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党委政法委协助党委组织部管理政法部门领导干部调研报告] 开福区政法委领导干部
 

[党委政法委协助党委组织部管理政法部门领导干部调研报告] 开福区政法委领导干部

发布时间:2019-06-04 14:45:06 影响了:

关关于 ####党委政法委协助党委组织部管理政法部门领导干部的调研报告

####政法委:

党委政法委是管理政法工作的职能部门,在加强政法部门领导班子建设和政法队伍建设方面负有重要责任。为进一步规范党委政法委协管干部的工作程度,根据省委关于政法委协管政法部门领导干部的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局政法系统的实际情况,现就我局党委政法委协助党委组织部门管理政法部门领导干部有关问题调研情况如下:

一、充分认识政法委协管政法部门领导干部的重要意义

党委政法委是管理政法工作的职能部门,协助党委组织部管理政法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符合党管干部的原则,是中央明确规定的各级党委政法委的一项重要职责,是适应当前政法部门和政法工作实际需要,保证党对政法工作绝对领导的一项重要措施。要从维护林区社会稳定,全面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政法委协管干部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落实党委政法委协管政法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党委组织部与党委政法委要密切配合,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能和工作程序,建立和完善干部管理中有关沟通、请示、考核、审批等程序规定,积极落实协管干部职能和任务,并在工作中不断规范协管干部工作。

二、协管干部的管理工作程序

组织人事部门要在加强政法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并支持党委政法委发挥好协管政法领导干部的职能作用。配齐配强政法部门领导班子,优化班子结构,严把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的提名、考察、审批关。党委政法委要加大协管力度,完善协管干部工作机制,理顺工作关系,推进政法部门领导干部管理的规范化。

1、党委管理的政法各单位正、副科级领导干部(含非领导职务)的任免、调整及交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政法各单位党委(党组)事前要与党委组织部、政法委汇报、沟通,由党委政法委向党委组织部提出建议意见;并履行民主推荐程序,确定考察人选后,分别报党委组织部和政法委,由党委政法委书记办公会集体研究,提出意见后由党委政法委协同党委组织部对拟提拔、调整人选共同进行组织考察。根据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情况,党委组织部征求党委政法委意见后提出初步任免建议意见,由党委组织部,提请党委审批。根据政法工作需要及干部队伍状况,政法委可以直接向党委组织部提出政法各单位干部的调整建议。

2、对政法系统的后备干部,由所在政法部门党委(党组)研究,报送党委政法委,由党委政法委书记办公会研究同意后,统一报党委组织部备案。

3、由公安局任命的各科、所、队股级领导干部,要及时将任命通知和领导干部的基本情况报党委政法委备案。

4、法院、检察院的各科、庭、室、队股级干部的任免,要及时向党委政法委履行备案手续。

三、协管干部的范围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党委政法委协助党委组织部管理的干部范围包括: 政法各部门科级领导干部(含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

四、协管干部工作的主要做法

1、协助局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做好政法系统党、政领导班子的配备、调整工作;

2、协助局党委组织部做好政法系统科级领导干部和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考察、考核、管理工作;

3、协助局党委及党委组织部做好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

4、协助局党委组织部做好政法系统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工作;

5、协助局党委组织部抓好政法系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监督检查政法部门落实党委各项制度的情况.

五、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局党委在贯彻执行《条例》协管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在民主推荐过程中有时存在参加推荐人数少和民主参与面窄的现象。二是干部交流调整较少,多数在当地提职,因此,显示活力不足,对干部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三是对试用期干部的跟踪考核和对后备干部的教育管理方面,缺少有效的考核办法和严格的教育管理制度。五是在干部选拔工作中,有时存在跑风漏风的现象。

六、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协管工作措施

1、对政法部门的干部管理,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依法管理政法干部队伍的原则,要以《警察法》、《法官法》、《检察官法》等有关法律条规为依据,建立健全适应政法部门任务、特点的政法队伍管理机制,进一步推动政法干部队伍的正规化和法制化建设。

2、政法系统的干部任免,要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严格按制度和程序办事,大力推行政法领导干部竞争上岗、聘任、交流制度。政法部门中层领导职位出现空缺,除特殊岗位经批准外,一律通过竞争上岗公开选任。专业性较强的领导职务实行聘任制,聘任期一般不超过5年,可连续聘任。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按规定条件、程序破格提拔。政法委干部一般应从政法部门的优秀人才中选调,对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的必须坚决调离。政法委干部要纳入同级政法部门干部交流轮岗序列,加大交流轮岗力度。实行政法委与政法部门干部相互交叉挂职锻炼,要选拔优秀的政法委干部充实同级政法部门领导班子。

3、领导职数(含非领导职务)的设置,要严格执行省委关于干部职数设置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党委审批的机构编制方案。

4、要加强工作协调配合。政法委要积极主动协助党委组织部门管理好政法部门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委组织部要积极支持政法委发挥好协管政法部门领导干部的职能作用。党委组织部要加强对政法委协管干部的工作指导,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和规范协管政法系统干部工作。

