变“四老”家教观念陈旧,对孙辈重养轻教、娇惯溺爱的情况,引导这些老人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学会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4、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进行跟踪管理。

完善学校留守儿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三知、三多、三沟通”机制(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的知情;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多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监护人、代管人进行沟通)。根据每一位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有针对性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指导,并进行跟踪管理。

5、积极开展各类校内外活动。

班主任和老师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坚持启发、引导的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他们

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四、下一步的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意见建议

1、请上级有关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给予高度重视,给基层以项目财力支持,扩大寄宿制学校的覆盖面,让留守儿童集中到学校吃住。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帮助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村小、中学新办或巩固原有的寄宿学校,并按照实际留宿的留守儿童数量,发放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让留守儿童吃住集中到学校,一是可以解决家中无人照顾的问题,二是方便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有利于同学间的交流,发展积极向上、开朗健康的性格和心理。四是可以排除留守儿童上学往返途中的安全隐患。

2、学校应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农村中小学应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一是从生活上和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心和关爱;二是针对留守学生特点,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在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三是通过书信、热线电话等形式,加强与留守学生家长的沟通,为增进孩子与父母的联系创造条件。

3、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引导留守儿童家长重视对子女的教育。社会各方面应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宣传普及家教知识,教育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教育子女的职责。在留守儿童父母回乡探亲时,组织他们参加家长会或家长学校学习,引导他们经常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教育临时监护人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注重道德教育,更多地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

4、强化监护责任,构建亲属监护网络。相关单位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家长在外出务工的同时,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事情安排好,外出打工后要加强与孩子沟通、学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科学方式和方法,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此外,要加强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转变监护理念,引导临时监护人及其他亲属对孩子的文化道德教育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让远离父母的孩子真正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合力营造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5、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构建社会呵护网络。要尽快做好留守儿童档案的建设工作,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针对各类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更切合实际地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问题。对于那些生活较困难和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要特别关注,建立社区帮扶中心,并组织干部到留守儿童家里慰问,切实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强农村基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由村支部负责,统筹乡村学校的老师、村妇女主任、退休老同志、共青团员

等各方面力量,给予留守儿童“一对一”的特别关怀,组织他们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二篇:县学校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县学校留守儿(推荐打开范文网wwW.hAOwORd.cOm)童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针对这一现状,为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和身心发展情况,__县妇联、县教育局、县关工委于2014年4月25、26日到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龙海乡、中枢镇、芳华镇、三岔河镇的中小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调研。据抽样调查,有的学校留守儿童比例高达50。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亟待引起政府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呈两极分化,普遍较差。父母外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学校教育往往处于事半功倍的尴尬境地。留守儿童一旦在某个学习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厌倦学习、不求上进。这种情况让学校的管理者和老师十分担心,在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贫困山区、半山区,这种情况已经影响了班级、学校的教学质量。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20,65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有的主课只有30分—40分,有的逃学、厌学,上课纪律性差。

但也有少数留守儿童有着许多同龄孩子较少具有的优秀品质。比如:独立性、自理能力强、意志品质坚定,更懂事和体贴别人。能够把对父母的思念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成绩优异,各方面表现良好。这种情况虽然在留守儿童中所占比例小,却也提示我们,对留守儿童来说,成长和生活环境是辨证的。如何将留守儿童的不利处境转化为积极因素,是需要探讨的非常有意义的话题。

2、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谎骗人,小偷小摸,抽烟、喝酒、打架、骂人……成为了“问题儿童”。如双箐口小学二年级学生保傅林在父亲外出打工多年里,由于长期在放任自流的环境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他在家里不听代养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老师反映他不是干坏事,就是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等现象发生;芳华中学学生谢小兵,由于家庭困难,父亲到广东打工,他跟母亲生活在一起。但由于父亲长期不在身边,他不但不听母亲话,花钱大手大脚,而且经常顶撞老师,并且敲诈低年级同学的钱财。

3、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少数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障碍。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1—15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我们对名学生问卷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的占,有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留守儿童有的情绪消极,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双箐口小学二年级学生赵晓蓉父母双双打工,原本就内向的她在学校就更不爱讲话了,上课常常发呆,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集体活动也不愿意参加,经常独自一人躲在一个角落;芳华中学有一个有一个叫李远的男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自己一个人生活,经常独来独往,从不与同学、老师讲话,极端的封闭。 

 4、监护管理不够强。对169名留守儿童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托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的占75;拖付亲朋好友照管的占10;有5的留守儿童没有监护人,独自一人生活。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亲朋好友,在他们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只要孩子能有饭吃,身体健康不生病,安全不出事就尽到了责任。甚至部分监护人,因为忙于农活,对留守儿童的生活也照料不周。在问卷调查中,如果生病了,有14的是忽略;8的自己配药;20的给父母打电话。隔代的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在本次调研中,有一个叫黎绍林的男生,父母都到上海打工,跟外婆生活在一起,椐他的班主任反映,他每隔一段时间,便以各种理由向外婆要钱,然后到县城去玩耍,直到钱用完后,才会回家。同时,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等多种原因无法认真行使对儿童的监护权,特别是老人防范防护能力弱,安全保护意识不强,也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使孩子的

第三篇:2014年xx县学校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针对这一现状,为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和身心发展情况,xxx县妇联、县教育局、县关工委于2014年5月12、13日到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xx乡、xx镇、xx镇、xx河镇的中小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调研。据抽样调查,有的学校留守儿童比例高达51%。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亟待引起政府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谎骗人,小偷小摸,抽烟、喝酒、打架、骂人……成为了“问题儿童”。如双箐口小学二年级学生保傅林在父亲外出打工多年里,由于长期在放任自流的环境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他在家里不听代养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老师反映他不是干坏事,就是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等现象发生;芳华中学学生谢小兵,由于家庭困难,父亲到广东打工,他跟母亲生活在一起。但由于父亲长期不在身边,他不但不听母亲话,花钱大手大脚,而且经常顶撞老师,并且敲诈低年级同学的钱财。

2、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呈两极分化,普遍较差。父母外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学校教育往往处于事半功倍的尴尬境地。留守儿童一旦在某个学习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厌倦学习、不求上进。这种情况让学校的管理者和老师十分担心,在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贫困山区、半山区,这种情况已经影响了班级、学校的教学质量。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 20 %,65 %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有的主课只有30分—40分,有的逃学、厌学,上课纪律性差。

但也有少数留守儿童有着许多同龄孩子较少具有的优秀品质。比如:独立性、自理能力强、意志品质坚定,更懂事和体贴别人。能够把对父母的思念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成绩优异,各方面表现良好。这种情况虽然在留守儿童中所占比例小,却也提示我们,对留守儿童来说,成长和生活环境是辨证的。如何将留守儿童的不利处境转化为积极因素,是需要探讨的非常有意义的话题。

3、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少数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障碍。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1—15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我们对 名学生问卷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的占 %,有 %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 %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 %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留守儿童有的情绪消极,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双箐口小学二年级学生赵晓蓉父母双双打工,原本就内向的她在学校就更不爱讲话了,上课常常发呆,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集体活动也不愿意参加,经常独自一人躲在一个角落;芳华中学有一个有一个叫李远的男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自己一个人生活,经常独来独往,从不与同学、老师讲话,极端的封闭。 

 4、监护管理不够强。对 169名留守儿童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托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的占75 %;拖付亲朋好友照管的占10 %;有5 %的留守儿童没有监护人,独自一人生活。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亲朋好友,在他们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只要孩子能有饭吃,身体健康不生病,安全不出事就尽到了责任。甚至部分监护人,因为忙于农活,对留守儿童的生活也照料不周。在问卷调查中,如果生病了,有14 % 的是忽略; 8% 的自己配药;20%的给父母打电话。隔代的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在本次调研中,有一个叫黎绍林的男生,父母都到上海打工,跟外婆生活在一起,椐他的班主任反映,他每隔一段时间,便以各种理由向外婆要钱,然后到县城去玩耍,直到钱用完后,才会回家。同时,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等多种原因无法认真行使对儿童的监护权,特别是老人防范防护能力弱,安全保护意识不强,也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使孩子的生存状况存在诸多隐忧。

5、监护人自身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缺失。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加之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学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就连一些年轻的农村家长也难以很好地辅导学生,更不用说老年人了。并且,由于监护人的素质偏低,也造成了学校与监护人沟通上的困难。老师们更担心,随着打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留守儿童会进一步增加,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影响的将不再是少数人的素质,而将是未来农村建设者这个大群体的素质。

二、产生的主要原因

1、农村家庭收入低下,父母家庭教育观念淡薄。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特别是中小学时期,是人生行为习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外出务工,由于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错过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期,对孩子影响极大;有的父母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得法,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认为把钱寄回家,孩子有吃有穿有玩就行了,物质上满足,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的任务,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2、学校教育力不从心。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的教育寄望于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心有余力不足。大部分留守儿童没有寄宿学校,在学校的时间有限,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在学习上、生活上难以给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那些有问题的留守儿童难以管理。再加上留守儿童特殊群体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有的学校人数比例小,没引起重视;有的学校虽人数比例较大,但仍在探索实践阶段。 

