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如此“平语”,怎能不“近人”(《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观后感)】
 

【如此“平语”,怎能不“近人”(《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07-30 20:16:00 影响了:

《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10月8日-19日在央视综合频道20:00档首播。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该节目自10月8日播出以来,口碑一路飙升,成为大众们争相讨论、学习和反思的热门话题。

截止今日,《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已更新至第九集。从第一集的《一枝一叶总关情》,四位嘉宾带我们了解在“为民”这个大的主题之下,习近平总书记如何身体力行、切实为百姓实做事、做实事的伟大精神;
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中,通过诵读《老子》节选、《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咏煤炭》·于谦中的经典段落,突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当中所传达的“仁政”思想,也表达出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他一边对传统思想进行着传承,又在传统的思想中做出了很多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第三集《国无德不兴》中,嘉宾用《管子》中的名句“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引出“立德”这个大主题,通俗易懂地讲明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表明总书记对“德”的重视与传承;
第四集《国之本在家》本集集中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和家风有关的思想,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常用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等典故来切入主题;
第五集《报得三春晖》这期节目就以孝道为主题,通过解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相关论述当中的用典来深入地领会和学习新时代的孝老爱亲、尊老敬老的论述;
第六集《只留清气满乾坤》中,开场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闭幕之后的讲话当中所引用的诗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为切入点从而凸显出本期的主题“修身”,传递出习总书记不但自身有苦干、实干的务实精神,同时也对新时期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严以修身提出了一个高的标准;
第七集《绝知此事要躬行》,本期节目的主题是笃行,通过诵读《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劝学篇》节选,表达出习总书记对新时代奋斗者的殷切期盼;
第八集《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和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成的“金钥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倡导并身体力行的重要习惯;
第九集《恶竹应须斩万竿》主题是“廉政”,通过解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当中的一些用典,来深入地学习、领会新时代的廉政思想。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这档节目制作精良,具有中国特色,它蕴含了中国上下传统文化五千年的辉煌,正确地引导了受众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习总书记曾经说过:“学一次管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要求人们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习总书记尚且如此,我们又有何理由不学习、不上进?作为基层公务员,我们更应如此,深刻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用典,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不忘初心,近民尽心。

平“语”近人观后心得体会2

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

首期聚焦“为民服务”的主题一经播出引发强烈反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析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人民群众对“高大上”的精神有了更为直观了解。从心到行的系列实践无不将人民“置顶”,无不坚持人民的主体性地位,无不让我们感受到总书记爱民的拳拳之心。

感知中华民族的历史,回味先贤智者的思想正如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的那样:“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好像车的两个轮子,相辅而行。”在当前社会普遍存在过于急躁、追逐利益的背景下,通过对习总书记用典故事的经典解读,必然会激发人民群众阅读经典、了解历史、重视文化的热情,从一句句精美的诗句、一个个流传的故事、一段段名篇的精髓中,在“平‘语’近人”系列节目中,我们领悟到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深沉情怀,从“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再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厉民之事,毫未必去”总书记使用这些传统名句,展现了大国领导人全心为民的风范,让人备受感染。让人在学习思想上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我们也能直观的感知到习总书记爱民之心、执政理念、实干精神。为人民群众做的实事好事,同时也是对各级党员干部树立了一个最鲜活、最具体、最值得学习的榜样,教导各级党员干部,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踏踏实实、脚踏实地的为人民群众做好事,为老百姓谋福利。

读史可以明志,博古可以通今。“平‘语’近人”系列节目通过对习总书记用典故事的解读诠释,对古人智慧进行总结、凝练和升华,最终目的还是着眼当下,鼓励人民群众阅读经典、传承文化;
展示习总书记爱民之心、为民之实;
督促党员干部勤政爱民、服务群众。从而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群众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八集“腹有诗书气自华”于10月15日晚播出,该集从“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三个层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劝学”的思想进行了解读。

“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于宋代诗人苏轼所作的《和董传留别》,该句因经典地阐述了读书与人的修养的关系而为大众所熟知。读书不仅是一种积累知识、增长学问的有效途径,还在于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习总书记曾从“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这个四个维度对学习的重要性做了解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与个人言,或可丰富学识,增加知识广博;
或可提升个人修养,增加个人魅力;
而读书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而言,更是关乎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习总书记提倡,读书要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传承中华文明之美德;
读工作所需各种知识书籍,增长个人本领和才干;
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坚定理想信念明方向。

读得万卷书,行得万里路,知行要合一。我们读书、学习、认识世界,就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实践让生活的家园变得越来越美好,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哟哟就用个人毕生所学所行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学用结合,知行合一”。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信息与知识的急剧增长的今天,我们不仅要保持个人终身学习,更要建设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社会,才能应对新的挑战。

近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播出。三年前,中共中央组织部曾授予102名同志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这些县委书记今天已经有部分晋升副部,还有很多进入了地方班子,说这些官职绝不仅仅让大家的目光聚焦于此,而是再次印证了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始终如一为民爱民,实实在在将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努力办实事才获得党和国家的信任担负更大的重任。

我们今天的很多基层干部并不能够真的称为干部,他们吃住在基层,工作生活在田间,那里就是他们的根,人民群众是水,党的政策是光,始终以群众所需所盼为工作的纵贯线,急群众之所急,以为群众排忧解难为乐,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为群众谋幸福。能够做到这些就是“合格党员”。

“合格党员”就应该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导个人岗位的各项工作,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提高自身思想水平和能力水平,不断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为党的建设提供可靠组织保证,以实际行动切实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争做“合格党员”。

生命的意义如何体现?有人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那么,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生命的意义具体是指什么呢?

仔细观看了《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治国有常民为本”就会感悟到,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一定要了解“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的内涵,从而滋生一颗甘于奉献和成人之美的情,做到以民为本,让仁政在群众中真正诠释成“民”之美的意义。

但是,想要达到成“民”之美的境界,必须通过付出辛苦才能得到。要知道,所有的美好都会从辛苦中蜕变出来,看一看群众心中的那些榜样,无论是“百姓信赖的老大哥”廖俊波,还是“百姓心中的丰碑”毛丰美,都是在其他人不知道的时候,在其他人犹豫观望的时候,已经在默默的付出了辛苦。他们都知道为他人服务、为社会贡献、为人类造福、不仅可以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精神会被党员群众所感动、所铭记、所追寻。

其实,成“民”之美也体现在为群众解决问题的能力。党员干部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面对群众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可以开启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为解决问题而努力,我们的思想和心灵就会不断成长,进而就会达到为“民”之美的境界。就像孩子会因为生活上的难题焦虑万分,但把问题给了你就变得轻而易举,为什么?因为你是家长。让群众焦思苦虑的问题拿给你就会迎刃而解,为什么?因为你是受人民爱戴的党员干部。20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作家埃尔德里奇·克里佛说过一句话: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成“民”之美,最终要主动为群众投入爱、时间和精力。要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已任,去建构生活的精神坐标和确立“安身立命”之本。要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个人追求融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主动认清历史使命,勇担时代重任,用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持续奋斗,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伟大的贡献。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