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多层次评估电子政务特点_电子政务的特点
 

多层次评估电子政务特点_电子政务的特点

发布时间:2019-03-12 03:59:44 影响了:

  绩效评估所包含的范围很广,各层面所注重的指标也不同。   爱森哲和联合国所做的全球电子政务评估体系,严格意义上讲,只是本文涉及的电子政务微观层面的评估体系,我国的计世资讯、赛迪顾问、互联网实验室、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研究课题组和国脉互联等所做的评估也大抵如此,都采取的是基于政府门户网站的外评估方法。
  由于他们无从全面了解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情况,也不能访问政府内网,所以,评估结果只能是部分地反映政府电子政务的绩效。
  实际上,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内容可包括从电子政务的发展环境到投资,从规划、设计、实施到维护的全过程的一切投入和产出的评估,其指标体系所涉及的内容是相当广泛而复杂的。由于前面两篇文章谈的都是微观层面的指标体系,下面仅从宏观、中观层面探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宏观体系要
  符合国家政策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宏观指标面向国家层面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其基本目的是明确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研究电子政务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提供依据和参考。因此,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宏观指标体系的内容构建要立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体现我国政府信息化以及电子政务总体发展战略,还要考察电子政务建设对国家信息化的作用影响等,总之,应具有宏观的、广泛性的指导意义。
  综合考虑,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宏观指标体系的设计需要符合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在确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宏观指标体系时要坚持符合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方针政策这一原则。在建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宏观指标体系时,必须以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已经确定的国家信息化体系为标准,尽可能地构造出能真实反映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程度和水平及其对国家信息化贡献程度的较为完整的指标体系。
  其次,宏观指标的选择也要与国家电子政务的任务、目标等保持一致。确立一个策略,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明确其要达到的目标,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也不例外。可以从电子政务所要实现的各个任务和目标入手,逐一分析对电子政务绩效进行评估时需要考察的具体指标。也可依据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方针和指示精神,针对国家宏观层面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各项主要目标,将可具体操作的部分反映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宏观指标体系之中,使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兼具可行性和指导性。
  再次,构建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宏观指标体系应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每个指标的选取力求能综合反映电子政务的水平,全面反映电子政务的情况,而不是局限于局部或具体方面; 其二,尽量选取较少的指标反映较全面的情况,为此,所选指标也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指标之间要有较强的逻辑关联; 其三,在进行比较时,特别是在进行国家间比较时,如果指标过细,会带来许多模糊问题,难免会产生许多误差,而选用综合性的指标能够很好地规避误差问题,它的优势还表现在“综合性的绩效测量体系可以提供一个关于政府或单个的政府机构在效率、成本-效力、服务提供的质量、服务提供的公正性、政府财政稳定性和与政府政策的一致性这些绩效维度方面的运作情况的信息。”
  
  中观体系
  衡量投入和效益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中观指标体系面向的是一般层面的电子政务建设,它仍然是一种全面的绩效评估,针对的是对某一地区、某一层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的整体绩效,即对包括政务内网、政务外网、信息资源库以及各个具体业务应用系统所构成的整个电子政务建设的绩效进行评估。
  电子政务建设是政府为适应社会、科技发展潮流和对政府管理进行变革而开展的一项基础性的重大工程,既要追求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降低政府管理成本的目标,又要承载更有效地履行政府公共责任的价值追求。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更有效地履行政府公共责任等又需建立在政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的基础之上,需要建立在政府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的持续改进和创新的前提之上。因此,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中观指标体系设计的初衷虽然只是要对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投入和产出等做出较为全面、客观、合理的评价,以便解决好电子政务的成本控制和效益产出问题,但实际上它还会对提高政府对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和困难度的认识以及促进政府全面变革等方面产生效益。所以,要应用成本――效益的分析范式,力求能系统、全面地设计中观指标体系的构成内容。
  中观指标体系中的成本投入和效益产出指标应涵盖哪些内容?电子政务的成本投入指标既要包括建设开发成本,也要包括运营维护成本; 既要包括硬件环境投入成本,如网络设施、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安全系统等的成本,也要包括软件环境投入成本,如组织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建设等的成本。而效益产出指标则主要考虑三个部分: 一是体现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节省政府支出而产生的直接的经济效益上; 二是体现在促使政府更好地履行公共责任而创造的社会效益方面; 三是体现在对政府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的持续改进或创新等方面产生的直接或潜在的政府受益上。
  此外,由于电子政务建设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见效慢等特点,且其对社会效益、政府效益的追求往往重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所以,建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中观指标体系时,还要更多地应用价值判断和定性分析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地设计指标内容,并使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互相结合,以保证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结果的全面性、客观性、科学性,并能很好地诠释和体现现代政府的价值追求、行政理念和服务取向。
  
  引入市场机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主要还是靠政府推动。从电子政务建设的投资来看,我国大部分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的绝大部分资金来自于财政拨款,也就是说,政府是电子政务投资的主体。由于很多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的资金是由政府财政全额拨款的,这些项目的成本投入就只需评估政府成本投入而无需考虑企业成本投入(因为所有企业成本投入都是要由政府承担和支付的)。然而,电子政务投资“市场化”和“民营化”是解决电子政务建设资金缺乏问题的新途径。出于对缓解政府财政压力的需要和充分利用企业、民间机构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的考虑,电子政务建设可以“引入市场机制”,“试行投资多元化、项目外包、运营托管、有偿服务” ,让企业和民间机构参与电子政务建设和经营管理。
  这种方式即一些政府和部门可采取完全由企业投资的方式,或采取政府与企业或民间机构共同投资的方式。当然,这部分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的成本投入就需要计算政府投入和企业投入这两部分内容。采取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的方式进行建设的项目,其产出效益是由政府与企业共同分享的,所以,在进行具体的政府或部门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时,评估者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评估内容。
  对于电子政务建设整体来说,其成本投入和效益产出比较清晰。成本投入基本可以表现为各种形式的资金投入,其投入主体主要是政府,也包括通过合作形式参与建设的企业。对于效益产出来说,可以分为政府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大方面。因此,以成本――效益的分析范式的框架,以政府投入、企业投入、政府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构件基础,可以构建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中观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电子政务投资“市场化”和“民营化”是解决电子政务建设资金缺乏问题的新途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