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平等交易【“1∶400”不平等交易的背后】
 

平等交易【“1∶400”不平等交易的背后】

发布时间:2019-02-10 03:55:45 影响了:

     2003年10月26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披露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以色列总理沙龙不惜以400名阿拉伯战俘的“高昂代价”交换一名3年前被黎巴嫩真主党诱捕并扣押至今的以军预备役上校以及3名以军士兵的遗体。这宗“不平等交易”一经媒体曝光,立即在以色列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为何一贯以强硬著称的沙龙甘愿付出如此高的代价?
  
  下海经商,上校跌入真主党陷阱
  
   这起战俘“交易”的主角名叫埃尔哈南・坦纳鲍姆,生于1946年8月12日,父母都是犹太人。1949年,他随父母从波兰移居到以色列。在大学期间,他开始到以国防军服役,因为表现突出官拜上校。退役之后,坦纳鲍姆下海经商,不过依然保留预备役上校的头衔。
  2000年下半年,坦纳鲍姆生意上遇到了点麻烦,一时周转不灵手头十分紧张。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他的一位生意上的朋友、以籍阿拉伯人喀伊斯・奥贝德主动向他伸出了援手。奥贝德说,只要坦纳鲍姆秘密前往中东某阿拉伯国家,将一个箱子带回以色列,30万英镑的“辛苦费”便唾手可得。
  坦纳鲍姆抵挡不住重金的诱惑,终于同意“潇洒走一回”,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奥贝德以前曾因从事恐怖活动留有案底,此时又是一名黎巴嫩真主党的秘密特工。
  2000年10月3日,坦纳鲍姆与奥贝德乘坐一架比利时航空公司的航班抵达布鲁塞尔。下机后,奥贝德立即将坦纳鲍姆引见给了另外两名前来迎接的阿拉伯人。两天之后,那两名接头的阿拉伯人交给坦纳鲍姆一本假护照,并指示他前往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取货”,于是,坦纳鲍姆就揣着假护照飞往那里。然而,他刚一到接头地点,就被几个彪形大汉按倒在地,并被注射了一针麻药,昏迷不醒的他被装进一口棺材里,后来又被抬上一架飞往贝鲁特的班机。事后有消息称,坦纳鲍姆一直被囚禁在黎巴嫩东部贝卡谷地的一个地牢里,受尽了严刑拷打。
  就在坦纳鲍姆离开以色列两周之后,真主党领袖纳斯拉拉赫对外宣布,一名以军上校“弃暗投明”,“自愿投奔”真主党。而奥贝德则摇身一变,成了纳斯拉拉赫的顾问。
  
  调停未果,哈塔米总统爱莫能助
  
   人质事件发生之后,以色列情报部门“摩萨德”立即与真主党展开了私下谈判,可是没想到,真主党领袖纳斯拉拉赫却“狮子大开口”,张口便提出以方将被关押在以色列境内的所有巴勒斯坦和黎巴嫩囚犯予以释放,而名列被释放者名单首位的竟然是当年被以特种部队从黎巴嫩劫走的真主党“功臣”姆斯塔法・迪拉尼。他是真主党内一名高级特工,17年前以军飞行员隆・阿拉德架驶一架F-4战机坠毁在黎巴嫩,正是迪拉尼将其亲手抓获。以色列人对迪拉尼自然是恨之入骨,因此纳斯拉拉赫的交换方案一经提出便遭到以方断然拒绝。不过,谈判之门并没因此而合上。一方面,以方给出一个“参考方案”――释放400名在押的阿拉伯战俘和囚犯,他们中有黎巴嫩人、巴勒斯坦人和约旦人,有的是因参与“恐怖袭击”而在以军事法庭过了堂,有的则是在以巴近3年来冲突中被捕入狱的。
  除此之外,还“附送”一些军火。另一方面,以方想起了通过中间人斡旋的办法,而能够胜任这一重任的莫过于德国了。一直以来,外界都风传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是黎巴嫩真主党的“后台老板”,换句话说,搞定了伊朗也就搞定了真主党。让以色列人兴奋的是,德国对外情报机构历来与伊朗的关系非同一般,而德国总理施罗德也表示将亲自过问此事。为了打通沟通的渠道,以外长沙洛姆亲自出马,通过德国调解人用两具真主党游击队人员的遗体作为先行的“见面礼”。
  一开始,德国方面从伊朗方面得到的消息的确“令人鼓舞”,可是后来的情况却急转直下。伊朗国内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让以色列人的希望化为了泡影。原来,颇受伊朗知识分子阶层拥戴的改革派领袖、素以温和著称的总统哈塔米与代表宗教极端势力的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分属两派对立的阵营。在两派的明争暗斗中,激进的霍梅尼逐渐占了上风且不失时机地利用以色列人质交换事件为借口,抨击哈塔米“里通外国”,帮助“伊斯兰公敌”以色列。巨大的舆论压力让哈塔米渐感招架不住,最后不得不向德国方面表示自己爱莫能助。
  这样一来,以沙龙为首的以色列政府争取坦纳鲍姆上校释放就只剩下一条道路――400名阿拉伯战俘交换。
  
