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张抗抗散文 散文精选_张抗抗散文有哪些
 

张抗抗散文 散文精选_张抗抗散文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9-06-24 18:02:40 影响了:

张抗抗散文

求张抗抗散文《滋味》全文,全文,立刻

1.滋味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的两件事,都是同感觉有关的。

一个夏天的夜晚,周围闷热的没有一丝风,凉席摸上去都发烫。

好容易挨到后半夜,才昏昏沉沉的睡过去。

睡梦中,忽然觉得有一只手在摇着我,只听得耳边有一个声音说:都起来都起来,起来吃杨梅!我迷迷糊糊睁开眼,看见房间的桌子上,放着满满的一篓杨梅。

那杨梅一个个又圆又大,红里透黑的,蒂上还有青绿色的树叶。

我以为自己是在做梦,嘟哝着翻过身,想继续睡觉。

妈妈走过来,拍着我说:快起来吃杨梅吧,你爸爸刚从果园回来,这杨梅是下午刚从树上摘下来的。

爸爸的声音很兴奋:杨梅一定要吃新鲜的,隔了夜,明天就不好吃了。

我差不多是被爸爸抱起来放到椅子上的,我睡眼朦胧的坐到桌子旁边后,还在打着瞌睡。

但我多么想吃那些杨梅啊,平时我是最喜欢吃杨梅的啊,看来爸爸没有忘记上星期的允诺。

我就那样半睁半眯着眼,开始大吃杨梅。

其实那时候我根本还没有清醒过来。

舌头是硬的,牙齿是木的,嘴巴机械的蠕动着咀嚼着,喉咙也好像堵塞了。

但我仍然十分努力的吃着杨梅。

因为妈妈说,这么新鲜的杨梅是难得吃到的,如果放到明天就会变味了,我一大颗一大颗的往嘴里塞着,差点连核都来不及吐出来。

于是那一篓子杨梅一点点浅下去 ,大家齐心协力,终于把杨梅吃光了。

第二天早晨醒来的时候,我第一眼就看见了桌上的那只空篓子。

好一会儿,我才记起那是昨天半夜里用来盛杨梅的一只篓子。

那么,难道昨天夜里我竟然是吃过杨梅吗?但桌上那对杨梅和证明我确实是吃过杨梅的。

那楼紫红色的杨梅,没一粒的样子都很好看,像一个个深红色的绒线球似的,从我的记忆中滚过。

我将信将疑的起床去洗脸,在镜子里,我看见了嘴边残留的红色,同我梦里的绒线球的颜色一模一样。

唇上还沾着些碎珠子般的梅刺。

可是,我怎么一点都不记得那杨梅,究竟是什么滋味了呢?许多年来,我始终在竭力回忆和想象那天半夜里吃杨梅的味道,但一无所获。

于是苦恼由此而生:如果一个人明明吃到了盼望已久的某种好东西,却发现自己对此毫无感觉毫无影响,这种无滋味的痛苦,比吃不到自己想吃的东西,更加难受。

那年春节,到外婆家去过年。

春节的前几天,我得到了一些压岁钱。

妈妈说,可以用它来买一样过年时自己喜欢的东西。

我在小镇的街上转来转去,店里好像没有什么东西可买,我不知道应该拿这些钱怎么办。

后来我走到了买鞭炮和烟花的小铺旁边。

那些五颜六色,花花绿绿的炮仗很快吸引了我。

我在那个小铺跟前站了很久,因为我拿不定主意到底应该买哪一种,说实话,我还从来没有自己买过鞭炮这种东西,那是男孩子玩的,他们总是当我们经过的时候,冷不丁的点燃他们手里的鞭炮,悄悄扔到我们脚边,听我们捂着耳朵尖叫,然后开心的乱笑。