5、认真落实谈话、诫勉、免职、辞职、降职制度。政法委要积极协同组织部门加大对政法部门领导干部的考察力度,对于领导干部和干警出现违反有关纪律禁令和规章制度或其行为引起群众强烈不满的,要及时进行诫勉谈话。对于领导干部在年度考核、干部考察中,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要免去现职。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或队伍管理不严、屡出问题,或对重大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不宜再担任现职的,本人应引咎辞职;因工作能力较弱或其他原因,不适宜担任现职的,要降职使用。

按照州建设局【2011】3号文《关于开展房地产市场调研活动的通知》的工作安排,我们调研组于7月19日至8月2日,对我州物业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进一步了解了全州物业管理的基本情况,针对物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积极探讨,由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基本情况

(一)全州物业管理概况。目前,全州物业服务企业有63家,其中一级资质1家(有托管项目外地备案企业的“**江绿城物业”), 二级资质1家(本地的企业特变物业),三级(含暂定)资质61家。从业人员4630人,物业服务总面积1178.38万平方米,有住宅、商业、工厂、医院等物业类型。2002年之前建设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费为10-15元/户•月,2003年至今新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费为0.30-0.50元/平方米•月,高层为0.80-1.50元/平方米•月。物业服务存在的主要形式包括:开发企业和下属物业服务企业“父与子”的托管、专业服务企业的委托管理、大企业或国有企业的下属物业服务企业自管(如玛电物业公司和特变物业公司)及业主自治管理。

(三)物业管理新体制建设情况。我州于2004年建立“将物业管理纳入社区建设统一管理”的体制,突破了行业管理的局限,将管理重心下沉到街道及社区,明确街道、社区负责物业管理的日常监管职责,由行业主管部门单枪匹马管理的体制转变为与基层组织齐抓共管的新体制,从而基本解决了物业管理与社区建设重复管理的问题。物业服务与社区管理结合的平台建设调动了各部门积极性,通过整合相关资源,开展“卫生进小区、文化进小区、物业管理进小区、城市居民进小区、规划进小区及法制进社区”的“六进”活动,提高了业主对加强小区物管工作的认同感和齐抓共管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州物业管理工作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但目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一)物业管理认识不到位。物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是靠哪一个部门就能解决好的,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业主、物服企业等共同配合,相互协作。在物业管理发展过程中,认识不到位的现象依然存在。主要表现有:一是一些县市的有关街道(社区)对物业管理重心下移体制认识有偏差。一些县市的社区居委会对其参与物业管理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物业管理工作实施意见》(昌市政办发【2011】76号)中也明确规定:各街道办事处、社区要把物业管理纳入社区建设工作中,指导并监督业主委员会工作,根据需要,社区居委会负责人可受聘于业主大会并担任业主委员会职务,从而形成社区、行业主管部门、业主委员会及物业服务企业“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物业管理新体制在**市的实践证明,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将物业管理纳入社区建设统一管理”的体制是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二是业主履行义务意识淡薄。由于业主自治自律能力与物业管理市场化要求不相适应,因不交物管费以及抵制物管费调整的矛盾屡屡发生。如**市光明苑小区因业主自行管理失败后,通过招投标选聘新的物管企业,物业服务费中标价为0.30元/平方米•月,但少数人提出种种理由不愿交纳,导致物管企业撤出,搞得小区物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只好暂由街道物业服务中心代管。三是相当一部分物管企业服务质量不高。有些物业服务企业不能按照物业服务合同履行约定,缺乏内部质量检查机制,尤其在低收费率或低服务标准情况下低质服务,结果导致与业主之间的矛盾频发。

(二)业主不能很好的适应物管市场化的客观要求。2004年之前实行物业管理的老小区,多为自建自管,收费低、服务低。2004年以后公开招投标的新建小区,物管服务费虽然普遍高过老小区1倍以上,但受老小区低收费的影响,收费标准较低。《劳动合同法》实施后,按规范劳动用工,物管企业应当为职工交纳“五金”(养老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物价指数持续高位增长,致使物管服务成本大幅度刚性上升,而业主仍要求物管费标准不变,物管企业无奈只有通过降低服务质量来减少亏损,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物管服务市场化、专业化的发展,如不能及时排除障碍,推进物管服务市场化进程,物业服务企业将无法生存,必然出现物管企业炒业主的现象,事实上这样的现象已经在发生。如不超前化解,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业主自治能力不够强。《物权法》颁布实施以来,业委会代表业主依法维权的意识越来越强,如**市昌建花园小区业委会代表业主要求对小区物管实行自治自管,但是在实行业主自治制度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矛盾和问题。一是业主自治的制度还不够健全。《物权法》、《物管条例》对业主自治的有关规定较为笼统,造成现在业主自治中很多问题的处理无法可依。二是业主自治运作非常脆弱,小区业主一方面要求自治,另一方面对小区出现的问题又迁怒于业委会。由于部分业主对现行业委会工作不满,未经法定程序而另行组建所谓的业委会,结果导致小区业主自治难以施行,损害了绝大多数业主利益。三是业主自治缺乏资金支持。无论是自治选举,还是业委会日常运作都需要资金,但现实状况是没有固定经费来源,业委会主任大多靠无偿服务,热心奉献,这样长期下去必然使业主自治制度难以坚持。

