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美图手机怎么样_论现代陶艺的模糊美
 

美图手机怎么样_论现代陶艺的模糊美

发布时间:2018-12-25 03:52:30 影响了:

  内容摘要:针对目前人们对现代陶艺的热捧这种对现代陶艺缺乏相应认识的现状,本人就现代陶艺的构思、创作、欣赏,评论等方面进行探讨,深挖现代陶艺的模糊之美,并大胆提出了模糊美是现代陶艺创作与欣赏的核心内容,是人们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现代陶艺的特质,这对今后我们提高现代陶艺创作与欣赏水平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现代陶艺;模糊;模糊美
  中国现代陶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90年代中期开始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经过近三_十’年的蓬勃发展,人们对现代陶艺的概念、语言、创作与欣赏也已经形成了了一定的思维定势,对于绝大多数现代陶艺家来说,要用比较确切的词语来说明现代陶艺的定义,可以说是比较困难,在他们看来,自己能做出现代陶艺,足以;而许多理论工作者因为缺乏创作实践,对现代陶艺的表现语言及方法认识不足,一味地从文学角度去评价,发表出不甚准确的溢美之词,更有甚者连起码的专业术语都不熟悉,这势必给大众的欣赏带来不深入的理解或不清晰的认识,使大众越来越不敢以自己的眼光评论现代陶艺,以致于形成“两个黄鹂鸣翠柳――人云亦云而不知所云”的尴尬局面。
  现代陶艺在中国的出现,应该是时代的必然,中国为什么会有现代陶艺,是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发展的必然还是两学东渐?中国现代陶艺的存在根基在哪里?现代陶艺的语言与元素到底有哪些与传统陶艺的不同之处,进步在什么地方?实践先行而认识断后,何故?这些问题应当是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究的课题。
  事实上,现代陶_艺采用传统的成型方式,融入现代陶艺的审美理念,以现代元素的表现见长,莺在打破传统陶瓷的标准规范与完美无暇而更多地体现陶瓷本身的表现语言,以创作的随机性体现作者的手感及内心的强烈情感,以重窑变的不确定性的色彩美、材质多样性的组合美,器物的不规则的缺陷美,延伸着人们对陶瓷造物无限表现力的向往;它以缺陷肌理的运用既挑战了传统生活陶艺的审美观念,又冲破了现代工业制瓷中的人情味的缺乏,现代陶艺的某些实用性的缺失,对传统陶艺的实用及现代陶艺的情感的追求,构成了作晶本身的“模糊美”。在此,笔者引用了一个新名词:“现代陶岂的模糊美”,这正是现代陶艺的内在特质,在许多原理概念都在不确定的规则影响下,正是有了模糊性,奠定着现代陶艺的新语素。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现代陶艺的“模糊美”,同时试图解答前文提出的种种疑问与人们认识中的误区,以引起更多人关注现代陶艺的模糊之美。
  一,艺术的模糊性
  模糊一词是指:表达的对象的不确定性,是作者留给观众一个可供领悟、体会、选择的弹性空间,这是一种表现技巧。审美的角度不同,审美感受也不相同。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模糊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唐代崔珏的《道林寺》诗:“潭州城郭在何处?东边一片青模糊。”汪元景的《扬州》诗:“重到扬州十余载,画桥雨过月模糊。”宋代苏轼的《凤翔八观・石鼓》诗:“古器纵横犹识鼎,众星错落仅名斗,模糊半已似瘢胝,诘曲犹能辨跟肘。”等等都从不同的角度来抒发对朦胧感的感受。
  自1982年起,中国开始了有关艺术的模糊性的探讨(见《雪莲》1982年第1期发表了阎萧的《试谈文艺作品中的“模糊成分”》,《文艺研究》1983年第4期发表了陈胜民、肖梅的《模糊思维在艺术中的表现初探》。后来王世德、徐宏力诸先生都有论文面世(王世德《美学新趋势》四川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中有研究模糊美学方面的论文4篇。特别是王明居先生《模糊艺术论》《模糊美学》两部专著,在学术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各个学科领域出发,从中国书法、音乐、绘画等角度出发,探寻着艺术的模糊美。当我们对不清晰性的各种不同的类型有更深人的了解时,我们就能越来越清楚地知道:模糊性与随机性有本质区别;比起随机性,模糊性在人类认识过程的机制里,有着重要得多的作用;有效地运用模糊性,我们可以放弃许多长期保有的信念和立场,而建立一种用以分析人文以至力学系统的全新框架。(《模糊集》,见《自然科学哲学问题》1981年第1期第66页)