3、社会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农村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方处于无人员、无设施、无场所的“三无”状态。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

三、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现行的一些具体做法

1、学校领导已引起重视,并建立相应的机制。

在调研的几所学校,都有留守儿童的统计和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具体措施。部分学校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双箐口中学从思想教育、“五老”进校园、模拟家庭、师生、生生结对子、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等方面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同时,建立学校教育服务制度。发动老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定点、定人的帮扶;与监护人签定《监护人责任书》;班主任与留守儿童签定《自我承诺书》,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与村社取得联系,各村设有留守儿童村社联络员;建立《留守儿童突发事件处理预案》等。

2、学校积极开展一系列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活动。

(1)定期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使留守儿童家长通过“亲情热线”经常与孩子联系交流,使孩子可以定期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并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情况,加强父母子女间的情感沟通,消除留守学生对亲情的心理饥渴。

(2)、开展模拟家庭活动,老师充当留守儿童的临时父母,将留守儿童接到自己家中,辅导学习,并给以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如三岔河小学的太琼仙、飞丛仙老师,一发现留守儿童思想不稳定或者学习下降,就将留守儿童接到自己家中,与学生交心谈心,辅导其学习,亲自为学生做饭。

(3)建立帮扶机制,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通过“两免一补”、贫困生、特困生救助等办法对贫困留守儿童进行重点救助。如龙海乡共有小学生3215人,2014年为1085贫困学生减免各种费用20140多元,占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每年的免费教科书也优先向留守儿

第四篇: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

关于永登县龙泉寺镇童家窑村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报告

永登县龙泉寺镇童家窑村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摘要】目的 对龙泉寺镇300多户农民家庭进行了关于留守儿

童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家庭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相当高,随着科技越来越进步,在龙泉寺镇这样艰苦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还在不断升高;大多数家庭中有2~4个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压力和责任加重;给社会和众多家庭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关键字】引言

永登县总面积全县总耕地面积米左右,无霜期貌呈“三川两河辖13个镇、5小组。龙泉寺镇现辖瑞芝、胡家湾、龙泉、永登县等所谓留守儿童,龄0~18岁)留在户籍所在的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育、引导和管理,向柔弱、自卑、寂寞无聊、怨恨父母、盲目反抗和逆反等消极心理,

留守儿童609平方公里,万亩,年平均气温天。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1个社区居委会、就是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年

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适应感,性格内总人口505.9℃,年平均降水量2391

心理健康 300毫2014米,地1523个村民16个村委会

社会 农村家庭教育万人,隶属兰州市管辖。139126”:即秦王川、永登川、八宝川、大通河、庄浪河。现个乡、个村委会,加上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

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一定的“留守儿童综合症”。因此,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研究留守儿童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据2014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留守儿童已多达2300万人。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教育、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留守儿童对众多家庭的产生的重大影响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安全缺失和家庭监管缺位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学校联手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农村的未来,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

空间,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和农村社会的良性发展。

1方法

1.1研究工具我们在调查过程中采用的是自编问卷调查法,整套问卷由留守儿童生活状况、心理状况、

部分题目构成,总共二十道题。

每份问卷以主试提问,被试回答,主试执笔的方式来完成;前留守儿童只做登记并进行统计。

1.2研究对象我们面向永登县龙泉寺镇童家窑村的九个社的300多户农家进行了调查。发放问卷

回收率为,另外还包括统计的

2结果与讨论

2.1童家窑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

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和、学习状况和教育状况四7~18岁的留守儿童人手一份问卷, 234份,有效问卷12名学前儿童。2 家庭和0~7岁学份,有效政府、184

我们总共调查234户人家,回收有效问卷184份,有效回收率为78.6%,其中留守儿童家庭数为55户,占所调查家庭的30.0%,留守儿童人数为67,占总调查儿童数的48.6%,

2.1.1性别分布调查发现男性儿童占总留守让他的41.8%,女性儿童占总留守儿童的58.2%。在调查过程中,女童比男童比例高的原因主要是:有些家庭有重男轻女的观念或者孩子家里排行小,将其带到打工地进行照顾和学习,将女童留在家里有其他人监护。

2.1.2留守儿童年龄分布

17.9%,6岁以上留守儿童占所有留守儿童的

儿童所占比例较小的原因主要是父母将

照顾的居多。

2.2留守儿童生活状况分析

2.2.1监护类别

52.5%,隔代(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并日常进行劳动的也占总留守儿童的76.4%。父母外出打工无疑给孩子增加了许多劳动上的负担。

2.2.2监护人的文化程度

人都是文盲,大多数监护人也无法给孩子辅导家庭作业,

在日常行为上进行管教并要求其重视学习。

2.3留守儿童心理状况分析

2.3.1性格方面

性的不健全因素所占留守儿童比例为

所调查留守儿童中,单亲(母亲)监护的占本次调查统计得出,性格柔弱、内向、父母学前留守儿童占所有留守儿童的82.1%。调查发现学前0~6岁儿童带到打工地抚养据统计有68.9%的留守儿童其监护部分也只能暴躁任56.3%,从而发现大多数留守儿3

童的性格发展存在着性格上的发展不健全方面。

2.3.2父亲外出打工三年以上的留守儿童总比例为68.4%,72.3%父亲(父母)每周只和家里联系一次,联系方式都为电话,并且半年以上回来一次的占95.2%,这充分说明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亲情的沟通与交流,一方面父亲常年在外对于男孩子来说,家庭缺少了坚强的榜样和严格约束其行为的人,容易形成懦弱、任性、没有安全感的一系列不健全的人格;

第一位异性,对于其角色的社会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2.3.3最希望和父母住一块的比例为

数反映出了孩子们对亲情的渴望,

方面的缺失。

2.4留守儿童学习与交流状况

2.4.1学习成绩一般

58.5%,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存在的学习困难主要有课外无人辅导(33.6%

识薄弱(25.7%

(12.9%)。

2.4.2行为习惯的培养不容乐观,

守儿童占有比例为

31.5%,监护人不清楚其是否有不良行为的仅占

习惯与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很大相关。

3讨论

对于女孩子来说,留守儿童学习一般和较差的占总比例的53.5%,无不良行为习惯的留守儿童占有比例为父亲是其家庭中的 90.1%,这样高的一个比例同时也反映出了孩子们长期在亲情 27.8%),小学基础知统计发现,不良行为习惯的留5%,从而得出行为 4 ),缺乏课外辅导资料与图书(),其它的如:没有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学路途遥远

3.1建议

3.1.1对家庭教育的建议 第一,父亲和子女可以尽可能的通过书信的方式或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交通和交流,培养孩子的信任感、社交能力等;第二,父母要树立良好的教育观,要在给孩子满足物质方面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的引导,多和学校联系交流,以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使其身心都能健康的发展,并能主动学习。

3.1.2对学校教育的建议

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素质,使其认真履行教务教学的职责并充分运用现有设备,实施远程教育加强孩子们与外界的沟通;第二,在学校配备专业心理辅导老师,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

童心理的目的;第三,学校要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对其经常进行法制道德观念教育的意识,减少儿童违法犯罪。

3.1.3 对社会及相关部门的建议

书室,供孩子们课余借读,以提高其学习兴趣,

府对于农民工子女要给予关注,并着力解决他们的教育和学习问题。本次调研的局限性

第一,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当地农民居住分散,离我们驻地太远,并且现在又是农忙时节,

到,因而统计的人口资料也不全面。

第二,调查方式也具有一定局限性:

但在调查过程中,因为当地居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

试提问,被试回答,主试执笔的方式来完成,主试对题目的不同理解已达到减少留守儿第一,居委会应投资建立一个图开阔视野;第二, 政 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农家没有调查 我们的调查采用的是封闭式问卷,我们的问卷以主5第一,学校要加强教育管理的同时加

和提问方式会给不同被试一些不同暗示,从而使某些题目的精准度有所下降。

6

第五篇: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外出打工成了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近20多年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流动人口主要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青壮年劳动力,青壮年劳动力占全部流动人口的70%左右。由此,在很多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普遍出现了“留守家庭”问题。目前,在与留守家庭有关的诸多问题中,“留守老人”、“留守妻子”,特别是“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旦外出以后,他们整日忙于打工,大多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更无法关注。有的即使想关心,限于经济等条件,他们也无法更多地给孩子打电话或者经常返家看孩子。此外,由于夫妻一方长期外出打工,也造成了不少农村家庭的破裂,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留守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父母教育的缺失,势必会形成下面一些问题:

1.学习上缺人辅导。留守学生多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大多数。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2.生活上缺人照应。留守儿童的生活主要靠在外务工的父母寄钱回家或者在家的临时监护人提供。大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比较贫困,有的甚至失去依靠,生活极其艰辛。更有部分留守儿童的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