(四)物管有关部门之间合作不协调。物业管理涉及业主与业主委员会、开发企业、物管企业、街道办、公共事业单位等多方关系,而房屋质量、拆改墙体、治安秩序、绿化管理、二次供水、环境保护、违章搭建、占道经营、便民服务中心等具体问题,又涉及到房管、建设、规划、城管、物价、公安、环保、林业、民政等行政主管部门。由于物业管理公司是服务单位,没有执法权,遇到小区业主违规装修、违章搭建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往往得不到及时解决,致使矛盾转嫁到物管企业身上,从而严重影响到业主与物业企业的和谐。

(五)房屋维修资金归集管理有待加强。近年来,仅**市房管部门为规范维修资金管理,将物业管理中心事企分离,专门负责维修资金管理,实行“核算到幢、记账到户(套)”,建立查询系统、使用公示制度、审计制度等,其他各县市还未分离。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一方面房屋维修资金归集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一是目前许多住宅小区的共用部位,公用设施、设备急需维修养护和大修、改造;娱乐休闲设施也急需改善、增加,而这些小区没有专项维修基金,根本无力进行旧小区改造,许多问题无法解决,造成物业管理难度增大,业主意见较大。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单靠物业公司显然是勉为其难。二是房屋公共部位需要维修,资金如不能及时落实,极易引发矛盾,造成业主上访。三是房屋维修资金用完后,如何续筹尚没有具体办法。另一方面,也还存在着维修资金使用报批手续繁琐、资金到位时间长、实际支取使用难等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六)物业公司与开发商的职责界定不明确。由于开发商与物业管理企业的职责界定欠明确,往往会造成某些责任的盲点。在绝大多数小区中,业主大会制度还没有得到真正实现,部分物业企业与开发商间呈现出的是“父与子”关系而非合同关系,与业主之间也没有什么协议。在这种体制下,建管不分、责任不清的情况较为突出。近年来的物业投诉案例,几乎80%以上都是开发商遗留下来的问题,如房屋质量问题、小区规划问题等等,真正该由物业公司负责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物业管理企业直接面对业主,是第一线投诉对象,往往成为开发商的“替罪羊”。

(七)物业前期介入不够。与其说物业前期介入不够还不如说是开发商在项目规划设计时没有对售后服务做充分的考虑。商品房作为特殊的商品,它的售后服务直接影响到开发企业的品牌树立和企业形象。意识到这一点的开发商我们会说他是在做品牌、树形象,但实际上企业追求的始终是利益最**,为优质售后服务提前规划设计、提高配套标准带来的就是经济利益。

三、几点建议

物业管理涉及业主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到城市管理和社会稳定。面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

(一)要不断完善物业管理有关政策。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涉及物管的许多政策法规存在着过时、偏离实际、甚至处于真空状态等问题,有必要及时加以清理完善。建议尽快制定《昌**物业管理实施细则》,以加强我州物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性;尽快出台我州住宅小区业主大会规程,指导业主委员会依法依规履行职责,使业主自治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制定物业管理项目考评办法,加强对物管企业的监管,督促物管企业改进服务态度,提高物管水平。近年来,物业管理服务刚性成本的增加给物管企业造成经营压力,迫于经营压力,部分物管企业要求从一些小区撤出,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要尽快成立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作用。现在一些小区物管退出后,仍然有一些物管公司去低价托盘,从而造成恶性循环。解决此类问题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制定行业自律和惩戒规则对此类行为加以约束。此外,要规范物管退出机制。现在的物管市场不怕业主炒物管,就怕物管炒业主。物管企业在物业服务合同到期后,因物业服务费得不到调整而选择撤出,业主一旦不能及时选聘物管公司,撤出后必然留下管理的真空,并将难题留给政府,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二)要建立健全行政协调机制。物管工作涉及到政府诸多职能部门,有关部门能否做到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直接关系到物管工作的好坏。依据《物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在行业监督管理方面的问题应由房管部门处理;依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城市供水条例》、《城市燃气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工程质量、供水、燃气、拆改承重墙等方面的问题应由建设部门处理;依据《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规定,未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活动中搭建建筑物、构筑物的,或者擅自改变住宅外立面、在非承重外墙上开门、窗的问题应由规划部门处理;依据《城市绿化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绿化方面的问题应由园林部门处理;依据《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占道经营、违章搭建、乱拉乱挂方面的问题应由城管部门处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小区治安安全、车辆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应由公安部门处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有关规定,小区内废水、废气、噪音、振动、油烟等环境方面的问题应由环保部门处理。建议政府能够尽快出台文件明确各部门有关物业管理的职能,建立统一协调机构,并将涉及物业管理方面的各部门职责纳入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核,做到有奖有罚,奖惩兑现。

(三)要坚定不移的推进物业管理重心下移。建议将物业管理重心下移的机制纳入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核,实行月点评制度,积极推进物业管理重心下移工作的落实。尽管在物管重心下移后,街道、社区已进入物业管理的角色,但物管重心下移工作的诸多方面还需进一步改进、提高。如充实物管队伍,定期召开社区居委会、物管企业、业委会联席会议,组织物业服务质量监督考评等。财政要继续给予旧有小区经费补贴。各县市财政应将此经费列入政府正常的财政预算,同时州财政部门要对各县市财政部门专项经费补贴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确保经费及时到位,专款专用。

