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关于天子湖园区管理体制的调研报告】农贸市场调研报告怎么写
 

【关于天子湖园区管理体制的调研报告】农贸市场调研报告怎么写

发布时间:2019-06-04 14:44:10 影响了:
关于天子湖园区管理体制的调研报告为进一步理顺天子湖园区管理体制,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从6月1日开始,在县政府办组织下,由县民政局牵头,会同县发改委、经贸委、高禹镇、良朋镇等组成调研小组,先后走访了良朋镇、高禹镇、建设局、开发区(递铺镇)等单位,并通过园区考察、分层座谈、网上查询等,对当前天子湖园区管理体制进行了深入调研。课题组在学习先进、总结经验、认真探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一、天子湖园区的发展历程2004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县高禹工业园区。由于该园区坐落于天子湖水库旁,因此我县在园区开发和招商引资过程中均将该园区称为天子湖园区。1、天子湖园区概况。2003年由县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并审核通过的天子湖园区总体规划面积为7.45平方公里(发展框架近20平方公里),2004年由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并审核通过的天子湖现代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面积为7.59平方公里(含高禹镇、良朋镇可开发的功能区面积)。而园区内符合“两规”并报经省政府批准的面积为5.68平方公里(具体位置为04省道以东,园区经七路以西的区块)。其中高禹区块3.82平方公里,良朋区块1.86平方公里。2、天子湖园区管理体制的沿革。2004年3月,天子湖园区在整合并拓展原两镇工业小区的基础上成立,成立之初为单列的正科级单位;2005年5月至2007年3月,由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接管,作为开发区的一块飞地进行开发;2007年3月至今,园区体制下放,由高禹镇和良朋镇按照行政区域界限,分别负责园区高禹区块和良朋区块开发。3、天子湖园区发展现状。天子湖工业园区经过7年的风雨磨砺和艰苦创业,尤其是从2007年开始享受财政封闭管理等优惠政策扶持,目前已建成面积约2.3平方公里,已修建道路长8.7km,园区渐显规模。截止当前,已引进企业52家,尤其是南方铜业、华特斯、蓝孔雀、永宁尔等一批大好高项目,促进了全县经济总量提升和产业升级,成为县域经济面对当前经济危机保持较快发展势态的重要动力源。2008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2.97亿元,实现利税6628.8万元,预计2009年工业总产值将达到25亿元。二、天子湖园区当前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在走访高禹镇、良朋镇时,两镇干部均表示:取得当前成效,主要是在2007年3月天子湖园区体制下放后,做到园区与乡镇的“责、权、利”一致,激发了两镇干部积极性,征地拆迁、平台建设、招商引资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一个园区存在两个行政主体各自进行开发建设,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1、园区没有做到“三统一”。一是规划不统一。虽然整个园区有统一的控制性详规,但没有一些具体的规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两个区块分别规划的现象。如:高禹镇已在2008年完成高禹区块的绿化规划,今年良朋镇也已着手进行良朋区块的绿化规划,“一园两规”的现象不仅浪费了行政成本,同时也不利于园区整体形象的提升;二是宣传不统一。当前良朋镇主打的口号是“良朋聚良朋”,而高禹镇在2009年前主打“天子湖·高禹”,今年调整为“天子湖”,两镇宣传口号的不同阻碍了园区整体影响力的扩大;三是政策不统一。从座谈和走访中了解,两镇在征地拆迁、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差异,这无形中增加了拆迁难度和招商成本。2、园区没有做到“三统筹”。一是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不统筹。两镇对园区企业的配套服务设施缺乏共构意识和共建行动,造成两镇都建了一些,但是由于财力有限和实际需求不大,建成的规模不大,档次不高,难以满足园区企业需求;二是集镇布局不统筹。园区开发推动了集镇建设进程,但当前两镇均已着手重新制定总体规划,分别选点规划集镇发展框架,这对于建设“浙北第一园”,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一中心五重镇”、促进我县北部区域中心城镇的建设都是不利的;三是规划实施不统筹。虽然整个园区有统一的控制性详规,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两镇年度发展重点不同,造成当前园区存在很多缺陷。如:两镇在实施园区道路和给排水工程时未进行有效对接,致使纵向道路多为断头路,两镇分界道路无人实施,建成的基础设施无法共享。3、园区没有做到“三统用”。一是公共服务设施不统用。如:高禹镇已建成了一流的园区企业服务中心,但由于不能统用,良朋镇现也已着手规划建设企业服务中心,“一园两中心”的布局在造成行政资源浪费的同时,也给入园企业办事带来了不便;二是部门配套站所不统用。如:当前两镇派出所因政府的要求,正研究是否分别在园区设立警务室,这不仅分散了部门派驻的人力,也增加派出机构的负担;三是建设资金不统用。目前园区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推进征地拆迁和平台建设。两镇分开负责投入分散了有限的资金,不利于园区的统筹建设,不利于园区的做大、做强。三、天子湖园区体制机制调整的建议课题组经过调研认为,天子湖园区发展的侧重点已从征地拆迁、平台建设逐步向招商引资、园区服务转移,现有体制已逐渐显现出园区做大做强的体制机制性矛盾。我们本着“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有利于天子湖园区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当地社会稳定,有利于各类资源充分利用,提出如下建议:(一)园区开发由一个行政主体领导1、方案内容依据《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报经省政府批准,撤销高禹镇、良朋镇建制,新设立天子湖镇(暂名)。2、利弊分析①有利因素。一是整个园区乃至整个区域只有一个行政主体,高度统一了“责、权、利”三者的关系,园区发展做到了“三统一”,整合资源,便于园区做大、做强;二是统一了整个区域的发展规划,真正实现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发展目标,有利于县域总体规划中“一中心五重镇”战略目标的实现;三是精简机关干部数量和园区管理服务人员,大大节省了行政成本。