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若干思考:国防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
 

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若干思考:国防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

发布时间:2019-06-12 04:34:15 影响了:

  我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对浙江过去一个时期的发展成就进行了总结,对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谋划,并郑重提出:浙江省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基础上,“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而奋斗”。这是继江苏省之后又一个明确提出开始步入建设基本现代化发展新阶段的省份。
  实现现代化是近现代以来我们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崇高理想。经过几百年、尤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终于在东南沿海一些省市走向了建设现代化的宏大实践。毫无疑问,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令中国人欢欣鼓舞和自傲的!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绝大多数地区仍然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实现基本现代化,即使对浙江、江苏等省市来说,也依然只是未来5—10年的奋斗目标而非今天的现实,目前仅仅开始进入建设基本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同发达国家当前的现代化水平相比,我们人均经济指标差不多只是人家的十分之一左右;同目前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发展水平也只是人家的中等程度。然而,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虽然基础薄、起点低,但目标要求高,内容丰富全面。因为,我们建设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现代化,又是现时代的、同国际上发达国家现代化可比较的动态的现代化,而且还是在借鉴发达国家工业化、现代化过程经验教训基础上推进的现代化。因此,站在继往开来和中外全球的时空基点上,我们要清醒认识到,今天浙江、江苏等省市建设的现代化,只是开启了走向现代化进程万里长城的第一步。由全面小康社会而步入初级阶段的现代化,特别需要有忧患意识,正视发展进程中的矛盾和问题,看到与“基本现代化”的差距,扎扎实实打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要扬我们现代化建设之长,但千万不可回避我们发展中之短,既要做足强项,更要补足弱项。这就涉及到我们建设的现代化的特性、内容、路径和目标等问题,也关系到浙江等先发省市现代化建设的先导性意义,更意味着我们要建设的是,应比全面小康社会要求更高、内容更全面、老百姓能得到更多实惠的现代化。正如浙江省党代会报告指出的,我们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贯穿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社会活动各环节,体现在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各方面。”“为此,要更加强调共建共享,更加强调社会和谐,更加强调物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有机统一,使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全省人民,切实增强全省人民的发展自豪感、生活幸福感、心灵归属感、社会认同感。”因此,当我们开始步入建设基本现代化历史之门的关键时期,以下10个方面尤其值得重视并努力加快“补”齐、“补”强。
  第一,既要经济现代化,又要加快社会现代化。经济比较发达,物质比较富裕,生活水平比较高,这是现代化的基础,也是基本内容和主要标志。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放松经济建设。但现代化又是一个整体的社会进步过程。国际现代化经验和教训也昭示我们:片面追求物质层面的现代化而忽视社会进步的现代化,会导致畸形的现代化,甚至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徘徊不前。有的学者研究分析后认为,如果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口素质与环境这三大类的15个具体指标,对浙江现代化进程进行量化分析,就可以发现浙江还有7个指标差距较大,其中主要集中于社会发展类有5个指标,以及第三产业比重和大学生比重不足等指标。因此,目前像浙江等省市的现代化进程,客观上存在着以经济发展为主,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比如,目前浙江省的人均受教育年限约为8?郾4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虽然达到47%,但与60%以上的基本现代化国家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还较大。因此,在推进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我们一方面要继续以经济发展为主导,另一方面应更重视和加快诸如科教文卫、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第二,既要经济发展量(规模)的现代化,又要经济发展质的现代化。现代化无论表现在经济、政治还是社会、人的素质等各个方面,都可以有规模的、量化的指标,因为任何事物都由质和量所构成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质与量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但也有落差性。比方说,当前我国经济有了相当的规模和数量,甚至堪称世界的制造大国,但我国经济发展的质并不高,产品质量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过去,我们依靠大规模制造、低端化的设计、低价格的产品以及巨量的排放、高耗的能源,得到的只是微薄的利润。虽然经济总量大,但大而不强,经济增长速度快,但快而不优。中国经济总量成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人均经济总量和经济竞争力并不高。制造大国、生产大国并不意味着是“制造强国”、“经济强国”。我国目前的许多行业、产品,都属于需要淘汰的落后产能、过剩产品。我国经济要走向国际化、现代化,主要矛盾有量的提升,更根本的还是质的跃升,是加快经济、产业、产品的结构调整,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高效型发展方式的转变。正如香港大学教授许成钢援引有关研究成果表明,由于资本与其他资源不合理配置,目前中国的生产率比美国约低50%。中国即使不增加新的投资,而只要改变经济结构,改善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就能较快增长。有专家根据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推测,认为“中国工业化十年后将完成”,如果我们仍然走以铺摊子、上项目、大量消耗资源、严重污染环境为主导的粗放式工业化发展道路,就会越走越窄,甚至走入死胡同。因此,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走内生增长、自主创新发展之路,扭转处于世界低端产品生产的“世界工厂”格局。同样,浙江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质量、现代产业体系等等,即经济结构的现代化水平也急待提高,发展方式也急待转型,发展质量也急待提升。这是我们步入建设基本现代化实践的初始阶段,在经济领域首要的基本任务。
  第三,既要实体经济现代化,又要加快金融资本经济的现代化。讲经济发展现代化,不能不讲金融经济、资本证券市场的现代化。但这往往被不少人所忽视。其实,没有金融经济、资本市场的现代化,根本不可能有经济的现代化。要知道,建立在实体产业、尤其是工商业基础上的现代金融经济,是现代经济体系及其运行的“血液”、“灵魂”。一个国家的金融货币经济不发达、资本证券市场不发展,就根本谈不上发达经济体,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就不会有多少话语权,在世界经济市场中就谈不上有多少竞争力。我们应清醒认识到,现代经济主要是由现代产业(主要指实体经济)、现代市场体制(包括相应的法制)、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金融(资本证券)经济这四大主体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融合为基本支撑点,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源于此。因此,我们既要抓住实体经济不放,又要重视发展金融资本经济,加快金融改革和区域金融创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