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写出真情实感之我见 乡村振兴战略之我见
 

写出真情实感之我见 乡村振兴战略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9-06-22 04:22:02 影响了:

  托尔斯泰说过,“优秀的作品都是蘸着自己的血肉写出来的,真诚的文章是从作者的心里流出来的,而不是硬挤出来的。”只有真正动了情,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东西。但反观时下高中生的作文,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写古代的多,写现实的少;写虚情假意的多,抒真情实感的少;在注重文采,追求形式的东西上下足了功夫,缺少对社会的深入思考和关注。高中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的现状令人堪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该如何解决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做点粗浅的探讨。
  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是由内因和外因造成的,高中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亦是如此,内因来自学生本身,外因源于学校和教师,内外因共同造成了高中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的现状。首先,学生缺乏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写作缺乏源头活水。陆游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而时下的高中生缺乏的正是作文之外的功夫,他们在教室的时间长达十二三个小时,整天埋在题海之中,很少与社会接触,也很少有思考的时间,写作缺少源头活水。缺少生活的体验,缺少思考,又怎么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呢? 其次,学生有话不会写。随着以电视为主的音像媒介普及后,时下高中生知道的事情也不会太少,大至世界社会,小至学校家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会扣住他们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奋。他们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他们“胸中的积蓄是决不会贫乏的”(叶圣陶语),问题是许多可供他们写作的材料或视而不见或不曾仔细地观察或不曾真切感知体验而成为过眼烟云。最后,考试的指挥棒和学校的功利性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很多教师都是一个态度,考什么就练什么。如考话题作文,教师在备考时就跟着训练话题作文,并在指导时,只是要求学生如何如何写,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怎么安排结构,总要求学生的作文立意要深刻,写一件事一定要写出这件事给你什么有益的启发和教育,写一个人一定要表现出这个人的高尚品质,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人为地使学生的作文走向单一化、模式化。
  陶行知先生说:“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要教育学生对生活真诚,不欺骗生活,因为生活本身是真实的。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呢?
  一、要让学生关爱人生,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孕育情感
  叶圣陶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先生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我们要抓住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从生活这个“源”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所以,要想学生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就必须教会学生面向社会,关注生活,要以饱满的热情和自己独特的眼光与视角去观察周围的客观事物,并建立感情,再将这感情融进写作中,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不愁没有感情,没有感染力。 生活中每一天都会发生许多事,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甚至有些事看起来很平淡不起眼,如果不去用心品味,也许就过去了,全然不留一点痕迹,导致提笔时便觉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用心去感悟生活。凡事都仔细琢磨品味一下,经常与身边的亲人、朋友、教师、同学等进行换位思考。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看待事物,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实践证明,从生活中选材,让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写实感,学生才会愿意写作,热爱写作,才会让写作成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二、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用心体验生活,引发真情实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来源。”观察是人类获取写作材料的主要渠道,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发挥着“龙头”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基础,体验生活的渠道,获取材料的源泉。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引导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观察的对象。比如要写周围熟悉的人,首先要选定目标,注意观察。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有没有与别人特别不一样的地方?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类似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提醒。很多观察体会,很多灵感往往是转瞬即逝的,一不留神就会溜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体验生活,引发真情实感。
  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呢?这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和培养。首先,我们的写作课应向生活“开放”,求教于生活,让美好生活本身去触动学生写作的灵性。其次,要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入手,对生活的细节、人物仔细观察和记录,并坚持不懈。再次,应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深入思考感悟,对素材进行加工提炼。最后,经常鼓励学生写真事,抒真情,大胆表现自我。引导学生不断地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观察、体验、感受,不断用自己的文笔写出自己的心灵感悟。
  三、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发散性思维已成为我们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课题。在作文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不应禁锢学生的思维,我们要创设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作文课氛围。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质疑问难,诱发发散性思维;要精心设计作文训练,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要逐步引导学生“写自己之得”“抒自然之情”。写作理应是对学生自我感悟、自主表达、自我展现等愿望的满足,只有让学生融入自由、开放、宽松的写作氛围之中,才能够指导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真情实感是好文章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情真意切的文章,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否则,就犹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尽管精致,却缺乏生命活力。如果学生在写作时缺乏真情实感,就只能从主观上拔高题意,或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因此,我们的写作教学只有让学生把握住表达真情实感这一底线,才能让写作真正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审视自我、完善自我的精神手段。
  (作者单位:广东省龙川县第一中学高中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