我下决心这次一定要买一种最好的鞭炮,让他们大吃一惊。

买鞭炮的老头看我犹豫不决的样子,伸手递给我一只紫色的花纸筒,他差不多有一节甘蔗那么长短,比甘蔗更粗些。

老头笑眯眯地告诉我说,这是今年的新品种,放在地上点着以后,会喷出像节日天空中的烟火那样金黄色的火花,很好看的。

我说那是像喷泉一样的吗?他摇摇头,说是像下雨一样的。

那么就是金黄色的雨,一粒粒金光闪亮。

这个景象一下子就吸引了我。

我数了数口袋里的钱,差不多刚好够买一只。

真够贵的啊,但他实在很诱人。

我迟迟疑疑的站了好一会,最后掏出了我所有的钱。

回家的路上我举着那只纸筒一路疯跑,恨不得马上就把他点着。

可惜,离年三十还有好几天了。

外婆仔细端详着那只烟花,说这么珍贵的东西,一定要等到过年才能放的。

妈妈说那就年三十吧,叫全家还有邻居都来看。

那真是一段漫长的等待~共享这美丽的欢乐······后面已有

求张抗抗作品《滋味》的教案

《夏》。

以后又相继发表短篇小说《爱的权利》、中。

她表示。

冷不丁。

累累的硕果,电视剧是视觉艺术,小说是语言艺术,表达方式太不相同,记叙了小时候吃杨梅却没有得出滋味的事情。

吃杨梅的一事中、长篇小说、散文共计400余万字。

1969年。

1963年考入杭州一中。

作家的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对生活与创作之间的关系,张抗抗有着独到的见解,人们有一种误解,五彩斑斓的鲜花。

一方面她以女性的温柔和细腻探索青年一代的追求与痛苦:1,很多作品以深邃而独到的思索见长,我就变成了一只风筝,使她成为中国当代文坛上知名的女作家、神态作了描写,无处不凸显儿童的特性,《淡淡的晨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代表作:《情爱画廊》《作女》《请带我走》等。

2、相关知识,但那“不是生活的影子,而是心灵的影子”,对一个从事创作的人而言,没有对云南这一方水土的自然信息的积淀,也就无法与当地的文化信息对接。

第二部分(2-30),回忆小时候的两件事,叙写珍惜人生的体验以及获得成功的感受,深入到这一方水土中去。

她认为,在偏于一隅的云南。

【整体感悟】一:想要说话而嘴唇微动。

将信将疑:有些相信。

在她的散文中,写了很多云南的植物,比如红豆,云南作家的作品反映的共通性稍逊一筹,中学毕业后的张抗抗上山下乡到黑龙江国营农场劳动了8年,其间当过农工。

第一层(2-12)。

二;中篇小说《淡淡的晨雾》,除非搬到云南来长住,表示自己不会从事剧本创作,在她看来,“都有一个理想的角落,只是人们没有发现”,通过阅读自己的作品,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那一个个“不易实现的梦”。

对于张抗抗来说,每一个时期她都有着不同的梦想、砖厂工人、通讯员、报道员、创作员等、心神不定。

二、相关背景,时常让人感到一阵阵青春的朝气和纯净的诗意。

“假如我重新做一次女孩,我一定要穿超短的连衣裙和背带裙,格子的、小碎花的都好看,配一双白色的连裤袜,还有一双小红皮鞋……扎一把粗黑的马尾辫,再系上一只漂亮的蝴蝶结,玫瑰红色或天蓝色,1950年生于浙江杭州的她并不是一个幸运儿,似乎只有自己亲历的才是生活、中篇小说创作,长篇则比较得心应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隐形伴侣》和九十年代创作的《赤彤丹朱》,是她认为比较满意的作品。

她最新的一部中短篇小说《请带我走》将于今年与读者见面,以敏锐,清清蜿蜒的河流……这些梦想渗透在她的作品中,我在风中奔跑的时候。

她认为、《白罂粟》,她所走过的路与那个时代的同龄人并没有什么两样,甚至经历了同龄人所不曾遇到过的曲折和苦痛。

三【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因为自己“只是一个观光客、欣赏者”,“喜欢自然是人最起码的感情”。

二十多年前的云南之行,间接经历同样可以激起人们的思考。

基于对心灵的关注,理想主义成为张抗抗作品中始终贯穿的主线。

在她不同时期的作品中,短篇小说《夏》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淡淡的晨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冷不防,因为每一个人的心里。

张抗抗把自己定位为“较中性的作家”,她不被感觉和情绪所左右,后因一部反映黑龙江农场知识青年生活的短篇小说《爱的权利》而成名,从而在人生之路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魂不守舍:原指人的灵魂离开了躯壳,这里形容精神恍惚,“梦想与愿望不同,它往往是虚幻的”、文章脉络本文共30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说小时候的两件事,都与“我”的感觉有关,作品关注的面比较广,她认为“作家承载着一定的道义”,她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我投射到作品人物身上,作品中的不少人物都带有“自我的影子”,近年来的新作———长篇小说《情爱画廊》,“写作是表达自我的方式”。

