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农村纠纷报告范文 农村支付调研报告例文
 

农村纠纷报告范文 农村支付调研报告例文

发布时间:2019-06-04 14:38:08 影响了: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县农村支付结算调研报告第二篇:县农村支付结算调研报告第三篇:优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调研报告第四篇:关于第三方支付平台调研报告第五篇:农村支付结算体系的调研思考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县农村支付结算调研报告

一、网点基本情况

县共有个乡镇,我联社下设个营业网点,其中在城网点个,乡镇网点个,有个空白网点乡镇。截止年月末,我社共设置自动取款机台,其中城区台,乡镇均没有安装, 没有安装pos机。累计发放银行卡张。目前联社营业部开通“农信银”结算系统、支票影像系统,开通了银行汇票业务,所有网点已开通大小额支付系统,省内已全面实现通存通兑,各网点均可办理银行卡业务,受理农民工银行卡。截止年6月末当年办理大小额支付笔,万元。

二、结算知识普及率偏低

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户对大小额支付系统、网上银行、异地支票影像传输等特色支付工具知之甚少,对该系统方便、快捷清算方式缺乏了解,农户仍习惯沿用传统的现金结算方式,主要以零星现金存取、生产生活资料购置、子女异地上学生活费供给等,以现金结算为主;外地打工地农民以农民工银行卡结算和携带现金为主;对于异地支票影像传输业务基本上还未开办,只有很少农户了解或知晓相关现代支付系统信通卡转账等业务的具体操作,对设置密码、保护密码觉得很繁琐,且无此种意识,支付结算环境差,结算知识普及率偏低。

三、农村支付结算网络建设滞后

我县农村信用社提供结算服务依托大小额支付系统、综合业务系统,但目前农村信用社仍没有实现全国联网,结算网络建设滞后。

四、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缓慢,支付结算工具单一

农民观念意识落后,受农村传统观念和经济发展的制约,部分农户对自助设备的功能不了解,银行卡不能直观地反映每一笔业务发生情况,农户担心使用时出现故障或怕发生差错而不愿用卡,造成农户在支付工具选择上“弃卡选折”。加之考虑业务量及成本问题,信用社在乡镇还没有投放atm和pos机具,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主要集中于传统的汇兑等,结算工具单一。

五、问题及原因

1、非现金结算工具本身存在的不足。对农村地区使用者来说,票据比较复杂,使用要求高,如银行汇票、商业汇票,其要式性和文义性要求较高,填写签章要求规范,尤其是在背书转让过程中,稍有疏忽,便会导致票据无效或票据权利丧失,给持票人带来很大麻烦;同时,因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个人支票的社会认知度较低。在使用信用卡过程中,也常常由于硬件设备损坏,因不能及时修复,影响客户正常使用。

2、收费制度制约了支付结算工具的推广使用。各金融机构对非现金结算普遍实行收费制度,如转账手续费、跨行交易手续费、结算账户银行卡年费等,对农村地区使用者来说,结算业务量较小,相对而言结算手续费偏高,为节省费用,更愿意使用现金交易,既直观又简便,而不愿使用其他支付结算工具。

3、核心系统平台搭建不完善。一方面,各省农信社属于各省政府管辖,其综合业务核心系统平台由各自招标研发单位进行开发,农信社电子建设全国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各自为政,软件版本繁杂多样,给跨省联网带来困难,严重影响了农信社支付结算电子化建设的进程。

4、其他原因给农信社结算服务带来的困难。一是政府部门的政府行为,使农信社结算业务成为亏本买卖。如“粮食直补”“低保”等对农信社来说是亏本买卖。二是在农信社开户的个人多,单位少,单位汇款更少。而农户在结算方面多为存取现金,不会办理转账。

六、建议

1、宣传普及农村支付结算知识

加强对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的组织和管理,由农村乡镇机构网点进行支付结算业务特别是现代支付系统业务功能、使用操作的宣传普及,以柜面人员对客户进行引导,逐步改变农村居民现金支付习惯。同时,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对普通农户和农民工,引导使用不同的支付结算方式,对结算量较大的种养殖专业户,以支票转账和票据结算为主提供服务。

2、合理配置农村支付系统资源

根据农村市场的需求,合理配置和优化atm机、pos机等现代化支付机具的布局,发展银行卡特约商户,努力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满足农户多层次的需求。

3、加大非现金结算业务推广力度

一是推广各类非现金结算工具。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如降低手续费等优惠政策,加强新型支付结算工具和业务的宣传推广工作;二是加大对农村支付机具设备投入,在经济发展较好的乡镇有计划地安装atm机和pos机具。

4、拓展支付清算网络辐射范围

一是根据农村支付结算业务发展现状与风险防范相结合原则,因地制宜,扩充大小额支付系统的覆盖面,畅通农村地区支付清算渠道;二是对条件尚不具备的营业网点,可按汇划金额不同采取先开通小额支付系统,在逐步开通大额支付系统的办法,缩短资金汇划在途时间;三是尽快开通跨行通存业务。

第二篇:县农村支付结算调研报告

县农村支付结算调研报告

一、网点基本情况

县共有个乡镇,我联社下设个营业网点,其中在城网点个,乡镇网点个,有个空白网点乡镇。截止年月末,我社共设置自动取款机台,其中城区台,乡镇均没有安装, 没有安装pos机。累计发放银行卡张。目前联社营业部开通“农信银”结算系统、支票影像系统,开通了银行汇票业务,所有网点已开通

大小额支付系统,省内已全面实现通存通兑,各网点均可办理银行卡业务,受理农民工银行卡。截止年6月末当年办理大小额支付笔,万元。

二、结算知识普及率偏低

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户对大小额支付系统、网上银行、异地支票影像传输等特色支付工具知之甚少,对该系统方便、快捷清算方式缺乏了解,农户仍习惯沿用传统的现金结算方式,主要以零星现金存取、生产生活资料购置、子女异地上学生活费供给等,以现金结算为主;外地打工地农民以农民工银行卡结算和携带现金为主;对于异地支票影像传输业务基本上还未开办,只有很少农户了解或知晓相关现代支付系统信通卡转账等业务的具体操作,对设置密码、保护密码觉得很繁琐,且无此种意识,支付结算环境差,结算知识普及率偏低。

三、农村支付结算网络建设滞后

我县农村信用社提供结算服务依托大小额支付系统、综合业务系统,但目前农村信用社仍没有实现全国联网,结算网络建设滞后。

四、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缓慢,支付结算工具单一

农民观念意识落后,受农村传统观念和经济发展的制约,部分农户对自助设备的功能不了解,银行卡不能直观地反映每一笔业务发生情况,农户担心使用时出现故障或怕发生差错而不愿用卡,造成农户在支付工具选择上“弃卡选折”。加之考虑业务量及成本问题,信用社在乡镇还没有投放atm和pos机具,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主要集中于传统的汇兑等,结算工具单一。

五、问题及原因

1、非现金结算工具本身存在的不足。对农村地区使用者来说,票据比较复杂,使用要求高,如银行汇票、商业汇票,其要式性和文义性要求较高,填写签章要求规范,尤其是在背书转让过程中,稍有疏忽,便会导致票据无效或票据权利丧失,给持票人带来很大麻烦;同时,因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个人支票的社会认知度较低。在使用信用卡过程中,也常常由于硬件设备损坏,因不能及时修复,影响客户正常使用。

2、收费制度制约了支付结算工具的推广使用。各金融机构对非现金结算普遍实行收费制度,如转账手续费、跨行交易手续费、结算账户银行卡年费等,对农村地区使用者来说,结算业务量较小,相对而言结算手续费偏高,为节省费用,更愿意使用现金交易,既直观又简便,而不愿使用其他支付结算工具。

3、核心系统平台搭建不完善。一方面,各省农信社属于各省政府管辖,其综合业务核心系统平台由各自招标研发单位进行开发,农信社电子建设全国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各自为政,软件版本繁杂多样,给跨省联网带来困难,严重影响了农信社支付结算电子化建设的进程。

4、其他原因给农信社结算服务带来的困难。一是政府部门的政府行为,使农信社结算业务成为亏本买卖。如“粮食直补”“低保”等对农信社来说是亏本买卖。二是在农信社开户的个人多,单位少,单位汇款更少。而农户在结算方面多为存取现金,不会办理转账。

六、建议

1、宣传普及农村支付结算知识

加强对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的组织和管理,由农村乡镇机构网点进行支付结算业务特别是现代支付系统业务功能、使用操作的宣传普及,以柜面人员对客户进行引导,逐步改变农村居民现金支付习惯。同时,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对普通农户和农民工,引导使用不同的支付结算方式,对结算量较大的种养殖专业户,以支票转账和票据结算为主提供服务。

2、合理配置农村支付系统资源

根据农村市场的需求,合理配置和优化atm机、pos机等现代化支付机具的布局,发展银行卡特约商户,努力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满足农户多层次的需求。

3、加大非现金结算业务推广力度

一是推广各类非现金结算工具。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如降低手续费等优惠政策,加强新型支付结算工具和业务的宣传推广工作;二是加大对农村支付机具设备投入,在经济发展较好的乡镇有计划地安装atm机和pos机具。

4、拓展支付清算网络辐射范围

一是根据农村支付结算业务发展现状与风险防范相结合原则,因地制宜,扩充大小额支付系统的覆盖面,畅通农村地区支付清算渠道;二是对条件尚不具备的营业网点,可按汇划金额不同采取先开通小额支付系统,在逐步开通大额支付系统的办法,缩短资金汇划在途时间;三是尽快开通跨行通存业务。

县信用合作联社

第三篇:优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调研报告

**中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的精神,结合辖内实际,坚持科学定位,城乡统筹,把为“三农”经济发展创造“绿色”支付服务环境作为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一、建设乡镇大小额支付系统,

畅通农村支付清算渠道。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的转移,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地区资金清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其同城和异地跨行资金清算环节多,在途时间长,不能很好满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对资金清算的需求。**中支审时度势,把大小额支付系统延伸到乡镇信用社作为特色金融服务创新的一个重点项目,认真开展可行性调查,制定详尽实施方案,按照先试点后铺开的步骤,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协同推进,于2014年7月14日顺利开通6个试点乡镇信用社大小额支付系统,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又陆续将大小额支付系统直达其它13个乡镇信用社,使大小额支付系统覆盖到**辖内19个乡镇信用社,覆盖面达到46%。农村信用社乡镇大小额支付系统的开通,完善了农村地区资金清算体系,提高了农村地区资金清算速度和使用效益,加快了乡镇预算收支汇划报解效率。目前,19个开通大小额支付系统的乡镇信用社共办理跨行资金汇划业务2230笔,金额7000多万元;新增开户单位92个,新增存款2420万元,收纳报解乡镇税款1126笔,金额12460万元;受理国库粮食直补、粮种补贴等涉农拨款114笔,金额5354万元。

