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文言文高考题 从高考题辨析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高考题 从高考题辨析文言文翻译

发布时间:2019-02-22 04:13:51 影响了:

  文言文主观翻译题中选择的句子往往是理解全文的重点和关键,通过对这样的句子的考查,能够看出我们对整篇文章理解、掌握的程度,能够看出我们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下。但从阅卷的实际情况看,此题的得分率仍旧偏低。究其原因,并不是同学在做此类题时不知如何下手,而是在做题时往往抓不住赋分点。为此,笔者结合近年的高考试题,把高考翻译题中的赋分点作了简要的梳理,以期同学们把握住文言文主观翻译题的赋分点。
  
  热点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是高考命题专家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等。我们在翻译文言文遇到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据此翻译。
  
  1.名词的活用。
  例: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2006年江苏卷)
  分析:句中的“大雨”“衣冠”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下大雨”“穿衣戴帽”。此句应译为: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
  
  2.形容词的活用。
  例: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2004年全国3卷)
  分析:句中“贤”“愚”“益”为形容词,在句中分别作名词和动词,应分别翻译为“有才德的人”“愚笨的人”“增多”。此句应译为: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
  
  3.动词的活用。
  例: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2005年全国卷Ⅱ)
  分析:此句中的“丧”是动词的为动用法,应译为“为……治丧”。如果判断不出“丧”的活用就很容易闹出笑话来。本句应译为:马患肥胖症而死,(庄王)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
  
  热点二:一词多义
  
  古代汉语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常常是翻译题考查的重点。在具体翻译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从众多的义项中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进行翻译。
  例: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2005年高考山东卷)
  分析:句中“剧”的常见义项为有:厉害,严重;复杂,繁多等。根据语境可知“繁多”义项最合适。此句应译为:事物虽然繁多,一定经常到母亲那里看望问候才离开。
  
  热点三:古今异义
  
  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非常普遍。这一知识点也是高考试题的赋分点。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尤其要注意存在古今异义的词语,千万不可以今译古。
  例: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2006年全国卷)
  分析:句中的“妻子”为古今异义的词语,是本题的一个赋分点。该句应翻译为:(何远)在几个郡做过太守,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始终不改变自己的清廉内心,他的妻子儿女饥寒交迫,如同最贫穷的人。
  
  热点四:偏义复词
  
  由两个近义词或反义词做词素构成的一个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词素表示陪衬,不表示意义,这样的词称谓偏义复词。此点往往也是高考命题的一个赋分点,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例: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2003年高考上海卷)
  分析:“开合”是偏意复词,偏义在“开”,“合”是陪衬。因此该句翻译为:由于眼眶全肿了,不能睁开眼睛。
  
  热点五:同义复词
  
  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素构成,表达同一意义的词我们称之为同义复词。这样的词往往也能吸引命题者的注意。所以在翻译时也一定要注意。
  例:隐处穷泽,身自耕佣。临县士民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2004年高考全国卷)
  分析:此句中的“居止”为同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素构成,共同表达“居住”的意义。因此该句应译为:(孟尝)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临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户。
  
  热点六:单音节词
  
  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而古代汉语词汇与此相反,以单音节为主。此类知识点也常常是高考命题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
  例:遂大困,寻死富阳。(2005年高考山东卷)
  分析:此句中的“寻死”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寻”和“死”两个词,意思是“不久”“死在(富阳)”。该句应译为: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在富阳。
  
  热点七:通假字
  
  通假字是高考考查的内容之一,在具体翻译时,如果文中的本字解释翻译不通时,就要考虑是否通假,如果是通假,还要注意它通假后的意思。
  例:土工�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2006年高考江苏卷)
  分析:句中的“罢”是通假字,通“疲”。所以该句应翻译为:土木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
  
  热点八:虚词
  
  《高考说明》明确规定在文言文中要考查18个虚词,所以此点既是重点也是赋分点,大家对此一定要提高警惕。
  例: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2005年高考湖南卷)
  分析:句中“特”“以”“其”“尤”都是虚词,也是本句的赋分点。因而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翻译出来。此句应译为:只因为它是旧有的东西而特别珍惜它。
  
  热点九:判断句式
  
  这一基本句式是每年高考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句式。
  例: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2005年高考天津卷)
  分析:此句为以“…者…也”作标志的判断句。在翻译时必须将其译成“…是…”的格式,即: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中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
  如不能将此句式特点译出就很难得满分。
  
  热点十:被动句式
  
  被动句式是高考句式考查点中的重点之一。
  例: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2005年高考广东卷)
  分析:此句的“见忌于上”属于被动句式。在翻译时首先应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翻译,即:朱晖做官很正直,被上司嫉恨,所到之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热点十一: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倒装句式的考查可以说是每年必考的一个热点。
  例: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2006年全国卷)
  分析:句中“未之有”是宾语前置的句式,在翻译时一定要调整其顺序。因此该句翻译为:何远自县令升为京城附近地区的大郡太守,近代还从未有过这种事。
  
  热点十二:省略句
  
  成分省略句也是文言文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省略的成分通常是主语、宾语、介词宾语等。省略的成分常常是命题老师注意的地方,我们在翻译时一定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出来。
  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成求假焉。(2006年高考安徽卷)
  分析:句中“皆得其用”省略了主语“它们”,在翻译的时候要补出来。因此该句翻译为:然而岁月久了,(它们)都派上了用场。先前嘲笑他的人,都来向他求借。
  
  热点十三: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翻译时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如果不按照固定的格式翻译就会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能用它的固定意思来翻译,不能擅自意译。
  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2006年高考天津卷)
  分析:句中“无乃……乎”属于固定句式,在翻译时要准确表达这一结构的语气,译为“恐怕……吧”。该句应翻译为: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
  
  热点十四:修辞知识
  
  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有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具有这些特点的句子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方式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意译方式。这一知识点也是一个赋分点。
  例:侠曰:“以口腹役入,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2005年高考全国卷)
  分析:句中“口腹”是借代的辞格,代指“饮食”。此句应译为:裴侠说:“因为自己的饮食之欲而役使他人,这是我所不愿意做的。”于是全部都遣散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