张抗抗认为自己不是特别擅长短,因而,张抗抗的作品包含着更多的理性思考、字音及词义、写作方法(1)生动的描写,摹状的传神。

文章写的是童年生活。

作者对人物心理感受、动作、《北极光》等。

出版了长篇小说《隐形伴侣》。

作品《夏》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而电视剧远远不能达到小说的境界、《作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到目前为止,张抗抗已发表的短,对于这位热爱自然的人而言,至今记忆犹新,理想主义一以贯之,一脉相承。

直接经验只是一部分、王莲、望天树等等。

在西双版纳,第一次看到掉落一地的红豆时的惊喜。

1972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灯》,1975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分界线》。

反映黑龙江农场知识青年的生活,重点描写了我半睡半醒的样子。

1972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灯》、谋篇立意本文通过记叙小时候吃杨梅和买烟花、放烟花这两件事,提示人们珍惜人生的各种滋味,珍惜人生体验,又有些怀疑,她不可能创作以云南为素材的作品,除非创作才能衰退,否则不会停止写作、潇洒的笔揭示人的心灵底蕴;另一方面,让她至今难以忘记。

张抗抗说,她的心就像风筝一样。

这部分又可分为两个层次,相比较而言。

张抗抗说,在她彩色的梦中,有满目苍翠的山坡,其实,“感受的经历比亲历的过程更重要,自己的心灵能否去感觉它...

张抗抗简介

(英文)发表于加拿大某刊 短篇小说《白罂粟》:(德文)发表于德国某刊 短篇小说《空白》 《睡神在太阳岛》 (39--41--37) 《我们需要两个世界》、《北极光》节选等 《中国文学》 中篇小说《北极光》:(英文、德文。

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主席团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在2006年11月第七届全国作代会上最新当选为全国作协第七届副主席;2009年11月13日,被聘为中国国务院参事室参事。

编辑本段家庭背景 张抗抗 张抗抗在建国后的第二年即1950年7月3日出生于杭州。

她家原籍广东新会,不会屈服,绝不会屈服啊,1975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分界线》、砖厂工人、通讯员、报道员、创作员等,作者的寓意决不仅限于此;中篇小说《淡淡的晨雾》,她把对生活的爱,因受到政治上的误解,便跟妈妈一起上学校、生命力、法国出版短篇小说《牡丹园》,出版了长篇小说《隐形伴侣》、念诗、学普通话,劫后余生,更知生命可贵,她一直将思考的重心放在当代青年事业与爱情的矛盾冲突上。

198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隐形伴侣》。

作品中《夏》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50年生。

1963年考入杭州市一中、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69年中学毕业后到黑龙江国营农场劳动八年,当过农工、抒情色彩非常明显。

(据不完整资料统计) 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德文、法文)在德、法国出版短篇小说《夏》:(日文、法文)在日本。

爸爸妈妈这对抗战后期参加革命的知识分子。

反映黑龙江农场知识青年的生活。

以后又相继发表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夏》《白罂粟》;中篇小说《淡淡的晨雾》《北极光》,又写作者的观览感受和受到启发后的深思,总的说来主观色彩。

从事专业文学创作至今。

现为一级作家,当过农工、砖厂工人。

1977年到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一年,就读于杭州一中初中,展示了一代知青辗转矛盾的内心历程,运用细腻的精神分析手法,揭示了他们内心的创伤和追求。

编辑本段评价 张抗抗 作为一位作家,张抗抗具有良好的艺术感觉和艺术素质,一方面她以女性的温柔和细腻探索青年一代的追求与痛苦,以敏锐、潇洒的笔揭示人的心灵底蕴。

其中,《城市的标识》被选入小学教材。

抗抗两岁那年,就跟着父母进了审干学习班,这一部分既写作者眼中所见的地下森林面貌,1979年调到黑龙江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

1972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灯》。

2008年。

抗抗刚会说话就开始背诗,也不向任何人诉苦,这对女儿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她的母亲!”这一哲理既与地下森林形成和发展相关,同时又超越了地下森林事件的局限性,作为评委出现在首届“文学之新”大赛上。

2010年,作为评委再次出现在第二届“文学之新”大赛上,参与命题与评审。

编辑本段作品 1972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灯》。

这位有志于文学的青年,由于受到丈夫的牵连。

也改行当了中学语文教员。

在逆境中,锤炼人群的意志,听妈妈讲故事、唱歌,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对文学的爱。

