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浅谈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浅谈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发布时间:2019-02-06 03:46:08 影响了: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小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呢?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在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每个学生都扮演情境中的一个角色。这样,学生上课就是在情境中参加各个活动,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学生不仅学得轻松、愉快,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
  例如: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对“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我把一节课的内容编制成“同学们去商店买东西”这样一个情境,把例题和练习题设计成商店里发生的事情,学生和老师分别扮演了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在商店里,售货员阿姨拿出各种钱币让学生分类,接着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讲元、角、分的进率时,可以这样设计:张平去商店买一支笔要花一元钱,但他只有面值一角的钱,他要给售货员阿姨几张一角的钱才够一元呢?让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越来越浓。
  
  二、联系生活,培养兴趣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
  如学习“厘米和米的认识”,要求学生先估计一下讲台、课桌、黑板各有多长,再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实际测量,通过讨论交流,发现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到的数不同,从而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在建立1厘米和1米的表象之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与1米、1厘米长度有关的物体,如图钉的长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讲台的长大约是l米;米尺的长是1米……再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身边熟悉的事物,如门、电视柜、讲桌、铅笔、身高、步长有多长。还可以让学生想象北京奥运会的“鸟巢”的大小,通过对身边事物的实际测量和估测,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不仅可以逐渐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和测量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
  
  三、利用游戏,培养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对游戏有很大的兴趣。一般情况下,他们的注意力只能保持15分钟左右。在教学中,如果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地稳定在学习对象上,使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课堂妙趣横生。可采用的游戏活动有:卖水果、开小小运动会、打数学扑克、评选优秀邮递员、猫捉老鼠、夺红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开数学医院、放风筝、摘苹果、开火车、接力赛等等。
  通过竞争可以引起大脑某些部位紧张,使处于“休息”状态的部位进入工作状态。竞赛使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趣。当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时,学生的兴趣也更加浓厚。
  
  四、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兴趣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新的教学大纲也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又特别感兴趣,充满着好奇。学校应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小组活动,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
  在课外活动小组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内容可以包括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趣味数学、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扩展性知识等,用来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课外小组应由学生自愿参加,避免使之成为竞赛的工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是学习的母亲”。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情、有趣、有味、有疑,实现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优化,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在选择的时候要考虑运用策略的必要性,不能为了激发而激发,激发兴趣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更重要的是要选择合适的激发方法,才能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责任编辑 刘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