3.亲情上缺少温暖。留守儿童父母(或一方)不在孩子身边,缺少应有的关爱。父母在外务工,大部分身心疲惫,与家人联系较少,骨肉分离,与子女缺乏交流和沟通,亲情失落。在调查中,90%以上的留守学生普遍感到父母不在身边的亲情失落和孤独感。有的父母外出时间长达多年,从未回家,也无电无信,无从谈上亲情的存在。

4.心理上缺少帮助。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陷,与外界不愿接触或接触太少,大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对集体漠不关心。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生活、卫生习惯差,自卑感重,自理能力差。

5.道德上缺少教育。留守儿童多生长在放任自流、情感缺失的环境中,道德和品格教育得不到正确调教。调查显示,许多孩子沾染上不良习惯,缺乏道德约束,经不起外界不良事物的引诱,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小事升级,打架斗殴。

6.行为上缺少自控。未成年人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外出,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一些不良的文化、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被缺乏正确判断的他们接受。他们逐渐养成许多不良行为,有的沉迷上网无法自拔;有的好吃懒做、小偷小摸;有的时常不回家,打架斗殴。

7.安全上缺少保障。留守儿童面临玩耍、劳动、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因其监护人不力或无临时监护人常发生安全事故。

所以,我认为,为构建和谐社会,缓解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问题并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应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一)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特点,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在家长的教育素养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学校要主动负起指导亲职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任,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的:“学校应当领导家庭。”农村学校必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特点,低起点,高效率,灵活机动地开展家校合作。一是利用家长爱子心切的心理提高他们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二是帮助家长正确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质属性,弄清家庭教育不等同于文化辅导;三是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理性地去开展家庭教育;四是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加强情感交融,扭转留守儿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劣势。

(二)遵循孩子身心特点,引导同辈群体的交往和活动

同辈群体虽是孩子自发的组织,但只要引导得当,它会成为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班主任首先要以持久而真诚的关心赢得孩子的信赖,掌握同辈群体交往的“小秘密”,尤其要与群体的“小首领”交上朋友。其次通过交谈、游戏、讨论等形式引导孩子们妥善处理群体内的矛盾,正确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增强孩子对不良社会诱因的“免疫力”。最后通过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闲暇教育,吸引群体成员投身于集体生活,弥补孩子的亲情缺憾,创建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群体文化。

(三)发挥农村优势,充实孩子的课余生活

学校的社会职能决定了学校在教育网络中的主渠道作用,除对家庭和同辈群体加强指导外,还应从自身入手,利用本地区的优势,开发活动课程,愉悦留守儿童的身心,填补他们生活中的空白。

(四)以“手拉手”活动为平台,构建留守儿童“手拉手”体验教育互动模式

“手拉手”模式是少先队组织的经典项目,已有众多少年儿童从中受惠。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同样可以利用这种平台,构建起两种“手拉手”的少年儿童体验教育互动模式。一是在农村学校内部,构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手拉手”活动。利用同辈群体在少年儿童社会化中的重要功能,班主任或少先队辅导员带领和倡导非留守学生与留守学生交朋友,尽量打破原来留守学生一般只和留守学生交朋友的现象,让留守学生积极融入到班级、少先队或校团委这样的大集体中来。二是构建城市少年儿童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手拉手”活动模式。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人到生动有趣的“手拉手”活动之中,用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优良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教育城乡不同生活环境中成长的未成年人,培养他们相互理解、相互认同和共同的情感。

(五)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优化社区育人环境

社区环境对儿童少年乃至成人来说,是最直接、最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社会氛围。一般农村人包括一部分农村教育工作者都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环境的教育功能,因而优化农村社区育人环境,首要的是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强化大教育观。要提高社区领导(在农村一般是村级领导)对教育的关心程度和参与意识。由学校、村委、家长代表组成联合教育委员会,校长定期或不定期召集开会,关心留守儿童家庭中出现的问题,在教育力量的整合中起协调作用。通过有线广播、文艺宣传等形式,向广大农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知识。争取人人都成为教育的有生力量。其次是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抓手,形成科学文明的育人氛围。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建好村级图书室、文化室,用丰富的书籍和科教影片、娱乐活动吸引农民,为留守儿童开辟活动园地。

(六)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农村生活

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或就近转移。将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改善小城镇的投资环境,千方百计增加农村就业机会,使部分农民能在本乡或本县打工,缩短务工农民回家周期。加强农村吸引外资力度,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尽量减少留守儿童。

本网小编推荐其他精彩文章:

关于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县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第二篇:县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第三篇:县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第四篇:基层政法队伍建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第五篇:基层政法队伍建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县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政法队伍建设专题调研活动的安排,县委政法委围绕平安*县、法治*县建设,专门组织召开了县公、检、法、司分管负责人座谈会,抽调人员组成调研组,通过座谈走访、收集资料等多种方式,利用一个星期时间,对*县政法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通过调查座谈和综合分析,初步掌握了全县政法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加强全县政法队伍建设的建议和对策,撰写了《关于*县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一文,供各级领导决策时参考。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政法部门包括县委政法委、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五个单位。全县现有在职政法干警688人,95以上干警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县公安局共有在职民警440人,编制473名,党员民警370人;硕士2人,大学本科139人,大专279人,高中(中专)20人;正科级8人,副科级37人,一般干部395人;内设10个科(股)室,8个直属单位,26个派出所。县法院共有干警104人,编制114人,党员干警80人,在读硕士2人,大学本科86人,专科15人,高中(中专)1人,副处级1人,正科级8人,副科级23人,一般干警72人;内设13个庭局科室,辖3个派出人民法庭。县检察院共有在职干警61人,编制70人,党员干警47人,大学本科41人,在读硕士2人,专科18人,副处级1人,正科级9人,副科级17人,一般干部34人;本院内设法13个处局科室。县司法局共有在职在岗人员57人,离岗退养人员工11人,编制77人,党员56人,大学本科18人,专科27人,高中(中专)12人;正科级2人,副科级9人,一般干部46人,内设7个科股室,指导管理14个镇司法所、15个法律服务所和2个律师事务所。县委政法委共有在职人员15人,编制12人,大学本科8人,专科7人,副处级1人,正科级5人,副科级5人,一般干部4人,内设四个科室。

二、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我县政法各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富民强县,跨越发展”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主线,大力加强政法队伍作风建设,认真履行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服务经济建设的职能,积极为全县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广大政法干警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明显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得到增强,有力地维护了全县社会政治稳定,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了平安*县、法治*县建设,赢得了社会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县公安局连续十一年被市公安局评为警风建设先进单位,连续四年被省公安厅评为优秀公安局,被公安部授予2014-2014年度全国优秀公安局荣誉称号。县检察院2014年被省授予“2014-2014年度江苏省文明单位”,2014-2014年度均被市检察院授予“先进检察院”,2014年被省检察院授予“先进检察院”。县司法局在2014年度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目标管理考核中排名第三位,在全县万人评议60个执法机关活动中排名第6位,在2014年度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中获二等奖。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抓班子,带队伍。近几年来,全县政法各部门狠抓班子建设,不断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加强班子思想建设。全县政法各部门领导班子能够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认真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武装头脑,着力在理论联系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县公安局新一届党委围绕“政治坚定、开拓创新、团结协调、廉政勤政”的班子目标,班子成员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奉献,面向全体民警喊响“自我看齐”的口号。县检察院班子成员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班子决策水平和驾驶全局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二是加强班子作风建设。县政法各部门坚持和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集体讨论研究决定。县检察院健全党组议事规则、检察长办公会制度,凡重大问题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县司法局党组班子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民主决策,重大事项实行集体研究决策,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做到对单位政务、财务定期公开。三是加强班子廉政建设。县政法各部门班子成员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班子建设的重中之重,严格制定了关于领导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决策和领导行为。县公安局党委制定并严格执行《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委中心组一般双查考核制度》等,按照治警先治长的原则,全面强化班子廉政勤政建设。