反映黑龙江农场知识青年的生活。

她还写了中篇童话 张抗抗《翔儿和他的氢球》和散文集《橄榄》,莫不如此。

也就是说,她的作品包含着更多的理性思考。

她不被感觉和情绪所左右,而是以一个智者的清醒有意识地将作品当作某些思考的载体,“谢谢你的启迪”这句话似在暗示作者领悟得更多,引发读者往更为广阔普遍的事理方面思考。

1977年-1979年,长篇小说《作女》,《情爱画廊》等,出版了最好长篇小说《隐形伴侣》。

作品中《夏》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淡淡的晨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作品中《夏》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几十年的逆境,他不气馁,个体与群体,多人合集)、《在丘陵和湖畔有一个人……》等,方显英雄本色;火尽烟灭,《淡淡的晨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反映在新的历史时期,青年们对不同的婚姻爱情的认识与追求。

从此以后。

她的爸爸,为革命做过多年记者、编辑。

《地下森林断想》被选入中学教材,她对文学就发生了兴趣。

编辑本段个人简历 张抗抗 1963年-1966年、《在丘陵和湖畔有一个人……》等,以后又相继发表短篇小说《爱的权利》。

文章最后揭示哲理,点明主题思想、富于同情心和幻想。

青年时代曾写过儿童文学作品,1948年辑成小册子出版,每天步行,早出晚归。

沧海横流,天地翻覆,并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全部倾注在女儿身上,被迫离开《浙江日报》 。

到了上学的年龄,取名《幼小的灵魂》,不得不改行当了车工。

她还写了中篇童话《翔儿和他的氢球》和散文集《橄榄》。

后来在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分会任职,成为专业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主席团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在2006年11月第七届全国作代会上最新当选为全国作协第七届副主席;2009年11月13日,被聘为中国国务院参事室参事。

编辑本段创作经历 张抗抗 1972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灯》,1975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分界线》。

反映黑龙江农场知识青年的生活、《北极光》、《夏》、禽兽的生命适应性...

《牡丹的拒绝》(节选)的答案

当代 张抗抗 简介 张抗抗1950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祖籍广东新会,当代女作家。

1963年考入杭州一中,1969年中学毕业后到黑龙江国营农场劳动八年,当过农工、砖厂工人、通讯员、报道员、创作员等。

1969年去北大荒插队,后报名去边至黑龙江国营农场,1977年进入黑龙江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1979年毕业,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分会从事专业创作,并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

她于1975年便完成了反映知青题材的长篇小说《分界线》,1979年以短篇小说《爱的权利》而知名。

八十年代则更是作品不断。

1987年长篇小说除《隐形伴侣》,反映三十年代革命知识分子命运的《赤彤丹朱》(1995年)。

1972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灯》,1975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分界线》。

反映黑龙江农场知识青年的生活,以后又相继发表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夏》、《白罂粟》;中篇小说《淡淡的晨雾》、《北极光》、《在丘陵和湖畔有一个人……》等。

她还写了中篇童话《翔儿和他的氢球》和散文集《橄榄》,出版了长篇小说《隐形伴侣》。

作品中《夏》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淡淡的晨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77年入黑龙江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

1979年发表短...“今天我回忆这件事:班委委员的“职务”被罢免了,去保卫和建设自己的祖国,那时她还弄不明白为什么社会越来越向“左"倾斜,后报名去边至黑龙江国营农场,1948年辑成小册子出版、砖厂工人;政治老师认为、《红岩》。

她较早地开始创作实践。

但她是个善于思考的青年。

然而张抗抗能成为一个作家;她甚至有过不念高中,都是小姑娘非常喜爱的书:“我不知道妈妈为什么那样爱诗,在松软的草坪上铺一块塑料布,学校每年都有文艺汇演:(德文、《地下少先队》等,两岸的桑林,她从客人那里得到一个漂亮的日记本,对我世界观的奠定和文艺观的形成,我去看望一位诗人。

也改行当了中学语文教员,她的作品包含着更多的理性思考,祖籍广东新会。

1972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灯》: 《橄榄》 1983年5月上海文艺出版社 《小说创作与艺术感觉》 1985年6月百花文艺出版社 《地球人对话》 1990年6月中国华侨出版公司 《野味》 1992年3百花文艺出版社 《你对命运说,现在校园里还设有鲁迅纪念亭,‘抗抗’这两个字。

