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从《娱乐至死》看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 娱乐至死读后感2000字
 

【从《娱乐至死》看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 娱乐至死读后感2000字

发布时间:2019-06-30 03:57:38 影响了:

  摘要:电视被称为“消遣第一的娱乐手段”,伴随着电视传播娱乐本位的回归,过度娱乐化的现象也随之日益增多。电视传播的过度娱乐化,指在电视传播的过程中,节目、剧集、主持人等要素的选择和安排纯粹围绕对受众造成感官刺激的目的而展开,忽略了娱乐应使人获得健康的感性愉悦的真正目的。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直接而全面地剖析和批判了电视传媒所主导的文化,因此本文试图借助《娱乐至死》中的观点来分析目前以造假节目为代表的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现状。
  关键词:电视节目;造假;过度娱乐
  一、 引言
  在《娱乐至死》一书中,作者尼尔·波兹曼探讨的是从印刷媒介到电视媒介的人类群体智力危机,是对电子媒介飞速发展的批判。虽然波兹曼的论调较为悲观,即传统的以理性阅读为基础的文化即将演变成一种以娱乐为核心的基于电子媒介的“不良”文化,但他的一些忧虑和预见性的假设在今天看来,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概括和写照当下中国的一些电视节目。
  二、电视节目造假
  造假电视节目近几年在中国荧屏层出不穷。各种电视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不惜造假炒作以吸引观众眼球。比如节目组故意找来一些有争议性的人物,在电视上展开骂战,甚至互相攻击。最近,在某卫视的一档鉴宝类节目中,一位女嘉宾拿出号称是干爹送的价值不菲的翡翠,结果经鉴定是玻璃做的赝品。节目播出后视频在网上疯传,该女又通过微博澄清自己是“托儿”,表示节目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演戏,所谓干爹、翡翠等都是节目组所设计。无独有偶,今年以来职场类节目风起云涌,但娱乐化倾向越来越明显。《非你莫属》中的“海归女”因与主持人的“舌战”一夜成名;另一档职场节目《步步为赢》仅播出4期,应聘选手就出现了“黄秋生师妹”、“公益王子”等作秀头衔。波兹曼曾经的担忧似乎正在成为现实,我们最终会毁于我们热爱的无穷无尽的娱乐吗?
  1. 受众的娱乐化倾向
  波兹曼由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的观点发展出 “媒介即隐喻”论题。他认为媒介能够以一种隐蔽却强大的暗示力量来定义现实世界。其中媒体的形式极为重要,因为特定的形式会偏好某种特殊的内容,最终会塑造整个文化的特征。
  在娱乐至上的社会文化影响下,不少人自身的判断力越来越弱,进而成为被动的文化消费群体。“电视造假”正好顺应了这些受众这种不甘于常规,寻求感官刺激的心理,利用了受众对“恶搞”和“庸俗化”的青睐来吸引眼球,博得“更高”的收视率。波兹曼指出,媒介的形式决定了媒介的内容,任何一种媒介技术都不是中立的,而是有自己内在的偏向,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当下人们对娱乐现象的追求,正是传媒的发达推动大众文化发展的结果。
  2. 商业利益的驱动
  现在电视的运作模式,都以盈利为终极目的。而广告的价位则是以收视率来衡量,收视率又取决于观众的喜欢和关注程度。这样一来便成了观众决定电视台的盈利,怎样聚拢大量的观众,提高收视率就成了电视制作人的首要问题。而电视本身的一种娱乐倾向和人们对电视娱乐态度又决定了电视内容必须要有足够的娱乐性才能吸引大众眼球。收视率作为一个量化标准,间接与电视台的收益挂钩。因此各大电视台使出浑身解数,赢得更多观众,获取高收视率,以带动经济效益的提高。电视台之间的恶性竞争时有发生,甚至频频出现收视率数据造假事件。
  “电视需要的是掌声,而不是反思”,波兹曼写道“思考无法在电视上得到很好的表现,这一点电视导演们很久以前就发现了。即使是最激烈的辩论类节目,表演者在节目中观点碰撞,思想的火花激情四射,他们也仅仅是在表演,他们希望看到的是观众的掌声,和收视率。”
  三、电视过度娱乐化的危害
