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要热烈支持组织城市人民经济生活这一伟大的新事物】 城市集体经济组织
 

【要热烈支持组织城市人民经济生活这一伟大的新事物】 城市集体经济组织

发布时间:2019-04-10 04:51:02 影响了:

  翻开最近的报纸,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样一些使人心花怒放的新闻:许多城市的人们欢欣鼓舞,庆祝几千年来围着锅台转的妇女走出了家门,亲身参加了社会生产,摆脱了繁琐的使人愚钝的家务劳动,庆统人们走出了户户炊烟的狭小天地,走上了集体的幸福生活的新阶段。这一切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春天的信息,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大地上又出现了一件伟大的新生事物——组织城市人民经济生活。
  组织城市人民经济生活这一伟大的新事物的出现,正如任何一件新事物的出现一样,必不可免地要伴随着一场大喊大叫,伴随着一场先进的和落后的,新的和旧的之间的深刻斗争。在这场大喊大叫和深刻的斗争中你究竟站在哪一边?这是今天非常严肃地摆在我们每一个青年的面前的问题。是站在新的先进的方面呢?还是站在旧的落后的方面?是热情歌颂和扶持这一新生事物的成长,为它争取生存的权利,开辟前进的道路呢?还是对它漠然冷视,无动于衷,采取指指点点的态度,而对旧事物旧习惯恋恋不舍,作新事物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这是需要我们每一个青年认真考虑,认真对待的问题。前者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是革命者的态度;后者是资产阶级老爷式的态度,是顽固保守思想的一种反映。毫无疑问,每一个革命青年都是愿意采取前一种态度的。
  要对组织城市人民经济生活这件新事物采取满腔热情、积极支持的态度,首先要充分认识这件新事物的巨大意义。
  组织城市人民经济生活是***的产物,是革命形势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一九五八年以来出现的生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参加生产。妇女是进一步发掘劳动力的重要源泉,“妇女力量大无边,顶着跃进半边天。”农村如此,城市也如此。可见,动员家庭妇女参加生产对进一步发展生产,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多么巨大的意义。而在广大家庭妇女参加生产以后,就必然要求把分散的家务劳动引向集体化。也就是说,集体生产本身耍求有集体生活与之相适应,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要求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这不是任何外力能够加以阻挡和改变的。目前,广大劳动人民热烈欢迎组织城市人民经济生活这个新事物,正是他们要求建立新的生活方式的表现,也说明这个新事物的出现完全是顺乎时代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
  组织城市人民经济生活,使广大家庭妇女参加生产,把家务劳动社会化,又是实现妇女的彻底解放所必需的。早在七十六年前,恩格斯就指出过:“只要妇女被摈弃在社会的生产劳动之外而只限于家中私人劳动,那末妇女的解放,妇女跟男子的平等,便是不可能的。妇女的解放,只有在妇女可以大量地、社会规模地参加生产,而家庭工作仅占有她们很少工夫的时候,才有可能。”这就是说,剥削阶级的消灭,并不等于已经实现了妇女的彻底解放。只有妇女参加了社会生产,走出家门,摆脱了琐碎的家务劳动,才能有妇女的彻底解放。
  可见,组织城市人民经济生活是关系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和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入发展,关系到实现妇女的彻底解放,关系到共产主义的大事。充分认识这件新事物的深远意义,才能对它满腔热情,积极支持;才能认识到如果我们把组织城市人民经济生活看成不过是办食堂、托儿所的“婆婆妈妈的小事”,对它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是多么错误;也才能认识到如果我们把家属参加生产仅仅看、成是增加一点收入的经济问题又是多么的错误。如果有人错误地认为既然自己有能力养活自己的家属,他、们的家属参加生产也就没有必要,这只能说明他们对于妇女参加生产的伟大意义毫无所知。
  要对组织城市人民经济生活这件新事物采 取满腔热情、积极支持的态度,还必须与自己思想中存在的旧思想、旧意识、旧习惯进行斗争。
  可以设想,从一种旧的生活方式,到另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开始的时候,必然会有些人感到不习惯,这是毫不奇怪的。这种不习惯是暂时的,是可以改变的,慢慢地就会对新的生活方式熟悉起来,从而建立起新的习惯。人们的习惯往往有两部分,有与生产力、与革命发展、与人类前进方向符合的习惯,也有与生产、与革命发展、与人类能进方向不符合不相适应的习惯。后者也正是应该随着革命的发展而予以革除的部分。先进青年的革命觉悟也就表现在能自觉地随时抛弃过了时的旧习惯,养成新习惯。如果拘泥于过了时的陈旧习惯,顽固地抱住它不放,那是会落后于形势,而被时代所抛弃的。