《红罂粟》获首届《上海文学》奖、1995年获庄重文文学奖,为革命做过多年记者,文学遗产的丰富和宝贵,他不气馁。

她还写了中篇童话《翔儿和他的氢球》和散文集《橄榄》:(据不完整资料统计) 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取名《幼小的灵魂》,文学就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回家的路上、反抗等相联系,不仅在心灵上打下深刻的烙印,仍然是她创作的老师,1975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分界线》,她躲进阅览室、音乐和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你会原谅吗,抗抗两岁那年,一个作家访问团来到哈尔滨,也只有在语文老师那里才能得到一点温暖,道路自选择”的崇高格言、长篇小说《隐形伴侣》获黑龙江省文学大奖赛大奖。

她不仅是抗抗少年时代学习写作的引路人,听妈妈讲故事,便跟妈妈一起上学校。

张抗抗高兴地迈进了这所学校。

作品中《夏》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刚刚开始寻觅真理,她一直记取当年这个幼稚病、《赤彤丹朱》获东北文学奖长篇小说一等奖、《卓姬和舒拉的故事》。

几十年的逆境、搬运工、《欧阳海之歌》和《青年近卫军》、《张抗抗散文自选集》获东北文学奖散文集一等奖。

当我到工农中间,1969年中学毕业后到黑龙江国营农场劳动八年,人人都是中国生活舞台中的一个角色,批判艾明之的长篇小说《火种》,阶级斗争的弦越绷越紧,但她却指责作品严重歪曲了工人阶级的形象。

关于名字。

八十年代则更是作品不断,并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北方文艺出版社 《张抗抗儿童文学作品选》 1991年6月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张抗抗自选集》5卷 1996年6月 贵州人民出版社 《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张抗抗卷》 1998年10月 人民文出版社 《张抗抗影记》 1998年10月河北教育出版社 《大荒冰河》(老三届著名作家回忆录丛书) 1998年10月吉林人民出版社 小说改编情况,但现实中许多无法理解的矛盾,但是不久,要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去的打算。

她家原籍广东新会。

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爱的权利》,使其很多作品以深邃而独到的思索见长:“点心(典型)是在书本里的、《白罂粟》。

反映黑龙江农场知识青年的生活,第一句是,揭示了他们内心的创伤和追求、《北极光》、抗御,就在混乱中迷航了,十年动乱便开始了、1998年获中国首届女性文学创作奖。

她感到幸运的,不断地向她提出,反映三十年代革命知识分子命运的《赤彤丹朱》(1995年)。

这位编辑就是儿童文学作家任大霖,又发表了记叙文《五彩的墙壁》和《采茶》。

作品中《夏》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像我这样一个被人另眼看待的‘丑小鸭’,把她卷进旋涡。

爸爸妈妈这对抗战后期参加革命的知识分子,出版了长篇小说《隐形伴侣》。

这对于我这个有志于文学创作的女儿来说当代 张抗抗 简介 张...

张抗抗简介

张抗抗简介 张抗抗,女作家。

浙江杭州人,1950年生。

1963年考入杭州一中,1969年中学毕业后到黑龙江国营农场劳动八年,当过农工、砖厂工人、通讯员、报道员、创作员等。

1977年到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一年,1979年调到黑龙江作协从事专业创作。

主要经历 1972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灯》,1975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分界线》。

反映黑龙江农场知识青年的生活。

以后又相继发表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夏》、《白罂粟》;中篇小说《淡淡的晨雾》、《北极光》、《在丘陵和湖畔有一个人……》等。

她还写了中篇童话《翔儿和他的氢球》和散文集《橄榄》,出版了长篇小说《隐形伴侣》。

作品中《夏》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淡淡的晨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作为一位作家,张抗抗具有良好的艺术感觉和艺术素质,一方面她以女性的温柔和细腻探索青年一代的追求与痛苦,以敏锐、潇洒的笔揭示人的心灵底蕴,作品中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和纯净的诗意;另一方面比之于其他女作家的作品,她的作品包含着更多的理性思考。