2、抓队伍,树形象。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县政法各部门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先后组织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立党为公、执法为民”主题教育活动、“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主题教育活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题教育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思想教育。县司法局认真抓好局机关干部、基层司法所干警和公证律师等法律服务者三支队伍建设,认真落实每周三政治学习、周四业务学习计划,实行月考核、季讲评,定期不定期对机关作风情况进行抽查,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全面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二是深化教育培训,增强业务能力。近几年来,政法各部门鼓励干警接受更多层次的学历教育,更新知识结构,实现科技强警。现公、检、法、司有6人参加硕士研究生学习,2014年有5人通过了国家司法资格考试,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95以上,队伍文化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同时,狠抓岗位练兵,广泛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县公安局制定出台了《民警素质教育培训规划》,把培养业务尖兵、行业能手列入规划项目,形成制度,落到实处,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公安机关、争当学习型民警活动,聘请公安院校专家、教授定期为民警上课。县检察院开展了法律文书制作点评和比赛、汇报案件评比、多媒体操作培训等业务技能竞赛活动。三是坚持从严治警,健全长效机制。县法院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加强队伍管理的规章制度,该制度涵盖了人事、组织、教育培训、纪律、监督、目标考核、八小时外管理等各个方面,实行了打卡考核制度,加强了检查督促,对制度落实情况定期进行督促通报,把队伍管理纳入岗位目标考核体系,逐步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县检察院抓住“管理立规章、管理动真格、管理定责任、管理出效益”四个环节,建立了一套近60项的较科学、适合本院特点的规章制度。县公安局强化管警措施,以行为规范、规范、装备规范等“三大规范”为主要内容,在基层所队推进《公安机关窗口单位服务规范》、《公安派出所一日制度》,全面落实“首接、首问、首办”责任制,在全局推开公安部30项便民措施、省厅23条贯彻意见及服务经济建设20项承诺。同时政法各部门还完善了内外监督机制,进一步推行了警务、检务、审判公开。县公安局全面推行警务公开,在全县26个派出所及窗口单位普遍设立了警务公开栏,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县法院聘请了18名人民陪审员,并不定期地邀请人大代表旁听法庭,县检察院聘请了9名人民监督员,定期通过简报信息的方式向有关部门报送,全方位接受监督,这些措施使政法部门增强了执法透明度,以公开促进了公正。

3、发挥职能,维护稳定。政法各部门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最重要发展环境和投资环境,作为招商引资最具吸引力的竞争优势,树立“抓发展是硬指标,抓稳定是硬任务”的理念,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促进法治*县、平安*县建设,为*县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今年初,我县被省命名为“社会治安安全县”,9个镇被市命名为“社会治安安全镇”。今年我县还全面启动了“法治江苏合格县”创建活动。县公安局充分发挥维护稳定主力军作用,敲响公安职能奋进鼓,唱好平安稳定重头戏,坚持严打不放松,加大构建治安防控力度,全力遏制重大犯罪,2014年八类案件破案率达95.2,杀人案件破案率达到93.3,刑事案件破案率位居徐州市第一名。县检察院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认真查办职务犯罪大案要案,一批社会影响极大的案件得到查办,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不断加强批捕公诉,重点打击暴力犯罪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犯罪力度,全面开展刑事案件的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监管监督等,努力维护司法公正。县法院牢固树立审判为法院第一要务的理念,今年上半年共受理各类案件1451件,结案1351件,结案率达88,各项审判的质量和效率指标均有较大提高。县司法局巩固完善“大普法”、“大调解”体系,努力提升社区矫正、法律服务水平,各项业务均取得明显成效。

三、存在问题

1、队伍素质还不高。具体表现在:一是执法思想不正。少数干警宗旨意识淡薄、方法简单粗暴、公仆意识差,特权思想较重,有的部门对有经济利益的案件争着办,以罚款代管,使办案单位处于一种创收经济效益的状态,损害了部门良好的形象,影响了经济发展环境。二是作风不佳。少数干警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裁判不公,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搞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执法不公、不廉,违反程序执法,办案办事环节多、效率低、服务态度差的问题。三是办案质量不高。部分干警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办案能力,不思进取,特别是有的办案人员不认真判断案件事实,不认真研究法律规定,主观臆断,往往出现适用法律错误或与法律规定相悖的处理结果。据群众反映有的审判人员对当事人态度冷漠、粗暴,不允许当事人辨解,甚至与当事人当庭吵架;有的干警靠打、逼、吓、暴力取证和询问及口供,有的干警在八小时之外对“五条禁令”的贯彻时紧时松,有的干警扣押当事人财产物品不认真登记,个别严重的私自留用。

2、警力人员严重不足。县公安局警力严重不足,目前我县共有在职民警44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万分之3.76,远远低于全市万分之7.59的平均水平。警力不足,直接影响维护稳定各项措施的落实,导致基层民警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县检察院现有在职检察官35人,因人员少,干警长期超负荷,特别是业务部门人员短缺,任务繁重,经常加班加点。县司法局也存在队伍结构失衡,人员缺编严重的问题,基层司法所人员大部分是从乡镇其他岗位上转进人员,业务知识十分生疏,专业人才少,人员年龄老化,45岁以上即将离岗退养人员较多,中层骨干人员少,人员青黄不接。县法院由于近几年来案件数量的上升,办案任务的增加,审判队伍的力量和能力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队伍的执法理念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亟需加强人员,增加审判力量。

3、经费保障不完全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犯罪也呈视智能化、集团化,与犯罪分子作斗争也往往呈现出智能化的较量,政法部门经费保障显的尤为重要。就我县而言,政法部门的经费保障普遍不足,政法装备与政法的实际需求仍有很大缺口,运转困难。县公安局尤其是刑警、治安以至基层派出所作为一线实战单位,侦查破案昼夜,服务群众全天侯,通信、水电、车修等经费远远超出其他行政机关,办公经费缺口较大,全局120名事业民警工资仍由公安局自筹发放,一直未列入财政预算。县检察院经费保障不完善,物质装备较差,技侦大楼筹建资金缺口大,各项基础设施不完备。由于县财政困难,县司法局也存在基层司法所经费保障不到位,基层普法、办公经费难落实,部分基层司法所人员特岗津贴无保障等问题,目前基层司法所运转较为困难。县政法委由于平安*县、法治*县建设任务繁重,办公开支较大,办公装备条件较差,经费保障困难。

4、政法队伍流动机制不畅。政法队伍体制上进口不活,出口不畅,存在进人难、留住人才难的问题。《法官法》、《检察官法》对法律本科学历硬性规定和国家司法资格考试报名条件提高,在提高队伍素质和能力的同时,司法体制带来一定影响,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存在通过招录考试,招进人员但留不住人才现象,县检察院招录13人,已有3人调离,法院招录8人,已有4人调离,县司法局招录4人,现已全部调离。主要原因是法、检、司招录门槛高,进入必须是法律本科生,且还需通过司法资格考试才能具备法官、检察官条件,另外*县经济基础差、财政困难、福利待遇难兑现,留不住人才。另外,由于政法各部门领导干部职数、职级职数有限,人员得到提拔机会少,政法各部门横向交流和流动机制不健全,干部竞争上岗、轮岗、轮训、交流制度未有效落实,影响干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能激发队伍活力。

5、内部监督力度还不够。县政法各部门都根据各自的业务特点,普遍制定了相应的规定、纪律、制度、办法等,但在个具体落实上,却缺乏广度和深度,没有起到干警之间相互监督,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的作用。使得目前我县政法机关内部启动监督程序力度不大,特别是错案责任追究不尽人意。表现在政法机关内部拉不开情面,怕得罪人,处罚力度经常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对办理错案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往往只停留在批评、警告或罚款上,缺少严厉措施起不到警示作用,会对队伍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四、强化队伍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针对我县政法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当前在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方面,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干警政治素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占领政法干警的思想阵地,在广大政法干警中深入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主题活动,教育广大干警知荣辱,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不断提高干警严肃公正执法的自觉性。在组织学习教育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更新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用正确的理论指导,解决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育干警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从思想上解决好“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接受人民监督,努力提高政法队伍的社会公信度,树立自身良好形象,使全体政法干警都牢固树立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自觉地坚持为民执法、公正执法,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2、从优待警,加强对政法部门的保障力度。县财政要逐步增加对政法机关的经费投入。一是要保证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按照“从优待警”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工资资金的管理,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优先保证政法部门编制内人员基本工资和各项特岗津贴及时发放,让干警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二是要加大对办案经费的保障力度。办案是执法机关一项基本职能,要逐步增加对政法部门办案经费的投入,对大要案经费要实行专项报批、专项安排。避免出现让办案人员垫支办案经费的现象。三是要大力支持政法部门业务建设。通讯、交通工具和基础设施是政法部门履行职能必需的物质条件,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办案的效率和质量。要安排资金逐步改善政法部门的装备条件。要结合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提高政法部门的装备水平。四是要加强基层基础。要加大对基层所的办公经费的支持,配齐配强必备的交通工具、通讯办公设备,解决部分所无住房办公的问题。同时,多调配一些有一定基层经验的干警深入一线,促进开展;从多角度关心一线基层所,解决干警的后顾之忧,保证干警全身心投入。

3、从严治警,加大政法队伍内外监督管理力度。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加大政法队伍的管理监督力度。首先,要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健全纪检、监察、执法督查等内部监督机构,充实监督力量。按照责任到人、相互制约、领导把关的要求,在立案、侦查、批捕、起诉、审判、执行和行政执法等各个环节,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堵塞漏洞。其次,要加强外部监督管理。主动接受党的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进一步完善向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的报告制度。继续聘任一批社会各界政治思想好、素质高的人士任廉政建设监督员,加强对政法干警的监督。大力推行警务、检务、审判和政务公开制度,完善警风评议、院风评议、行风评议制。深化警务、检务、审判、所务公开,以公开促公正、保公平。不断增强政法的透明度,使群众对办事程序一目了然。三是要大力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把纪律作风整顿作为一项制度,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经常开展警示教育,让干警深刻领会“严是爱,宽是害”的道理,做到思想上警钟长鸣,行为上严于律己。要把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教育干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干警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对容易出现腐败的执法部门和执法环节,要加大查处力度,大力开展专项整治。认真核查群众举报的政法干警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以权谋私和腐化堕落等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清除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切实解决少数干警办案效率低下,态度简单粗暴,随便吃请受礼,侵犯群众利益等问题,树立政法干警公正、文明、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