(四)要积极稳妥地加快物管市场化步伐。要真正提高物管水平,可以说,加快物管市场化进程已成为毋庸置疑的最佳选择。当前,物业服务质价不符、服务费价格标准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这是物业管理市场化发展进程中遇到的最大矛盾。全州物管有关行政部门要加强物业管理行业监管,督促物业服务企业按照合同约定的标准提供服务,真正实现物业管理按市场化规律运作。为此建议:由各县市房管、物价、劳动部门对物管费用进行价格测算,适时调整物管指导价标准,实行菜单式收费服务;要积极发挥物管行业协会职能,规范行业自律,避免低价、低质恶性竞争,对老旧小区低于最低标准服务价格的,通过行规限制物业企业托管;要规范物业招标行为,通过市场杠杆作用,达到优质优价及优胜劣汰;要规范物业服务企业用工,刚性推进新建物业服务价格的市场化,改变低收费、低工资、低服务的窘境。以规范用工推进市场化,以市场化带动专业化,从而有效提升物业服务水平。

(五)要切实加强房屋维修资金的归集和使用管理工作。维修资金是房屋的“养老金”,是业主自己的钱,减免、缓缴都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一方面要认真做好房屋维修资金的收缴归集工作。有关部门要加大协调力度,对一些欠缴的维修资金要抓紧催缴到位;对一些按市有关规定减免的维修资金能够在年度财政预算中落实;对应从企业改制资产中剥离出来的维修资金应按规定缴入专户。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对房屋维修资金的使用管理。尽量简化维修资金的报批使用手续,实行一站式服务,以方便群众,使维修资金的使用管理真正做到透明、便捷,规范化、制度化。

(六)理顺物业服务企业与开发商的关系。要明确建设与管理的责权利,逐步推进房地产开发、销售和物业管理分业经营,改变物业服务由开发商派生出来并依附于房地产开发的状况,使物业服务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独立进入市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实施专业化管理,从体制上解决建管不分弊端。同时对开发商的遗留问题,不能让物业服务企业当替罪羊,对这些问题的界定要尽快明确下来。

(七)物业前期介入应包括项目前期规划设计、商品房预售审批、前期物业服务协议的签定及商品房销售时物业服务协议的签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特别是规划、房产部门应充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将物业前期介入纳入到项目行政审批的必要条件中去,也可将此内容列入地方性法规的条款中。

(八)加快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的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机制,建立“以质论价、质价相符、合同约定”的服务收费体系。根据建设部自治区制定的有关办法,协同有关部门完成以普通住宅(包括售后公房)为主要对象的“分等定级”收费指导价具体方案,规范物业管理的收费,减少收费矛盾。完善收费标准,规范物业管理收费行为。首先,有关部门应制订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现行的物业管理收费办法是对小区定级、按建筑面积计费。由于该办法对物业管理服务的内容和标准都没有细化和量化,居民和物业管理公司往往对小区定级各执一词,部分业主因此而拒交物业管理费。因此,建议州建设局、物价局要根据《自治区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实施细则》、《自治区普通住宅物业管理服务等级及标准》以及居民的不同消费需求,尽快研究制定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费指导价格体系,方便不同层次的居民根据自己的消费水平选择相应的物业管理服务,充分体现市场的多样化。其次,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应实行明码标价,将收费项目和标准及收费办法在经营场所或收费地点以醒目方式予以公布。让群众了解自己应尽的义务和应享受的权利。了解自己哪些应该负担及负担多少,哪些属于不合理负担可以拒绝。把政策和收费标准向群众讲明,从而提高住户的自觉纳费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物业管理企业还必须定期向住户公布收费的收入额和支出账目,公布物业管理年度计划和小区管理的重大措施,接受主管部门、业主委员会或产权人、使用人的监督。对随意提高收费标准或乱收费的,小区管理委员会、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有权向收费主管部门投诉,对构成价格违法行为者,由政府物价检查机构依法同时,要加强对物业管理收费行为的指导监督,严格实行明码标价和收支定期公开制度,做到明明白白消费,明明白白服务。

(九)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培育成熟的物业管理消费群体。物业管理工作要发展,要产生质的飞跃,必须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赞同。要充分利用多种舆论工具,采取生动有效、深入人心的方式,加大对物业管理的正面宣传和引导,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推行物业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由此将带来居住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等多方面的实惠,从而树立“花钱买服务”的消费意识。帮助居民提高物业管理意识,使广大居民认识到搞好物业管理,创造良好家园需要生活其中的每一个人的关注、参与和贡献,使绝大多数市民家庭都能自觉遵守小区的管理规定,并自觉把物业管理消费作为家庭支出的组成部分,从而营造一个全社会了解物业管理,关心物业管理,接受物业管理,支持物业管理的良好氛围。 各物业服务企也应采取多种途径加强与业主之间的沟通,主动搭建平台让广大业主积极参与到小区物业管理。如在窗口地段开辟宣传专栏和宣传橱窗,要在主要交通要道设置过街横幅及大幅标语,使物业服务成为舆论热点;根据小区业主情况开发企业、物业企业可以组织业主开展一些业主即感兴趣又有意义的活动,例如家装设计比武、重大节日庆祝活动、公共设施环境业主义务监督员、公共绿地、树木的家庭“领养”等。社区居委会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实施物业管理的重要意义和有关政策措施,为全面开展物业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消除广大群众长期以来在行政性、福利性管理模式下形成的无偿服务的陈旧观念,加深对现代物业管理性质、内容和服务范围的认识和理解,从而积极支持这项工作,促进物业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十)物业服务企业应开展多种经营,增加企业效益。物业管理企业采取“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物业服务公司要取得经济效益,既要通过各种方法降低成本,又要开拓经营渠道增加收入。1、扩大经营规模。物业服务是微利服务行业。尤其是在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下,物业服务公司只有扩大规模,降低成本,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才能生存发展,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2、扩大管理类型。目前,不仅居民住宅实行物业管理,而且学校、银行、商场、医院、酒店等,也可被纳入物业服务市场范围,成为各物业公司竞投的目标。 3、扩大管理品种。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可以派生许多与此相关的分项产品和系列产品,包括机电维护、清洁、绿化、生活服务以及物业策划、代理、顾问、租赁等。物业公司应积极开拓系列产品业务,丰富专业内涵,为社会提供服务,增加企业效益,同时有效地支持了业主的发展。