  也可能有些青年还会抱着旧时代关于家庭幸福的概念来看待这个新事物,总觉得还是把老婆孩子关在家里过单家独户、小锅小灶的生活,才能算是“幸福的家庭生活”。其实,这种所谓“家庭的幸福”是以妇女的痛苦与眼泪为基础的,是以妇女的陷于愚钝为代价的。而目前出现的,使广大妇女摆脱琐碎的、劳神的、使人愚钝的、折磨人的家务琐事,从而获得彻底的解放,使儿童在托儿所、幼儿园里得到集体亲切的关怀和照顾,从而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这种新的生活给每一个家庭成员带来的幸福,真不知比旧家庭的所谓“幸福”高出千倍万倍。在这里,最重要的是我们绝不能用旧眼光看待新社会,总觉得孩子上托儿所幼儿园不会受到比在家庭更好的照顾,其实,在新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变了,集体对下一代的关怀,往往比自己亲生父母还想得周到,如果不树立这种观点,就不可能对托儿所幼儿园等有正确的态度。
  要做到对组织城市人民经济生活这件新事物满腔热情,积极支持,还必须懂得,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一个成长壮大的过程,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组织城市人民经济生活这件事也不例外。在这里最主要的是要看到新事物所代表的正确方向,看到它远大的发展前途,这是最基本的方面。要看到,新事物既然已经向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必然还会有第二步,第三步,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不断提高。懂得了这一点,才不会对新事物评头品足,指手划脚,甚至泼冷水,才能做到对新事物坚决信任,不会因新事物(如食堂、托儿所、街道工厂等)处在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中而对它采取旁观、等着瞧或者试试看的态度。组织城市人民经济生活这件伟大的新事物,即使开始时还很幼弱,还有某些不完善之处,但是比起过去那种家庭生活来,是一个了不超的进步,要比它高尚千倍,伟大千倍。对于一个有伟大前途的新事物,我们的任务应该是也只能是如何使它日趋完善,如何坚决地保护它扶植它,使它尽快地发展壮大。要像列宁所教导我们的那样:“我们应当缜密地研究新的幼芽,极仔细地对待它们,尽力帮助它们成长,并‘照护’这些柔弱的幼芽。”如果人们的态度与此相反,那么,还是列宁说得好:“讥笑新的幼芽软弱,抱着轻浮的知识分子的怀疑态度等等,——这一切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反对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手段,是保护资本主义而反对社会主义。”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对组织城市人民经济生活这件新事物采取讥笑态度,也就是对进一步发展生产、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缺乏应有的热情,就是对旧的生活方式留恋,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广大劳动妇女群众的迫切愿望冷淡,其结果自然是保护了旧事物,阻止了社会主义新事物的成长壮大。
  对组织城市人民经济生活这件伟大的新生事物采取满腔热情、积极支持的态度,不是一句空话,一个革命青年除了自己要有正确认识外,还应该积极向广大群众宣传组织城市人民经济生活的巨大意义和优越性,宣传它的广阔前途和美好前景,并与阻碍它的生长的落后思想作斗争。毛主席告诉我们:“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总是要伴随一场大喊大叫的,这就是宣传新制度的优越性,批判旧制度的落后性。”社会制度的诞生是如此,一件新事物的诞生也是如此。没有千百万群众为它的诞生而大喊大叫,为它争取生存的权利,为它消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任何一件新事物要想迅速的出现和成长,都是不可想象的。其次,我们青年还应该积极支持并动员自己的家属 亲友积极参加组织城市人民经济生活的活动。职工的态度是消极还是积极,往往对家属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有些家属可能对某些劳动特别是对做服务员、炊事员、保育员这些平凡而光荣的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这就需要告诉她们:足够数量的妇女担当服务员、炊事员、保育员,是保证妇女走出家门,实现家务劳动趾会化、生活集体化的重要环节。服务员、炊事员、保育员,都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祟高的工作岗位,关系到人民健康和下一代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也许有些妇女会觉得:“过去在家做饭带孩子,现在还是做饭带孩子,那有什么意思呢?”应该向她们说明,过去的做饭带孩子是为了个人,是私事,今天的做饭、带孩子则是为了集体,为了大家,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其性质已有了极大的不同。第三,我们青年还应该积极投入组织城市人民经济生活的活动中去。要关心它在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为它献计出力,不放掉一切可以出力的机会,要以主人翁的态度争取在这一伟大事业中能够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