4、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干警的业务素质。政法部门要营造好学上进的良好学风,不断增强学政治、学法律、学业务、学文化、学科技的自觉性。要在继续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加大岗位培训力度,努力办好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班,不断提高干警的业务水平,完善专业结构。在培训内容上,按照“要精”和“实用”的原则,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特点,在内容安排上各有侧重,以提高培训效果,促进干警向知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着力提高政法干警的业务素质。加强干警的学历教育,开展岗位业务培训,努力培养高新术人才和特殊专业人才,使广大干警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的内行。通过培训,力争在短期内,培养造就一批精通政法业务、懂得使用现代科技手段的高素质人才,从而推动政法部门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为经济建设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

5、加强对政法的组织领导,保证政法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县委、县政府要把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政法部门和干警依法履行职责,千方百计为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履行职责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要着力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用足用好现有编制,对公安局33名空余编制,建议通过接收部队转业干部和公开招警尽快补齐,对法院10名、检察院9名和司法局9名空余编制,建议通过公务员招考尽快补齐,将全县800名保安队伍工资纳入县、镇财政预算,保证及时足额发放。进一步建立健全政法部门人员横向交流制度,健全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人员轮岗、轮训机制,激发队伍活力,调动广大干警积极性,要认真落实政法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逐步改善政法队伍的通讯装备、办公用房、公务用车条件。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坚决维护政法干警的合法权益,及时研究解决政法队伍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落实“从优待警”的政策措施,保护和调动一线干警的积极性,逐步改善政法干警的条件和生活条件,使政法部门各项得到及时、正常、有序地运转。

第二篇:县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县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政法队伍建设专题调研活动的安排,县委政法委围绕平安*县、法治*县建设,专门组织召开了县公、检、法、司分管负责人座谈会,抽调人员组成调研组,通过座谈走访、收集资料等多种方式,利用一个星期时间,对*县政法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通过调查座谈和综合分析,初步掌握了全县政法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加强全县政法队伍建设的建议和对策,撰写了《关于*县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一文,供各级领导决策时参考。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政法部门包括县委政法委、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五个单位。全县现有在职政法干警688人,95以上干警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县公安局共有在职民警440人,编制473名,党员民警370人;硕士2人,大学本科139人,大专279人,高中(中专)20人;正科级8人,副科级37人,一般干部395人;内设10个科(股)室,8个直属单位,26个派出所。县法院共有干警104人,编制114人,党员干警80人,在读硕士2人,大学本科86人,专科15人,高中(中专)1人,副处级1人,正科级8人,副科级23人,一般干警72人;内设13个庭局科室,辖3个派出人民法庭。县检察院共有在职干警61人,编制70人,党员干警47人,大学本科41人,在读硕士2人,专科18人,副处级1人,正科级9人,副科级17人,一般干部34人;本院内设法13个处局科室。县司法局共有在职在岗人员57人,离岗退养人员工11人,编制77人,党员56人,大学本科18人,专科27人,高中(中专)12人;正科级2人,副科级9人,一般干部46人,内设7个科股室,指导管理14个镇司法所、15个法律服务所和2个律师事务所。县委政法委共有在职人员15人,编制12人,大学本科8人,专科7人,副处级1人,正科级5人,副科级5人,一般干部4人,内设四个科室。

二、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我县政法各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富民强县,跨越发展”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主线,大力加强政法队伍作风建设,认真履行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服务经济建设的职能,积极为全县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广大政法干警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明显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得到增强,有力地维护了全县社会政治稳定,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了平安*县、法治*县建设,赢得了社会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县公安局连续十一年被市公安局评为警风建设先进单位,连续四年被省公安厅评为优秀公安局,被公安部授予2014-2014年度全国优秀公安局荣誉称号。县检察院2014年被省授予“2014-2014年度江苏省文明单位”,2014-2014年度均被市检察院授予“先进检察院”,2014年被省检察院授予“先进检察院”。县司法局在2014年度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目标管理考核中排名第三位,在全县万人评议60个执法机关活动中排名第6位,在2014年度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中获二等奖。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抓班子,带队伍。近几年来,全县政法各部门狠抓班子建设,不断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加强班子思想建设。全县政法各部门领导班子能够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认真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武装头脑,着力在理论联系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县公安局新一届党委围绕“政治坚定、开拓创新、团结协调、廉政勤政”的班子目标,班子成员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奉献,面向全体民警喊响“自我看齐”的口号。县检察院班子成员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班子决策水平和驾驶全局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二是加强班子作风建设。县政法各部门坚持和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集体讨论研究决定。县检察院健全党组议事规则、检察长办公会制度,凡重大问题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县司法局党组班子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民主决策,重大事项实行集体研究决策,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做到对单位政务、财务定期公开。三是加强班子廉政建设。县政法各部门班子成员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班子建设的重中之重,严格制定了关于领导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决策和领导行为。县公安局党委制定并严格执行《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委中心组一般双查考核制度》等,按照治警先治长的原则,全面强化班子廉政勤政建设。

2、抓队伍,树形象。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县政法各部门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先后组织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立党为公、执法为民”主题教育活动、“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主题教育活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

第三篇:县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县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政法队伍建设专题调研活动的安排,县委政法委围绕平安*县、法治*县建设,专门组织召开了县公、检、法、司分管负责人座谈会,抽调人员组成调研组,通过座谈走访、收集资料等多种方式,利用一个星期时间,对*县政法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通过调查座谈和综合分析,初步掌握了全县政法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加强全县政法队伍建设的建议和对策,撰写了《关于*县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一文,供各级领导决策时参考。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政法部门包括县委政法委、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五个单位。全县现有在职政法干警688人,95以上干警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县公安局共有在职民警440人,编制473名,党员民警370人;硕士2人,大学本科139人,大专279人,高中(中专)20人;正科级8人,副科级37人,一般干部395人;内设10个科(股)室,8个直属单位,26个派出所。县法院共有干警104人,编制114人,党员干警80人,在读硕士2人,大学本科86人,专科15人,高中(中专)1人,副处级1人,正科级8人,副科级23人,一般干警72人;内设13个庭局科室,辖3个派出人民法庭。县检察院共有在职干警61人,编制70人,党员干警47人,大学本科41人,在读硕士2人,专科18人,副处级1人,正科级9人,副科级17人,一般干部34人;本院内设法13个处局科室。县司法局共有在职在岗人员57人,离岗退养人员工11人,编制77人,党员56人,大学本科18人,专科27人,高中(中专)12人;正科级2人,副科级9人,一般干部46人,内设7个科股室,指导管理14个镇司法所、15个法律服务所和2个律师事务所。县委政法委共有在职人员15人,编制12人,大学本科8人,专科7人,副处级1人,正科级5人,副科级5人,一般干部4人,内设四个科室。

二、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我县政法各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富民强县,跨越发展”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主线,大力加强政法队伍作风建设,认真履行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服务经济建设的职能,积极为全县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广大政法干警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明显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得到增强,有力地维护了全县社会政治稳定,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了平安*县、法治*县建设,赢得了社会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县公安局连续十一年被市公安局评为警风建设先进单位,连续四年被省公安厅评为优秀公安局,被公安部授予2014-2014年度全国优秀公安局荣誉称号。县检察院2014年被省授予“2014-2014年度江苏省文明单位”,2014-2014年度均被市检察院授予“先进检察院”,2014年被省检察院授予“先进检察院”。县司法局在2014年度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目标管理考核中排名第三位,在全县万人评议60个执法机关活动中排名第6位,在2014年度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中获二等奖。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抓班子,带队伍。近几年来,全县政法各部门狠抓班子建设,不断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加强班子思想建设。全县政法各部门领导班子能够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认真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武装头脑,着力在理论联系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县公安局新一届党委围绕“政治坚定、开拓创新、团结协调、廉政勤政”的班子目标,班子成员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奉献,面向全体民警喊响“自我看齐”的口号。县检察院班子成员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班子决策水平和驾驶全局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二是(本文来自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加强班子作风建设。县政法各部门坚持和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集体讨论研究决定。县检察院健全党组议事规则、检察长办公会制度,凡重大问题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县司法局党组班子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民主决策,重大事项实行集体研究决策,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做到对单位政务、财务定期公开。三是加强班子廉政建设。县政法各部门班子成员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班子建设的重中之重,严格制定了关于领导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决策和领导行为。县公安局党委制定并严格执行《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委中心组一般双查考核制度》等,按照治警先治长的原则,全面强化班子廉政勤政建设。