②不利因素。一是可能会因镇村干部思想不统一、新镇政府办公楼选址位置争议等引发不稳定因素;二是丧失了因两镇并存时在征地拆迁、平台建设等方面的竞争态势;三是依法报批程序繁琐,且报批存在一定难度。因为,目前省政府对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原则控制在调整后区域面积不超过120平方公里,同时,今年是建国60周年,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省政府对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持更加谨慎的态度。 3、需配套的政策享受“一中心五重镇”规划中应享受的所有配套政策,积极争取享受《关于加快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07]13号)中提及的优惠政策。(二)园区建设由专设机构协调(1)方案内容成立天子湖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设组长1名,副组长3名,副组长由两镇党委书记和组长所联系的副主任担任,成员若干名,由县经贸委、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城管局、规划与建设局、交通局等分管领导及两镇镇长、分管招商和园区建设的副镇长等组成。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协调规划、宣传、政策、形象等的统一。(2)利弊分析①有利因素。一是实现了园区的统一规划、统一宣传;二是有利于两镇干部队伍的稳定;三是有利于调动两镇干部工作积极性;四是设置简便,操作灵活。②不利因素。领导小组是临时性机构且缺少经济杠杆调控,协调力度可能有所欠缺。(3)配套政策(1)协调小组主任需由县处级领导担任;(2)成立***天子湖开发实业有限公司和***天子湖开发有限公司等2个县级自收自支事业性单位,方便两镇融资,合力做大做强整个园区。(三)园区开发由管委会统抓1、方案内容在保持原有行政区划不变的前提下,组建天子湖园区管委会,管委会主任兼任两个镇党委书记,镇长分设。统筹园区形象宣传、招商政策、融资运行和平台建设,以及整个区域的规划建设与发展。2、利弊分析①有利因素。一是实现了园区乃至整个区域的规划统一、宣传统一、政策统一,有利于园区做大、做强,有利于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科学布局和梯队开发,也有利于北部重镇的形成;二是有利于招商工作统一领导,统一政策,实现两镇招商公平竞争态势;三是有利于科学安排两辖区平台推进计划和两镇平台开发公司融资;四是有利于两镇领导班子稳定,有利于调动两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五是不需要上级部门报批,操作简便、灵活。②不利因素。一是存在两个独立的行政主体和经济利益,党委书记协调两镇统筹布局园区配套设施和集镇中心位置有一定难度;二是管委会缺少经济调控杠杆,协调力度不大;三是因为存在各自的经济利益,很难彻底消除两镇在招商引资中存在不良竞争现象。3、需配套的政策(1)管委会主任需高配为县处级领导;(2)县财政对园区的扶持资金需经过管委会账户,并根据两镇实绩再行划拨;(3)管委会对两镇领导班子人选具有建议权,两镇人事工作继续坚持体现党管干部原则;管委会主任对管委会抽调人员有绝对指挥权。综合分析以上三个方案,第一方案虽然能彻底解决当前园区建设存在的机制体制问题,便于园区做大做强,但存在牵涉面广、程序繁琐;第二方案虽然存在协调力度有所欠缺的可能,但操作简便,能使园区做到“三统一”,且保护了两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第三方案虽然存在两个行政主体和经济利益,不能在体制上根本性到位,但能在现阶段统一矛盾,实现园区平稳健康发展。调研组经过反复商议,建议采取第二方案。 塘堰整治活动调研报告 根据区委、区政府“进农户、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主题活动要求,机关工委驻村工作组深入黄陂区滠口街向店村,结合塘堰整治、农村生产生活、党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等问题,开展民情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向店村地处黄陂区滠口街以北,全村共有村民小组4个,总户数197户,人口760人,其中60岁以上130多人,低保户11人,五保户2人,孤儿1人、孤老1人。目前该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耕种面积870亩,水域面积1200亩,村内外大小塘堰23个,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村党支部现有党员33人,外出打工党员11人,目前村两委会班子成员由5人组成。二、调研中反映的突出问题机关工委工作组从11中旬“挖万塘”活动以来,深入村组开展入户走访和实地查看。据了解,向店村共有大小塘堰23个,水资源分布不平衡,自来水因修路还未通到村里。根据每村一口“示范塘”,每组一口“当家堰”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机关工委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两委会”意见的前提下,对刘王大塘、曹家塘等6个较大的池塘进行整治,涉及水域面积40余亩。其中曹家塘等部分村内塘堰年久失修,面临着杂草丛生、生活垃圾堆积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生活;刘王大塘等部分外塘因多年没有清淤,塘内积满淤泥、塘埂坍塌、输水设施落后,已经无法发挥水源涵养功能,须深挖清淤;李家门大塘塘埂土质松散,须加宽加固。三、解决对策针对调研走访掌握的情况,区直机关工委在力争区、街两级的大力支持的基础上 ,提出以下几项主要工作:一是塘堰整治全面到位。根据4个村民小组塘堰整治的实际情况,按照制定的塘堰整治规划和方案,对照统一的塘堰整治技术规范和标准,配合村“两委会”组织工程机械对需要修建的塘堰开展整治,协助村民开展塘底人工清淤,尽快建设好当家塘、整治好灌溉塘,在此基础上优先保障好生活用水。二是正确引导群众开展塘堰改造。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尽快组织改造,对符合规定标准的塘堰,积极争取列入改造计划,发动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三是资金支持。按照区委区政府“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社会共建”的筹资原则,工作组将在“筹资筹劳”方面出谋划策,力所能及地满足驻点村需要,先从工委工作经费中拿出1万元,作为该村开挖整治的启动资金。村“两委会”尽快拿出资金预算,抓紧实施,以满足施工需要,保质保量的完成塘堰治理。四是工程进展和工程质量保证。根据要求,确保向店村塘堰整治工作在2月底顺利完工,机关工委班子成员定期到现场督促检查每口塘堰整治情况,确保3月5日之前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塘堰整治工作。