  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曾说,人类在完成了维持和延续生命的主要使命之后,尚有剩余的精力存在,这种剩余精力的释放,主要是娱乐。应该看到,对人类精神世界造成威胁的并非娱乐本身,而是娱乐的泛滥及各种异化。而波兹曼的预言,正是针对电视时代所带来的娱乐的“泛化”,是对一切公众语言都以娱乐形式出现的担忧,是人们被动淹没在电视所带来的大量“虚假”信息中的悲哀。适量的娱乐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要,但是如果演变过度,便会产生不良效果。
  (一)信息过剩
  信息过剩会导致人们接受信息的能力下降。信息超载的情况下,发出的信息越多,受众可利用的信息就越少。为了甄别泛滥的信息无疑会占用人们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使人们付出了去干别的事情的机会成本。《娱乐至死》认为信息过剩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了这个世界的变异。对个人来说,它从一个单一的、家常的、绵延发展的世界,变成了一个无常的、嘈杂的、“躲躲猫”的世界。当媒介技术发展与人的信息管理能力不协调,当前者快于后者时,受众忙于应付琳琅满目的信息而变得懒于质疑、懒于思考。另外,知识的发展从思辨力导向变成信息仓库导向,而偏离思辨力导向的文化最终会因缺乏创造力和批判质疑的能力而淹没在信息的洪荒之中。
  (二)电视告知功能的弱化
  娱乐确是电视最擅长的功能。但是电视节目不仅仅要提供一些轻松愉快的信息,还要提供必要的知识,开展必要的讨论来聆听各种不同的意见,从而形成一个能有高效运作的公共领域。电视的过度娱乐倾向在追求“个性”的过程中,反而却丧失了个性,弱化社会责任。受众成了媒体与广告商谈判的筹码。《娱乐至死》中波兹曼批判以电视为代表的娱乐文化,但他真正担心的不是纯粹的娱乐。电视作为一种媒介本身就有很强的娱乐倾向性,因此不适合表述严肃的话题。他说道“为我们提供纯粹的娱乐是电视最大的好处,它最糟糕的用处是它企图涉足严肃的话语模式——新闻、政治、科学、教育、商业和宗教——然后给它们换上娱乐的包装。”
  (三)电视公信度下降
  媒体的公信度集中表现在公众对媒体栏目的喜爱和信任等方面。而公信度下降又表现在公众对电视的庸俗化信息反感而导致公信度下降。煽情的近乎虚假的信息使得公众有被欺骗或愚弄的感觉,近而产生对此类媒体的公信度的下降。传播活动自从在人类社会中出现时起,为人类决策和行为提供准确的信息活动始终是主要目的。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似乎与此背道而驰。“娱乐至上”的理念和行为如果过分放大,必然会为之付出代价。
  四、结语
  如今娱乐文化已经被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位,也成为这个时代大众消费的主要精神产品。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它的出现,在带来新理念,体现多元化趋势的同时又因模仿雷同、缺乏创意、煽情造假而偏向了过度娱乐的歧途。显然,娱乐并没有使所有的人乐,娱乐所承载的内容已经超出了它的本义。因而,它的道路注定是曲折的。
  另一方面,市场化语境下的媒介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众的喜好,在“娱乐至死”的背后,被娱乐的大众无异于强有力的助推器。他们倾向于把媒介视为一种休闲娱乐和获取日常生活信息的方式。对于“娱乐至死”的困局,波兹曼给出的药方是利用学校教育,他说我们要做的,是通过教育来控制媒介,而不是通过媒介来控制教育。让人思考并理解。“如果某种媒介的使用者已经了解了它的危险性,那么这种媒介就不会过于危险。”
  电视可以表现娱乐,但不能用娱乐来表现一切。
  参考文献:
  [1]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商务图书馆,2000.
  [4]董华峰.解读电视艺术的真实[J].电视研究,2001(9).
  [5]林莉.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兴起[J].当代传播,2003(5).
  [6]朱辉宇.电视传播过度娱乐化的道德审视[J].当代电视,2002(12).
  ( 作者简介:王雅妮(1989.1-),女,汉族,四川自贡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1级传播学硕士,研究方向影视传播。)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