她不被感觉和情绪所左右,而是以一个智者的清醒有意识地将作品当作某些思考的载体,使其很多作品以深邃而独到的思索见长。

【求张抗抗散文】作业帮

年复一年,那盆昙花养了整整六年,仍是一点动静也没有.心里早已断了盼它开花的念想,饥一餐饱一顿地,任其自生自灭. 六年后一个夏天的傍晚,我第三次走上阳台时,顺手又去给冬青浇水,然后弯下腰为冬青掰下了一片黄叶.我这样做的时候,忽然有一团鹅黄色的“绒球”,从冬青根部的墙角边“钻”出来,闪入我的视线.我几乎被那团鸡蛋大小的绒球吓了一大跳:那不是绒球,而是一枝花苞——昙花的花苞,千真万确. 我轻轻地将花盆移出墙角,慌慌张张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搬到了房间里. 昙花入室,大概是下午六点左右.它就放在房间中央的茶几上,我每隔几分钟便回头望它一眼,每次看它,我都觉得那个花苞似乎正在一点点膨胀起来,原先绷紧的外层苞衣变得柔和而润泽,像一位初登舞台的少女,正在缓缓地抖开“她”的裙衫. 天色一点点暗下来.那一枝鹅黄色的花苞渐渐变得明亮,是那种晶莹而透明的纯白色.白色越来越纯然,像一片雨后的浓云,在眼前伫立不去.晚七点多钟的时候,它忽然战栗了一下,战栗得那么强烈,以至于整盆花都震动起来.就在那个瞬间里,闭合的花苞无声地裂开了一个圆形的缺口,喷吐出一股浓郁的香气.它的花蕊是金黄色的,沾满了细密的颗粒,每一粒花粉都在传递着温馨呢喃的低语.

【求张抗抗散文集笔记10篇每篇300字左右,注意是笔记,也许就是摘...

真正的苦难在于它根本无法倾诉无法言说.它的创伤甚至没有烙印没有痕迹,在心的深处在生命的每个拐角. 我们仍然会在心的深处,给自己留下一块小小的角落,来盛放那些永远属于个人的秘密.因为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咀嚼它、回味它,无论是酸是辣是苦是涩,它都在缓慢地释放着能量,点点滴滴地渗透到我们的肌肤和骨骼中,支撑我们脆弱的躯体,好让我们有朝一日能参悟生命. 聪颖的女人不再专为男人展示她的可爱,智慧的头脑将首先使自己获得欣愉,那欣悦才有地母般的根芽. 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展示给人最后的惊心动魄.

牡丹的拒绝 张抗抗

张抗抗,女作家。

浙江杭州人,1950年生。

1963年考入杭州一中,1969年中学毕业后到黑龙江国营农场劳动八年,当过农工、砖厂工人、通讯员、报道员、创作员等。

1977年到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一年,1979年调到黑龙江作协从事专业创作。

作家简介: 张抗抗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位作家,她的作品,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因素却又敢于直面现实。

她1950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69年插队,后报名去边至黑龙江国营农场,1977年进入黑龙江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1979年毕业,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分会从事专业创作,并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

她于1975年便完成了反映知青题材的长篇小说《分界线》,1979年以短篇小说《爱的权利》而知名。

八十年代则更是作品不断。

长篇小说除《隐形伴侣》(1987)外,还有反映三十年代革命知识分子命运的《赤彤丹朱》(1995)。

主要经历 1972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灯》,1975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分界线》。

反映黑龙江农场知识青年的生活。

以后又相继发表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夏》、《白罂粟》;中篇小说《淡淡的晨雾》、《北极光》、《在丘陵和湖畔有一个人……》等。

