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微藻的培养工艺 [药用真菌培养工艺分析]
 

微藻的培养工艺 [药用真菌培养工艺分析]

发布时间:2019-02-15 04:10:29 影响了:

  摘要介绍了分批培养和连续培养2种药用真菌培养工艺,以期为药用真菌工业化生产提供借鉴。   关键词药用真菌;分批培养;连续培养   中图分类号S56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8-0032-01
  
  AnalysisonCultureTechnologyofMedicinalFungi
  LIU Chang-jun 1WAGN Li-yan 2LI Nai-jie 1
  (1 Changbaisha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Baishan Jilin 134300; 2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bstractBatch culture and continuous culture were introduced,which were culture technology of medicinal fungi,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medicinal fungi.
  Key wordsmedicinal fungi;batch culture;continuous culture
  
  我国利用真菌作为药物治病至少有2 500年的历史,《神农本草经》有灵芝、茯苓、猪苓、冬虫夏草等药用真菌的记载。自20世纪60年代始,药用真菌早期研究着重于人工栽培,涉及茯苓、猴头、灵芝等真菌。70年代以来,对药用真菌的开发利用已从早期的使用子实体配伍入药发展到工业深层发酵。珍稀药用真菌更是受到较广泛的关注,科学合理的培养工艺便成为药用真菌工业化生产的开发课题。
  1分批培养
  分批培养也叫密闭培养,一般采用烧瓶作为培养容器,是指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密闭系统中,一次性投入培养基接种培养微生物的方式。该培养方式由于培养系统相对密闭,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营养物被微生物消耗而得不到及时地补充并改善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条件,无法及时将代谢产物从培养系统中排出,导致微生物细胞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条件与外部环境逐步恶化。微生物的群体生长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表现出对新环境的适应,然后渐渐进入快速生长期,而后较快转入稳定期,最后衰亡[1]。
  分批培养操作相对简单、方便,批次明显、周期短。这是因为其生长曲线的重要阶段难以延长,其传统工艺流程如下:试管斜面菌种培养(25 ℃,15 d)→500 mL摇瓶种子培养(24~26 ℃,振荡培养15 d)→500 mL摇瓶种子培养(24~26 ℃,振荡培养5~6 d)→5 000 mL摇瓶种子培养(24~28 ℃,振荡培养3~4 d)→种子罐种子培养(24~28 ℃,通气培养4~5 d)→发酵培养(24~28 ℃,通气培养7~8 d)→发酵液过滤,烘干菌丝体,压片,或将发酵液浓缩制成糖浆[2]。
  2连续培养
  微生物的连续培养是相对于分批培养而言的。连续培养是指在深入研究分批培养中生长曲线形成内在机制的基础上,开放培养系统,不断补充营养液、解除抑制因子、优化生长代谢环境的培养方式。因其具有相对开放的培养系统,所以连续培养也称开放培养,具有显著的特点与优势。它可以根据研究者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人为控制典型生长曲线中某个时期,使之缩短或延长时间,使该时期的细胞加速或降低代谢速率,大大提高培养过程的人为可控性和效率(图1)。连续培养模式应用于发酵工业则称之为连续发酵。
  为控制微生物在最高生长速率与最高细胞密度的水平上生长繁殖,达到高效率培养的目的,连续培养装置用恒浊法连续培养微生物(图2)。目前,发酵工业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应用大型恒浊发酵器,采用恒浊法连续发酵生产了多种微生物菌体。与菌体相平衡的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生产也可采用恒浊法连续发酵[3]。
  实际上,分批培养与连续培养的分类是相对的。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在发酵工业生产实践中,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目的或提高培养效率,常常采取2种方法加以综合的培养方式。在细胞群体生长进入稳定期,开始大量合成时进行补料,适当增加发酵液中的底物量和维持细胞生存所需要的低微浓度营养物,使细胞在非生长繁殖状态下合成抗生素的持续时间延长,从而达到提高单位发酵液中活菌总量之目的[4]。
  3参考文献
  [1] 蒋冰飞.环境因子对球等鞭金藻生长和脂肪酸合成的影响[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6.
  [2] 张继军,吕明林,郑吉林,等.蜜环菌材培养的适用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2(2):25-26.
  [3] 任莉红.新月菱形藻的高密度培养[D].烟台:烟台大学,2008.
  [4] 朱戎,陈向东,兰进.药用真菌液体发酵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3,26(1):55-5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