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怎么会是这样?”
 

“怎么会是这样?”

发布时间:2018-12-26 04:24:37 影响了:

  我很少用影视中的流行语,但看完《美人依旧》,又看了导演胡安的答记者问,却情不自禁地进出这一句:“怎么会是这样!”      一       看胡安的影片《美人依旧》。散场时观众纷纷议论“说什么呐?看不明白!”我这个老影评人也看得糊里糊涂。仔细回忆一遍,确实感到许多地方疙里疙瘩,不合情理,不让人信服。
  比如以下几个地方:
  小菲作为一个有志气有理想追求的即将进入大学的女学生,怎么见黄先生一两面就跟他上床呢?那可是20世纪40年代!这可能被解释为:(一)黄先生英俊潇洒,有如那时女孩子崇拜的赵丹、克拉克・盖博或是贾宝玉,可银幕上没表现出他怎么风流倜傥呀。一个外表、衣着、举止、谈吐都甚为一般的赌场老板(王志文是个有魅力的演员,但此片中的造型不属于上佳):特别是,家里还摊了一桌子旧情妇的照片。仅凭这一点就会让当年正派的女学生感到恶心!㈡出于嫉妒。“姐姐什么都有”,“我也要让她尝尝失去的味道”。可银幕上表现的姐妹关系又不全是这样。小菲从小就喜欢姐姐,从前后情节看,对她姐姐也是情多怨少,更不至于恨到以失身为代价对姐姐进行报复。㈢黄先生处心积虑,不择手段地引诱,让一个单纯的女孩子无法抵挡。可银幕上也没有呀!
  小菲在黄先生明确表示将和她姐姐组成家庭之后,仍下定决心“绝对不能软弱”、“要去找他们说个究竟”,甚至想到“殉情”,正像影片宣传词中说的:“她拒绝被征服,她要不惜任何代价得到她的真爱,而不惜摧毁一切人甚至她自己。”怎么一下子又“我错了”呢?让人感到突兀。而小菲看到解放军进城,感觉像“新鲜的海风”,紧接着就说“我明白了,不论什么理由,爱是不能随便的。”一看到进城的解放军像“新鲜的海风”,爱情观上就有了顿悟,二者何以有此因果关系?小菲明白了,可我们观众怎么也想不明白:她是怎么明白的呢?
  影片结尾,佣人们抬过一把长椅,姐妹俩和阿白入座,一个男佣人抱着一个巨型红星蹲在椅旁,其他男女佣人分列两边,像是拍全家福照片。画外音:“好像真是不同了,不知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可此前,银幕上对解放后与以往有什么不同一丝儿也没有表现,小菲、璎子怎么就感觉出“真的不同了”呢?细节铺垫乃至逻辑推理上是有缺陷的。
  《美人依旧》如果是一位年轻导演的处女作,倒也罢了,可它是曾获奖的导演胡安的作品。于是,我想听听胡安怎么说,就找来两篇对胡安的访问记。
  
   二
  
  2005年,胡安在记者高桥访问她时说:这部影片“是感觉型的,必须做到上上才行。感觉这东西,玩的是风格,一招鲜,而且要足够鲜。”、“能够真正在‘感觉性’的题材上有些突破的人,真的是大师。所以一旦打定了主意,就等于逼上梁山。”
  2003年胡安在答记者马智问时说:“这部影片其实讲的就是女人的故事,我想在影片中她们是一代风流人物吧。”当记者要求“能具体说说吗?”
  胡安说:“片中的女人都非常风骚,我想应该是媚、艳、韵这样的色相吧。”“要将这部影片拍成一部剖析色相、分析女人心理的作品,并且片中女人的韵味是深层面上人性化的内容”影片要“对女性心理层面一层层地挖掘”,并在谈到璎子时强调,“片中的璎子是个韵味十足的女人,她身上的那种很风骚的东西必须从骨子里透出来。”
  这个要求的确够高的:通过一个“女人的故事”要表现“一代风流人物”;“对女人心理层面一层层地挖掘”,并且让片中“女人的韵味”成为“深层面上人性化的内容”。
  按这个要求看了几遍《美人依旧》,我就更加失望,更加迷惑不解了。
  我实在看不出对人物心理层面
  一部影片有这么多地方让人不 的层层挖掘。
  “人性化的东西”不能说没有,但实在不是“深层面上”的,是很浅的层面。而导演谈的成为“深层面上人性化内容”的载体的“女人的韵味”,细看胡安的解释有点空洞和模糊,如“艳,是说她们特别艳丽”,“韵,是说她们特有的韵味”,等于没解释。较具体的是:“片中的女人都非常风骚”、“片中的璎子是个韵味十足的女人,她身上的那种很风骚的东西必须从骨子里透出来。”看来,“风骚”是导演所指“女人的韵味”中比较强调、比较具体的东西。
  经查,《现代汉语辞典》中对“风骚”一词,有两个解释。一是:“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后来泛指文学,如‘独领风骚”’,二是:“指妇女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骚’。”其他辞书也是这两种解释,只有中国大辞典编纂处1947年版的《国语辞典》中的第二种解释中多了一个内容,原文为“②轻佻貌,多指妇人言,兼有‘俏丽’之意。”
  根据影片内容,胡安指的“风骚”显然不是指诗文之事,而是属于第二种.“指妇女的举止轻佻”或“兼有‘俏俪’之意”。这种“韵味”在小菲轻易委身王先生之举动和璎子与王先生谈情做爱时之表现,可以说有一些,但即使在璎子身上“那种风骚的东西”也没有“从骨子里透出来”。
  写一个风骚的女人,着重写她的风骚,例如写一个妓女身上表现的“风骚”,如果写得好,写出这种风骚的形成、特点;随人物经历、社会演变的发展变化不同场合、不同心境下不同的表现,风骚的千姿百态、风情万种及其背后的辛酸眼泪……那也可以写出“深层面上人性化的内容”。但《美人依旧》中写两个女人身上的“风骚”,都不够生动,甚至不够准确,不够贴切。
  至于导演说的“我想在影片中她们是一代风流人物吧”,就更与影片实际相距甚远甚远!影片中的璎子,照黄先生看,是“一个腐朽、愚昧、俗气的女人”,就算这说重了,也不过是个一心找个老公成个家出国享福的女人吧;小菲虽然自以为“有出息”、“很特别”,也只是个不愿靠人施舍、努力读书想成为一个女医生的学生吧。这样两个女人,即使有导演说的那种“特有的韵味”,或者不是“轻佻”而是“俏丽”的风骚,又怎能成为那时代女人中的“一代风流人物”呢?!
  