2、抓队伍,树形象。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县政法各部门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先后组织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立党为公、执法为民”主题教育活动、“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主题教育活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

理念主题教育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思想教育。县司法局认真抓好局机关干部、基层司法所干警和公证律师等法律服务者三支队伍建设,认真落实每周三政治学习、周四业务学习计划,实行月考核、季讲评,定期不定期对机关作风情况进行抽查,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全面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二是深化教育培训,增强业务能力。近几年来,政法各部门鼓励干警接受更多层次的学历教育,更新知识结构,实现科技强警。现公、检、法、司有6人参加硕士研究生学习,2014年有5人通过了国家司法资格考试,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95以上,队伍文化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同时,狠抓岗位练兵,广泛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县公安局制定出台了《民警素质教育培训规划》,把培养业务尖兵、行业能手列入规划项目,形成制度,落到实处,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公安机关、争当学习型民警活动,聘请公安院校专家、教授定期为民警上课。县检察院开展了法律文书制作点评和比赛、汇报案件评比、多媒体操作培训等业务技能竞赛活动。三是坚持从严治警,健全长效机制。县法院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加强队伍管理的规章制度,该制度涵盖了人事、组织、教育培训、纪律、监督、目标考核、八小时外管理等各个方面,实行了打卡考核制度,加强了检查督促,对制度落实情况定期进行督促通报,把队伍管理纳入岗位目标考核体系,逐步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县检察院抓住“管理立规章、管理动真格、管理定责任、管理出效益”四个环节,建立了一套近60项的较科学、适合本院特点的规章制度。县公安局强化管警措施,以行为规范、规范、装备规范等“三大规范”为主要内容,在基层所队推进《公安机关窗口单位服务规范》、《公安派出所一日制度》,全面落实“首接、首问、首办”责任制,在全局推开公安部30项便民措施、省厅23条贯彻意见及服务经济建设20项承诺。同时政法各部门还完善了内外监督机制,进一步推行了警务、检务、审判公开。县公安局全面推行警务公开,在全县26个派出所及窗口单位普遍设立了警务公开栏,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县法院聘请了18名人民陪审员,并不定期地邀请人大代表旁听法庭,县检察院聘请了9名人民监督员,定期通过简报信息的方式向有关部门报送,全方位接受监督,这些措施使政法部门增强了执法透明度,以公开促进了公正。

3、发挥职能,维护稳定。政法各部门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最重要发展环境和投资环境,作为招商引资最具吸引力的竞争优势,树立“抓发展是硬指标,抓稳定是硬任务”的理念,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促进法治*县、平安*县建设,为*县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今年初,我县被省命名为“社会治安安全县”,9个镇被市命名为“社会治安安全镇”。今年我县还全面启动了“法治江苏合格县”创建活动。县公安局充分发挥维护稳定主力军作用,敲响公安职能奋进鼓,唱好平安稳定重头戏,坚持严打不放松,加大构建治安防控力度,全力遏制重大犯罪,2014年八类案件破案率达95.2,杀人案件破案率达到93.3,刑事案件破案率位居徐州市第一名。县检察院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认真查办职务犯罪大案要案,一批社会影响极大的案件得到查办,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不断加强批捕公诉,重点打击暴力犯罪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犯罪力度,全面开展刑事案件的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监管监督等,努力维护司法公正。县法院牢固树立审判为法院第一要务的理念,今年上半年共受理各类案件1451件,结案1351件,结案率达88,各项审判的质量和效率指标均有较大提高。县司法局巩固完善“大普法”、“大调解”体系,努力提升社区矫正、法律服务水平,各项业务均取得明显成效。

三、存在问题

1、队伍素质还不高。具体表现在:一是执法思想不正。少数干警宗旨意识淡薄、方法简单粗暴、公仆意识差,特权思想较重,有的部门对有经济利益的案件争着办,以罚款代管,使办案单位处于一种创收经济效益的状态,损害了部门良好的形象,影响了经济发展环境。二是作风不佳。少数干警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裁判不公,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搞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执法不公、不廉,违反程序执法,办案办事环节多、效率低、服务态度差的问题。三是办案质量不高。部分干警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办案能力,不思进取,特别是有的办案人员不认真判断案件事实,不认真研究法律规定,主观臆断,往往出现适用法律错误或与法律规定相悖的处理结果。据群众反映有的审判人员对当事人态度冷漠、粗暴,不允许当事人辨解,甚至与当事人当庭吵架;有的干警靠打、逼、吓、暴力取证和询问及口供,有的干警在八小时之外对“五条禁令”的贯彻时紧时松,有的干警扣押当事人财产物品不认真登记,个别严重的私自留用。

2、警力人员严重不足。县公安局警力严重不足,目前我县共有在职民警44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万分之3.76,远远低于全市万分之7.59的平均水平。警力不足,直接影响维护稳定各项措施的落实,导致基层民警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县检察院现有在职检察官35人,因人员少,干警长期超负荷,特别是业务部门人员短缺,任务繁重,经常加班加点。县司法局也存在队伍结构失衡,人员缺编严重的问题,基层司法所人员大部分是从乡镇其他岗位上转进人员,业务知识十分生疏,专业人才少,人员年龄老化,45岁以上即将离岗退养人员较多,中层骨干人员少,人员青黄不接。县法院由于近几年来案件数量的上升,办案任务的增加,审判队伍的力量和能力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队伍的执法理念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亟需加强人员,增加审判力量。

3、经费保障不完全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犯罪也呈视智能化、集团化,与犯罪分子作斗争也往往呈现出智能化的较量,政法部门经费保障显的尤为重要。就我县而言,政法部门的经费保障普遍不足,政法装备与政法的实际需求仍有很大缺口,运转困难。县公安局尤其是刑警、治安以至基层派出所作为一线实战单位,侦查破案昼夜,服务群众全天侯,通信、水电、车修等经费远远超出其他行政机关,办公经费缺口较大,全局120名事业民警工资仍由公安局自筹发放,一直未列入财政预算。县检察院经费保障不完善,物质装备较差,技侦大楼筹建资金缺口大,各项基础设施不完备。由于县财政困难,县司法局也存在基层司法所经费保障不到位,基层普法、办公经费难落实,部分基层司法所人员特岗津贴无保障等问题,目前基层司法所运转较为困难。县政法委由于平安*县、法治*县建设任务繁重,办公开支较大,办公装备条件较差,经费保障困难。

4、政法队伍流动机制不畅。政法队伍体制上进口不活,出口不畅,存在进人难、留住人才难的问题。《法官法》、《检察官法》对法律本科学历硬性规定和国家司法资格考试报名条件提高,在提高队伍素质和能力的同时,司法体制带来一定影响,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存在通过招录考试,招进人员但留不住人才现象,县检察院招录13人,已有3人调离,法院招录8人,已有4人调离,县司法局招录4人,现已全部调离。主要原因是法、检、司招录门槛高,进入必须是法律本科生,且还需通过司法资格考试才能具备法官、检察官条件,另外*县经济基础差、财政困难、福利待遇难兑现,留不住人才。另外,由于政法各部门领导干部职数、职级职数有限,人员得到提拔机会少,政法各部门横向交流和流动机制不健全,干部竞争上岗、轮岗、轮训、交流制度未有效落实,影响干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能激发队伍活力。

5、内部监督力度还不够。县政法各部门都根据各自的业务特点,普遍制定了相应的规定、纪律、制度、办法等,但在个具体落实上,却缺乏广度和深度,没有起到干警之间相互监督,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的作用。使得目前我县政法机关内部启动监督程序力度不大,特别是错案责任追究不尽人意。表现在政法机关内部拉不开情面,怕得罪人,处罚力度经常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对办理错案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往往只停留在批评、警告或罚款上,缺少严厉措施起不到警示作用,会对队伍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四、强化队伍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针对我县政法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当前在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方面,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干警政治素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占领政法干警的思想阵地,在广大政法干警中深入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主题活动,教育广大干警知荣辱,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不断提高干

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自觉地坚持为民执法、公正执法,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2、从优待警,加强对政法部门的保障力度。县财政要逐步增加对政法机关的经费投入。一是要保证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按照“从优待警”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工资资金的管理,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优先保证政法部门编制内人员基本工资和各项特岗津贴及时发放,让干警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二是要加大对办案经费的保障力度。办案是执法机关一项基本职能,要逐步增加对政法部门办案经费的投入,对大要案经费要实行专项报批、专项安排。避免出现让办案人员垫支办案经费的现象。三是要大力支持政法部门业务建设。通讯、交通工具和基础设施是政法部门履行职能必需的物质条件,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办案的效率和质量。要安排资金逐步改善政法部门的装备条件。要结合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提高政法部门的装备水平。四是要加强基层基础。要加大对基层所的办公经费的支持,配齐配强必备的交通工具、通讯办公设备,解决部分所无住房办公的问题。同时,多调配一些有一定基层经验的干警深入一线,促进开展;从多角度关心一线基层所,解决干警的后顾之忧,保证干警全身心投入。

