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南粤古驿道简介 [福建省古驿道旅游价值探析]
 

南粤古驿道简介 [福建省古驿道旅游价值探析]

发布时间:2019-04-03 04:33:31 影响了:

  摘 要:古驿道承载着一个地区文化发展和民族交融的厚重历史,同时自然旅游资源赋存丰厚,是极具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福建省古驿道记载着福建从唐朝直至清代的交通、生态文明、宗教、民族交融等方面的悠久历史,如若能得到系统挖掘和整理,融于旅游产品之中,将是极具生态文化和社会价值的旅游项目。
  关键词:古驿道;旅游价值;文化线路
  一.福建省古驿道概况
  (一)历史沿革
  驿道,是联络中央的专用交通线,即古代的官道。早在殷商时代,出于政治和战争的需要,为战争服务的驿道就已出现。唐代为宣传政令、收集边情、迎送官员、运输货物,在全国主要道路上设置驿站,驿道因而得名。
  福建省是一个多山的省份,自古以来与中原的交流只能依靠跋山涉水,在崇山峻岭中,出省古道屈指可数。《福建通志》称:“宋承唐制,三十里有驿,非通途大道则曰馆”。说明福建在唐朝已有驿馆的设置。五代中闽王王审知轻徭薄赋,与民休戚,交好邻国,奖励通商,驿道得到进一步发展。宋代,福建贸易兴盛,福州、泉州都成为全国著名的商业城市和对外贸易港口,与此相适应,陆上交通也得到大发展。以福州为总枢纽,南通粤,北抵浙江永嘉,西北入赣浙。元明清时代,继续沿袭邮驿制度。随着交通路线的逐渐增加,官方交通机构的邮驿网点亦随之不断扩充,清代较元代的驿铺总数,增长近14倍之多。
  至1913年1月,北洋政府以中央命令的形式将驿站全部裁撤,驿道主干线相继被修建的铁路和公路取代,千百年来“黄尘腾万丈,驿马如流星”的驿道繁荣景象,成为历史烟云,古驿道已渐渐埋没在深山中无人问津,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二)古驿道线路分布
  福建因地形地势原因,自古交通不便。出闽道路历经各朝历代发展,几经更迭。驿道线路历朝皆有变化,直至清朝基本形成确定且完善的驿路系统,大致分为北、西、南三个方向。据《福建通志》记载:到了清代,由省会福州通往省外的邮驿路线共有5条。
  第一条,自闽县三山驿经侯官县、古田县、延平府、建宁府、瓯宁县、建阳县、浦城县,至浙江衢州府江山县交界。该线路途经17个驿站,全程合计1085里,约合今625公里。这条越仙霞岭入浙江(再经江苏而入山东)的驿道在清朝是福建最重要的“官路”。
  第二条,自三山驿经福清县、莆田县、仙游县、惠安县、晋江县、南安县、同安县、龙溪县、漳浦县、诏安县,至广东饶平县交界。全程合计1465里。
  第三条,自三山驿起至延平府,由剑浦驿分路,经顺昌县、将乐县、归化县、清流县、宁化县、长汀县、上杭县、永定县,至广东大埔县交界。全程合计1030里。
  第四条,自三山驿起至延平府,由双峰驿分路,经邵武县、光泽县,至江西南城县交界。全程合计985里。
  第五条,自三山驿起至建宁府,由建溪驿分路,经崇安县,至江西铅山县交界。全程合计835里。
  自民国时期废弃以后,驿道失去其邮递作用,渐渐被人们遗忘,但是福建省由于多山的地形,以及长期以来对林业的重视,因此古驿道虽不复从前的繁华,却仍然保留较为完整,有些铺设较为完整的驿道甚至成为了人们休闲锻炼的场所,如南平市郊的茫荡山“三千八百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宋朝古驿道等。
  二.福建古驿道的旅游价值
  (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驿道在古代不仅是官方传递信息的渠道,同时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交通线路。古闽驿道史自唐朝建驿站起,绵延数千年,见证的不仅仅只是邮驿制度的发展,更有学子进京赶考、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与吟唱,民间茶盐木材等物资往来贸易的喧嚣热闹,甚至掠过铁马铮铮的战争烟云。蜿蜒盘旋在八闽大地上的古驿道,承载的是一份厚重的民族文化史。
  除去各代地方史志记载的事件以外,也有无数诗人留下了对驿道的感喟。南宋时陆游曾沿着闽浙古驿道赴福建宁德上任,题下了《平阳驿舍梅花》和《卜算子·咏梅》,另有北宋苏轼的《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书崇寿院壁》、清朝诗人薛所蕴的《驿卒词》、唐朝诗人司空曙的《赋得的的帆向浦》等等诗词文献。
  (二)可将徒步与漂游结合
