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规范从业人员,,鉴定伪鉴定家】 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规范从业人员,,鉴定伪鉴定家】 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发布时间:2018-12-24 09:50:22 影响了: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要建设文化强国,并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特别提到要扩大文化消费及建设重点文化项目,这是令人振奋的消息!但近年来,文化产业中文物艺术品市场却是怪象丛生。今年央视315晚会上直接曝光了一些鉴定机构滥开假鉴定证书的事件,令人难以置信。拍卖公司所谓的“鉴定师”们随意开具鉴定证书,几十、几百元的仿品加上所谓“专家”的一张纸头就摇身变为上千万的文物。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归根到底是受利益的驱使。如何引导文化艺术品市场走向规范有序和持续繁荣将成为有识之士的共同话题。
  笔者以为,艺术是高雅之文化,与之对应的市场应当具备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以诚信为本的内涵,而不应出现因利益而扭曲市场形态的现象。但是现实似乎并非如此,所谓涉水愈深,污秽愈多,当前的文物艺术品市场可以说是一片混乱。我们看到喧嚣夺目、你追我赶的天价拍卖成交记录背后,是拍卖者将自己的拍品以疯狂的价格拍下,恶意炒作,以期下次拍卖能在此基础上获得利益最大化。专业的造假人员与文物贩子勾结,进行各种形式的诈骗,令人防不胜防。甚至于你亲眼所见的从乡间地里挖出来的“文物”都是事先做好的局。你相信的某些专家和朋友让你瞬间倾家荡产,而他们自己却以被鹰琢眼为由搪塞。
  目前,国内文物艺术品市场的现状着实令人堪忧!中国人的诚信度考验也无可避免地在艺术品世界里上演,并随着许多欺诈事件的曝光而一再地挑战着中国传统的道德底线。一些“专家”因鉴定所产生的各种利益纠纷问题不绝于耳。近闻某著名鉴定家因出售赝品汝窑,而产生的利益纠纷事件已见诸各报;又有国内行业专家因鉴定天价的“金缕玉衣”,给国家财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这些所谓的“鉴定家”在金钱的诱惑下,或道德低下,或能力有限,总之,对混乱的文物艺术品市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影响极其恶劣。要想杜绝这种现象,行政监管手段固然重要,但解决之根本途径在于建立文物鉴定学科,培养专业的鉴定人才!
  回放315镜头,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白发苍苍的老者都自称是文物鉴定家。笔者曾想过,为什么一般人不敢轻易宣称自己是物理学家、数学家、甚至是经济学家,而稍微比他人早玩了几年古玩的人就乐于宣称自己是文物鉴定家?笔者曾将这个问题问及自己的学生,有位学生回答得极妙:“凡是技术和学问未成学科之前,必然出现江湖化现象。”没错!学科未成熟之前,只有江湖郎中有勇气毫无依据地恶搞我们的教育系统学科,使“专家”的公信度越来越差。
  江湖化现象还体现在各色的鉴定人员培训班上。翻阅各大报纸、文物收藏类杂志,你会发现许多知名或不知名的、著名或自诩著名的专家,且不说他们鉴定水平的高低,但都非常了解市场需求,于是自办一些文物鉴定短期培训班。一般是在著名高校机构租用地方,然后借用高校名声和著名专家效应开始招生,高昂的学费自不可少。学员们经过二十几天的培训,顺利的结课,然后颁发结业证书及“鉴定师”证书。原本以为这些证书可为规范文物艺术品市场、提高收藏爱好者的鉴赏能力起到良好的作用,但事实却不然。学员们拿的这张鉴定证书是否真的具有含金量呢?清者自清吧。
  那么,这些所谓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专家,他们又有何资格开具“鉴定证书”呢?或许他们中的很多人连何谓的“文物鉴定”都还没弄清。文物艺术品市场缺乏基本的行业规范,缺乏权威的鉴定机构及专业的从业人员,这些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培养出专业的人才队伍、优秀的鉴定专家,才能使文物艺术品市场规范化地可持续发展。
  当前,文物艺术品市场的规范与否,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文化、艺术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之大事。我们的教育界理应主动承担此大任,认真对待,狠下功夫,组织我国最专业的学术委员会,诚邀天下饱学之贤士制定相关学科标准,探索科学的鉴定学方法论及相关的陶瓷、青铜、玉器、书画各类文物的鉴定指标体系。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专业的培训机构,去伪存真,培养出真正诚信可靠的鉴定专家!
  规范化的文物艺术品市场,能提高人民的艺术鉴赏水平,有利于社会文化的传承,且能直接实现国家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终将影响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整体社会藏宝于民,对艺术品的发展意义尤其重大!
  (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