3、从严治警,加大政法队伍内外监督管理力度。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加大政法队伍的管理监督力度。首先,要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健全纪检、监察、执法督查等内部监督机构,充实监督力量。按照责任到人、相互制约、领导把关的要求,在立案、侦查、批捕、起诉、审判、执行和行政执法等各个环节,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堵塞漏洞。其次,要加强外部监督管理。主动接受党的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进一步完善向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的报告制度。继续聘任一批社会各界政治思想好、素质高的人士任廉政建设监督员,加强对政法干警的监督。大力推行警务、检务、审判和政务公开制度,完善警风评议、院风评议、行风评议制。深化警务、检务、审判、所务公开,以公开促公正、保公平。不断增强政法的透明度,使群众对办事程序一目了然。三是要大力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把纪律作风整顿作为一项制度,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经常开展警示教育,让干警深刻领会“严是爱,宽是害”的道理,做到思想上警钟长鸣,行为上严于律己。要把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教育干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干警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对容易出现腐败的执法部门和执法环节,要加大查处力度,大力开展专项整治。认真核查群众举报的政法干警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以权谋私和腐化堕落等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清除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切实解决少数干警办案效率低下,态度简单粗暴,随便吃请受礼,侵犯群众利益等问题,树立政法干警公正、文明、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

4、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干警的业务素质。政法部门要营造好学上进的良好学风,不断增强学政治、学法律、学业务、学文化、学科技的自觉性。要在继续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加大岗位培训力度,努力办好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班,不断提高干警的业务水平,完善专业结构。在培训内容上,按照“要精”和“实用”的原则,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特点,在内容安排上各有侧重,以提高培训效果,促进干警向知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着力提高政法干警的业务素质。加强干警的学历教育,开展岗位业务培训,努力培养高新术人才和特殊专业人才,使广大干警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的内行。通过培训,力争在短期内,培养造就一批精通政法业务、懂得使用现代科技手段的高素质人才,从而推动政法部门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为经济建设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

5、加强对政法的组织领导,保证政法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县委、县政府要把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政法部门和干警依法履行职责,千方百计为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履行职责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要着力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用足用好现有编制,对公安局33名空余编制,建议通过接收部队转业干部和公开招警尽快补齐,对法院10名、检察院9名和司法局9名空余编制,建议通过公务员招考尽快补齐,将全县800名保安队伍工资纳入县、镇财政预算,保证及时足额发放。进一步建立健全政法部门人员横向交流制度,健全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人员轮岗、轮训机制,激发队伍活力,调动广大干警积极性,要认真落实政法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逐步改善政法队伍的通讯装备、办公用房、公务用车条件。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坚决维护政法干警的合法权益,及时研究解决政法队伍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落实“从优待警”的政策措施,保护和调动一线干警的积极性,逐步改善政法干警的条件和生活条件,使政法部门各项得到及时、正常、有序地运转。

《县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第3页)》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县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第3页)。8dg

第四篇:基层政法队伍建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协年初工作安排,10月下旬,法制委在王世英副主席带领下,组织部分委员并会同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相关部门,先后赴清涧、吴堡、佳县、榆阳等县区,深入派出所、司法所和乡镇法庭,通过实地察看、个别走访、听取汇报和座谈讨论等方式,对基层政法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法机关不断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基层政法干警素质,无论是人员结构、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等诸多因素都发生的深刻的变化。为保民生、保稳定、推动社会经济各项事业顺利进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人员结构:全市现有政法干警7359人(男6161人,女1198人),其中法院系统1165人,检察系统660人,公安系统4420人,司法系统1114人,中共党员4618人,占63%。有基层公安派出所164个,乡镇法庭49个,司法所238个。基层政法干警2482人(男2128人,女354人),其中公安民警1594人(在编民警978人,辅警616人),法官干警196人,司法助理员692人。中共党员1028人,占41%。

(二)年龄结构:在全市政法干警中,30岁以下1632人,占总数的22%;31岁至50岁4886人,占总数的67%;51岁至60岁841人,占总数的11%。在基层政法干警中,30岁以下719人,占29%;31岁至50岁1387人,占56%;51岁至60岁376人,占15%。

(三)文化结构:大学本科及以上3274人,占总数的44%;大学专科及以下4085人,占总数的56%。在基层政法干警中,大学本科及以上482人,占23%;大学专科及以下1646人,占77%。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班子建设,提升整体素质。一是加强班子的组织建设。各级政法机关在选拔班子成员上注重选贤任能,把群众满意和有能力的干部配备到领导岗位。市法院在为两级法院选拔领导干部时坚持结构合理和注重实际的原则,形成了年龄结构科学合理、能力结构优势互补的新型领导班子。榆阳区法院巴拉素法庭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庭长被授予全市政法机关“十佳人民满意优秀干警”称号。二是加强班子的廉政建设。各级政法机关都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市检察系统在廉政建设中采取组织监督、制度监督、群众监督等多方位的监督办法,取得较好成效。清涧县组织公检法“三长”在县电视台向全县人民报告工作,承诺责任,接受监督,县政法委会同组织部、纪检委对“三长”年度工作特别是廉政情况进行考评,收到了良好效果。三是加强班子的作风建设。各级政法机关在班子作风建设上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坚持民主集中,发挥班子作用,提升整体素质。全市基层政法组织围绕加强队伍建设开展了“纪律作风整顿”、“大学习、大讨论”、“整风纪、树形象”、“大走访”等活动,促进了工作作风的转变。

(二)端正执法思想,强化服务意识。一是增强理想信念。全市各级政法机关都把对干警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工作的首位,结合基层政法干警工作实际,通过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等主题教育活动,把思想教育同工作实践相结合,坚定干警的理想信念。二是强化职业道德。全市各基层政法组织针对自身业务工作特点,开展了以增强党纪、廉洁勤政和执法为民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提高为民服务意识。三是注重基层工作。目前,全市公安机关一线警力2924人,占到总警力的66%;派出所警力占到总警力的36%,消除了5人以下的派出所。全市县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成员中有基层所队长工作经历的占到87%。全市各司法所充分履行职能,积极开展各项业务,仅2014年就调解各类民间纠纷13000余件,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6.5万余次,代写法律文书5000余份。清涧县设立乡镇调委会15个,成员76人;村级调委会640个,调解员1280人;村组信息员360人。今年上半年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432件,调解成功率达96%,发挥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三)深化教育培训,增强业务能力。全市各级政法机关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以提高基层政法干警专业技术水平、拓宽知识面为重点的专业知识培训。法院系统利用新的法律法规实施之机,聘请法学专家为基层工作人员进行专题辅导。吴堡县法院每年开展多项法律业务考试、书记员业务培训、法律文书评比、庭审观摩等活动,并将考试成绩和参加培训情况记入法官干警考评档案中;全市两级检察机关针对岗位特点和实际需要,组织开展了业务知识竞赛等活动;市公安局在全市治安系统开展了业务技能比武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一线公安干警的实战能力。市司法局对新录用的司法助理员分批进行应知应会知识培训,让新上岗人员尽快适应工作需要。

(四)主动接受监督,促进执法公正。全市各级政法机关进一步推进了警务、检务、审判公开,以公开促进公正。各级法院都聘请了人民陪审员,并不定期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旁听法庭庭审。榆阳区法院聘请了7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担任“廉政执法监督员”,对本院及基层法庭工作进行民主监督。各级检察机关都聘请了人民监督员和执法执纪监督员,各级公安机关和司法组织也都分别聘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担任监督员,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这些措施增强了各级政法机关执法工作透明度,加大了监督力度,有效减少了执法违法现象。

三、存在问题

(一)队伍综合素质不高。具体表现在:一是个别干警执法思想不端正。宗旨意识不强,公仆意识淡薄,特权思想较重。对有经济利益的案件争着办,使办案变相为个人创收的途径,严重损害执法部门形象,乃至地方经济发展环境。二是少数干警工作作风欠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裁判不公,徇私枉法、吃拿卡要,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等现象时有发生。调查中据群众反映,有的审判人员对当事人态度冷漠,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允许当事人辨解;有的干警搞刑讯逼供,靠打、逼、吓等暴力取证;有的干警在八小时之外对“五条禁令”的遵守时紧时松,为了罚款设饵钓鱼;有的干警扣押当事人财产物品不认真登记,个别甚至私自留用。三是办案质量有待提高。部分干警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办案能力,不思进取。特别是有的办案人员不认真判断案件事实,不认真研究法律规定,主观臆断,往往出现与法律规定相悖的处理结果;有的同一类型、同一性质的案件其判决结果差异很大;有的案件开庭走过场,审判员及合议庭缺席开庭,开庭准备工作不充分,不按规定举证和认证。