**设备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提升公司设备管理水平,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于2011年8月24日9月7日,分别对**、**、本部**、**、**、**4个主线厂,就设备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对存在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现将调研情况归纳分析如下:

一、公司设备管理工作现状

**设备管理的职能机构设在**,主要负责全司设备运行、备件、检修、固定资产投资、资产的调剂处置及水电等业务的管理。现有专职管理人员23人,平均年龄43岁。

从组织构架上看,各子公司、二级厂都设置了专门的设备管理机构,配备了专兼职设备管理和点检人员,虽然各单位对设备管理机构职能职责的界定有所差异,但从公司到厂/子公司、车间、班组各个层级的管理网络是健全的,运行是有效的。

2006年以来,随着红、**的相继投产,以及公司为调整产品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节能减排,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而实施的一批技术改造项目,使设备向着大型化、自动化、高速化、连续化的方向发展,装备水平的提高对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仅从资产数量和规模两个指标看,2005年以来,资产数量由8019台(套、幢)增加到17488台(套、幢),增幅达118%,资产规模由60.65亿增加到150.39亿,增幅达148%,设备管理的范围和深度在逐步扩大和加深;随着红、**的建成投产,管理区域已从单一地区向跨州市发展,管理难度和复杂性也在加大。

面对挑战,近几年来,设备系统在继续坚持“预防和维修相结合,全面推行设备点检制”等一些经实践证明是有效可行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的基础上,为提高管理效能,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推行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尝试利用企业信息化平台进行设备综合管理,一些结合实际有特色有可操作性的设备管理工作开始以专项工作的形式在实际管理中运用实施,比如:星级设备管理体系的推进,点检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备件定额编制、备件图纸电子化、检修业务功能承包、备件材料功能承包、技措项目的后评价管理等。这些工作的推进,在加强和规范基础管理,提升管理效能,以可控、经济的设备运行质量为生产保驾护航取得了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逐年进步,设备运行安全有效。

**近几年的设备运行和备件管理方面的主要指标情况

年 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资产数量

(台、套、幢))

8019

11899

12768

12945

17106

17488

设备利用率(%)

79.31

86.49

83.91

82.71

84.7

86.46

事故故障停机率(‰)

3.11

2.72

2.78

2.52

2.81

2.00

设备事故

11

19

18

9

11

7

备件平均库存(万元)

/

/

39712.80

53906.16

50530.04

备件总消耗(万元)

/

/

42049.54

56606.01

63005.01

备件周转天数(天)

/

/

345

348

293

(说明:备件指标中,2008年4月以前(ERP系统)未含红**的数据)

从统计数据不难看出,2005年以来,在资产数量和规模逐年增加的情况下:

(1)事故故障停机率持续下降,设备事故也呈逐年下降趋势,设备利用率逐年上升,有效生产时间增多,设备处于稳定运行的可控状态,为公司生产经营目标的完成做出了贡献。

(2)备件平均储备资金逐步控制,2011年8月备件平均储备48167.47万元,较去年同期降低了3353.58万元,备件资金周转天数也降至267天,为公司降成本增效益做出了贡献。

2、星级设备管理体系的推进,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设备基础管理工作,有效提升了**的设备管理水平。

2008年以来,通过星级设备管理体系这一平台,“三大”规程和“四大”标准得到持续有效改进,健全了特种设备、安全环保设施、防雷减灾设备管理制度,加强了各生产单位/子公司、基层(车间、班组)的设备基础管理工作,加强了对生产现场设备跑、冒、滴、漏的治理,使设备运行、检修、备件、固定资产投资及资产处置等管理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管理流程进一步规范有效,通过备件定额编制、备件图纸电子化等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设备基础数据和技术档案。同时,在开展星级设备管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锻炼了设备管理队伍培养了人才,一大批年轻的设备管理人才脱颖而出,**、**特别突出,为今后搞好设备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可以说,星级设备管理工作,有效推动了**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为实现设备低故障、低成本和高质量、高效能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管理支撑,其促进作用得到各单位的一致认可。