二、推进账户管理系统直通基层信用社,提高信用社账户业务办理效率。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自2014年5月份上线运行以来,基层信用社无论是办理核准类账户业务还是备案类账户业务都需到人民银行办理账户信息的录入等操作,给信用社特别是边远信用社带来极大的不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信用社支农作用的发挥。为此,**中支与市农村信用联社一道分析论证账户管理系统直通基层信用社在网络技术上的可行性,并督促市农村信用联社积极向其省联社汇报。省联社高度重视,迅即组织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实现了账户管理系统直通乡镇信用社,使基层信用社不出社门就能办理各类账户信息录入和备案业务,彻底解决了多年困挠信用社办理账户业务的一大难题,提高了农村信用社账户业务办理效率,完善了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功能,促进了农村信用社作为支农主力军作用的发挥,进一步优化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三、健全新型涉农机构支付基础设施,助推服务“三农”作用正常发挥。人总行关于村镇银行、邮储银行加入人民银行相关支付清算系统的政策明确以后,**中支积极支持湖北**曾都汇丰村镇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分行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人民币账户管理系统、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等相关支付清算系统,为其及早顺利开展支付结算业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一是与之共同研究加入相关支付清算系统的接入方式,指导和督促其提前做好各项业务和技术准备工作。二是全面提供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公民身份信息联网核查、支票影像业务以及大小额支付系统方面的管理和业务操作规定,对其提出的问题耐心细致地给予解释。三是设置人民币银行账户管理系统、联网核查公民信息系统相关级别操作员,并现场指导其设置低级别操作员和进行业务操作。四是分别与市工行和市信用联社联系,由其派人跟班学习具体业务操作。2家新型涉农机构自加入人民银行相关支付系统以来,共开设人民币对公单位账户110户,办理跨行资金清算业务407笔,金额3.4亿元。

四、加强非现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促进农村地区支付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受传统支付理念和农村地区电子支付环境建设滞后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一直偏好柜台办理和现金结算,支付效率整体偏低,成为新农村建设一个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中支首先从宣传普及现代支付结算知识入手,以“金融知识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宣传活动为平台,抓住元旦和春节前后以及10到12月份农民工集中和提前返乡返程时机,组织金融机构开展现代支付知识以及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宣传活动,大力丰富农村居民现代支付知识,培育农村地区现代支付理念;其次,积极推动农行、信用社、邮储银行、银联机构在农村地区加大银行卡的发放和atm和pos机具的投放力度以及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的推广运用力度。目前,已在农村地区发放银行卡116.5万张,投放atm机具79台,发展特约商户85个,投放pos机具50套,发展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用户7749个,极大地完善了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市场环境,推进了以银行卡为介质的电子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的运用。第三,积极组织推广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把党的为农民工量身定作的惠农政策落实到实处。目前,农村信用社和邮储银行开通特色服务网点面已达到100%,累计办理特色服务取款业务7329笔,金额1147万元。第

第四篇:关于第三方支付平台调研报告

关于第三方支付平台调研报告

国贸090128杨茜

一、 第三方支付的概念

第三方支付平台是指由已经和国内外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实际上,它就是买卖双方交易过程中的“中间件”,也可以说是“技术插件”:在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中,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由对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买方检验物品后,就可以通知付款给卖家。同传统的银行支付方式比较,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从理论上讲,彻底杜绝了交易中的欺诈行为。

第三方支付平台是马云在2014年瑞士达沃斯世界上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电子商务,首先应该是安全的电子商务,一个没有安全保证的电子商务环境,是没有真正的诚信和信任而言的。而要解决安全问题,就必须先从交易环节入手,彻底解决支付问题。传统的银行支付方式只具备资金的传递功能,不能对交易双方进行约束和监督,支付手段也比较单一。交易双方只能通过指定银行的界面直接进行资金的划拨,在整个交易过程中,无论是货物质量方面、交易诚信方面、退换要求方面等等环节都无法得到可靠的保证,交易欺诈行为也广泛存在。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则可以解决以上问题。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第三方支付平台是一个为交易提供保障的独立机构。(2)第三方支付平台不仅具有资金传递功能而且可以对交易双方进行约束和监督。(3)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手段多样且灵活,用户可以使用网络支付,电话支付,手机短信支付等多种方式进行。

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现状

1、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

自1997年我国出现第一家网上银行以来,网上银行支付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的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服务离柜业务率。未来,实体与虚体结合将是银行业的发展模式。据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中国开办网上银行业务的银行已有175家,比2014年的110家增加了近60%。

随着网上银行的迅速发展和国内网络购物对于电子支付的强烈需求,以非金融机构支付组织为主体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运而生,并呈现出蓬勃的发展趋势。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0105

亿元,同比增长100.1%。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井喷式爆发,促进了我国电子商务、电子支付业务的迅速发展。但多年以来,第三方支付一直未纳入主管部门的监管范围之内。2014年6月,人民银行发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将第三方电子支付企业纳入了监管范围。目前,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在即,这既可能淘汰一批实力较弱的支付公司,也为其中的强者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使其可获得合法的实体身份,正式迈入正规军的行列。

2、第三方支付平台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虽然发展势头一路大好,创造了许多出色的业绩,但它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2.1、第三方支付平台存在安全隐患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网购。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的个人账户里沉积了大量资金,但资金沉淀出现后,必然会带来资金安全的隐患。但卖家和买家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时,货款在商品到达买家手中之前,一直存在于平台账户内。随着业务量的逐渐增加,资金沉淀量将是非常大的。这种方式本来是为了维护交易公正性,提高了交易双方的信心,保障了顾客和商家各自的利益。但第三方支付平台自身的信用和安全性又由谁来保证呢?一旦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户被窃取,其负面影响将是巨大的。

2.2、第三方支付平台缺乏独立性

目前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大多是与网购网站、网络商城绑定在一起的。而且,每个第三方支付平台之间没有互联互通。不同的网购站点,它所支持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也是不同的。当消费者在各个网点选购商品时,他就需要多个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来实现购买的顺利进行。这无疑给消费者带来了不便,也使商家无形中损失了潜在的客户。

2.3、第三方支付平台可能会成为资金非法套现和转移的工具

通过第三方支付模式的一些漏洞,可能会出现资金非法套现和转移情况。而现在这一现象已经初现苗头。比如有的网上交易实际上并没有进行真正的消费,而是制造一笔虚假交易,通过银行卡支付后,钱进入了支付平台的帐户,通过帐户转移到银行,从银行取现,实际上是为了套取现金。本来银行对信用卡的取现有一套控制制度,通过交易成本控制资金的使用度。但是网上交易避开了这些。现在很多网站买卖都是免费的,成本几乎就是零,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资金的套现和转移将会更为方便。

三、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前景

1、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盈利模式

目前大多数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盈利都是收取支付手续费,即第三方支付平台与银行确定一个基本的手续费率缴给银行,然后,第三方支付平台在这个费率上加上自己的毛利润,向客户收取费用。简言之,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赚钱模式就是“收取过路费”,即手续费。这一模式本身存在很多弊端,加上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进入加剧了市场竞争,各商业银行势必会把目光转向电子支付这一诱人的场。如果银行正式介入电子支付市场,那么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生存环境将会更为严峻。面对来自同行和银行的强大竞争,第三方支付公司不应该把目光仅局限在已有的领域,可以尝试把触角延伸到

电子商务领域之外。如何让用户更放心、更方便地使用电子支付,就成了第三方支付平台与银行等传统收费平台竞争的焦点。

2、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安全和信任问题

安全方面的顾虑是消费者和商家不使用电子支付的主要因素之一。安全性包括两方面:一是消费者隐私信息的安全,比如卡号是否会被盗、密码是否会泄露等;另一方面是商家担心第三方是否会“携款而逃”。目前,从技术上看,电子支付的安全需求实际上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满足。电子支付的安全性保障主要由银行来完成,所有来自用户的支付指令都经过双重加密以后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传递到银行的支付网关,再由银行内部的金融系统来执行支付指令,完成支付与结算的相关操作。在这一过程中,用户的银行卡账号和密码等信息和第三方支付平台没有关系,第三方支付平台所涉及的安全问题无非就是支付指令在传递和保存过程中的安全,不会涉及银行卡。

目前,在银行卡账号和密码被盗的案例中,95%是消费者自己的原因造成的:不小心泄露卡号,使用自己的生日等简单数字做密码,让人容易猜出,从而造成资金损失;计算机没有安装防火墙或杀毒软件,或者安装后也不定期升级并查杀木马等病毒,致使卡号密码被盗;在网吧等公共场所使用自己的账号和密码,被犯罪分子种下的木马病毒获知账号和密码等。有了安全的技术保障和良好的上网习惯,但是由于现阶段相关政策法规对第三方支付平台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也没有相关监管机制对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监管,用户还是不会信任第三方支付平台。所以,要解决用户的顾虑,当务之急就是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相应的监管机制,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良性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3、第三方支付平台与银行的关系

目前,在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之间还是一种彼此需要、相互合作的关系。继2014年年初中国工商银行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双方通过加深网上支付工具“支付宝”的合作,共同进军第三方支付市场后,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相关企业开始与银行合作。这表明,银行对这些新兴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不但不排斥,反而看中了电子商务行业越来越大的交易额所带来的巨大资金流。而第三方支付公司也正是看中了银行在国人心中牢固的信用担保机构的地位及其构筑起的金融网络和一些安全控制手段,进一步挖掘电子商务中更多的潜在市场。当前,两者之间更多的是合作关系,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难免会发生竞争。总的来说,未来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与银行还是竞合关系。

__

第五篇:农村支付结算体系的调研思考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决策,这是实现农村发展战略目标,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人总行也提出了改善农村支付环境、构建新农村支付结算畅通工程的宏伟蓝图。因此,基层金融部门如何组织贯彻落实,改革现有的服务模式,加快农村金融的支付结算体系

建设,是当前亟待解决课题之一。

一、当前农村金融支付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农业人口11.59万人,占总人口的78.7%,共有13个乡镇、110个自然村。现有农村金融营业网点20家,其中:农业银行2家、农村信用社12家、邮政储蓄6家。目前,农村金融机构能办理的支付结算方式主要有:现金收付、转账、电子汇兑、委托收款,主要的支付结算工具为:银行卡(借记卡、贷记卡)、个人通存通兑业务以及连接全国人民银行大额和小额支付系统,没有其他的支付结算工具。据调查,当前农村金融支付结算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机构绝对数量偏少。近年来的金融体制改革,使商业银行大部分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只留农村信用社孤军奋战,农村的金融服务机构严重不足。据调查:全县是平均每3874人拥有1家金融营业网点,城区是每1668人拥有1家金融营业网点,而农村是5795人才拥有1家金融营业网点。