(二)人员流动机制僵化。《法官法》、《检察官法》对法律本科学历的硬性规定和国家司法资格考试报考条件的提高,在提高队伍素质的同时,也给当前法检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主要是招录门槛高,且还要通过司法资格考试才能具备法官、检察官条件。近年来,由于我市法、检部门每年通过司法考试的人员很少,而法职人员按规定只能是在法、检部门通过司法考试的人员中任命,在我市现有人员中符合条件的较少,长期从事这项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硬件又不够,面向社会招聘人员的机制尚未形成,致使全市法、检部门解决法职人员缺少的问题困难很大。在一些基层法庭,有时连组庭人员都不够,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

(三)培训管理不到位。近年来,各级政法机关都重视对基层干警的培训,但在具体实施中,对“严格训练、严格要求”的标准坚持的不够。培训工作抓的不实,考试不严格,成绩没有作为人员安排使用的重要依据;培训变成了提高政治福利待遇和获取执法上岗资格的一道程序,没有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有的培训内容不科学、不实用,理论脱离实际,针对性不强,方法单一,没有特色。对实战性、技能性很强的基层政法工作而言,这样的培训于事少益,致使出现一些政法干警对犯罪嫌疑人“追不上、打不赢、说不过”的尴尬局面。

(四)内部监督处罚不力。全市各级政法机关根据各自的业务特点,普遍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在具体落实上,却缺乏广度和深度,没有起到干警之间相互监督、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的作用。特别是错案责任追究工作不力,处罚力度经常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对办理错案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往往只停留在批评、警告或罚款的层面,缺少严厉惩处措施,起不到警示作用,对队伍建设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五)装备落后,经费不足。目前,我市基层政法机关办公经费普遍不足,办案工具落后、装备简单、办公设施陈旧老化的问题普遍存在。一些县区公安派出所辅警的工资长期拖欠,造成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佳县法院通镇法庭是1956年设立的老法庭,原来借用镇政府的5孔窑洞办公,现在迁至镇上祥和巷一座小楼的二层,使用面积不足120平方米,设施简陋,条件很差。清涧、吴堡、佳县等县由于地方财政困难,政法部门人均1.5万元的办公经费无法保障,严重制约着政法工作的开展。

四、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当前,要结合科学发展观教育,引导广大干警讲政治、讲大局,把维护公平正义、强化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放在教育的首位。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守法和严格执法教育,使干警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好公与私、名与利的关系,消除特权思想,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做到公平正义、执法如山、清正廉洁。

(二)依法治警,严把“入口”畅通“出口”。《法官法》、《检察官法》、《人民警察法》等法律法规,对政法干警的职权、义务、纪律、组织管理和法律责任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是搞好政法队伍建设的法律依据,各级政法机关应严格贯彻执行。一方面,要严把入口,就是要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全面考试考核,确实把高素质人员选拔到政法干部队伍中来。在人员的录用管理、奖惩等方面整章建制并抓好落实,坚决防止低素质人员进入政法队伍;再一方面,要放松出口。使无德、无才、无能的人员能及时调整出政法队伍。对基层政法机关自行招用的人员,应进行清理整顿,对不符合条件的坚决辞退,维护政法机关的形象。

(三)着力治本,提高队伍的执法能力。各级政法机关要把对基层政法干警的培训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开展形式多样的在职培训活动,重点加强岗位业务培训,强化岗位技能;不断提高业务培训的质量;努力使学历转化为能力,知识转化为素质,文凭转化为水平;要把培训结果与干警的升迁挂勾,做为干警使用的重要依据,真正使培训工作起到内强素质的作用;切实培养出更多的技术硬、本领强、守纪律、讲奉献的警官、检察官、法官和司法人员,使政法干警对犯罪嫌疑人能够“追的上、打的赢、说的过”。

(四)从严治警,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各级政法机关要切实从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出发,不断强化自身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特别是完善以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加大内部监督处罚力度,对严重违法违纪的坚决惩处,对严重损害政法部门形象的害群之马,坚决予以清除,不断净化队伍。同时逐步试行公布处罚决定、判决书的做法,进一步全面落实警务公开、检务公开、公开审判制度,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树立基层政法机关的良好形象,切实提高基层政法队伍的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

(五)从优待警,强化投入和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想方设法增加对基层政法机关的经费投入,以稳定队伍,改善装备,提高战斗力。一是要保证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按照“从优待警”的原则,保证政法机关编制内及辅警等人员基本工资和各项补贴的及时发放,让干警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二是要加大对办案经费的保障力度。办案是执法机关的基本职能,要逐步增加对办案经费的投入,对大案和要案经费要实行专项报批、专项安排,避免出现让办案人员垫支办案经费的现象。三是要大力支持政法机关业务建设。交通、通讯等办案工具装备和办公等基础设施是政法机关履行职能的重要物质保障,直接影响着办案的效率和质量。要结合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改善基层政法机关的装备条件,增强基层政法队伍的战斗力,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五篇:基层政法队伍建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协年初工作安排,10月下旬,法制委在王世英副主席带领下,组织部分委员并会同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相关部门,先后赴清涧、吴堡、佳县、榆阳等县区,深入派出所、司法所和乡镇法庭,通过实地察看、个别走访、听取汇报和座谈讨论等方式,对基层政法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法机关不断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基层政法干警素质,无论是人员结构、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等诸多因素都发生的深刻的变化。为保民生、保稳定、推动社会经济各项事业顺利进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人员结构:全市现有政法干警7359人(男6161人,女1198人),其中法院系统1165人,检察系统660人,公安系统4420人,司法系统1114人,中共党员4618人,占63%。有基层公安派出所164个,乡镇法庭49个,司法所238个。基层政法干警2482人(男2128人,女354人),其中公安民警1594人(在编民警978人,辅警616人),法官干警196人,司法助理员692人。中共党员1028人,占41%。

(二)年龄结构:在全市政法干警中,30岁以下1632人,占总数的22%;31岁至50岁4886人,占总数的67%;51岁至60岁841人,占总数的11%。在基层政法干警中,30岁以下719人,占29%;31岁至50岁1387人,占56%;51岁至60岁376人,占15%。

(三)文化结构:大学本科及以上3274人,占总数的44%;大学专科及以下4085人,占总数的56%。在基层政法干警中,大学本科及以上482人,占23%;大学专科及以下1646人,占77%。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班子建设,提升整体素质。一是加强班子的组织建设。各级政法机关在选拔班子成员上注重选贤任能,把群众满意和有能力的干部配备到领导岗位。市法院在为两级法院选拔领导干部时坚持结构合理和注重实际的原则,形成了年龄结构科学合理、能力结构优势互补的新型领导班子。榆阳区法院巴拉素法庭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庭长被授予全市政法机关“十佳人民满意优秀干警”称号。二是加强班子的廉政建设。各级政法机关都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市检察系统在廉政建设中采取组织监督、制度监督、群众监督等多方位的监督办法,取得较好成效。清涧县组织公检法“三长”在县电视台向全县人民报告工作,承诺责任,接受监督,县政法委会同组织部、纪检委对“三长”年度工作特别是廉政情况进行考评,收到了良好效果。三是加强班子的作风建设。各级政法机关在班子作风建设上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坚持民主集中,发挥班子作用,提升整体素质。全市基层政法组织围绕加强队伍建设开展了“纪律作风整顿”、“大学习、大讨论”、“整风纪、树形象”、“大走访”等活动,促进了工作作风的转变。

(二)端正执法思想,强化服务意识。一是增强理想信念。全市各级政法机关都把对干警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工作的首位,结合基层政法干警工作实际,通过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等主题教育活动,把思想教育同工作实践相结合,坚定干警的理想信念。二是强化职业道德。全市各基层政法组织针对自身业务工作特点,开展了以增强党纪、廉洁勤政和执法为民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提高为民服务意识。三是注重基层工作。目前,全市公安机关一线警力2924人,占到总警力的66%;派出所警力占到总警力的36%,消除了5人以下的派出所。全市县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成员中有基层所队长工作经历的占到87%。全市各司法所充分履行职能,积极开展各项业务,仅2014年就调解各类民间纠纷13000余件,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6.5万余次,代写法律文书5000余份。清涧县设立乡镇调委会15个,成员76人;村级调委会640个,调解员1280人;村组信息员360人。今年上半年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432件,调解成功率达96%,发挥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三)深化教育培训,增强业务能力。全市各级政法机关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以提高基层政法干警专业技术水平、拓宽知识面为重点的专业知识培训。法院系统利用新的法律法规实施之机,聘请法学专家为基层工作人员进行专题辅导。吴堡县法院每年开展多项法律业务考试、书记员业务培训、法律文书评比、庭审观摩等活动,并将考试成绩和参加培训情况记入法官干警考评档案中;全市两级检察机关针对岗位特点和实际需要,组织开展了业务知识竞赛等活动;市公安局在全市治安系统开展了业务技能比武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一线公安干警的实战能力。市司法局对新录用的司法助理员分批进行应知应会

我们向您推荐更多范文:

政法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政法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政法队伍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队伍建设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