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批评同样需要“备课”】 做同样的事领导只批评我
 

【批评同样需要“备课”】 做同样的事领导只批评我

发布时间:2019-06-18 04:04:21 影响了:

  摘要:批评,是教师常见的教育手段之一。本文笔者反思平时对学生的批评教育,结合平时的备课,提出批评也须“备课”,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批评;批评阶段;备课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60-02
  批评,是教师常见的教育手段之一。正确地运用这一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反之,不但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会伤及学生的心灵。因此,批评同样需要“备课”,只有经过精心设计的“批评”,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达成批评的效果。那么一次成功的“批评”需要注意些什么呢?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备”过错事实
  学生存在过错的事实,是教师实施批评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弄清事实,对学生的批评才能做到中肯,抓住要害,使学生心服口服。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事实不靠“听说”,不信“据说”,不凭以往经验,不感情用事,不夸大,不缩小,实事求是。特别是对犯有共同错误的学生的批评,更要注意查清事实,分清轻重主次,做到言之有据,不偏不倚,一视同仁。这样的批评教育才能公正、中肯,使学生心里服气,乐于接受和改正。
  二、“备”批评目的
  批评,对于被批评者来说,会产生两种作用:一种是改变他的外部行动;另一种是改变他的想法。哪一个是根本目的?当然是后者。学生的行动能真正的改变依赖于他思想上真正的改变。而平时不少的老师只满足于用严厉的态度、锋利的语言暂时制止了学生的某种错误行为,没有考虑或很少考虑自己的批评是否在学生的心中激起了波澜,因而批评质量往往不高。也就是说,在批评之前要让当事人明白他为什么被批评,在批评之后也要让当事人明白有什么正确的做法可以取代原来的不良行为。这样教师才不至于把批评当做出气,才能做到心平气和。
  三、“备”学生特点
  教师所面对的是天真活泼但又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学生,要使批评达到一定效果,就要分析和研究被批评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特点,这样才能进行针对性的批评教育。如针对逆反心理者,采取商讨批评法。具有逆反心理者,对批评抱有排斥心理,对此类学生的批评切忌居高临下、粗暴训斥。而孤独心理者,性格内向,独立性强,一般都有一定的思考和接受能力。对此类学生的批评,可采取开导式,通过疏导、劝导、启发等方法揭示事理,启发深思、催人猛醒。
  四、“备”批评方式和方法
  对于许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很多都是“批评爱好者”。对于班级里的学生不良行为,批评法是常用的方式。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如果你手里只有一把锤子,你就把一切都变成钉子。”其实,有相当多的批评是可以转化为提醒、理解,甚至“表扬”的。比如有些学生上课不遵守纪律,你可以看他几眼,用手在他边上示意一下,甚至只要你讲话语气停顿,就可以用“提醒”解决了问题。比如去年冬天有一次上课了,学生还有人拿着雪球在玩,难得下雪,我也没有训斥他们,而是理解他们,说道:“今天的雪不错,难得看到这么大雪,我小时候也很喜欢玩雪。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玩雪而耽误了上课,对吧?”课堂上马上安静下来。没有批评,但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批评也可以变为“表扬”,如教育家陶行知“四块糖”的教育故事就是很好的典范。对于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比较严重,一般的提醒、理解等都不奏效时,我们可以试着用一下“问题诊疗法”,这是教育家王晓春提出来的。针对这些学生,了解事实,不急于作是非判断和道德归因,教师不搞“态度挂帅”,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在多个“为什么”的追问下,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归因,诊疗出行为背后的原因,给予学生一定的建议,或让学生自己得出,从而改进或消退不良行为。在批评学生前,还应“备”以下几个方面:
  1.批评的场合。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当着家长、老师、同学的面批评学生,可能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有时公开批评反而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办公室作为公共场所,特别是其他科任老师也在场的时候,不适合批评。被老师叫进办公室,学生首先想到的就是老师要“教训”人了,不自觉就有了抵触心理。
  2.批评的态度。教师说话语气轻松,会让学生感觉到你是就事论事,而不针对他。而且也可以给学生保留尊严。要是让学生以为别人都感觉到你在骂他,为了维护自尊,谈话自然紧张了。特别是当学生开始表现出不耐烦,或者是有抗拒的态度出现时,要避免从学生的态度来骂人,这样只会让双方关系变得更糟,结果很可能是不仅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还产生出新的问题。即使学生服从了,那多半是因为屈服于你的身份,而不是对事情本身有了新的看法,这样的批评只是暂时的屈从,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3.批评的语言。批评学生话不在多,关健是目的明确,简单明了。“妙语精言,不以多贵。”言语精炼,往往能一语中的,使听者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较多的信息,否则,啰啰嗦嗦,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必然会使人感到枯燥厌倦。这会导致两大不利:一是使批评偏离主题。本该就事论事,把一个道理讲深讲透,但一啰嗦就从这里扯到那里,离题太远。二是重复同样的话题,引起学生逆反心理。如讲了一两个小时,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话,这不仅暴露了教师教育水平的有限,也容易引起学生反感。
  批评的最高境界是为了少批评、不批评。精心“备课”的批评更能将教师的批评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批评、自我反省、自我觉悟及行为的自我改正。
  参考文献:
  [1]于漪.现代教师学概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唐全腾.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
  [3]王晓春.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
  [4]王晓春.问题学生诊疗手册[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马邵阳,男,浙江台州人,现就职于浙江台州黄岩新前中学;姜莉莉,女,浙江台州人,现就职于浙江台州黄岩新前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