2、农村金融支付结算工具不足。从农村金融机构的结构看,除了信用社、邮政储蓄和农业银行的少量网点外,别无其他的商业银行,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网上银行、电话(手机)银行、全国支票影像系统等结算支付工具在农村都是空白。农村信用社虽然是农村支付结算的主力军,但长期以来积存的亏损难以弥补,导致前期金融科技投入不足,支付结算工具偏少,其支付手段还主要停留在传统的方式上。由于没有自助设备和刷卡设备(全县乡镇无atm机或pos机),农村银行卡的推广使用面较小,现金支付仍是最主要的支付手段。且结算服务只能在营业时间办理,与城关的自助设备24小时服务相比,相对比较落后。

3、农村支付结算安全防范薄弱。一是支付结算知识缺乏,对支付结算方式不了解,不知道支付安全防范,根本无法使用和接受各类票据结算;二是现金支付结算安全性较低,主要表现为保管安全无保障,假币的识别能力也较差,现金结算给农户造成的损失时有发生。

4、“三农”特色支付工具缺乏。目前除“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项目外,别无什么其他的特色支农支付工具,且“农民工银行卡”的受惠对象只是外出的农民工,真正服务于“三农”的特色服务还是个空白。

二、成因分析

1、结算方式偏好。长期以来,无论是农民还是城市居民都形成了现金结算的偏好习惯,现金看得见、摸得着,能够瞬间完成结算,没有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因此倍受人们青睐。相比之下,票据和银行卡等支付工具具有专业性强、手续繁琐的特点,再加上农村地区对此类工具认识不足,金融知识相对缺乏,因而应用程度较低。另外,银行卡的年费和工本费,以及农村地区刷卡手续费率和城市的一致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商户对刷卡消费的热情和农民办卡的积极性。

2、设施配备滞后。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相对落后,现代化的atm机和pos机主要集中在县城和个别重点集镇,大部分集镇及广大乡村则几乎没有机具的投放,农业银行的自动柜员机、pos机的配备率近乎零,农村金融服务全部集中在营业柜台,还有很多网点仅一台计算机,要用来办理储蓄、贷款、结算、账户管理等多种业务,造成顾客等候时间长,既降低顾客使用结算工具的积极性,也影响了金融机构人力资源效益的发挥。调查显示,截止2014年底,我县金融机构共有atm机、pos、商易通等支付结算工具386台,但真正在农村使用的机具才124台。

3、人员素质偏低。目前农村基层金融机构大都只配备了2-3名的一线临柜人员,而且大都没有经过系统的金融业务培训,操作人员专业素质的缺乏,使现代化支付工具不能物尽其用。例如大额支付系统下,一笔支付业务的平均处理时间不到一分钟,这种快速清算模式要求每一笔发送的支付业务都必须准确无误,否则将可能导致发起行垫付资金,而相当一部分柜员对该项操作不熟悉,或不遵守业务操作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务的正常办理或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改进(请关注好 范 文 网:wwW.HaOWORD.COM)农村金融结算支付体系的几点建议

1、积极建立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支付结算体系。

一是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农村信用状况和农村的习惯、农民的意愿,加速开发和使用适应农村支付结算需要的支付结算工具。对城乡金融机构已经推广和使用而农村金融机构没有推广和使用的支付结算工具,金融机构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不断丰富农

村地区支付结算的品种;对农村已经使用的支付结算工具,农村金融机构要引导农村经济组织、农户等积极使用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支付结算服务能力;二是建立以现代支付系统为核心,以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内部支付系统为基础,以网上银行、银行卡、电子支付等非现金支付工具为发展方向的农村支付结算体系,帮助乡镇农村信用社普及和应用现代

支付系统,协助邮政储蓄机构接入支付系统,直接办理跨系统资金汇划;三是在农村金融机构积极推广和运用支票影像系统,实现乡镇金融机构之间、乡镇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之间的资金即时清算,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2、加强基础设施的硬件投入。

一是加大力度支持银行卡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银联信息处理系统, 建立全国统一、高效的银行卡信息处理系统,全面实现银行卡之间实时转账,方便持卡人的资金结算;二是针对农村地区的实际,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扩大银行卡受理范围,推进农村地区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加大银行卡在农村地区的营销力度,积极支持农村地区银行卡产业的发展;三是积极鼓励增加atm和pos机具的布放,在经济发展较快的村镇安装atm机、pos机等支付结算工具。考虑atm机投资成本较大,建议国家财政给子适当支持。在农村地区推广银行卡的最初几年,可通过免费办卡、开展刷卡有奖活动、加强银联与农家超市的合作等营销策略鼓励农民刷卡消费,减少现金使用。另外,依托农村地区的互联网,积极开发如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新型服务体系,以推广各类支付结算业务。

3、加大农村支付结算知识宣传。

金融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支付结算知识在农村地区普及和应用的长期性和重要性。在宣传支付结算知识时,要把握好宣传形式、宣传内容和宣传对象三个方面。在宣传形式上可通过新闻媒体、支付结算知识展览,通过宣传板、宣传栏、宣传单、服务公示等形式,使农村各阶层喜闻乐见、易于接受、便于了解;在宣传内容上,要宣传支付结算的一般知识,包括支付结算种类、手段、程序等;要宣传支付结算工具的使用及其规定,支付结算中的风险防范等,使农村能够了解和使用安全、高效、多层次、低成本的支付结算工具。同时,配合开展的宣传活动,制定一些优惠措施,鼓励使用非现金结算。如:免除年费和小额账户管理费、降低“特色银行卡”手续费标准等,并积极与社会劳动保障、劳务中介机构等部门建立联系机制,让众多的农民工熟悉进而乐于使用银行卡。

4、提高结算人员素质,增强结算服务意识。

农村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各种优势,努力提升支付结算服务水平。通过采取免费试用支付系统业务、制订城乡有别的支付结算收费标准等措施,积极鼓励农村企业和农民应用现代支付系统,减少现金使用。同时,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要结合支付结算业务的发展形势与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轮训和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一线人员对金融业务知识的宣传不能仅仅局限于对产品功能的介绍,必须更注重对使用支付结算工具和结算手段的常识及现实意义进行介绍宣传,提高农村中小企业、农户、农民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认知和接受水平。在现代支付系统应用过程中,采取上岗培训、业务培训等多种措施,提升员工支付结算应用能力和业务操作水平,防范结算风险能力。

小编推荐相关文章:

银行关于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调查报告

关于改进个人支付结算服务的调研报告

关于失业保险待遇支付风险的调研报告

政府间转移支付调研报告

保险待遇支付风险的调研报告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农村建设活动调研报告第二篇:关于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调研报告第三篇:农村建设调研报告第四篇:农村公路建设调研报告第五篇: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农村建设活动调研报告

四治一树农村建设活动调研报告

**镇常委书记李志刚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在社会管理中担负着领导核心责任,是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管理的基础,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层党组织要适应新形势下加强社会管理的要求,不断创新活动内容方式,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为了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按照"创先争优活动"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要求,结合深入开展的"四治一树"干部纪律作风集中整治活动,我对我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经认真思考,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全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

(一)基层党组织设置概况

**镇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严格坚持《党章》要求,以便于党员接受党组织领导、教育、管理和监督为准则,依据工作需要和党员数量,按照党员的生产、工作地和行政区划属地管理原则,合理设立基层党组织。全镇辖6个村民委员会,80个村民小组,3892户,18106人,有党员498人(女党员84人),其中农村党员390人,占党员总数78%,下设12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6个,机关党支部1个,学校党支部3个,企业党支部1个。

(二)合理设置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堡垒作用

近年来,随着新经济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个体工商户的不断增加,出现了新的党建工作点。为加强新社会阶层党建工作领导,我镇积极探索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途径,切实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管理。一是帮助新经济组织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二是按照"五好五带头"目标要求,对后进党支部进行整顿。围绕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四个重点,先后对丰泉村等村党支部进行整顿,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使基层党支部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能力办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

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双带"作用,我镇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需要,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活动新方式,不断丰富党组织活动内容。一是按照各村的经济产业优势,走"支部+协会"、"党员+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引导建立石灰石运销、农产品销售等民间协会,并在协会会员之间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保障农户的权益,实现了农产品销售市场化运作;二是根据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设岗、明确职责、量才定位的原则,在全镇50岁以下的农村无职务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分别设置了经济发展、政策宣传、村务监督、技术服务、科技示范、环境卫生、治安管理、扶贫帮困、民事调解等多种岗位。目前,全镇共有48名党员参与设岗定责,使农村党员丢掉"无事牌",积极参与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建设。同时,在党员工作岗位上设立"党员责任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岗位,共设立"党员责任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6个,以此来增强农村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建立和完善群众监督党员的有效机制。以"带头学习讲政治、带头干事谋发展、带头创新建佳绩、带头服务比奉献、带头自律树形象"为标准,明确考核评议内容、标准和方法,对党员进行监督考核,并把考核评**果作为各类评先评优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四)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扩大基层民主

我镇以"三级联创"为载体,按照"五好五带头"和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的目标要求,不断加强党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一是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精心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扩大基层民主,提高群众参与面,选准和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二是建立村帐镇管的长效机制,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堵塞开支漏洞,有效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坚持村务、政务定期公开制度,增加村级债务管理的透明度,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三是建立健全"一事一议"制度,对所有的村集体大事均召开群众会或群众代表会共同协商决定,不搞"一言谈"和个人说了算,进一步扩大村民委员会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实行科学的民主管理。

(五)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培养复合型村干部

一是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在坚持扩大基层民主,提高群众参与面的基础上,在部分村委会实行党总支书记、村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委员交叉任职,充分体现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解决班子人员分工重叠问题。二是按照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干部"三培养"目标,以初高中毕业、退伍返乡人员为党员发展重点,着力培养农村后备干部,为农村干部选拔任用提供保障;三是坚持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和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素质教育"工程。采取党课教育、素质教育、电化教育等多种形式,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特别是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使每一位农村党员、干部都能熟练掌握2门以上农村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政治素质和种植技能,提高党员、干部的领导能力,培养复合型村干部。

(六)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一是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机制,在各党支部中深入开展"支部共建、党员互帮、建设小康"活动,以支部为龙头、党员为骨干,带领、带动广大人民群众逐步推进生态村、文明村、小康村、和谐村建设。建立组织建设长效机制,形成了机关党员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长效工作机制。