目前,此项工作正按PDCA循环的原则,持续不断地优化完善,促进设备管理工作的创新和整体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及改进。

3、启动点检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强化对设备隐患的控制和管理力度。

2010年,以**厂为试点,启动了“设备点检网络化管理”项目。点检管理网络化的建成,进一步梳理和规范了设备点检管理体系,提高了现场点检工作效率,实现了点检记录无纸化,点检结果传输网络化,提高了点检工作实效,有利于设备管理的各个层面及时掌握设备状况,使设备点检工作得以真正落实,为及时消除设备隐患,防止设备事故、故障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拓展了SAP系统PM模块使用的宽度和深度,也为建立健全专职点检员的业绩指标,为指导、检查、评价点检员的工作提供了平台,为深化设备点检制找到了一条新路。这项工作今年继续在**、**及本部其它生产厂推广。

点检工作的加强,使设备事故故障停机率得到有效控制,以今年上半年为例,**烧结2#主抽风机,棒线厂四作区精轧23#轮箱,都是通过点检发现隐患并及时处理,避免了隐患的扩大及事故的发生。

4、设备经济管理理念不断加强,方式不断创新,管理效能不断提升。

近几年,在注重设备技术管理的同时,也围绕降成本这一中心,不断加强设备经济管理理念,功能承包、零库存、备件修复“三定”管理等工作的推进,有效地降低了维修成本和备件储备资金和备件库存,提升了设备的管理效能:

◆坚持推行修复“三定”管理(可修复性的判定、修复内容及价格的判定、修复后成果评定),采取正激励手段,修复工作成效显著,2010年备件修复节约金额4875.88万元,2011年上半年备件修复节约金额3425.86万元。

◆维修工程预决算实施贴近管理,将事后签证变为事中签证,设备检修工程结算引入税收筹划,结合对检修合格施工方的管理,建立了一套与之相配套的检修工程费用结算税收实施办法,主要施工单位转入增值税合同签订、检修费用审定等管理程序,仅2010年就创造效益近400余万元。

◆逐步规范完善了闲置、报废资产管理制度,使管理流程顺畅,职能职责明确,奖惩适当等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和机制。2004年-2011年8月废旧物资处置变价收入累计达到2.2亿元,取得较好的管理效益。

5、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更规范。

几年来,通过管理创新、制度建设、调整运行机制来规范项目投资管理、约束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逐步规范完善了固定资产投资等管理制度,项目建成后的收尾工作进一步加强,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形成了决策科学、监管有效、效益优先;管理流程顺畅,职能职责明确,奖惩适当等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和机制。

2007年以来,重点组织了昆钢新区185抗震钢生产线,红**填平补齐,**钒资源综合利用技改项目,及一些除尘改造、烧结机烟气脱硫、风机水泵变频节能技术,钢渣回收等节能减排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0.4亿,现在,**已具备年产870万吨钢的规模,**形成面对东南亚市场的精品**和型材基地,**也将成为提炼标准钒渣、精品**和优质带钢基地。

二、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虽在设备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管理和降成本提升管理绩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范围和区域的不断拓展,管理精细化要求的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标准的不断提升,环保考核力度的不断加大,给设备管理工作带来更多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人员紧缺,特别是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储备不足,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设备管理系统的人员构成状况,与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有差异,对后续生产组织工作是个严峻的考验。主要表现在:

(1)人员紧缺。近几年随着公司改革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由于充实到新生产线、转岗分流和自然减员等因素,导致设备系统人员紧缺。目前设备系统人员共928人,仅占在岗职工人数8.75%,其中设备管理人员:228人,占职工总人数的2.15%;设备点检人员414人,占职工总人数的3.9%。近期新区投产在即,人员紧缺问题不仅突出表现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方面,操作人员也同样面临紧缺问题。

(2)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储备不足。目前公司设备系统中近82%处于30—50岁这个阶段,30岁以下年龄段人员不到12%,后备人员储备不足,已出现后继的年轻专业人员储备断层,特别是在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如机械、电气、液压、自动化等)、或操作维护专用特殊设备的人员(如行车、磨床、锌层测厚仪等)方面,问题更加突出,部分专业岗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对稳定生产影响很大。

(3)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从设备系统人员统计情况看,学历为大本以上的有162人,仅占总人数的23.75%,其中研究生学历仅9人;410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仅占总人数的44.18%,而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仅35人,仅占总人数的3.56%,远远不能满足公司大型化、高水平装备的管理需要,专业技术水平和专业分析工作亟待加强。

(详见附件1:设备系统人员统计表)

2、维修力量总体薄弱,维修技能下降,维修质量有待提升。

维检中心业务扩张后,维检力量和技术水平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由于骨干人员分流过多而补充不足,熟练技工少,补充人员短期内无法上手,所承担的维修任务和维修质量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由于技术力量不能有效集中,工作效率下降明显,特别是在中夜班对故障处理时,处理不及时或处理时间较以往延长,拖延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已有影响生产组织的情况发生。

3、备件采购质量和采购周期的问题。

这次调研中还反映出一个共性的问题是:备件采购周期较长,不利于备件库存控制;部分备件虽然采购价格低,但质量差,使用周期短,使用成本高,甚至发生因备件质量导致的设备事故。据统计,2006年以来,因备件质量不良造成的设备事故就有23起,占事故总数的31.5%。因此,今后在备件采购时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兼顾性价比。