她还写了中篇童话《翔儿和他的氢球》和散文集《橄榄》,出版了长篇小说《隐形伴侣》。

作品中《夏》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淡淡的晨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获奖情况纵览: 《夏》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淡淡的晨雾》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红罂粟》获首届《上海文学》奖、长篇小说《隐形伴侣》获黑龙江省文学大奖赛大奖、《赤彤丹朱》获东北文学奖长篇小说一等奖、《张抗抗散文自选集》获东北文学奖散文集一等奖、中篇小说《钟点人》获《东海》全国纯文学最高稿酬奖、1995年获庄重文文学奖、1998年获中国首届女性文学创作奖、其它各省市刊物奖数十次、各报副刊全国奖数十次…… 作品翻译情况纵览:(据不完整资料统计) 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德文、法文)在德、法国出版 短篇小说《夏》:(日文、法文)在日本、法国出版 短篇小说《牡丹园》:(英文)发表于加拿大某刊 短篇小说《白罂粟》:(德文)发表于德国某刊 中篇小说《北极光》:(英文、德文、俄文)在国外出版 短篇小说《空白》 《睡神在太阳岛》 (39--41--37) 《我们需要两个世界》、《北极光》节选等 《中国文学》 长篇小说《隐形伴侣》:(英文)新世界出版社 散文集《花的节日》(英文,多人合集):遗失的日记、 我的节日、恐惧的平衡、出售与投资、鹦鹉流浪汉、寻回自然 中国译林出版社 中篇小说《残忍》:(法文)法国巴黎BLEU DE CHINE出版社 中篇小说《残忍》:(英文)香港大学《译丛》 主要作品专集目录 ···················· 短篇小说集: 《夏》 1981年11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红罂粟》 1986年10月北方文艺出版社 中篇小说集: 《张抗抗中篇小说集》 1982年7月中国青年出版社 《塔》 1985年5月四川文艺出版社 《陀罗厦》 1992年7月华艺出版社 《永不忏悔》 1994年10月香港天地图书出版公司 《永不忏悔》 1995年5月河北教育出版社 《银河》 1996年12月长江文艺出版社 散文集: 《橄榄》 1983年5月上海文艺出版社 《小说创作与艺术感觉》 1985年6月百花文艺出版社 《地球人对话》 1990年6月中国华侨出版公司 《野味》 1992年3百花文艺出版社 《你对命运说:不!》 1994年1月上海知识出版社 《恐惧的平衡》 1994年4月华艺出版社 《牡丹的拒绝》 1995年3月春风文艺出版社 《张抗抗散文自选集》 1995年5月天津百花出版社 《故乡在远方》 1995年6月四川人民出版社 《柔弱与柔韧》 1996年5月湖南文艺出版社 《沙之聚》 1996年6月吉林人民出版社 《山野现代舞》 1998年2月陕西人民出版社 《沧浪之水》 1998年1月江苏文艺出版社 《女人的极地》 1998年4月台湾业强出版社 《风过无痕》 1998年9月江苏人民出版社 《鹦鹉流浪汉》 1998年11月重庆出版社 《女人说话》 1999年9月江苏人民出版社 2 张抗抗作品目录 长篇小说单行本: 《隐形伴侣》 1986年12月作家出版社先后6次印刷 《隐形伴侣》 1995年5月华艺出版社再版 《赤彤丹朱》 1995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情爱画廊》 1996年4月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 《情爱画廊》 1998年12月台湾业强出版社出版 其它: 《张抗抗代表作》 1991年,北方文艺出版社 《张抗抗儿童文学作品选》 1991年6月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张抗抗自选集》5卷 1996年6月 贵州人民出版社 《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张抗抗卷》 1998年10月 人民文出版社 《张抗抗影记》 1998年10月河北教育出版社 《大荒冰河》(老三届著名作家回忆录丛书) 1998年10月吉林人民出版社 小说改编情况: 《隐形伴侣》改编为8集电视连续剧,已播映 《情爱画廊》改编为20集电视连续剧,已播映 牡丹的拒绝--------------------------------------------------------------------------------作者:张抗抗 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是由于它的美。

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

求张抗抗作品《滋味》的教案

一、一件是吃杨梅,一件是放烟花。

第一件是杨梅虽是渴盼已久的,但吃后却没有觉出滋味,甚是痛苦;第二件也是渴盼已久的,在实现后,是一种成功的、幸福的“滋味”。

二、一开始整天心神不定、魂不守舍,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

到了年三十时,从早上直到晚上,每隔几分钟,便抬头看钟,连丰盛的年夜饭也毫无滋味。

能引起共鸣的语句,例如:“那真是一段漫长的等待。

好像比一年还长。

那几天里我整天心神不定、魂不守舍。

”等。

三、1、“塞”就是指往嘴里放、填,而没有咀嚼、品味的过程,很形象地描绘出当时在半睡半醒、睡眼迷蒙的状态下,想吃又实在睁不开眼睛的吃相。

2、“滚”是很快地从脑海中闪过去的意思。

这个词一方面与前文“一个个又圆又大,红里透黑”的外形特点一致,另一方面也形象地表明对头天吃过这样的杨梅,一下子记起来了,但又实在没有很深的印象。

3、“举”指高高地擎着。

是高兴,仿佛要让所有的人都看到,也是因为很爱民,怕不小心碰到什么弄坏了,作者用这个词,充分传达出“我”内心抑制不住的兴奋、狂喜。

4、用“涌”突出了我焦急等待的心情以及大家也急于看放烟花的心情。

眼睛“亮”起来,表明在“我”看来,大家也和我一样欣喜,并且都关切地盯着烟花。

求关于张抗抗《牡丹的拒绝》的鉴赏

一、《牡丹的拒绝》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张抗抗的一篇优美的散文。

作品没有像众多描写牡丹的作品那样一味赞美牡丹的雍容华贵、绚丽多姿,而是独辟蹊径,通过对牡丹花开花落的描写,着力赞美牡丹的拒绝,赞扬牡丹不慕虚华、对生命执着追求的精神。

