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公共空间中的涂鸦特征刍议] 简述涂鸦阶段的表现特征
 

[公共空间中的涂鸦特征刍议] 简述涂鸦阶段的表现特征

发布时间:2019-06-24 03:52:59 影响了:

  摘 要:本文基于对涂鸦生成语境的探讨,以及涂鸦艺术家与涂鸦者差异关系类比,进而对公共空间中涂鸦的特征展开分析并做详细论述。  关键词:涂鸦;涂写;公共空间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047-01
  英国作家阿达斯·赫胥黎曾于20世纪30年代在其小说《美丽新世界》中,描述了一个基于机械文明创造下的反乌托邦式的社会。而涂鸦艺术作为伴随经济全球化步伐,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户外艺术行为与公共艺术形式,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尤其是20世纪后期的作品,更是承载最前沿的视觉符号与视讯,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涂鸦也成为了特定文化群体的“美丽新世界”。
  关于涂鸦艺术的定义,目前最有公信力的说法是源于1966年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州,最初的涂写形态只是自家门牌号码的简单喷涂,直到70年代初期至中期,涂写方式以及图式都有了改进和发展,公共汽车、电话亭、报刊亭等也都成为涂鸦的介质,并不仅局限于墙面。本文就公共空间中的涂鸦介质、涂鸦行为以及图式分析,进一步论述涂鸦者涂写行为的心理指向。
  涂鸦的英文解释是Graffiti,从单词的语法结构来看是复数形式,这表明涂鸦本身属于特定群体的集体协作行为,涂鸦又有在墙壁上胡乱图写出的图像或画的意思。涂鸦更是一种近乎书写的行为,这除了涂鸦的样式类文字符号或者文字以及图形形象所占的比重较大之外,大部分的图式均是以类似书写的方式,高度概括或以最简明的手法扼要地传达意图,不去进行刻意地绘制。直到后来涂鸦艺术中图像,符号,标志却反过来超越文字成为了涂鸦艺术中的主导。毕竟图像相对于文字具有直观性,更能体现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和其作品的主导思想。
  一、涂鸦者与涂鸦艺术家的差异
  尽管涂鸦是置于公共视野中,并如作品般以近乎展览的姿态呈现,然而涂鸦者本身却是处于隐匿的位置,因为在国外涂鸦行为是被法律明令禁止的,虽然涂鸦者并没有因此而中止他们的表达欲望。涂鸦行为本身是一种对官方意识形态的反叛,包含对社会现状不满的同时也是一种彰显自我直觉与个性的自由艺术表达方式。如果以艺术史的立场来观照,涂鸦从属于行为艺术,因此也能够很快地引起社会政治界和媒体,以及主流艺术传统艺术文化界的注意。于是以书写为主的文字或符号开始被以描绘为主的精致的卡通绘画所取代。随后有着专业学院派训练的创作者以及团体开始跟进,涂鸦艺术开始进驻艺术画廊,并举办展览以及开始出现相关的艺术活动。自此涂鸦的性质开始发生转变,从事涂鸦活动的人也分为涂鸦者与涂鸦艺术家。涂鸦者直接传达其情绪,不受具体要求和规范所制约,而涂鸦艺术家则是需要考虑到美学理念以及绘画技巧的参与,并且涂鸦艺术家的创作作为作品展览,并被画廊的资金系统所收编,于是涂鸦也由原先的反文化艺术演变成一个真正的艺术的分支,涂鸦艺术家们的作品成为与传统绘画拥有一样性质的艺术。涂鸦者所展现的是个人化的风格,而涂鸦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则要受画廊要求的制约。
  二、涂鸦艺术的特征分析
  (一)短暂性