另外,备件修复管理过程中信息跟踪困难,部分备件外委修复周期过长。功能承包存在以包代管情况,功能承包消耗定额统计工作较为薄弱。

4设备事故还未得到有效控制。

从2005年以来,虽然设备事故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2006年以来,由于备件质量原因造成的设备事故占了事故总数的三分之一;由于维护不周、失修引发的事故也占了一定比例,而且事故集中发生在2006、2007年,特别突出的是**,反映出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因素带来的后续影响;另外重复性事故也时有发生,**厂四烧制粒机2次事故、**2#精炼炉真空断路器击穿2次、1#转炉高速轴断2次,虽然是备件质量原因导致的事故,但也反映出我们在事故管理方面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反映出满负荷的生产节奏给设备带来的影响,也反映出拼设备现象,如何处理好生产组织与设备管理的关系是今后保证公司生产经营目标实现至关重要的工作。

5、设备老化问题已开始逐步显现。

目前,整个公司设备的制造,投产年限不同,设备的装备技术水平差异较大,设备运行、维护的受控性也有差异。本部大部份生产线已投产近二十年,存在设备老化问题,特别是一些控制系统,升级改造困难,设备零星事故多;红、**设备也已运行六年,高炉、烧结机、连铸机等设备都面临中修问题。

6工艺流程、设备档次对投运后的设备运行管理存在较大影响。

目前,昆钢的设计审查只能依靠少量工程技术人员把关,不能完全有效地对设计进行优化,因此有的项目存在设计上的先天不足。EPC总承包模式因时间节约、投资可控,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等优势而在公司得到较多推广,但在建设过程中,因总承包**平参差不齐及考虑到其自身利益问题,总承包商存在降低工艺装备的选型档次问题,这也给投运后的设备运行管理带来不良后果。

三、下一步的工作措施和建议

针对存在问题,下一步设备工作将继续按照“运行有效、保障有力、系统优化、节能降耗”的设备运行与管理方针,从夯实基础管理入手,努力提升设备综合效能,发挥好设备的保障作用。

1、发挥设备能力,实现保产目标

下半年,发挥设备能力,保证生产稳定顺行,是设备管理最重要的任务。为此,需要全司设备系统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设备的点检维护,要将各个层级的点检、巡检工作落实到位,履行好日常点检和维护设备的职能,避免突发性事故。

二是正确操作维护设备,严格遵守润滑制度,重申“清洁、紧固、调整、润滑、防腐、安全”十二字方针,确保设备完好并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三是精心组织好后几个月的检修工作,确保检修质量和检修效果。

四是按照节点组织好新增产能项目,力争早日投产达产,早日释放投资效益。

2继续以星级设备管理为平台,加强基础管理工作。

星级设备管理体现了对设备实行全面、全过程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要求。完善的制度体系、程序体系、评价体系和改进体系,将有助于将星级设备管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地推行下去,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整体设备管理水平。

自2008年开展设备星级管理工作以来,成效有目共睹,但还是暴露出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星级设备管理向更高星级推进时,低星级基础工作保持巩固不够扎实,2010年评定时开具的不符合项及待整改项中,有100项不符合项,135项待整改项。其中一、二星级的不符合项47项占47%,待整改项110项占81.5%。因此,设备基础管理工作持续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正确处理好日常工作与推进星级设备管理的关系,将星级设备管理工作地推行下去,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整体设备管理水平。具体抓好以下工作:

◆公司将加大星级设备管理工作督促检查力度,希望各单位继续深入开展好星级设备管理工作。

◆加强巩固一、二、三星级设备基础管理工作是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努力才能做好的工作,也是我们做好一切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保障,务必请各生产厂/子公司进一步加强落实好星级设备管理各项工作,真正使星级设备管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继续做好设备维修技术标准和维修作业标准的编制工作。

◆坚持强化备件计划源头管理。通过日常管理、监督和检查,进一步做到“建立计划管理网络、严格计划编审程序、完善计划管理制度、规范计划填报内容”,充分发挥备件计划龙头管理作用,确保计划的准确性和严肃性,提高备件计划命中率。

◆为规范设备、备件质量检验管理,保证设备、备件采购供应质量,加强设备、备件采购供应流程中“监制、出厂前检验、到货检验、入库前检验、质量跟踪”等工作,减少或杜绝因设备备件的质量问题而导致在投入使用后造成的不利影响和严重损失,各相关单位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昆钢股〔2009〕204号设备备件质量检验管理办法。

◆加强备件修复管理。进一步规范备件修复“三定”管理,完成在ERP系统建立备件修复申报(无纸化)管理模式,提高备件修复管理效率。

◆夯实备件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备件基础数据和技术资料。继续组织备件定额工作,2011年备件定额编制率达80%以上;继续组织备件图纸电子化工作,2011年备件图纸电子化率达50%以上。

◆与国贸公司共同做好降低单一来源采购工作,抓好备件、材料的技术资料管理和标准化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物料申报管理,为保质采购打好基础。