  三
  
  的欣赏习惯,把情节交代清楚,让观众看个明白。因为这是电影的本性所决定的。只着眼于“一招鲜”,不顾这个基本要求,观众就不买你的账! 例如,文艺作品总要有思想,有主题,有它应起的作用。而有些电影创作者连这个基本要求也不放在眼里。他们往往只着眼于形式而忽略内容,只着眼于感觉而无视思想。我们不赞成“文艺为政治服务”,电不必强调“文以载道”;但文艺总要给群众点什么东西吧:或思想的启迪,或性格的陶冶,或美的享受,或情的愉悦……总不能只让他们陷入瓦里问题出在哪儿呢?
  又例如,文艺和生活的关
  我看,问题就出在当今不少导 演热衷于玩“感觉”、玩“风格”、玩“深刻”、玩“一招鲜”,而于无意中忽视了,甚至有意中违背了文艺的基本规律! 例如,凡是有情节有人物的艺术作品,都要力求做到情节生动,细节丰富;人物性格鲜明,刻画细腻。凡是给广大观众和读者欣赏的文艺作品,例如电影,又首先要考虑群众系……
  事物的基本规律是不能违背的,只能在遵从它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发展。
  文艺理论中,包括书法、绘画理论中,有一句百试不爽的闪光的话“非正不能奇”(亦有论句为:先正而后奇)!
  
  四
  
  去年,《大众电影》上刊登过一篇题为《请给电影“松绑”吧》的观众来稿。作者叙说他去看影片《周渔的火车》,看得晕头转向,一位观众愤怒得一边撕票一边说:“这叫什么玩意儿j看不懂,瞎耽误工夫!”而午夜两点,他放罗伯特・德里罗主演的《海滨城市》的影碟,看得津津有味,困意全无。于是他思考“为什么?”结论竟然是:“这部片子我看得懂,为故事情节吸引并感动了。”于是感叹“中国电影,中国电影人,什么时候放弃了小感觉,放弃了试图概念化和试图深刻,什么时候才会真正有精品,有大众喜闻乐见的电影。”这位观众对某些国产片的批评可谓一针见血!我看,他代表的是中国大多数电影观众的意见。
  这不能不引起中国电影人的正视!特别是我国已经加入WTO,好莱坞正虎视眈眈进军中国市场。如果反映我们自己生活的中国电影比美国电影还让观众难以看明白,不是把市场拱手让给人家吗!欧洲的教训不可不记取。法兰西等国的电影精英们热衷于拍摄“个性化”的电影,结果,观众转而看好莱坞影外,有些国家90%的市场被美国电影占领。
  
  五
  
  文章写完,随意拿起一本刊物翻阅,正看到一篇对某部影片的《读解》。遗憾的是,看过这洋洋数千为字,我的感觉是,还需要看一篇对这篇《读解》的读解。
  
  看一部电影,如此费劲,谈何娱乐,谈何愉悦!对这类影片该怎么欣赏呢?难呵!当记者高桥问胡安:“总不能逼着观众读剧本吧?广胡安的回答是“读剧本都不一定明白,《美人依旧》是必须得用眼球看的。” 这可真把我难住了!
  我本来是想找一本《人依旧》的剧本来读一读,看是否能让息、自己明白些。现在完了!读了,电“都不一定明白”。
  可是,“用眼球看”?我左想右想,前想后想,还是没想出来,这是怎么一种“看”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