五是利用春节期间和春耕前后时间,走访慰问困难党员、“五保户”等,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等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群众中去。中共***区委区直机关工作委员会2011年12月12日 委组织部调研报告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位于***省南部,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县,全县辖29个乡镇,568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52万人,总土地面积4299.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8147.5亩。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各类人才14952人,其中:党政人才2514人,占16.81%;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96人,占1.97%;专业技术人才5216人,占34.88%;技能人才1076人,占7.19%;各类农村实用人才5850人,占39.15%。全县人才队伍中,女2810人,占18.79%;少数民族943人,占6.31%;中共党员6410人,占42.87%。研究生9人,占0.06%;本科生903人,占6.04%;专科生3427人,占22.92%。一、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存在的问题:1、总量不足。每万人有人才286人,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整体素质不高。全县人才队伍中,70.98%为中专以下学历。3、分布不合理。县直单位较多,乡镇较少;上四区多,下四区少。存在的原因:1、认识不到位,没有把人才当做第一资源。工作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2、人才市场严重滞后,几乎没有人才市场。3、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差,留不住人才。4、没有招引人才的相关优惠政策。二、今后改进人才工作的措施今后,全县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及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服务措施,努力营造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 (一)拓宽渠道,改进方法,着力培养人才 1、健全培训网络和培训措施。充分发挥各级大中专院校、行政学校、职教中心、农广校等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相继建成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公务员培训基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并依托深圳、上海、大连、温州、苏州、山东和省内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同时,不断加大投入,加快人才培训基地信息化建设,普遍建成多媒体微机室、多功能投影教室,开通了卫星远程教学网,形成了功能完善、设备齐全、覆盖广、多元化、开放型的教育培训网络。以人才能力建设为中心,先后制定实施一系列政策规定,将教育培训纳入干部及技术人员的年度考核,并与职称评聘、评优树模、提拔使用、工资福利相挂钩,进一步规范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形成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有力地调动各类人才参加教育培培训的责任感和积极性,真正将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2、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按照实用人才优先培养,产业人才重点培养,稀缺人才抓紧培养,各类人才分层培养的工作思路,加大投入力度,拓宽培养渠道,丰富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坚持把岗位培养、集中培训、赴外培训和脱产进修相结合,把提高现有知识技能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新理念相结合,全方位、多层次、经常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引导各类人才提高专业技术素质。组织实施万名干部培训工程和千名干部赴发达地区学习培训计划,鼓励党政干部实行“打工训干”。与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农大等知名院校签订长期经济技术合作协议,建立“产、学、研”共建关系,邀请专家教授来我县开展科研交流、技术咨询、辅导讲座,走出了一条依托院企、院校合作,催生带动各类人才成长的工作路子。有计划地聘请国家和省、市有关专家到我县做专题讲座。3、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结合人才工程的实施,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十一五”期间,通过项目资助、跟踪培养等多种措施,加快人才的成长,并且充分发挥创新人才的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和培养一批工业、农业、卫生、教育、科技等行业中起骨干作用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同时,加大国务院特贴专家、省优专家、省级人才工程人选等高层次人才的推荐选拔力度。(二)完善政策,主动出击,大力引进人才针对各类高层次人才和专业人才短缺的实际,积极转变观念,不拘一格,多渠道引进人才。1、优惠政策引才。结合本县实际出台《人才开发办法(试行)》、《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专业人才奖励办法》、《招商引资,鼓励办法》等一系列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在制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办法时,向高学历、紧缺专业的人才倾斜。对志愿来我县工作的高层次人才,采取简化相关手续,补建人事档案、报销学费、补助安家费、破格晋升职称等优惠措施,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消除人才引进的障碍,解决了人才引进的后顾之忧,开辟了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 2、主动赴外招才。