3坚定不移地推动点检定修制,并探索和推进操检结合的检修管理模式。

随着公司的继续发展,必然造成人员的进一步分流,检修力量的进一步消弱,因此要坚定不移地推动点检定修制,并探索和推进操检结合的检修管理模式。要以点检信息化建设为契机,通过分步推广设备点检网络化管理,深化设备点检制;要通过点检网络化管理系统的建立,梳理和理顺点检管理体系,完善优化点检标准、维修技术标准和维修作业标准,进一步明确点检职责,组织好各个层级的点检工作,建立起保障设备的四道防线。

◆加强岗位日常巡检。由操作工通过听、闻、看,对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发现异常和隐患,及时修理,及时排除小故障;对关键、重点设备,班中定时巡检,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通过操检结合,建立防止设备事故发生的第一层防护线。

◆组织设备专业联检。利用各种检测仪器,以一定的原则和技术标准为基础,对设备进行全面、细致、实时、动态的检查,通过点检网络化管理系统,将检查结果加以分析统计,以准确及时的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建立指导设备检修的第二层防护线。

◆专业联合技术诊断。即在日常点检和设备专业点检的基础上,对状态发生变化的设备,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更深一层的技术检测跟踪分析,建立保障设备的第三层防护线。

◆设备劣化趋势管理。在已建立的设备状态档案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分析和统计分析,找出设备状态的劣化规律,并将此规律作为进行预知维修的重要依据,从而形成设备的第四层防护线。

3、加强设备的经济管理,提高设备综合效能,为公司增效益做贡献。

设备管理最终要取得两个成果:技术成果和经济成果。即一方面要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另一方面要节约设备维修与管理的费用,实现设备综合效能最高。

◆要树立设备终生价值管理的理念,强调设备在寿命周期中全过程的管理,特别要强化设备前期管理,清楚明晰地界定项目的范围、工艺装备的选型档次,这是降低设备管理成本的基础;在招标时,除报价是最主要因素外,也要将从业资质等级、工程业绩、组织管理能力、信誉等因素考虑在内,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工程项目的复杂程度选择合适的承包商。要以设备的最经济寿命周期费用为主要参考指标,从设备的选型设计开始,全系统考虑设备终生价值管理。

◆要利用设备诊断技术,实现设备事后维修向预知状态维修过渡,保障设备运行状态稳定。把实行设备的精密诊断工作作为未来设备管理需完善的工作之一。

◆要树立以“养”为主的理念,提倡主动维护。生产实践证明,设备管理工作应执行以“维修为主,检修为辅”的原则。在加强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对重点设备实行重点监控维护管理,配置必要的在线监测仪器,要通过磨损检测、振动检测、温度测试等技术的综合运用,提倡主动维护,实现控制设备磨损,减少或避免设备故障的目的,从而减少故障维修、事故抢修,不断优化设备维修制度,延长维修周期。

◆继续推行备件零库存、检修业务、备件材料的功能承包管理,规范和强化功能承包定额统计工作,制定下半年功能承包及零库存实施计划,清理现行功能承包项目并积极推进延续工作。

4、加强设备管理的队伍建设,加紧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当前公司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人力资源相对紧张。随着生产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管、用、养、修设备的人才要加紧培养和储备。

◆各单位在加强人力资源调配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技术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

◆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是一个长期培养和积累的过程,要注重各岗位后备人员的培养,对具备潜力的人员,要提前采取多种方式加快培养和锻炼。我们作为管理部门将组织好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各单位要组织好业务技能培训,完善个人自主学习提高的激励机制。

◆要加强对先进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学习研究,可组织国内同行业及各单位设备系统之间的技术经验交流。对先进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进行考察、学习、引进、移植、总结、推广,使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与设备管理水平同步提升。

5、根据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模式的变化,思考和研究设备管理工作。

随着新区分公司的成立,根据公司的经营发展思路,今后**将形成**、**、本部、新区四大生产基地,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变化,面临新的课题和挑战,设备管理工作如何调整和定位,是我们设备系统必须思考的问题,需要更进一步明确管理层次,明确职能职责,明确工作要求,加强宏观管理,更好地提升管理效能,为生产保驾护航。

四、体会和建议

通过这次交流、调研,我们较为真实地了解到了**目前在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看到了设备管理工作与企业生产发展要求之间的差距,同时也更深地认识到,设备管理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环节,企业设备改造、更新换代与装备水平升级的速度,对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更精细化的要求,与传统设备管理模式相比,在提倡对设备实行全过程、全员综合管理的同时,更提出不仅要重视设备的技术管理,还要重视它的经济管理,提高设备的投资效益和利用率。

同时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人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必须通过全员参与来推进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要从公司层面把设备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安排,要从政策方面加强正向激励机制,既要培养设备方面的领军人才、专家队伍,又要造就能胜任各专业、各岗位工作的一大批操作、维护、管理的能工巧匠。

要强化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要补充和加强设备系统的管理和专业技术力量,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不同形式的培训、岗位技能竞赛等手段,不断提高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点检员的综合技术素质,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加强专业分析工作,提升处理应急、突发问题的能力,为提升设备管理水平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总之,只要我们真正把星级设备管理和日常设备运行、点检、备件、检修管理等方方面面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认真落实好上述各种措施建议,就一定能够搞好**设备管理工作,为公司生产经营提供稳定可靠的设备保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