二是实施党建联系点制度,要求镇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到基层党支部指导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定期到联系点帮助基层党组织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指导联系点开展党建工作,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以点带面,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三是实行困难党员帮扶制度。基层党组织必须自觉地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任务和新要求,努力组织整合各种社会力量,积极体察民情、倾听民意,排除民忧、解决民难,为民谋利、帮民致富,拓宽基层党员干部了解民意、体察民情,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途径和渠道,使社会管理由传统的单一治理向多元化综合服务转变。同时,要精心打造基层干群沟通的制度平台。基层党组织要大力推进党员服务站、民情意见箱、网络平台的建设。把民意收集与反馈纳入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基层党员干部值班考勤制、首问责任制、办事公开制、跟踪督查制、绩效挂钩制,坚持通过提高制度化水平实现社会管理的科学化。各党支部必须结合实际,在农村党员、在职党员和社会中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困难党员帮扶制度,用于对困难党员帮扶救济、看望生病老党员、慰问病故老党员家属和重大节庆日对困难老党员进行慰问。以互助的形式帮助困难老党员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增强老党员的荣誉感,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农村党员流动性大,党员组织关系不顺,给组织建设、党员管理带来不便。

二是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知识结构不合理。从总体上看,全镇党员队伍年龄结构稍显偏大,总体素质不高。

三是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村集体无经济来源无积累,无钱办事问题突出,党员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对老、弱、病、残、困难党员的关心和帮助不够,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影响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四是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存在软弱涣散现象,无法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部分村党总支和村委会关系处理不当,责任分工不明确,一部分村党支部遇事统包统揽,不注重发挥村委会的作用;而另一部分村委会干部又片面认为民主选举产生村委会,以村民自治说了算,事事包揽,未体现村党支部的领导地位。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路和着力点

(一)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方法,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按照"扩大履盖面、增强凝聚力"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研究,从科学发展的要求出发,结合当前我镇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研究、制定和完善各类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体现成效的工作评价体系和责任落实体系,要从严管理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监督,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把基层党建工作的"软任务"变成硬指标,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继续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建设,巩固党对传统领域的领导,同时大力开拓新领域党组织建设。

(二)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要求,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制定村"两委"工作规范,建立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理顺村"两委"关系,明确村"两委"职能,强化党总支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加快我镇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扎实开展本职工作,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为我镇经济社会跨跃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和纪律作风保障。继续加强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的教育整顿,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好党员选拔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中来。按照"三培养"的要求,加强班子后备力量的储备和培养,选好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通过培训提高他们思想政治觉悟、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村党支部中的主心骨作用。

(三)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夯实农村党建和基层政权物质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关键是集体经济要有实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必须强化对"发展"这一第一要务的认识,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夯实农村党建和基层政权物质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村级土地等资源优势,不断开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认真落实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优化村级集体经济基础的发展环境,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通过项目指引、资金倾斜、信息技术服务等具体措施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解决好有钱办事、集中资金办大事的问题,从而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强化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真正为民排忧解难。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重点落实好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积累制度和财务制度,管好用好集体资产,加强村级集体生产增值,逐步使村级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四)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改善党员结构。按照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干部"三培养"目标,坚持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严格发展党员程序,以农村初高中毕业生、退伍返乡青年为重点对象,重视在优秀青年、优秀妇女、高知识群体和农村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不断改善党员年龄、文化结构。

第二篇:关于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调研报告

中共荔波县委组织部:

近年来,方村乡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在中共荔波县委的领导下,严格按照中央、省、州、县委关于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文件精神和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创建“五好”村、“六好”乡党委为目标,深入开展创建工作。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调研的通知”要求,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创建工作的成效

1、以乡、村两级班子建设为重点,着力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使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提高。几年来,我们对全乡各村六大组织的群众基础、工作实绩进行了摸底调查,在充分发扬民主,尊重群众意愿原则基础上,对村级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特别是把工作重点放在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及选准支部书记的工作上。真正把一批党性强、有文化、素质高、会管理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级班子中;乡党政班子执行好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在股级干部中推行竞争上岗,加强村级班子及全体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乡村两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加强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整体素质。一是抓培训、高标准、严禁要求开展好每年一度的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就党务知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适用技术推广,依法普法治理等知识进行培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抓好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对评出的优秀党员进行表彰,对不合格党员分类处理,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弘扬正气,克服党内消极因素,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三是抓好发展,按照党员发展“十六”字方年,本着入党自愿,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重点优先发展有文化、思想好的青年,壮大农村党员队伍,提高队伍素质,改善党员结构。

3、克服困难,打攻坚战,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几年的努力,到xx年底实现了村村有综合办公用房的目标,积极为村级解决办公桌椅、会议桌,各种制度规范上增,村办公用房建设得到逐步加强,功能作用逐步得到发挥。同时,积极争取县直部门的支持,划地基协调宅基地,现农业服务中心已于1999年建成,派出所、林业站也即将建成投入使用,改善乡村两级的办公条件。

4、以政务公开为重点,深化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全乡11个村建有村务公开栏,分期分批对计划生育指标、民政救济、财务收支,重大活动事宜向人民群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乡七所八站,有效地加强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5、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小康社会建设。

xx年来,共完成退耕还林3750亩,把抹村仔猪基地已发挥经济效益,投资8万元建成了尧并、把抹2500多亩速生马尾松基地,方村乡人民政府村大坝反季节蔬菜种植,十种植初里雏形,红坭村 综合开发起步实施,各村均已拟出了切合实际的经济发展思想。

6、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改造了方村乡政府进出口公路,方梅公路第一期工程已完工,共投资 万元建成了境内9座桥,完成方村街道路面硬化,50%的组户用生自来水,有16个组已实现路面硬化,建成沼气池200口,村村通广播电视,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通过积极努力,全乡已有2个村达到了五好村,实现一个基层群众 中心,稳步推进我乡“三级联创”工作。

二、创建工作措施

1、深入完善“xxxx”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按照上级的要求,从xx年开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村两级深入开展xxxx重要思想,举办培训班、办黑板报、写学习心得,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与不足,并逐步整改,用“xxxx”重要思想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推进三级联创活动的深入开展。

2、召开会议,完善机构,明确目标任务,按照县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要点,每年均召开专题会议,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书记具体抓,村党政部书记全力抓,全乡党员配合抓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格局。

3、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出台《进一步加强机关工作作风的补充规定》、《关于双休日上班有关问题的通知》、《群众来访问答制》等,建立和完善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村抓党建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干部考勤制度,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关心群众不疾苦,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实事,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理人,从而形成以乡党委为核心,以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党支部管理机构为基础的管理服务体系。

4、进一步落实干部联系村制度。实行干部入村记时制,每周每个干部(包括领导干部)入村工作时间不少于3天,主要对党建、群众生产生活、计划生育、社会治安、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作用调查了解,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并要求每季度必须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所联系村组实际,写一份深入基层调研工作报告,努力提高为民服务为民办事的效率和水平。

5、加大工作督查力度。为确保目标任务的实现,乡党委重点对创“五个好”党支部、创“基层群众满意站所”、创“文明村寨”活动进行跟踪服务和督查指导,对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不力,连续三年不发展党员的支部以督查专报的形式向全乡通报,有力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三、存在的问题

1、工作整体水平进展不平衡。目前全乡仅有2个村达到“五个好”党支部,仍有9个村未实现,公路沿线、基础好的村抓得快些、好些,交通落后、基础差的村抓得慢些、差些。

2、由于乡财政困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3、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仍是难(请你支持:WwW.HAoWORd.cOm)点,有经济收入或积累的村还是低水平的,有些村集体经济实体虽创办了,但短期内未产生经济效益。

4、部分村办公用房建得早,较狭窄,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

5、部分村支部党员活动开展不正常,农村党员素质整体素质不高,需加强培训,改善党员结构,提高综合素质。

四、下步打算

1、在年底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中,采取“两推一选”的方式,真正把党性强、作风正、能力强、有文化、群众拥护的党员选进支部班子。

2、根据全乡各村地理位置及情况,实行并村。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干,特别是主要干部的报酬,调动和发挥好村级组织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继续加大“按章办事”的工作力度。一是完善议事、管理、监督制度;二是切实抓好乡、村两级政务公开,提高公开质量,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

4、进一步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提高标准、保证质量、上下联动、扎实工作,计划在2014年4个村实现“五个好”村党支部,2014年5个村实现“五个好”党支部,达到“五个好”乡党委。

5、抓好交挠村集体办公用房的扩建,完善各村室内配套设施,办理好各村的土地使用证和房屋产权证书。继续抓好文明村寨建设和“四引”活动的开展。

第三篇: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政府关心的重点,是学者研究的焦点。泱泱大国,农为根本,只有“根本”的问题解决好,才是最彻底的,最有价值的,最革命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小康生活的日益普及,新农村建设是国家目前主要政策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新农村建设在全国正处于蒸蒸日上的势头。因此,利用暑假时间,我到zz市xx县农村进行实践调研,主要包括新农村建设、农村医疗保障、农村经济、农村教育的调研。经过调查,我发现了xx县农村建设的进步与不足。

xx县农村建设的不足

(一)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村发展观的转变,近年来,随着领导班子的改进,经济措施的施行,沂水县农村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而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也存在着不足,尤其在团组织建设方面。农村的团支部建设存在四大问题:

一、从农村基层团干部队伍状况来看,村级干部队伍中存在年龄偏大,素质偏低,兼职过多的问题。

二、从农村团员队伍状况来看,农村团青比例偏低,团员意识淡薄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从农村团的阵地建设和活动开展情况来看,存在活动阵地少且利用率低的问题。

四、团员教育管理工作徘徊不前。调查发现,农村团员流失严重,发展团员困难,团员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突出,特别是对流动团员的管理日渐弱化

总结各省先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领导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1、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真心真意为人民办事。作为党就应该为人民服务。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实用的道理。

2、能够领导群众,具有发展的眼光,能够针对市场的实际需求和现状带领大家向前走。

3、具有宣传和号召能力,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只要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什么事情都有可能。而我村缺少的正是这些,“三个代表队”提出后,村支部对自己的行为应有亲的要求,只有努力去实践“三个代表”才能彻底地脱贫。

(二)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

经过统计,90%的村民自愿上了农村医疗保险,在自己生病的时候能够得到国家及时地帮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医疗费用。但所采访的村民均一致表示虽然政府的政策很好但由于有钱数的限制,没有达到制定的钱数或没有生病住院就不能报销。这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医疗保险的根本用意,就是为了能减轻农民的负担才制定政策,但没有一个人愿意自己或家人生大病住进医院,也不希望因为有大病需要买价值昂贵的药来治病,所以村中几乎没有人真正通过医疗保障解决缺钱的问题。这样看来,政府的一片好心好意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落实到老百姓的身上。