  闽地的驿道与全国其他地方不太一样,一是道路崎岖,驿马难行,清代福建“一切公文俱藉人夫跑递”。另外闽江各支系在山间流淌,水路比陆路更方便。例如从福州三山驿到浦城小关驿这条线路,全程一千零八十五里,仅仙霞岭前后二百余里需要在陆地行走,其余路程皆可乘船而行。据乾隆《福州府志》载,芋原驿、白沙驿、水口驿三个驿站设有报船和水手,其中水口驿最为重要,“留设水口报船四只,水手二十四名”。白沙驿在今闽侯县白沙镇,水口驿在今古田县水口镇。
  因此以闽驿道为载体的旅游活动,既可以开展徒步旅游,也可以与水上漂游活动相结合,增强游客的体验。目前网络上有众多自发组织的驴友古道徒步活动,甚至有户外摄影爱好者花几年时间走遍福建省的古道,将摄影作品与古道行记集结成书出版。由此可见古驿道的吸引力和市场潜力。
  (三)古树名木众多,体现生态文明
  古驿道大多分布于山区,加上自民国废弃驿道以来,少人问津,只有当地山民仍沿着铺设平整的驿道上山采药、砍柴、打猎或探访深山处的亲友,因此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另外众多古树名木深藏在这幽密所在,也免去了被伐之虞。如仙游县书峰乡古驿道两旁栽种马尾松400多株,民国三年勒石记载要保护的百年老松就有130多株。南平郊区的茫荡山古驿道,
  同时古驿道大多集中于宗教朝圣地,古驿道本身也就是朝圣之道。福建民间信仰众多,信众虔诚,各地乡民都有自己信仰的本地神,逢节日诞辰便沿着古驿道前往祭拜。这也是一种非常原生态的文化形态。
  (四)串连众多古镇
  由于古驿道选址非常科学,往往大的驿站所在的地区会成为物资和人流集散的枢纽,渐渐地发展为大的村落、古镇,而这些古镇迄今仍然保存较为完好,例如从枫岭关通往浙江的古驿道上,沿途有清湖古镇、保安乡、二十八都等多个古镇,仍然保留着大量古民居和桥梁道路,吸引很多驴友前往访古。
  (五)古驿道与现有交通线走向大致重合
  古代驿道的选取,受到山势和江河走向的限制,大多选取便利之道。尤其在福建这样“闽道更比蜀道难”的崇山峻岭中,驿站的选取实际上巩固了当地在交通枢纽中的作用,并进而带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今驿站虽早已废弃,但驿站所在地仍然多为村镇要枢,而驿路走向则奠定了近现代交通路线的雏形。从清代福建驿站布局的概貌上,我们可以发现古驿道与现代很多交通要道走向基本是一致的,如福厦高速、由福州经莆田、泉州、漳州至诏安往广东的324国道,由福州经南平往光泽的316国道,由南平经建阳往浦城的205国道等等。
  驿路与现代交通线走向重合意味着游客较易进入,尤其利于自驾车游客逐段游览。
  三.结语
  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的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游客已经不满足于走马观光式的浅层次旅游,深度文化游的受青睐度日益提升。同时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健康旅游的重要性,承载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道游,结合了文化、休闲与康体多重功能,于是日渐受到“驴友”甚至大众游客的重视,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如茶马古道、丝绸之路、唐诗之路、重走霞客路等等。福建省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状况较佳,因此古时的大量驿道仍然保存良好,不失为开发徒步古道游的一个好载体。
  参考文献:
  [1]福建交通志.方志出版社[Z].1998.
  [2]李跃军.试论中国古道旅游线开发思路[J].前沿.2003(11):79~81.
  [3]李金凤.白陉古道风景区详细规划浅谈[J].山西建筑.2006(6):16~17.
  [4]林双毅.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风景区古道旅游资源保护初探——以福建省为例[J].现代园林论坛.2011(12):5~8.
  [5]张燕清.清代福建邮驿制度考略[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6):94~98.
  [6]胡一鸣.徒步旅游开发初步研究——以安徽省徽杭古道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2):75~76.
  作者简介:尹芳(1984.7-),女,湖南岳阳,,硕士,助教,厦门华厦职业学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