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以古镇改造为例浅谈地域文化保护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关于地域文化的论文
 

以古镇改造为例浅谈地域文化保护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关于地域文化的论文

发布时间:2019-06-24 03:55:41 影响了:

  摘 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过程中,由于适应新的生产方式的需要,农村大量的土地被整合,过去随地形和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自由生长的有着地域特色的村落和古镇逐渐消失。这使我感到文化建设不能仅仅关注城市建设和意识形态上,同时,我们也要更加关注中国广大农村的文化建设,而且要将文化建设落实到农民的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上来。此篇文章就是通过对于古镇改造项目的分析,来浅谈地域文化保护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农村;地域文化;古镇改造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281-01
  古镇开发当中对于地域文化的忽视和破坏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主观的改造,忽略当地的文化特色,从而营造出千篇一律的古镇经营模式和形态,有时我们会感到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古镇是想雷同的。
  二、盲目的将商业盈利作为古镇改造的唯一目的。过浓的商业气息使得古镇原有的文化特色被弱化的同时,商业店铺的过度开发破坏了古镇原有的景观建筑风貌和当地居民原有的宁静的生活环境。
  三、短期的古镇开发使得有些古镇的文化的保护和管理缺乏延续性。这使得一些古镇经营的时间越长,在缺乏管理的情况下,被不同程度的破坏,使其无法长期的发展下去。
  值得欣慰的是,在古镇开发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开发商、设计师开始意识到对于当地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以新开发的西来古镇为例,西来古镇位于浦江县,是一个正在开发改造中的新兴古镇,其中很多对于当地文化的保护和利用的措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首先,通过前期策划对古镇开发后的经营业态、经营规模进行定位。业态的定位决定着一系列与业态相关的古镇的改造、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产品开发、配套设施等一系列项目的策划和实施。在策划之初,开发商和设计师并没有将经营业态这个重要的角色孤立的去考虑。而是通过对于西来古镇周边的农业特色以及当地的历史文化的考察分析,最终将西来古镇原有的“禅茶文化”提取了出来,使其成为经营业态的载体同时也成为古镇的建筑、景观、室内设计、产品开发以及其他商品打造经营的文化主题。
  在设计阶段,按照策划将当地的“禅茶文化”作为设计的中心思想。首先是保护和尊重当地原住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对于古镇原有的老街并没有过多的整改,这样不仅将古镇原有的老街及其两旁的老建筑被保存了下来,同时,原住居民的生活习俗也被无形之中保留了下来,这对于当地的民俗和历史文化的保护和沿袭是有着重要的作用。
  西来古镇的开发方法和经营模式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具体体现,是值得借鉴的。
  一、在古镇开发前期,结合实际,提出以当地文化为项目主题的指导思想。开发商在开发前期从项目实际出发,并没有盲目的对于商业形态主观的定性,对于商业盈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本着开发的商品和业态“有根可寻”的思想,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农业文化、民风民俗的实际。走出一条通过地域文化打造古镇当地特色旅游经济的道路。
  二、在古镇开发过程中因地制宜的方法措施。首先在对古镇原有风貌和经营业态以及人文古迹的保护和开发。古镇上原住居民的饭馆、小商铺、客栈等都被保留了下来,尊重了古镇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对于古镇原有的文化传统通过博物馆等形式加以保护和传播,使得古镇原有的文化特色成为古镇宝贵的无形的资源。同时,新兴的餐饮娱乐产业可以在不破坏当地生态人文环境的基础上更好的利用农村丰富的茶叶和农作物资源,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的同时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新的业态的形成使得古镇处于一个“生长”的过程中,达到古镇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三、在古镇开发的过程当中各个职能部门对于文化保护的相互配合。在西来古镇的开发过程中从策划到执行需要各个部门的相互协调,古镇在最初开发时就需要确定正确的方向,这就需要开发商有着长远的眼光,有着保护地域文化,尊重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科学的认识。在执行的过程中,从规划设计再到施工,各个部门都应做到不破坏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古镇改造只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小部分,通过对于古镇改造中的一些案例的分析,总结出的一些在古镇改造的过程中对于地域文化忽视的原因、对于地域文化保护的一些措施和方法,对于新农村的文化建设的指导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牢记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将人、自然、经济、人文等因素全面考虑。
  参考文献:
  [1]薛求理著.世界建筑在中国.东方出版中心.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