(三)农村经济

从经济的发展上来看,农民的经济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有些村子主要靠种植蔬菜,有些村子主要靠发展旅游,开农家院。另外,沂水镇、黄山铺镇、龙家圈乡是最相对比较富裕的村子比较多,主要靠发展旅游和食品工业等来实现经济发展的。近几年姚店子镇通过发展地下大峡谷发展很快。通过调查,了解到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1、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硬环境建设急需加强。近年来,不断加强电力、通信、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危害和农业特色产业的壮大,水、电等资源供应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2、村干部的区域经济发展观念急需更新。部分村干部过多地强调客观理由,认为无资源、无项目,不能积极主动挖掘发展潜力,创造发展优势,致使区域经济发展缓慢。同样没有现实“资源优势”的前燕窝村和扎拉营村,却能立足乡情,主动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强服务,建市场,搞外联,使蔬菜和旅游产业成为富民立乡的主导产业。这说明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还是主观努力不够,发展观念不新不活。

3.增收措施不增收

为了使农民增收脱贫,提出并实施了诸如调整农业主为结构,推动农业主业化,减轻农民负担等一系列措施,都是提高质量,增加收入的重要措施,但是这些举措实际却不能解决农民增收。近年来当地村支部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难。首先是种养业增收难。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增收的不稳定性较大。虽然政府对农民实行了种粮补贴,但生产资料和机械作业费等持续涨价,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农民从事种养业增收困难。二是产业化带动难。近几年农业产业化有了一定发展,但农业竞争力总体还不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公司加农户和协会加农户等模式并未给农民增收带来多少实惠。公司、协会和农民之间还未真正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几乎没有在企业或协会的二次分配中获益增收。有的地方将合作经济组织或协会作为普通企业对待,有的作为社会团体对待,还有的地方根本没有适当的名分。这种混乱局面使得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贷款、纳税、保险等诸多方面困难重重,严重妨碍其发展。三是转移性增收难。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的比例逐年增加,外出打工和就地转移的劳动力队伍庞大,但由于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术型、技能型劳动力转移输出很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受到抑制。四是政策性增收难。自从国家采取了取消农业税及其附加税政策以来,“一免三补”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但农民依靠政策增收的空间也在缩小,没有更多途径。

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有:

1、农民收入的增长仍然依赖于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收入来源渠道依然狭窄。

2、农民收入增长与国家政策紧密相连,2014年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主要是政策效应。免征农业税不仅使农民减轻了负担,更重要的是从源头根治了农村乱收费的痼疾,使各种巧立名目的搭车收费失去其依附的载休,广大农民群众可谓欢呼雀跃,拍手称快。直补、良补给了农民一条稳定的政策性增收渠道,减负和增收使农民在长期的“高负低收”的恶性循环下解脱出来。

农民增收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农民增收的空间非常有限。2、农民增收的风险性系数大。3、农民增收的自主性非常有限。

透过涨价现象可以看到一些不可忽视的深层次的问题。一是近年来,舆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宣传有失偏颇。农业和农村经济刚有转机和起色,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把农村形势说得天花乱坠,片面宣传和夸大成就,对仍在存在的各种问题或是忽略不计,或是轻描淡定,给人以“三农”问题已经解决,农民已经富裕的舆论误导,各行各业,特别是农资生产商和经销商也就争先恐后来分“蛋糕”,为农资涨价埋下伏笔。二是农民对农资生产成本、进零差率等生产经营信息全然不和,涨不涨价、为什么涨价、涨多少,全是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一面之词。三是国家在农业生产资料的“产前”补贴方面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投入大量资金,但真正的“好处”往往落到了生产企业和经销商手中,他们一方面享受国家的行业政策优惠,一方面叫苦不迭,大呼亏本经营,一次又一次提高农资市场价格,最终受“挤榨”的还是农民。

(四)农村教育

在农村教育调查中,安子沟小学是一所12年前由村子里所有村民经过三年的筹款时间所建的小学校,这里只有两间破旧的教室却教育三个不同年级的约30名学生。这里设有半年级、一年级和二年级共学习数学、语文、美术、音乐、体育五门课程,但这一所学校只有教师一名。这就是电视台曾报道过的在同一个教室有多个年级一同学习的复式教学。这里的房屋破旧不堪,一间屋子只有一个很小的灯泡,木质的桌椅板凳也已磨得不成样子。同时,在与一些家长的交流中,发现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关注的不多。可见,农村教育急需进一步得到改革,加强硬件设备及学生家长的教育。

现在一些村民认为农村孩子读了大学没有用了,大学生在他们眼中已经没有了以前的那种荣誉感,一些人甚至对孩子读书失去了信心。中途辍学、外出打工的青少年不可胜数。甚至出现了3个人打工才能供一个孩子读书的局面。夏青的姐姐本来还在读书的,由于成绩不是很理想,就退学去打工挣钱,为的就是供学习成绩较好的弟弟上学。村里的人家大多有2个孩子,在完成义务教育后,由于家庭经济条件限制,有的只好让其中1个孩子继续上学。我发现,村里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孩子逐渐分成了3类:80%以上的孩子在读完初中后就随大人一起到外出打工了,另外一些孩子成为社会上的“漂一族”,只有极少数的孩子经过努力能够上大学。城市里的孩子几乎都能上大学,即使不能上大学,也能接受大学以外的职业教育,而在农村,如果考不上大学,孩子们只能继续父辈的生命轨迹,务农、打工。

想发展,农民才是主体,但是我村农民阶级的文化水平低,意识跟不上来。农民闲期间没有什么经济来源而大多数村民都沉溺于赌博等活动,社会风气较差。由于村民平时活动较少对于全国典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了解不足,易于满足,所以没有强烈的求知未定心理。

对于此次社会实践,我对农村发展现状有了更胜层次的了解,我得出了以下几点总结:

1、以“党建带团建”为抓手,创新农村基层团的工作环境。新形势下,基层团组织应紧密结合党政中心工作部署,主动向同级党组织汇报工作,使党组织了解团组织,及时给团组织指路子、压担子,以此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以服务青年需求为中心,根据农村生产实际,在活动时间、方式、内容上灵活考虑,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避免为活动而活动。重点做好青年创业致富工程的服务工作,加大青年科技培训力度,为他们尽可能地提供政策和市场信息,从而为农村青年的增收成才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2、当前社会农民的进步就是农村的进步,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 必须积极开展普及全民教育的工作。

3、学知识、求发展,坚持以繁荣文化塑造人。继续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为与现代化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相配合,应努力建立规范健全的培训网络,多渠道、多层次建立培训基地。根据实际,努力做好追赶城市发展的工作。全面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对青年道德方面的教育尤其重要,营造和倡导良好的社会时尚风气,引导青年的文化心态和社会心理向有利于该镇发展、有利于改革开放发展,从而抑制发展中传入的不良思潮的影响。

4、民主管理。用科技化的手段实现文化重建。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第四篇:农村公路建设调研报告

以下是一篇调研报告,欢迎大家浏览借鉴!

近年来,我市把抓村村通公路建设作为贯彻十六大精神,回报农民兄弟,服务城镇化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实际行动,“要想富,先修路,修好路”的思想已深入人心,从领导到群众抓村村通公路的劲头不断提高,使全市农村公路有了较大的发展,农村公路网基本形成,通达深度逐步提高。

一、全市城乡公路现状

截止2014年底,全市拥有公路394条,通车里程1159.9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05.13公里,其中列养公路250.713公里;省道3条,75.57公里;县道139.61公里;乡道乡道327.01公里。全市411个行政村,已全部通公路,现有通车里程722.6公里,其中101个村(含沿省、县道路边的村)已建油路(水泥路)路面里程64.94公里,未建油路(水泥路)路面的村310个,里程657.66公里。目前,应城市已基本形成了,两横、三纵,一外环为主骨架,干支相连、内早外联、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一条路带动一个产业,一条路造福一方人民,一条路激活一片人心。依路建市场、沿路开园区、借路跑运输……在城乡公路上,当地农民因路制宜辟财源,2014年全市现实国内生产总值89.5亿元,财政收入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29元。

二、实施村村通公路建设经验

1、精心组织,相互配合,把村村通公路作为“爱民工程”实施。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成立了公路建设指挥部,加强工程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各处、镇、场和开发区也相应成立了村村通公路建设工作专班,具体负责。市交通积极配合做到了指导勘测设计到位,工程质量监督到位,验收合格后申报补助资金到位。截止2014年底我市通乡公路已完成了上级下达三年通乡油路计划的80%,通村公路已完成120公里。

2、多法筹资,政策配套,把村村通公路作为“亲民工程”落实。2014年,在通乡公路建设中,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采取“城市支援农村,机关支援基层,干部支持农民”的方式,号召全市干部职工为通乡公路建设捐物捐款,短短一个月时间,全市17000多名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捐款630多万元,为市通乡公路全面启动做出了突出贡献。在通村公路建设中,全市各乡镇、行政村继续发挥这一光荣传统,积极向在外的知名人士、私营业主发出“月是故乡明”捐款修建通村公路的倡议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市直部门通过支援农村小康建设纷纷向驻点村伸出援助之手,缓解了通村公路建设资金矛盾。于此同时,全市各处、镇、场和开发区积极出台了优惠政策,做好了涉及工程建设的征地、拆迁和施工环境保护工作;市直各相关部门在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按照市公路建设指挥部的统一要求,特事特办,简化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

3、精心施工,保证质量,把村村通公路作为“示范工程”建设。一是大力推行“双五个一”的工作方法,即实行一条通乡油路一名市级领导、一名交通局班子成员、一个工作专班、一名专业监理人员,一条通村公路一名乡镇主要领导、一名交通局技术顾问、一个筹资和建设专班、一块质量公示牌的工作方法,做到建一条通村公路,在人民群众中树一座丰碑。二是建立工程建设、廉政建设双合同制。在签订工程建设合同的同时,签订廉政建设合同,确保在村村通公路建设中,做到“工程优质,干部优秀”。三是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应城市从公路部门抽调十名工程技术人员派驻各施工合同段,对工程所用的材料,各工艺流程现场监督检查,并挤出资金购置了回弹弯沉仪、铅孔取样机等检测设备,及时纠正工程质量问题,同时市交通局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经常到施工现场巡回检查,发现质量隐患,限期整改,不留后患。四是采取投标的方式和应城市广宇监理公司签订了监理合同。作为通乡公路建设的社会监理,监理公司严格执行公路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严格履行监理合同,监督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的实施,进行工程质量检测,参加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和工程验收。五是以施工单位自检为主,不断提高施工单位质量意识。质量是效益,质量是生命,为使施工单位履行施工合同中保证质量的义务,应城市对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技术人员集中进行技术培训,并提出了确保路面施工质量的“三个到位”(路槽处治的深度、土质、辗压),“确保五度”(宽度、厚度、平整度、拱度、密实度)及“严把六关(备料、配比、拌和、摊铺、辗压、养生)的工作要求。因此,各施工单位都建立了质量自检机构,在监理公司的)督办下,每个施工合同段工程完工后都按规定出具了自检资料。六是加强村村通公路建设的财务管理。为保证村村通公路建设资金的安全、合理、有效使用,提高投资效益,应城市对国债资金的使用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单独建帐,专人管理,单独核算,同时积极争取地方配套资金的到位。