  力排众议,沙龙向真主党低头
  
   对于如此高昂的代价,以国内反对意见纷纷认为,纵然坦纳鲍姆是名以军军人,可是历经3年的审讯,还有多少国家机密没有招供?况且此番除了释放400名阿拉伯战俘之外,以政府还得向真主党提供一定数量的飞机和大炮。一旦开此先河,日后再遇上此类情况,是否也得向恐怖主义再三低头?
  更让许多以色列人心绪难平的是,仍有可能健在的以军飞行员阿拉德当年可是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落入“虎口”的,如今却都不在交换名单之中,可是沙龙却偏偏要不惜高昂代价换回涉嫌参与不法交易的坦纳鲍姆。民意调查表明,多数以色列国内人士对此表示不解。
  面对此起彼伏的诘难声,沙龙坚定地表示,纵然坦纳鲍姆当年可能从事了不法交易,可是他触犯的是以色列法律,理应被引渡回以色列受审。不管怎么说,区区一名预备役上校竟然要用400名战俘交换,如此“不平等交换”中的猫腻看来目前尚不足为外人所知。有报道称,沙龙不顾年老体迈,已经亲赴阿拉德家向其家人解释为何要优先赎回坦纳鲍姆的理由。
  难道沙龙会为了一个预备役上校而向真主党低头?
  
  不遗余力,精心打造情报帝国
  
   对这件事情,以色列国内看法不一。据媒体推测,沙龙此举的主要目的是要强化以色列的情报机构。有报道称,坦纳鲍姆是一名特工,他曾多次到黎巴嫩南部做商务旅行(其实是执行特殊的军事任务),掌握着大量的军事机密。尽管这种说法无法得到以色列政府的证实,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以色列政府对特工的关注。
  
  众所周知,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以色列情报系统拥有一支庞大的特工队伍,目前仅正式的编内人员就有1万余名,其绝大部分都被长期派驻在遍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活动据点。
  在保护特工人身安全方面,以色列情报系统有着一套完整的程序与标准。一是在特工建设中实行严格的“绝缘”措施。一旦被录用为正式特工后,情报部门就会为其重新制作一套从出生证到各种学历的履历证明。在某一地区的犹太特工人员须保持绝对的单线联系,互不交叉。二是制定严格的特工行为准则和相关条例。以色列情报部门相继制定了《情报人员条例》、《国外工作站管理条例》等十几项规章制度。同时,各情报机构还设立了专门的监督检查部门,一旦发现有危害特工安全的问题,立即立案调查。三是以保住特工生命为首要标准。以色列情况部门规定,特工一旦被捕并且生命受到威胁时,可以向敌方提供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四是对成功打入目标内部的特工实施轮换“休眠”,以减少露出破绽的机会与环节。不过,以色列特工还是有最担心之处,那就是赴巴勒斯担执行任务。许多潜伏在巴勒斯坦的以色列特工暴露后的下场一般都是被当地人秘密处死。因此,以色列情报部门特别要求在巴的特工严格执行定期汇报制度,使上级时刻掌握人员动向。另一方面,也吩咐特工一旦发觉情况不妙,应想方设法尽快通知国内,使国内可以派特种部队前去营救。
  正是以色列政府这种处处为特工考虑的做法,才使得多数以色列特工具有坚忍不拔的品质和为情报事业献身的精神,从而使以色列情报机构具有世界一流的工作效率。难怪当有记者问一位以色列情报官员以色列是怎样成为世界情报强国时,该官员自豪地回答:“只有一句话,那就是我们绝对不会抛弃任何一名犹太特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