在认真了解人才需求情况的基础上,积极组织用人单位参加国家及省、市举办的大型人才交流洽谈会,有针对性地引进各类急需人才。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升整体素质。 3、围绕项目聚才。每年赴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积极开展经济技术合作交流,重视项目推介,用好项目吸引高新技术人才采到我县创业。实现人力资本与项目建设的有机结合。 (三)优化环境,培育载体,努力用好人才 为进一步稳定、用好人才,充分落实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要求,我们应该从自身发展的要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工作,真正做到留得住、用得好。 1、营造干事环境。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利用宣传栏和标语横幅等形式,大力宣传加强人才工作的重大意义,宣传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实施人才强县的战略目标,宣传人才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组织召开人才工作联席会议,举办不同层次的专题讲座和座谈会,不断深化对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人才工作的发展战略、重点任务和工作目标。政策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委关于进一步做好人才开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同时,从改善人才政策环境人手,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政策规定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2、激发干事热情。一是积极推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科技成果拥有者可以自主选择适合技术特点和发展要求的成果转化和分配方式。可允许其提成转化收益的20—49%部分,由贡献人员协商分配。二是对志愿到非国有单位工作的统招应届大中专毕业生,由县人事部门从财政统一列支的经费中给予一次性奖励。三是设立“优秀科技人才”奖、“科技功臣”奖和“科技进 步奖”。不断完善其他激励政策及配套措施,努力激发各类人才的干事创业热情。通过各种措施的激励,极大地激发了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3、搭建创业平台。鼓励引导科技人才到生产一线开展学术研究、技术推广工作,大胆承包科技项目,积极营造聚集人才创业的平台和环境。依托政府信息网站,开设人才网页栏目,及时发布人才供求信息,介绍人才开发、吸引方面的优惠政策、制度措施、做法经验和先进典型,促进人才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完善服务功能,为各类人才创业、流动搭建了平台。4、做好毕业生就业。把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作为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来抓,加强信息化建设、就业指导与服务,为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环境。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四)健全组织,创新机制,全力服务人才 针对新时期人事人才工作的新特点,组织、人事部门要将工作重心从传统的管理调整到服务上来,不断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千方百计满足用人单位和人才的需求,促进人才的优化配置。 1、加强组织领导。省市人才工作会议之后,县委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学习传达会议精神,讨论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实行“一把手”抓“第一资源”领导责任制,层层靠实责任,狠抓措施落实。按照市委的统一要求,成立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落实编制,配备工作人员。确定人才工作联络员。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 2、创新服务机制。分级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知识分子制度和高层次人才恳谈、慰问制度,四大班子领导干部每人至少联系了重名县级高层次人才,定期登门拜访,加强沟通联系,经常举办座谈会、联谊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每年进行一次回顾总结。专门开通县长热线和人才热线,及时受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协调帮助各类人才解决课题研究、领办项目、创办实体、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在各类人才的工作调动、医疗保险、住房购置、交通通讯、文化娱乐、子女就业、家属安置、社会福利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解决其后顾之忧。 3、优化人才配置。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原则,打破人才条块分割和身份、行业、地域壁垒,积极探索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选用和调配机制,引导人才合理流动,支持人才选准适合发挥能力的岗位。坚持“凡进必考”原则,切实搞好公务员录用工作,优化公务员队伍人员结构,提升全县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在党政机关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部分县处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等制度,重视选配知识型、产业型、经济型人才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在事企业单位试行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聘任制度,在农村推行村党支部书记“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制度,形成“能者居位、庸者让位”和“重能力、重实绩”的良好选人用人机制。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