4、建管结合,大胆尝试,把村村通公路作为“长效工程”管理。一是采取“谁受益,谁养护”。农村公路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地方,应城市以此为原则实行市、乡、村三级负责制,即县道由市政府负责,乡道由乡政府负责,村道由村委会负责,通过突击养护、日常养护、抓示范路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乡镇、村组和广大农户养护的积极性。二是大力推行“农村公路民养化”。对农村公路实行分段招标,分村组、分户承包,以承包养护、委托养护形式,确保减少养护成本,增大社会效益。三是充分利用交通公路部门人才资源,提高农村公路养护技术含量。全市目前退休、退养的公路部门养护人员20余人,在行业改革中被清算的曾经长期在公路养护岗位工作的协议工40余名。通过引导,让有劳动能力的退休退养人员、协议工、下岗人员继续到农村发挥技术优势,再找岗位,解决农村养护技术力量问题。

三、村村通公路工程实施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建设速度上不来,差距大。在2014年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上明确提出,到2014年,全省50%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到2014年,行政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地处平原微丘地区的我市,是全省经济强市、文明城市,我们的规划应高于这个平均水平。然而,我市目前只有24.6%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差距很大,任务艰巨,按上述标准衡量,我们的建设速度明显滞后。

二是配套资金上不来,启动难。据测算,市通村公路的平均造价是每公里12万元,除上级交通部门每公里补助5万元外,其余均需自筹,因此,各地虽有加快通村公路建设的迫切愿望,但由于配套资金缺口较大,启动十分困难。

四、加快村村通公路建设的建议

为加快应城市通村公路建设步伐,尽早实现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目标,我们建议如下:

1、建议市政府建立“村村通公路建设领导专班”,由市政府领导挂帅,相关部门(计划、财政、交通、建设、国土、农业、供电、林业、广电、电信、移动、联通、公安、水利)和各乡镇场、办事处、开发区负责人为成员,以加强对全市通村公路建设的组织领导,负责全市通村公路建设的统一指挥和协调。

2、建议全市各处、镇、场和开发区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许可范围内,在不新增债务包袱的前提下,通过以下办法筹集通村公路建设资金。

一是交通部门争取一点:通村公路修建油路(水泥路)的资金补助政策是每公里5万元(路基宽度6米,路面宽度3.5米),工程竣工后,经省、孝感市交通部门验收合格的,由交通局争取补助到位。

二是财政部门补助一点:市政府对通村公路建设给予一定的补贴,其补贴标准可据市财政收入情况每公里1至2万元,财政补贴原则上不封顶,即修多少按政策补贴多少。

三是乡镇村自筹一点:在群众自愿的原则下,用好用活一事一议政策,用民主方法筹集资金。

四是社会捐资一点:可发动“四有”(即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影响,对家乡有感情)人士对家乡公路建设进行赞助,也可采取立“功德碑”的形式,发动农民群众捐资。

五是部门帮扶一点:利用省市扶贫对口单位、市直联系单位、小康工作队驻点单位帮扶修建通村公路,解决部分通村公路建设资金。

六是项目资金列一点:在扶贫资金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优质稻基地建设项目等与通村公路相关联项目资金中列一部分用于通村公路建设。

3、建议相关部门配合支持,给村村通公路建设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各处、镇、场、开发区应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加快村村通公路建设,做好涉及工程建设的征地、拆迁和施工环境保护工作。各行政村要完成通村公路的路基、桥涵等配套工程,国家和市政府“以奖代补”的资金只能用于路面建设。通村公路建设占用土地,以处、镇、场、开发区为单位统计,按程序报国土部门审批。国土部门要在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特事特办,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涉及供电、林业、水利、广电、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的拆迁工作,由各部门自行负责解决,原则上不予补助。涉及乡镇村的拆迁工作一律由所有地乡镇解决,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借故推诿、阻挠。

第五篇: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逐渐摆脱贫困,在总体上由温饱向小康迈进。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强。搞好农村文化建设,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中,就农村文化建设状况进行了调研,就如何搞好新形势下的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探讨,现形成报告如下。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文化生活日趋活跃,特别是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得到进一步加强,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日趋完善。目前,全县××处乡镇,乡乡有党校、文化中心、广播站。××个行政村,村文化大院、党员活动室、图书室、广播室,拥有一种以上阵地的占95%,三种以上的占73%。阵地建设装备逐步实现现代化。尤其是随着农村远程教育活动的开展,乡镇党校基本实现了电化教学,配备了电教室、电视机、录象机。大部分村庄也达到了“两机一室”,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向多功能、综合性发展。

二是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元旦”、“五一 ”、 1

“七一”、“十一”、春节等重大节日,各级都举办晚会、街头汇演等文艺活动,年年办年年新,戏剧、小品、歌舞百花齐放,干部群众同台演出,演自己身边的事,唱自己身边的人,寓教于乐,鼓舞人心。

三是文化下乡深得民心。送戏下乡。每年从正月开始,文化部门都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古装传统戏和自编自演的曲艺、小品、歌舞等节目,组织下乡演出,为广大群众送去了精神食粮。送图书下乡。每年都组织送图书下乡5000余册,义务为农村、企业、学校培训图书管理员500余人次,形成了县、乡、村图书管理网络。送电影下乡。县电影公司四支流动电影放映队常年活跃在山区,服务于农村,年放故事片、科教片达600 余部、2014余场次,观众达20万人次以上,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四是农村文明程度明显提高。通过组织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自觉摒弃旧观念、旧习俗,创新生活,逐渐在农村形成了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特别是从去年开始,为满足当前农民对优美生活环境、文明生活习惯的渴求,实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精神充实、环境良好”的目标,大力开展了创建生态文明村镇活动。活动提出了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标准,坚持示范带动,连片创建,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目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农村文化的发展还相对滞后,与两个文明建设还不适应。影响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既有观念上的原因,也有经济方面的制约,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文化意识淡薄,重经济轻精神文化。在经济欠发达乡镇,人们为生活而奔波劳碌,无暇顾及物质生活以外的事。但是在个别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文化意识也不是很强。在有些领导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经济轻文化的倾向,不但在决策上不能把文化同经济同等对待,而且对农村出现的封建迷信、烧香拜佛、打架斗殴、赌博等歪风邪气也不闻不问,缺乏正确的引导,致使一些负面文化抬头。

二是基层文化站机构萎缩,功能发挥下降。在机构改革过程中,有些文化站的职能大大降低。有的文化站形同虚设,文化站工作人员不干文化工作,整天忙于其它事务,出现了“种他人的地、荒自己的田”的现象。有的文化站没有经费,没有设施,活动开展不正常。

三是阵地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设施利用率不高。个别村的图书室刚建立时是什么样,七、八年之后仍是“容颜未改”,甚至是门可罗雀,书架尘封。有些村每年花近千元订的报纸,不是进了阅览室,而是成了村领导干部的生火纸。个别村甚至把文化阵地当成了仓库,导致文化阵地的“失守”。

三、对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是提高对发展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邓小平曾经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目前,大部分农民素质相对低下,这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原因。因此,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深化对农村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一把手抓两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建立相应的目标责任制,不断完善督促检查机制,把文化建设成效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

二是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基层文化站建设。文化站是城乡文化结合部的枢纽,是农村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搞好乡镇文化站建设对于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目前的情况下,全面加强文化站建设,必须强化人员、经费、设施、工作四到位。

三是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提高设施利用率。文化阵地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和载体,没有一定的阵地,文化建设就成了无本之木和空中楼阁。因此,要增强“阵地”意识,巩固和发展农村文化设施。对于那些已经流失的阵地要尽快恢复,对于文化设施尚不健全的村,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多方筹资建设功能齐全的文化大院、农家书屋,为农民创造一个学习、娱乐的场所。同时,要随着经济的

不断发展,逐步加大文化投入,真正完善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建设文化阵地的目的在于服务农民,否则,便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要落实文化阵地管理责任制,专人专管,定期开放,使思想文化阵地真正成为农民增加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的良好场所。

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民间艺人对活跃农村文化的作用。民间艺人大都具有一定的艺术专长,是农村文艺活动的活跃分子,又是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者。他们熟悉社情民意,了解农民的喜怒哀乐,知道农民的文化需求。对此,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他们走出来,为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献计献策;同时,要加大对他们的培养,不仅在业务上多培训辅导,生活上多关心照顾,而且在思想上加强教育,使他们真正成为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的传播者。

五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文化发展的趋向。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文化部门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确立市场意识、产业意识、商品意识和效益意识,积极研究和探讨发展文化产业的新思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在发展思路上,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消费比例逐步增加,文化产业只有适应市场需求才能发展。在人员配备上,积极引进高素质的文化专业人才,充实文化队伍。同

时,要进一步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按照干部“四化”标准,通过选聘、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一批具有较高文化品味和文化意识、经营意识的年轻干部充实文化领导岗位。在发展方向上,要正确处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在于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发展文化产业,要坚持以扩大社会效益为前提,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支柱,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为导向,以回应文化市场需求为轴心,不能只有产业没有文化。只有这样,文化产业才能持久蓬勃的发展。

农村文化建设亟需加强,但不论采取何种措施、何种方式,都不能急功近利,流于形式。要立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可承受的程度,充分考虑群众的接受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之扎根农村,蓬勃发展。

haoword小编推荐更多精彩内容:

农村公路建设调研报告

全县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公路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农村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农村弱势儿童生活状况调研报告第二篇:农村弱势儿童生活状况调研报告第三篇:县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研报告第四篇:关于社会弱势群体实际生活状况调研的调查报告第五篇:关爱弱势儿童的调研报告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农村弱势儿童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乡,位于县西北部,总面积242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34个自然村,3482户,8825人,16岁以下的少年儿童1341人,由于上学、搬迁、随父母在外打工等原因外出200人,在乡1141人。此次只调查在本乡居住的少年儿童,共1141人。经调查摸底,乡单亲家庭的少年儿童有43人,占3.86%;孤儿1人,占0.09%;患有大病的有6人,占0.53%;残疾的有11人,占0.96%;生活困难的有62人,占5.43%。这几种弱势少年儿童占在乡居住少年儿童总数的10.78%,占全乡儿童总数的9.17%。另外,留守儿童更是数不胜数,占儿童总数的40%以上。