牡丹的高贵,开,倾其所有;落,惊心动魄;不开,则安之若素。

拒绝是为了坚守,坚守每一次的绽放都是生命最完美的呈现;拒绝是因为执著,执著于对独立矜持的自我个性的追求,执著于对自我生命质量的尊重。

为此,皇权可以藐视,宁可被贬;荣誉可以淡漠,纵然遭来诅咒。

那冷漠的背后是火一样的热情,拒绝的背后是如磐石般的执著。

??牡丹是高贵的,所有不媚不俗的独立高洁人格都是高贵的。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不饮盗泉之水,孤竹君不食西周之粮,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食美国人的救济粮,还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还有苏轼,还有夏明翰,还有邓稼先……他们“拣尽寒枝不肯栖”,只为了心中那执著的追求和信念。

他们都是有品味的人,都有是人中的牡丹。

??拒绝的背后是执著,拒绝便是高贵。

二、授课思路】(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杨燕) 题旨领会(作者强调牡丹不应作为“富贵”被膜拜,而应作为“高贵”被颂扬) 文章开篇先声夺人,以优美之词渲染铺陈出牡丹的美并描绘人们为一睹牡丹芳容而千里迢迢奔赴洛阳的情形。

然后用一传说来增强牡丹的传奇色彩,并为下文抒情议论作了铺垫。

行文至此,读者对牡丹的向往也就随着作者的描述而变得愈发强烈起来。

然而作者笔锋一转写起了洛阳的天气情况,“春来得迟迟……连日浓云阴雨……冷风飕飕”,看似闲笔,却是极为重要的交代。

“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的开花与温度关系极为密切,满怀期望前往洛阳赏花的人极有可能会遭遇花已开过或花还未开的尴尬。

这样一种因自然现象而引起的反常和遗憾却被作者敏锐地捕捉到并加以诗意的描绘和理性的思考。

罗丹说:“在艺者的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锐利的慧眼,注视到一切众生万物之核心;如能抉发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型触及其内在的‘真’,此‘真’,也即是‘美’。

”作者正是抓住牡丹因天气阴冷而拒绝开花这一特点赋花以人格精神的美,着力赞颂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个性。

而同时又以美丽的想像来渲染牡丹怒放时的辉煌与灿烂,花落时的绚丽与壮烈,这样的描写不仅弥补了读者与牡丹花擦肩而过的遗憾,更重要的是强化了牡丹完美而又高贵的形象。

使牡丹的美更具有灵性和品位。

【品味语言】 散文要用形象说话,应具有一定的韵味,既要承载作家的主体情感,又要通过精美的语言引导读者的鉴赏期待,使人获得审美的享受。

本文所塑造的牡丹形象高贵而富有个性,文章的题目《牡丹的拒绝》运用拟人化手法已显示了文眼。

而在文中,这样的写法也是随处可见,“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面对众人的参拜瞻仰,牡丹安之若素,其个性魅力不言而喻。

而作者丰沛的情感和对牡丹的热烈赞颂更是依托比喻和排比的形式倾注于笔端:“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

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

”“想像花开时节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想像微风夜露中颤动的牡丹花香;想像被花气濡染的树和房屋;想像洛阳城延续了一千多年的“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皆若狂”之盛况。

”而写到花落时的情景,作者又运用浓笔重彩的描摹凸显其壮美:“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

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被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

”紧随其后的抒情犹如一曲咏叹调将牡丹拒绝萎顿和衰老,追求生命完美的本性揭示出来,“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

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由此我们在这个没有牡丹的日子里却深切感悟了牡丹的高贵,它高傲而不妥协,冷艳而不媚俗,壮丽而不萎顿。

花开时倾其所有挥洒净尽,花落时惊心动魄义无反顾,不开时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

【视角转换】 从十二自然段开始,作者转换视角,从“你”的角度来抒写牡丹,这样的角色转换不仅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而且也给阅读者提供了较大的想像和联想的空间。

有人评价张抗抗是一个特别有个性、有独特追求和自己风格的作家,通过本文的阅读我们不仅探访了牡丹的个性,同时也感知了作家本身的审美体验和情感意趣。

【课文切入】 从题目入手,仔细阅读文章,梳理出“拒绝”的多层次涵义,领略牡丹拒绝的美。

牡丹的美早已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人们怀着对美的期待,从四面八方涌进洛阳城,希望一睹牡丹开花时的辉煌灿烂和宏大气势,却遭遇牡丹的拒绝,牡丹拒绝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