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穿行在历史的丛林中 [在现代教育的丛林中穿行]
 

穿行在历史的丛林中 [在现代教育的丛林中穿行]

发布时间:2019-07-21 03:48:40 影响了:

  1990年,我从北大历史系毕业,进入了中学教师的行列。  刚走上工作岗位,缺少经验和引领,一切得靠自己。回想初为教师的那段日子,懵懂、青涩,但富于热情。  “我怎么会教书?”从小学到大学,15年的求学经历,使我间接地有了“教学”的体验。我的老师们一直就是这么教的,“教学”天经地义就是这个样子的。这是一种传承,是一种世代相传的文化。当自己从一个学生转变为一个教师时,面对自己的学生,你实际上无须多加思考,也不要任何犹豫,因为你的身体里早就流淌着一份厚重的血液。如果你还心存迟疑,或者尚不够自信,你可以看到,周围的同事们也是这么教的。所以,我认定了教学就是把事先准备好的内容,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一遍。
  那段日子里,我一直认真地工作着。我总是提前两天就备好课,把上课时要讲的内容详细写在本上,背诵得烂熟。上课时我不看备课本和教材,基本上是胸有成竹地给学生一字不差地讲一遍。因为所教班级较多,一年下来,我对教材内容就很熟悉。而且,因为讲课富有激情,语言生动,我颇受学生的欢迎,学校也认为我是一个好老师。
  1997年的一次师生座谈会,打破了我引以为豪的教学生活。改变也许是痛苦的,但意味着成长和收获。
  在那次师生座谈会上,一位学习委员直言不讳地批评一位在我看来是极优秀的老师。他说:“上课的时候,老师在黑板上使劲地写,写了一黑板又一黑板,我们在底下飞快地跟着抄,一节课大部分时间就在抄笔记中度过,我们都在做无用功。”这如同一声霹雳,使我坐立难安,逼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满堂讲”教学。
  于是,我尝试着提出了“预·讲·练”三环教学法,把一节课的结构分为预、讲、练三个环节。“预”即预习自学,理清线索,形成知识结构;“讲”即精讲重点,拓深教材,加强能力培养;“练”即训练检测,讲评释疑,及时消化巩固。这种做法主要强调:加强课前预习,先学后教;充分挖掘教材,深化提高;贯穿训练主线,培养能力。从而尽可能地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把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基础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讲与练、课外自学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我把这种改变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改进与完善。课堂上,我和学生分工明确,该学生做的教师决不代做。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明显增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课堂教学氛围较前明显活跃,改革顺利地推进。
  回顾这段经历,我真正体会到了做一个教师的快乐。也就是这段日子,我经常把一句话挂在嘴上——我工作着,我快乐着。这段经历也为我以后走上教科研之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使我坚定地成为了“教师即研究者”的积极践行者。
  教育家康内尔告诫世人:“现代社会非学不可,非善学不可,非终身学习不可。”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告诫:“每天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学习可以更新、充实、优化自己,对教师来说尤其如此。说起来挺汗颜的,初上三尺讲台时,我几乎没怎么读书。直到在一个偶然的场合,我听一位老教师说自己喜欢看杂志,理由是杂志提供的文章信息多、观点新,很以为然。于是,我在当年的秋天开始订阅了《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历史教学》等与教学相关的期刊。我喜欢阅读这些杂志上的教材分析类和试题类文章,通常会把它们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它们对我更好地理解教材、服务教学帮助很大。
  几年以后,我突破了这种学科本位的阅读状态。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在学校阅览室见到了人大复印期刊《中小学教育》《教育学》《中小学管理》等,爱不释手。这里面集中了大量的中小学教育和管理方面的文章,我每期都仔细阅读,认真保存。现在想起来,后来我对教育、管理等方面专业书籍的阅读之所以较为流畅,可能是得益于这一时期的大量阅读。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我的工作视野也随之开阔,并逐渐走上了学校管理岗位。
  后来,我调入乐清市教研室工作。因为工作性质的变化,我获得了大量的学习机会。在教研室的三年时间里,我每年都能接触一些教育专家,同他们交流;每年都能进课堂观摩大量不同学科的教学,从中汲取养料;每年都能得到培训的机会,深受教益;每年都能去一些课改或教育示范校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每年都要承担本市中小学教师的各类专题培训,逼我钻研……这三年我最喜欢去的一个地方是杭州书林。就在杭州书林,我知道了肖川、郑金洲、顾泠元、李希贵、朱永新等。这三年,我吸纳各种养分,主动开展专题研究,在教育科研方法、新课程知识、课堂教学技能知识、课程与教学理论等方面收益良多。可以说,在教研室工作的三年,是我教师生涯的一个转折。
  一个不学习的教师,必然缺乏文化积淀,穷其终生,也只能是一个教书匠。尽管外界的诱惑很多,但是有益的知识能改变人的命运。教师只要适当投入一些时间、精力和情感,就能让学习随时伴随自己成长,让教师生涯在阅读中绚丽多彩。
  我至今尚不清楚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也许,只要你用心尽力去做即可,无须更多考虑和追问。但有时候我们却又分明已经感觉到压力、疲惫和力不从心;我们也已经清楚地意识到重复、单调和激情缺失。我们选择了教师生涯,那么,教师生涯的完整意义到底在哪里呢?
  马克思说:“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教师生涯中有三种主要的活动形式:教育教学工作、学习活动和研究活动。教育对象的流动性、教育情景的不可完全重复性、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学技术手段的更新,使得教育工作成为一种创造性的专业工作。学习的重要使命,不是为了给自己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与实惠,而是为了更深入地探索——现实背景下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变得更有效和更有意义。教师的研究也是一种学习,是基于自身发展的学习。因此,我认为,工作、学习、研究三者的融合构成了教师生涯的完整意义。
  一位学者在总结了许多参与教育研究教师的经验后认为,教研是教师幸福之源。主要缘由一是教研提供的教育规律性认识能减少教师因缺乏有效的教育手段而产生的烦恼,增添教师的工作胜任感和成就感;二是教研促使教师不断在新的领域里活动,领略新鲜事物,得到多方面发展,从而获得满足感;三是教研有助于教师职业德行的提升,以至成为更有人格魅力的为学生爱戴的人。(熊川武:《教研是教师幸福之源》)同样,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是激活教学与科研的最重要的源头活水之一。经常走进大师的心灵,与圣贤对话,能使我们更好地体悟教育真谛,更好地守望道德、人文和科学领域,进而探索教育理想及职业生涯,最终超越昨天之自我,完满地实现我们明天的人生梦想。
  我愿意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尽可能地以一份宁静、闲适的心绪来对待生活,远离庸俗与平庸。作为教育工作者,有时会劳累、孤寂和清贫,但也经常会体验到,教育其实是一种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润,是一种心灵的涤荡与素养的提升,不管对学生还是自己。我愿意在现代教育的丛林中穿行奔忙,放飞着自己的教育理想与信念,在工作、学习、研究中不断完善自我。我始终坚持着,教师的幸福首先应该体现在自身的发展上,在工作中感受自我成长的快乐。成长是我们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作者单位 浙江省乐清中学
  (责任编辑 陆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