  二,现代陶艺创作的模糊性
  传统陶瓷艺术的制作有其比较稳定的、比较规范、比较成熟的的制作要求,从如何成型,如何装饰,如何施釉,如何满窑烧成,如何开窑等都必须严格按工序完成,产品也多是按规定的图式去生产,这就是中国传统陶瓷为什么要被新时代改变的主要原因,而现代陶艺的本身就是现代陶瓷设计艺术,对此,景德镇陶瓷学院姚永康教授曾经就陶艺创作中的模糊思维作过专文论述,他从陶艺的构思、创作过程、主题思想、意境、火的洗礼等5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陶艺创作中比比皆是的模糊认识:构思上从开始的模糊、滕胧、冲动到有大体的轮廓,边做边深入,边深入边思考,边思考边修改,有时候做到后面阶段,可能把最初的设想完全推翻,形成新的设想也不为其过。并非作者不可以按照预定的设计方案进行下去,而是作者需要在创作的过程中享受到一种正在捕捉中的模糊感受,而且往往是越做到后面,勾起的设想就越多,思路也越开阔,创作的冲动也就越强。这时,作者并非完全清醒地知道自己创作的作品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形式感、美感强不强,正是这样大量进发的模糊意识,使作品深入的领域更加广泛,意境更空灵,在处理泥性,色釉料,手法等方面更加轻松自在,在作者灵魂的自由空气中尽情发挥直到完成一件与心灵交融的陶艺作品。
  陶艺是火的艺术,现代陶艺作品体现的模糊美还在于必须经过火的洗礼才能最终呈现,因为颜色釉及其陶艺作品本身在入窑高温煅烧的过程中,温度在不断变化,从收缩或变形,从质感到肌理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开窑前作者对即将烧出作品的只有一个模糊认识,是一种对模糊美的期待,也是在享受一种模糊的美丽,这是每个陶艺家都有的体念,是陶艺家之所以珍惜自己陶艺作品最直接的情感因素。
  三,现代陶艺欣赏的模糊性
  对艺术品的欣赏一般经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甚至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但是对现代陶艺来说,更多的是自我欣赏的感受,因为在欣赏过程中享受到的就是现代陶艺与生俱来的模糊美!
  现代陶艺的边缘性决定了它在选材上的多样化,泥土,陶土,钢材,木材等综合材料都可以与现代陶艺相融合。
  现代陶艺作品的造型上与传统陶瓷不同,大多是率性之作,可能器型的不规整,釉色不均匀,色釉颜色变化大等特征,和你开始进入现代陶艺馆之前的印象可能有差异,正是这种差异,使你已经在享受着这种陶艺作品的模糊美,现代陶艺虽然与传统意义上的陶瓷不同,但你可以感受到变形的美,变颜色的美,变装置的美,变材质的美。从而为欣赏者打开了新的审美空间,衍生出作者的艺术创作的灵气与精神光芒。
  从作品的细部去看,缩釉与开片之缺陷、陶土涂抹出的肌理、刻画细部的生动,这些因素构成了一种模糊美,这种模糊美能够使作品的主题得以更有意味的阐释。
  综上所述:现代陶艺之美有许多方面,诸如色彩、肌理、新材料使用,多变的器型,熟练的技法等,但本文认为,模糊美是一种贯穿所有美中之美,是现代陶艺之美的灵魂。
  参考文献
  1 王明居,模糊美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年
  2 姚永康,陶艺创作中的模糊思维[J],中国陶瓷,1995(6)
  3 范英豪,朱志荣,王明居模糊美学思想述评[J]学术界,2004(4)
  4 李雪玲,当代生活陶艺模糊美学特征与成因机制分析[J],艺术百家,2010(2)
  5 周长才,关于模糊美学――与夏之放,王明居对话,CSSCI学术论文网,2010年5月11日
  6 蚁振让,音乐、绘画中的模糊美学[J],佛山陶瓷2010年8月18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