近年来,弱势儿童问题得到广泛关注,在农村,他们大部分人生活都比较贫困,根据实际调查摸底,我乡弱势儿童形成及生活贫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我乡属于农业乡镇,大部分家庭以种地为生,没有其他辅助性收入,所以收入很低,家庭生活困难。

二、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农民家庭,医疗费用太多是负担不起的,比如家中任意成员患大病的治疗费用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沉重的,这样势必造成更困难的局面。这也是患病儿童还有残疾儿童不能及时治疗的主要原因。

三、受传统思想影响,教育观念薄弱,形成几代人都是农民的现象,走不出致富之路。另外,教育费用不断增长也是导致生活困难的原因之一。

以一家三口为例:人均收入每年4000元,家庭总收入为1元,其中家庭日常生活开支为6000元(包括吃、穿、行及其他);另外医疗费用也占很大一部分,一年的开支为1000元;在教育方面,虽然九年义务教育学杂费和书本费全部免费,但由于中小学校合并,需要住校,每年的住校开支为1000元;这样总支出为8000元,结余4000元。这4000元对于现在社会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今年9月份开始施行3500元为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与这个数字相比,一个家庭一年的结余刚比一个人一个月的收入多一点,实在是少得可怜。

四、政府对儿童福利的重视不足,也是弱势儿童贫困的原因之一。

五、收入低下,让很多家庭面临在外打工的生活状态,使很多小孩无法正常的童年生活。这是造成留守儿童存在并且不断扩大的原因。

对“弱势儿童”的关注,其实首要的还应该是教育的问题,毕竟教育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有效途径。如果教育做好了,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这些“弱势儿童”的处境会有所改善的!

第二篇:农村弱势儿童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农村弱势儿童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乡,位于县西北部,总面积242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34个自然村,3482户,8825人,16岁以下的少年儿童1341人,由于上学、搬迁、随父母在外打工等原因外出200人,在乡1141人。此次只调查在本乡居住的少年儿童,共1141人。经调查摸底,乡单亲家庭的少年儿童有43人,占3.86%;孤儿1人,占0.09%;患有大病的有6人,占0.53%;残疾的有11人,占0.96%;生活困难的有62人,占5.43%。这几种弱势少年儿童占在乡居住少年儿童总数的10.78%,占全乡儿童总数的9.17%。另外,留守儿童更是数不胜数,占儿童总数的40%以上。

近年来,弱势儿童问题得到广泛关注,在农村,他们大部分人生活都比较贫困,根据实际调查摸底,我乡弱势儿童形成及生活贫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我乡属于农业乡镇,大部分家庭以种地为生,没有其他辅助性收入,所以收入很低,家庭生活困难。

二、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农民家庭,医疗费用太多是负担不起的,比如家中任意成员患大病的治疗费用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沉重的,这样势必造成更困难的局面。这也是患病儿童还有残疾儿童不能及时治疗的主要原因。

三、受传统思想影响,教育观念薄弱,形成几代人都是农民的现象,走不出致富之路。另外,教育费用不断增长也是导致生活困难的原因之一。

以一家三口为例:人均收入每年4000元,家庭总收入为1元,其中家庭日常生活开支为6000元(包括吃、穿、行及其他);另外医疗费用也占很大一部分,一年的开支为1000元;在教育方面,虽然九年义务教育学杂费和书本费全部免费,但由于中小学校合并,需要住校,每年的住校开支为1000元;这样总支出为8000元,结余4000元。这4000元对于现在社会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今年9月份开始施行3500元为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与这个数字相比,一个家庭一年的结余刚比一个人一个月的收入多一点,实在是少得可怜。

四、政府对儿童福利的重视不足,也是弱势儿童贫困的原因之一。

五、收入低下,让很多家庭面临在外打工的生活状态,使很多小孩无法正常的童年生活。这是造成留守儿童存在并且不断扩大的原因。

对“弱势儿童”的关注,其实首要的还应该是教育的问题,毕竟教育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有效途径。如果教育做好了,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这些“弱势儿童”的处境会有所改善的!

乡团委

第三篇:县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我县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山区、半山区农民涌向了城市,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向祖辈、亲戚转移,形成了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因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给这些留守儿童带来的诸如心理关怀缺失,情感发育不全;脱离父母监护,安全隐患凸显;智力发展滞后,学习成绩不佳;家庭管教缺乏,日常行为不良等问题。同时普遍处于“生活上缺人照应,精神上缺人安抚,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四缺”状态。如何教育好这些“留守未成年人”,使他们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县政协妇女、工会界别的委员们重点到具有代表性的xx镇,对留守儿童情况开展了调研。

一、全县留守儿童分布情况

全县留守儿童xx。就其地处xx县北部的具有代表性的xx来说,全镇地域面积218平方千米,总人口2.4万人,全镇留守儿童502人,其中在校生372人,占本镇就读小学生的17%,主要分布在黄鱼村134人、xx村63人、冯村42人、高台村66人、井坝村37人、塘里村18人、双新村12人。

二、留守儿童分布情况分析

从xx镇留守儿童的分布数据看,黄鱼村最多,占全镇留守儿童总数的33%,双新村最少,占全镇留守儿童总数的3.2%。原因分析:一是留守儿童较多的黄鱼村,条件在镇内相比较好,村民素质相对较高,外出打工找钱的相对较多。二是趁孩子小,用钱少,趁此机

会外出务工为今后孩子的教育准备费用。三是当地没有或很少有企业落户,务工无去处,而凭仅有的承包地是无法解决今后孩子的教育费用。像井坝村、塘里村、双新村均有煤矿企业,学生家长就可去那里上班解决就业,留守儿童相对就减少了。与其他乡镇的情况也大致一样。

三、给留守儿童造成的影响

(一)亲情的缺乏给留守儿童生活上造成的影响。

父母一起外出打工的占到调查总数的85%,有76%的父母一年才回家一次,一年两次的占22%,多年未回家的有2%。父母都在外务工,对留守子女生活方面造成很大影响。一方面,由于父母不在家,孩子大部分是由祖辈照顾,存在很大问题。祖辈很多时候是重养不重教,他们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另有些祖辈自身生活上就存在一定问题,需要留守子女来照顾,难免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很多都得做家务活,这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再一方面,由于年龄悬殊较大,祖孙之间难以沟通,日积月累,就会造成儿童心理抑郁,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缺失给留守儿童学习上造成的影响。

留守儿童父母双双外出,把孩子委托给自己的父母监管、看护,由于这部分监护人年龄普遍较大,文化层次不高,自身素质偏低,有的甚至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在学习上无法给孩子切实有效的辅导和帮助。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沟通上存在困难,这种有缺陷的幼年

生活,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给留守儿童心理上造成的影响。(感谢访问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

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所担忧和害怕的事情有很多,诸如“担忧父母在外不舍得吃”、“怕父母在外受骗”、“最担心父母的身体”、“担忧父母会为了钱而不去看病”等等。可以看出,父母在外打工,给留守儿童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影响,他们承受着不是他们这个年龄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很多留守儿童背地里都觉得自己很孤单、寂寞,有了困难,有了挫折,无处可诉,无人可帮助,由此而影响到学习,长期下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不利。加之隔代监护的老人大多对孩子溺爱放纵,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孩子自私任性、蛮横霸道、易冲动、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一些孩子因此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气,形成了一些不健康的心理。

四、对策与建议

(一)家庭方面。

留守儿童父母要加强自我教育的力度,要站在为孩子、为家庭负责的高度平衡利弊关系,不能一走了之,要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如果必须要外出的父母,有条件的,都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无条件的,也要多和孩子的临时监护人沟通,关注孩子在生活和学习方面所遇到的困惑、需要、兴趣等,要及时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心理上的安抚。同时作为临时监护人的祖辈,要拿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联系,多和孩子交流沟通,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

(二)学校方面。

1.班主任要多与孩子交流谈心,要经常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困惑,物质上的困难,学习上的疑难。

2.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学校要认真落实好代理家长制度,代理家长要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情况,尽力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

3.学校要以活动开展为契机,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多开展一些有关法律和道德方面的知识讲座,让孩子明白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活动的开展,会让孩子觉得生活是多姿多彩的。

4.设臵“亲情电话”,建立互通制度。使学校与家长能够经常保持联系,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同时孩子与父母经常沟通,有助于孩子全面了解自己父母在外的不易,从而能够进一步理解父母,增强其认真学习的信心。

(三)政府方面。

1.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经济投入。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企业,让更多的农民兄弟姐妹能不出家门就有就业的机会。

2.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歌厅等一些社会娱乐场所,尽力多消除一些不稳定的因素,营造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和谐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

3.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通过寄宿制学校的建立,给予孩子在住宿、饮食、娱乐、安全等方面细心的照料,降低孩子和家长心理上的负担。

第四篇:关于社会弱势群体实际生活状况调研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电信测控技术与仪器09测控1

2014年

2

关于社会弱势群体实际生活状况调研的调查报告

前言:参加者: 咸蛋小超人

实践主题:关于社会弱势群体实际生活状况调研

时间: 2014~2014学年度寒假

地点:xx市xx镇xx社区

现将此次事件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何为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在英文中称social

vulnerable groups。弱势群体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而非生理特征和体能状态来界定,它在形式上是一个虚拟群体,是社会中一些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的人的概称。2014年3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九届全国人大5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词,从而使得弱势群体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正义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体现。

弱势群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所形成的社会结构中,参与社会生产和分配的能力较弱,经济收入较少的社会阶层。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与高收入群体相比较而存在。他们的现实生活是处在一种很不利的状况之中。从更现实的意义上来说,就是其物质生活的贫困状态。

“弱势群体”这个概念虽然不能完全与“贫困人口”这个概念划等号,但至少是高度重叠的。在中国目前情况下,弱势群体中的一些人,实际上连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这个特点,说明了弱势群体生活状态的严重性,也说明了社会解决这个问题的迫切性。

“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2014年3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弱势群体”这一概念。弱势群体所涵盖的人员在当今中国并非鲜见,但被冠名为“弱势群体”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还是第一次。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四个字,却传递出一个非常强烈而重要的信息——弱势群体已引起政府高度关注。此间观察家认为,正视弱势群体的存在并予以多方关注,这无疑是中国社会观念的一大进步。[1]

