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幼苗的类型【“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第1课时)”说课稿】
 

幼苗的类型【“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第1课时)”说课稿】

发布时间:2019-02-15 04:38:43 影响了:

  1 说教学背景      1.1分析教材   本课题在北师大版的《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的第102页,属于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6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第一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第一课时的内容。
  学习了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之后,再来学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绿色开花植物,准确理解绿色开花植物生命活动的规律。“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是绿色开花植物生活史的第一阶段,也是学生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生活史的起点,包括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中的营养物质和种子萌发的条件等4部分内容。
  本节课首先介绍了生物的生活史与植物的生活史概念,然后通过对种子结构的观察与解剖,认识到种子的结构类型;通过观察种子萌发时的形态结构变化,认识到种子萌发的过程。
  
  1.2分析学生
  学生在已有的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关于种子萌发的感性知识。经在他们学习了细胞的知识后,再来研究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既有了经验积累又有了知识储备,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好奇心、好胜心和自我表现欲都很旺盛,语言表达和交流合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也为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情感基础。
  
  
  1.3分析教学重、难点
  本节的教学重点:
  (1)解剖和观察种子的结构,认识种子各部分的功能;(2)描述种子的萌发过程,知道种子各部分在萌发时的形态变化。
  本节的教学难点:
  (1)玉米种子的结构;(2)胚的组成;(3)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2 说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根据“知识类型和地位、学生水平和发展需要、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知识目标的要求层次。本课的知识目标有:
  (1)描述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知道种子在其生活史中的作用。
  (2)描述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特点,明确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含义。
  (3)描述种子萌发的变化过程;说明各部分结构的发育趋势,理解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
  
  2.2能力目标
  从知识点挖掘出能力目标。本课的能力目标有:
  (1)运用解剖观察的方法,按一定的目的顺序,观察种子的形态结构;
  (2)运用比较的方法,归纳总结大豆、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
  (3)尝试对教师质疑,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展开争论。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与能力目标一样,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是从知识目标中挖掘出来的。本课的情感目标有:
  (1)认同种子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观点;
  (2)在观察、解剖、质疑的过程中体验积极思考与交流、合作的配合。
  
  3 说教学策略
  
  选择并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能使学生对其所学内容爱学、会学、善学。
  
  3.1自主性教学策略
  学生要能够自主学习,自我参与。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放手让学生去做;在课堂上要解放学生的脑、口、手。
  
  3.2探究性教学策略
  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堂上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3.3兴趣导向教学策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想学、爱学、好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笔者采取让学生先动手解剖种子,而后观看种子萌发的动画,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4 说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流程由6个环节组成,即激趣引题、目标引导、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质疑点拨、反馈矫正。
  第一个环节:激趣引题。
  教师由朗朗上口的唐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引入对作者另一诗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动画情景的观看,并引导学生思考该诗句表现的是什么生命现象,引出对“绿色开花植物生活史”概念的学习,同时出示第六章标题――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随后通过图解,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需要经历的几个重要阶段,指出本章将要学习的内容,引出第一节的标题“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态的种子,设问:一粒小小的种子,为什么能长成幼苗呢?这样引导学生推测可能与种子的内部结构有关,从而揭示出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这种导入设计自然流畅。由熟知唐诗转入相关唐诗意境的分析,揭示出章的标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随后通过展示、分析、观察、思考等活动很自然引出探究种子结构的活动,达到了激趣引题的目的。
  第二个环节:目标引导。
  作为学生来说,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才能引起对所学知识的高度注意,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学生自主探究前出示本节的学习目标:①识别种子的结构;②描述种子萌发并形成幼苗的过程。简明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高度注意,增强学习的目的性,树立参与意识和达标意识。
  学习目标本应是三维目标,如果在探究前一一列出,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考虑到知识目标是第一目标,是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基础和载体,所以只向学生展示了本节的知识目标。其他二个目标蕴含在本节课的具体活动和相关环节中。
  第三个环节:自主探究。
  学生分组完成“活动”――观察种子的结构,教师巡回指导。
  第四个环节:合作探究。
  教师出示:大豆、玉米种子的外形图和解剖图。依次闪烁显示各部分,让学生逐一识别,说出名称。并要求学生比较大豆、玉米种子,找出异同。
  闪烁显示种子的结构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具指向性和集中性。把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图显示在一张屏上,便于学生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然后播放“种子萌发过程”的Flash动画,并要求学生为动画进行同步配音解说。
  用动画动态展示出种子萌发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让学生配音,可满足学生的表现欲,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第五个环节:质疑点拨。
  教师首先安排学生质疑,把握学生的学习难点和易错点,动态生成教学资源。
  然后教师质疑:(1)胚是由胚芽、胚轴、胚根三部分组成的,还是由胚芽、胚轴、胚根、胚乳四部分组成的?(2)有人说: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两片子叶,没有胚乳;单子叶植物有一片子叶,但却有胚乳。(3)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来的是胚芽并发育为幼苗的叶,随后胚根发育为幼苗的根,胚轴发育为幼苗的茎,是这样的吗?
  通过质疑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领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理解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并可满足学生“好为人师”的愿望。
  最后教师进行精讲点拨,抓住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点、易忽略点、发展点等进行剖析、点拨。教师的点拨与矫正总结一方面统一了认识,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可供参考的观点,另一方面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第六个环节:反馈矫正。
  在学生已获得比较系统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课堂完成检测题,形成解题技能。这是对学习误差的“诊断”,以便及时“治疗”和矫正。
  
  5 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注意生物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与简洁性,文字表达要准确、简洁。板书类型有纲目式、表解式、图解式。本课采用概念图解式板书(图1~图3)。
  
  6 说教学反思
  
  6.1创新之处
  (1)通过唐诗导入,为学生学习生物学创设文学氛围,蕴含价值观教育。
  (2)通过学生、教师质疑,澄清知识易混淆点,把握关键点,突破难点,提高学习效率。通过相互质疑,还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板书设计采用概念图解式,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节教材内容的核心概念,有利于学生构建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
  
  6.2改进之处
  (1)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还可充分一些;
  (2)质疑既可以在师生之间相互进行,也可以在生生之间相互进行,本节课忽视了生生之间的相互质疑。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