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浅谈酸碱盐教学策略性:教学策略有哪几种
 

浅谈酸碱盐教学策略性:教学策略有哪几种

发布时间:2019-06-28 04:08:26 影响了:

  九年级化学第十和第十一两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酸碱盐的性质,涉及的物质种类以及化学方程式较多,学生学起来吃力,不少老师也感到教学内容不能按照设想的完成,总觉得学生对本部分知识掌握的有点差。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从不同学校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练习题可以找到一些答案。一是教学内容上,有不少老师仍然选择了老教材所设计的内容。教学中一些教师传授的知识非常系统化,主要表现为:①在初学时就将酸碱盐的概念严格定义出来;②将酸碱盐的通性概括的很全面;③将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讲解的非常透彻,除了从生成物的条件来判断反应能否发生外,还将碱与盐、盐与盐反应的条件一一列举出来。二是学生的练习题目也有不少超越了目前新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正是由于教学设计上的难度加大才导致了教学的困难,那么该如何进行本部分教学呢?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存在的困难。
  一、研究课程标准
  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才能够依据教材制订准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够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1.关于酸碱概念的教学。标准指出:对于概念教学,要注意概念形成的
  阶段性、发展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课程标准只要求学生能认识常见的酸或碱,知道酸或碱性质相似的原因即可,对于它们的概念不要急于下定义。教材在编写上也列举了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说明,如醋酸、柠檬酸等。当然,在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后,也可以适时给酸碱下定义。
  2.关于酸碱盐性质的教学。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对酸、碱、盐性质的探究体验过程,对酸、碱、盐的通性,不做推广的要求。教材中活动与探究的编写也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意图,如用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锈、建筑材料用的熟石灰、酸碱反应在工农医药方面的应用、身边一些物质的酸碱度、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等。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探究的过程和性质的应用上,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酸碱盐性质的认识,不应将通性作为重点进行归纳提升。
  3.关于复分解反应的教学。课程标准只要求初步认识复分解反应,没有明确地提出更高的要求。教材在编写时,也只是从生成物的角度让学生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没有涉及碱与盐、盐与盐作用时反应物的条件。所以,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溶解性表从生成物的角度来分析反应能否进行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延伸很多,否则,就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二、加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训练
  随着酸碱盐内容的学习,反应方程式明显增多,学生的弱点也就暴露了出来,不少学生在书写方程式时出现的差错较多。主要原因是,平时对于化合价只能够记忆,书写化学式时就忘在了脑后,从而导致方程式出错。所以,在学习这两个单元的时候,可以考虑增加一节对化合价(尤其是原子团的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复习,为书写方程式做准备。
  1.化合价。原子团的符号、化合价要熟练记忆。
  2.化学式。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让学生熟练写出以下物质的化学式:金属离子与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3.化学方程式。每节课花费5分钟检测方程式的书写,坚持一段时间,效果会很好。
  三、结合中考,解决几个重点问题
  除了教材明确的内容外,教学中要把握中考命题动向,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利用溶解性表书写方程式。给出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写出有关反应的方程式。
  2.氢氧化钠、生石灰或者熟石灰变质的问题。例如,如何确定露置的氢氧化钠容易变质?(用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来鉴别)
  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要试图学习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学生会写氯离子与银离子、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结合的方程式就可。例如,硝酸银与氯化钠的反应,氯化钡与硫酸的反应。
  2.进度不要太快,要满足大多学生的需求。这两个单元的内容看起来不多,但是涉及的化学基本用语、物质的性质等内容很多,学生的理解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建议增加课时、加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注意优化练习。一些资料的题目设计随意,难度偏大,在练习时要注意筛选,防止过难。
  (作者单位:河南省灵宝市第四中学 )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