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孔子•兰•修身] 孔子兰
 

[孔子•兰•修身] 孔子兰

发布时间:2019-01-15 04:11:28 影响了:

   [摘要]孔子对兰情有独钟,在他看来,兰便是高雅品质的化身。孔子的交友观、气节观、幸福观、平等观均与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孔子 兰 交友观 气节观 幸福观 平等观
  孔子对兰花情有独钟,在他看来,兰便是高雅品质的化身。他以兰花的美质寄托了自己深切的情感,也在对兰的颂扬中体现了自己对品质修养的重视。
  
  一、兰与孔子的交友观
  
  《孔子家语》中有一段记载,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已者处,赐也好不若已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文中的商,即孔子的学生子夏,赐即子贡,都是孔子有名的门徒。这两句是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已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质比不上自已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原因何在呢?于是孔子举了一系列比喻,说明交友和环境对人品性的影响作用,最后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和“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两个对比例子,得出结论“君子必慎其所处”。从此,“芝兰之室”就成为良好环境的代名词,成为一个颂兰美兰的成语。孔子创造性地把兰同教育结合起来,依据兰花幽香清远的特点,提出择善而处、择善而交的交友思想,这种思想在《论语》很多言论中都有所体现,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充分体现孔子关于个人修养的环境观和交友观。
  
  二、兰与孔子的气节观
  
  《孔子家语》中节录了孔子另一段话:“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这是孔子答子路的一段话。当时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应聘而出于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于是派兵包围了孔子,“孔子不得行,绝食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弦歌不衰。”这时,子路说:“我听说,做好事的老天报之以福,作恶的老天报之以祸。现在你老师积德怀义,而且身体力行很长时间,为什么要困穷到这样啊?”于是,孔子就列举了历史上伯夷叔齐、王子比干、伍子胥等贤德之人最后遭到不幸的事,说明“夫遇与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芝兰“不以无人而不芳”作为生动的比喻来表明自己“君子不为穷困而改节”这一志向。孔子以兰花的生长习性比喻自己不因清贫和富贵而动摇自己的志向,更不会因名利得失而改变自己的信念。即便是在艰苦的环境中,仍然“弦歌不衰”,这种志气和骨气,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论语•雍也》中记载:“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箪饭食,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别人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而他却不改自己的乐观态度。颜回“不改其乐”,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与“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一样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这正是安贫乐道的精神之所在啊。
  
  三、兰与孔子的幸福观
  
  《孔子家语》中“孔子不得行,绝食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弦歌不衰。”即便是在团团围困、饥饿交迫的艰苦环境中,孔子仍然“弦歌不衰”,可见他对幸福的理解是多么的深刻。这种幸福观还见于其它记载。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里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在孔子看来,人幸福与否更多的取决于感受幸福的能力。幸福总是朴素的,一如粮食、空气和水。
  
  四、兰与孔子的平等观
  
  《易经•系辞上传》中记,子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孔子将兰花人格化,用兰花的清香比喻牢固而融合的友情和团结一心。从此,“金兰”一词便成了“团结”、“结拜兄弟”和“生死之交”的代名词。
  在《论语•颜渊》中这样记载:“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指普天下的人都亲如一家兄弟。引申为“人与人之间要讲究平等,没有贵、富、贫、贱之分。”这“敬”与“恭”。是君子自我修炼下的“敬”与“恭”。敬:自我约束自我完善,以一种谨慎的态度与合宜的行为规范来克己。恭:待人以真诚,用真诚来尊重别人,用谦卑来表达虔诚的心意。这不正是通过自身修养而达到兰的精神高度的体现吗?今天看来,“敬”与“恭”是社会人际关系和人脉建设的关键。只有这样“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才能以自我谦卑意识、以平等之心视他人为主体,互相尊重,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必然和谐。
  《孔子集语》中记: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自卫返鲁,隐谷之中见香草独茂,喟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从此,“王者香”一词成了中国兰花的代名词。孔子对兰花的高度赞颂对中国兰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而孔子寄托于兰的美好情愫也正表明了孔子的为人之道:做人一定要有美好的德行。其实这正是自古以来的做人之本。
  
  参考文献:
  �[1]周建忠.孔子与兰文化.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