  涂鸦之所以游走在法律的边缘,一部分重要的原因在于对公共环境的破坏,最初的涂鸦涂写动机在于政治激进分子用来表达立场度和街头帮派争夺领土的标志之用。二战之后,各国政府尤其是欧美国家需要重塑自己的全新形象,首先着力点在于历史和建筑,而涂鸦无疑成为对城市公共形象的规范性最大的威胁。作为草根阶层的少年们在列车里外写着下流猥亵的字眼已多有所见。因此涂鸦总是遭到及时的清理,另外,由于涂鸦的介质是呈现在公共空间,因此,不可抗力因素如雨水冲刷等,也是造成涂鸦破坏或消失的重要原因。但是涂鸦本身作为一种视觉样式并没有问题。涂鸦也许正是来自它的反叛宣示,于是被街舞文化所吸纳,并成为其中重要的艺术象征。涂鸦的工具主要是喷漆或笔刷,喷漆的特点在于喷枪能够依靠空气压力,分散成均匀而微细的雾滴,快速涂布色彩或喷画形象,笔刷更容易体现直觉以及制造更多偶发效果,这些特质符合涂鸦者迅速完成涂鸦的同时,也为涂鸦者被警察追赶时最大限度的争取时间。因此,涂鸦的短暂性特点也在于其需要迅速完成。涂鸦是一种意念,有自己的灵魂!那是“以讽刺政府为主”。以涂鸦来传达对社会的不满,进而将涂鸦作为一种艺术创作,一种生活态度,“只要有计划性的、选择适合的场地、物品,涂鸦并不会是一种污染”!
  (二)反叛性
  涂鸦艺术的肇始之初就具备反叛性,处于社会底层的青少年以此为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而涂鸦的反叛性的另一种体现也是针对惯常审美经验,即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抗拒,如经过美术史标准筛选下的艺术家的作品,受众会受到所谓“好的作品标准”的心理先机影响。而涂鸦作品却是强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于是受众自然会出现本能的心理抗拒,尤其是对于标准化空间环境习以为常的人们而言,会被认为是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当涂鸦持续涌现的时候,人们也就渐渐习惯了它的存在。正如艺术家张大力所说:“所有的艺术符号最初都难以让人接受,然后慢慢接受了,最后甚至成为大众流行符号。”
  (三)流行性
  涂鸦的创作通常是从当下最流行的元素中汲取灵感,并将其提炼演绎成为自己所要表现的视像符号,然而,涂鸦又不仅是对日常动漫形象的复制或再现,而是强调与公共空间所发生的一种交互关系,并能结合空间中的其他视觉要素,充分调动创作者与受众的想象力。
  并且,涂鸦的流行性也不仅体现在视觉层面,还体现在创作方式与手法上,例如,涂鸦者和涂鸦艺术家都会采取的一种方式是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图式,并使之出现在不同环境中,尽最大限度的扩展它的出现频率,使之强行流行开来。如北京艺术家张大力的涂鸦作品“人头”系列,张大力于1995年几乎在北京所有的即将拆迁的墙壁上涂画了人头图像,以至于近乎全部的北京人都见到过这一形象。而英国艺术家班克斯的作品却是采用最为常见的漫画形象,因为日常流行的东西往往是最初的视觉符号。
  三、结语
  涂鸦艺术从最初的对具有标识特征门牌号的喷涂,演化为后来的多种样式,包括工具的改进以及介质的拓展,并且随着涂鸦的商业化进程,涂鸦也已不再具备原始的草根性以及单纯的叛逆动机了。此后,信息技术也已经不断的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也使得网络这一公共领域成为涂鸦介质的延伸,涂鸦由此获得了一种新的呈现方式。然而,这种艺术形式的短暂性、反叛性、流行性特征却依旧没有改变,网络讯息的不断更新,对大量涂鸦作品的覆盖,也体现了涂鸦短暂性特点。然而,最初的材料感与现实空间中的涂绘体验,会不会由此而被消解,推及此,传统绘画又将受到怎样的冲击,也是值得深度思考的命题。
  参考文献:
  [1]岛子.后现代艺术文化谱系.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
  [2]孟谨,方二.涂鸦urban wallpaper.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版.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