二、社会弱势群体客观存在的负面影响

(一)社会弱势群体的大量存在和增加使社会公正原则受到挑战甚至严重的侵蚀

社会公正原则在发展中国家是始终处于中心位置的问题,社会公正与经济平等又密切相关、互为因果。正如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秘书处在详细考察了亚洲一些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状态后指出:"从经验来判断,显著并在增大的收入差距并未证明有助于富有活力的经济成效和发展的强大势头。事实上,看起来更可能是严重的收入集中化,强烈地(从物质和心理上)阻碍了公众对于发展的参与,从而妨碍了健康的经济发展。"中国社会的转型瓦解了计划经济时代的那种封闭的社会结构,抛弃了长期以来以先赋身份决定社会地位的观念,但因起点和规则的不平等却产生机会的不公平。由于政府职能转换滞后和政府调控能力的不足造成二次分配的不到位,又不可避免地加剧了结果的不平等。从根本上说,社会转型应遵循社会成员普遍受益和对利益受损者能够及时得到补偿的原则,只有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在改革中获益,改革才具有合法性[2],才能使社会具有公平和完整的发展意义。中国现阶段弱势群体的存在虽然从社会转型的意义上说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非正常因素造成的。如果放任弱势群体大量源源不断地产生,将会使社会成员对社会公正等基本价值理念产生消极的认识,会认为转型社会是不公正、不公平的社会。

(二)社会弱势群体的状况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弱势群体经济上的低收入、生活上的低质量、政治上的低影响力和心理上的高敏感性使他们最先感受到改革的代价,也因此成为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因素。一旦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经济压力和心理负荷积累到相当程度,影响到他们的生存,社会风险就首先从这一最脆弱的群体身上爆发。这正反映了社会发展理论中的“木桶原理”:木桶中的水是否往外溢,不是由最长的一块桶板决定,而是由最短的那块桶板决定。今天中国存在的如此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正好比是那块决定中国状况的最短的桶板,成为现阶段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巨患:

1.是社会动荡的火药桶。社会弱势群体的行为极易失范,正如学者杨瑞勇先生所言:社会弱势群体最容易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不加以及时解决或者处理不当,必然会使矛盾激化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河北定州"6.11"袭击事件就是有力证明。

2.高失业率引发高犯罪率在紧张贫困生活的压力下,伴随着挫折感会使弱势群体产生社会泄愤情绪。一些不良社会现象更易使弱势群体失去对社会的基本认同,不同程度地表现疏离、怀疑社会政策的现象,在社会结构张力的压迫下边缘化,与主流社会日见疏远,甚至完全隔离。可见,当弱势群体的弱势状态长期得不到改善时,在挫折和社会排斥的长期挤压下,可能诱发弱势群体对社会资源进

行再分配的强烈愿望。贫困不一定导致犯罪,但贫困无疑是导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当贫困与不公正结合在一起时,更是如此。根据国际国内经验,到2014年前,我国城镇实际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可以视为充分就业;实际失业率保持在7%-8%,社会可以承受,但压力较大;如果实际失业率达到10%,就可能引起严重的社会不稳定。近年来我国攀高的犯罪率是与趋高的失业率密不可分的。

3.容易对改革进行否定性评价。社会是由不同的个人、群体和阶层所组成,他们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和持续的互动,一个阶层的存在状态和变化往往引起其他阶层的反响。每一个社会阶层或社会成员都很少从自己这个角度来看待自己,更多的社会成员是从与他人比较的角度来看自己,这种比较效应对社会阶层或社会成员的影响更持续、深刻。中国大量弱势群体的存在和扩大,弱势群体的存在和扩大,有可能导致人们对"共同富裕"的怀疑甚至对建设"小康社会"疑惑:"中国改革的收益者到底是谁?”改革带来的"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使社会弱势群体有理由相信独自己承担了社会改革代价,而少数人享用了改革利益,从而质疑"共同富裕",否定改革,动摇社会主义信仰。

(三)社会弱势群体制约着社会有效需求的稳定增长

在推动转型期间经济增长的"四驾马车"中,由国家积极财政推动的投资增长后劲有限,出口需求则受国际经济影响难以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只有民间投资和消费需求才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力量。而民间投资需求的强度取决于消费需求,消费需求又取决于社会成员的收入。中国社会转型以来的收入差距扩大,直接造成国内消费的断裂,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因其一般商品都已满足,只对高档消费品有需求,结余购买力便从储蓄和投资转化为金融资产;中等收入阶层的收入仅能支付食品、服饰等的消费需求,而对大件消费品需求有限;低收入者对消费有较大需求而无力购买。可见,贫富悬殊抑制了消费需求,引起了富者过度储蓄和穷人的紧缩消费。以此为基础的强劲的间投资需求也就无法通过消费需求而产生。能否通过利益格局的调整来扩大内需,形成健康持续发展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大矛盾。此外,只要社会弱势群体依然大量存在,社会就要损失相当多的、能够从事生产的劳动力,劳动力是现代经济发展中最宝贵的资源之一。美国经济学家奥肯的"奥肯定律"指出: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国民收入减少2.5%。对社会其他群体来说,他们必须承担纳税更大的责任,以保证急速发展的社会和福利计划以及其他大量的公共开支。我国如果任由弱势群体存在并扩大,本来就很脆弱的经济基础必将更加难以承受。

第五篇:关爱弱势儿童的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出现了部分弱势群体,弱势群体中包含了弱势儿童。弱势儿童是指相对于正常儿童,由于社会、家庭及个人的原因,生存出现障碍的儿童,例如:父母离异,无人照顾,流落街头的孩子;父母生病,需要幼小的肩膀扛起家庭负担的孩子;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家庭的孩子等等,这些儿童是弱势群体中力量最小,却最值得社会关注的群体,他们需要社会投入更多的帮助和关爱,从生活和心理上进行帮助和完善。

一、农村弱势青少年群体现状及存在问题

为了真切了解农村弱势青少的思想道德与身心发展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他们在生活、学习和心理上存在的问题,通过走访新港小学的部分学生情况,我们了解到,有部分学生由于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软弱无力,社会对这一弱势群体又关心不够,使他们有被父母“遗弃”、被学校“遗弃”、也被社会所“遗弃”的感觉,从而导致许多弱势青少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滑坡、人际交往出现障碍、良好思想树立出现危机,有的行为甚至表现得很极端。根据调查,目前农村弱势青少年群体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八个方面,一是思想道德教育缺失,二是心理健康存在问题,三是学习状况令人担忧,四是价值观发生偏移,五是人身安全缺乏保障,六是产生亲子隔阂,七是人格发展出现障碍,八是增加祖辈负担。综合调研情况来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二、农村弱势青少年群体的原因分析

1、监护人素质不高

一是单亲家庭存在分析。单亲家庭生存压力大,疏于对孩子的监管,或者过分对其溺爱,凡事都为其操心,孩子依赖性强,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习惯差。二是留守儿童存在问题探析。从直接监护人来看,面对生活的压力,作为孩子直接监护人的父母,他们在外出务工与子女教育间进行选择时,往往选择前者,这造成了一种结果,即孩子在不完整的家庭结构中成长,接受隔代教育。长期留守的儿童他们上课思想容易抛锚,无法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从临时监护人来看。现实中,留守儿童或者委托他人监管,或者由祖辈照顾。由委托人监管的情况下,更多的则体现为对其监管下的留守儿童的学习关心不够,他们认为只要让他们监护的留守儿童吃饱穿暖就已经尽到了监护职责,至于学习方面则不加重视。至于由祖辈照顾的,祖辈由于年纪大,文化程度不高,有很多甚至是文盲,其教育观念落后,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法单一。他们即使想对孙辈的学习给予帮助,但因其自身素质限制,与孩子的需求之间形成的落差极大,难免要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泥潭,无法对孩子实施正确的引导、教育。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根本得不到必要的监督和辅导,学习自觉性和兴趣感大大降低,学习成绩下降也就不足为怪了。由祖辈照顾的情况下,祖辈由于年纪大,文化程度不高,有很多甚至是文盲,其教育观念落后,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法肤浅。他们即使想对孙辈的学习给予帮助,但因其的教育能力与孩子的需求之间形成的极大落差,难免要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泥潭,无法对孩子实施正确的引导、教育。

2、孩子缺乏沟通和交流

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外出务工的父母大多从事繁重的体力活动,工作时间长,休息时间少,很难有时间回来看望子女。他们一般以电话、书信的方式与子女联系,所谈论的话题除了询问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叮嘱孩子听话,往往忽视孩子的心理变化与思想道德状况。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性格变幻不定,又由于远离父母,缺乏亲情的呵护,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帮助,他们很可能会变得暴躁、古怪。临时监护人与孩子间缺乏沟通。临时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多为文盲或半文盲,不能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及心理上的问题。祖辈间的代沟也使他们缺少有效的交流,孩子心里有话,受了委屈都不愿和他们讲。尽管祖辈为孩子付出了不少心血,但他们毕竟代替不了孩子的父母。学校及老师对弱势青少年的关心没有给于必要的倾斜,使他们和其他同龄人相比,爱就少了一点,使其产生孤僻、内向、不愿交往、不善交流的倾向。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合理的疏通,久而久之,他们的心理负担就会越来越大,心理异常发生率就高。孩子的父母、临时监护人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

三、加强农村弱势青少年群体工作的建议

农村弱势青少年这个群体存在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必将会在今后演变为社会问题,成为影响推进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加强农村弱势青少的教育管理、做好农村弱势青少年工作刻不容缓,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切实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有效、及时的解决,从政府角度采取以下对策:

1、开展帮教结队工作。重点落实单亲家庭学生和困难家庭关爱行动。要教育好一名青少年,家长是关键,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而单亲家庭学生问题较多,学习相对落后,比较消极,对有问题的单亲家庭优先落实结队,对困难的单亲学生重点助学。对这些学生都存在悲观心理,从小失去父爱或母爱,对学习失去信心,对他们通过家访、单亲家庭座谈会、家庭教育指导等形式,开展分类施教活动。通过学校送上帮扶基金,并多次进行家访,针对性地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从感化家庭开始,联合学校,进行一对一谈心。

2、开展主旋律教育。组织激励性文体活动。结合适合青少年特点,按照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社会的要求,精心设计方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设益智性互动节目。开展巧取钥匙、众志成城、过电网、扫雷、猜谜语等系列活动。猜谜语可以鼓励孩子在竞猜过程中积极思考,促进孩子思维发展。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学生,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或通过电话、信件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同时,学校可以开展围绕反映留守儿童家庭的班会,引导学生形成关于父母外出打工现象的正确认识;也可以邀请有外出打工经历的父母参与班会,通过他们打工经历的讲述,和打工者与学生间的直接交流,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

3、开展“代理家长送温暖”活动。为做好弱势青少的教育工作,发展支援服务者。志愿者深入学校对每个弱势青少进行仔细摸底调查,将学生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联系电话等情况录入电脑,建立弱势青少个人成长档案。每月召开工作例会,重点学习家庭教育、传统美德等方面知识,激励弱势青少从小立志成材。

猜你喜欢: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社会弱势群体实际生活状况调研

社会弱势群体实际生活状况调研

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研报告

关于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