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初中数学有效情境创设和利用研究【刍议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初中数学有效情境创设和利用研究【刍议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发布时间:2019-06-29 04:05:39 影响了: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思维离不开问题,数学学科的发展史无不伴随着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 而一个好的数学问题离不开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恰当的问题情境对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形成数学原理、提升数学能力都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现在,数学情境的创设已越来越多地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 那么,如何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设计出行之有效的问题情境,从而启迪学生思维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一、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故事中开启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最理想的状态是对学习材料兴趣浓厚,他们对学习有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是影响学生思维的重要因素. 而故事是学生的最爱,特别是初中学生,他们对故事可谓情有独钟,要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最有效的方法是结合学生的喜好,贴近学生身心,给学生讲述数学故事,将数学问题置于学生喜欢的情境之中,从而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无限的兴趣,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探究中. 如我在教学有关“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知识后,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希腊哲学家泰乐斯有一次到埃及旅行,在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里,埃及的一位司祭长陪同他参观胡夫金字塔,泰乐斯突发奇想,问司祭长:“谁能知道这座金字塔有多高?”司祭长回答道:“无人知道,古书中都没有记载.”泰乐斯说:“虽然古书中没有告诉我们金字塔有多高,但我却可以根据我的身高来测出它的高度. ”众人大惑不解,惊讶万分. 此时,只见泰乐斯从身边取出一条很短的细绳,和助手共同配合,很快就测量出塔高大约为131米. 此时,我再投影高大壮观的金字塔,学生面对这样一座庞然大物,听着讲解,感到非常的神奇. 此时我问:“大家知道泰乐斯是如何测量出塔的高度的吗?”很多学生由于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再加上教师的点拨:泰乐斯为什么选择在一个晴朗的天气下,为什么说可以利用自己的身高来测量?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自然想到利用二者的影长,结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达到测量的目的,从而开启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他们参与课堂的兴趣,更培养了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的意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运用中积极思考
  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关注学生成长,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为突破,着力于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力图使枯燥的数学生动起来.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更要运用生活化手段,将数学问题寓于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经历情境中的问题,从而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如教学了“统计”的知识后,我让学生针对身边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开展调查,制作统计表. 如全班同学分别喜欢喝什么牛奶?农工商超市各种商品的销售量如何?等等,再结合自己制作的统计图,还能得出哪些结论?实践证明,学生对于这些紧贴自身生活而又与数学密切相关的知识,参与的兴致都很高,即使是那些平时对数学学习兴趣索然的学生,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参与热情. 此时,如果教师及时呈现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探究所得来回答、来总结,他们便能滔滔不绝,言无不尽.
  三、创设疑难情境,让学生在突破困境中增强思维能力
  有价值的问题情境,既要有一定的实践性,更要有一定的障碍性,对课堂教学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让学生通过情境创设有所收获.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情境创设的最佳状态是要接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进入“欲说不能”的状态.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我让学生结合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的过程,来努力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 由于受平行四边形先剪后移再拼这一思路的影响,很多学生开始时也会采用这种方法,但走下去之后就发现进入了死胡同. 此时,学生思维出现障碍,怎样将其转化为已学图形?如何利用已有知识得出结论?教师此时点拨:如果将两块三角板放在一起,会有什么样的发现?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轻松发现: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一下子就突破了思维的瓶颈,解决了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 可见,问题情境的创设应着眼于让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既不能让学生怎么跳都够不着桃子,又不能让学生不跳就轻松抓住桃子.
  四、问题指向明确,让学生思维有的放矢
  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指向明确,语言精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有目的地进行思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高效地完成,切忌那种不着边际、牵强附会的情境,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所措,否则,会导致学生对老师心生厌烦,使课堂教学低效. 记得一位教师在教学“相反数”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互为”的含义,上课伊始,他设计了如下情境. 师:昨天我和大家见面了,互相成为了朋友,好朋友见面,一般会怎样?很多学生都是一头雾水,不知所措. 看见很多学生不解其意,教师有些着急,他只得自己说:好朋友见面应该是握手,对吧?谁上来表演给大家看看. 此时老师又说:昨天,我们已经认识了,相互成为了朋友,你是如何理解“相互成为朋友”这句话的?教师设计这一环节,其意图无非就是想让学生理解“两个数互为相反数”中“互为”的含义,但别人听来,着实不知所云,离题万里,其情境的创设无疑是不可取的.
  总之,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已成为新的课程理念下的一个显著特征. 要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气,教师必须创设情境. 然而情境创设绝非无中生有,胡编乱造,更不能随意而为,流于形式,只有密切联系数学问题,时刻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才能创设出有利于激活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从而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给数学课堂注入新鲜空气.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