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马原:小说已死,马原重生_昨天已死今天重生
 

马原:小说已死,马原重生_昨天已死今天重生

发布时间:2019-06-20 04:29:55 影响了:

  2012年文化界的大事之一无疑是中国当代“先锋派”小说代表作家之一的马原回归文坛。他推出了全新长篇小说《牛鬼蛇神》。“隐匿”了近20年的马原为什么重出江湖?马原给出的答案很直白:“我之所以重新写小说,是几年前的一场大病让我开始思考生死等深层次的问题。怎么思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希望回到文本,用这个形式反映我的思考。另外——也为了钱啊,男人嘛,总要养家。”既不讳谈疾病,也不回避金钱。当身穿姜黄色T恤配亮蓝色运动短裤、脚上随意踏一双塑料拖鞋、自始至终斜挎着一枚黑色小包的马原无比坦然地说出这些的时候,我忽然觉得眼前的这个人真的已经不再是文学课本上的“先锋代表”,不再是报刊杂志上的“著名作家”,不再是大学讲堂上的“高深教授”——他看起来那样简单、干净、透彻而有力,他真的彻彻底底地获得了重生。
  
  小说已死:“这个概念被透支解释了”
  在这个眼球年代,文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像影视圈,而作家们就像那些大小明星——拿出来的作品优劣固然最重要,但在读者中长期保持脸熟、让自己的名字频繁出现在各种媒体、微博上也成了日常的功课。然而这一次重归文坛的马原却是个例外——他可是彻彻底底销声匿迹了近20年。可是当他挑了个三十七度的酷暑周末在上海图书馆开讲座时,离开场的时间还有很久,场下的读者已经密密麻麻挤满了场地——坐着的和站着的——大家都没有忘记他。
  “很久没有望着这么多双眼睛,有些紧张,讲的时候有点语无伦次。”回到休息室接受采访时,马原从口袋里掏出写了好几页的讲稿翻了翻,忽然发现还有好几点没讲到:“好在这个是公众讲座,如果是在学校上课,下次还得把没讲的补上。”事实上,马原的这次复出讲演倒确实可以看作是他十几年前的某一堂小说课的“补讲”,因为在那堂课上,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小说已死”,当时就语惊四座,之后被很多人在很多场合作了很多次引用或者质疑,却至今都没有被马原本人公开再阐释过。而这一次终于可以当面问他,马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小说家的话你别太当真,因为小说家的职业就是虚构。”
  其实,这十几年来,马原一直想还原当初那堂课,解释为什么提出这么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那不过就是一堂课,课上提出了一个话题:小说死了?并没有很复杂的用心,就只是当时我个人对小说创作现状的判断。可能因为时间太久了的缘故,现在大家只记得‘小说已死’这四个字了,当时的语境与内容已不被知道。”这让他多少有些无奈。马原说,当时的背景是,他查阅了从欧洲文艺复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间近500年的世界小说史,有一个突出的感觉:曾经助推过小说大范围流行的造纸工业化和印刷术等技术力量已趋于平缓;异军突起的电影、电视及随之而来的网络新媒体拉开了“读图时代”的大幕,而读图永远比读字更直接,“一个画面比一部长篇小说更有力”,人们有了更好的选择后,自然将听故事的兴趣迁移他处。另一方面,小说在样式上经过几次成功或不成功的自我突围后,也已在上个世纪末走到了尽头。“20世纪下半叶以来几乎没有出现我特别愿意奉为楷模的大家,最近10年谁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根本不知道。”在马原眼中,小说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19世纪以来的那些伟大小说家们的群像如同整个砸到面前的巨大山脉,是后来人根本无法逾越的。“我说‘小说死了’,是说小说在公众广泛接纳和阅读的意义上越来越不重要了。即便从那时到现在仍然在生产大量的小说,但这些小说和以悲剧为美的价值评估标准也相去甚远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说已死”。
  
  销声匿迹:“公众的漠视是我离开的结”
  1985年,马原在西藏写出了《冈底斯的诱惑》,从此名声响彻文坛,但马原说:“写小说虽是离上帝最近的工种之一,却也是苦差,等同于进窄门。”于是之后的20年他走出了这道窄门,作为小说家的马原从文坛上“消失”了。
  然而这消失的20年里他也没闲着。 在这20年里,大多数人都知道他在上海的同济大学做了老师,但其实这中间他还拍了一部纪录片,取名《中国作家梦》。行动的缘起自然是本着对文学的热爱,马原很想趁着当事人大都还在,把中国文坛那些有思想有声音的人聚拢到一起,用影像记录下来,“那应该就是一部完整的‘新时期文学断代史’了吧”。为了这个理想,马原用了17个月,走了近两万公里,采访了120位作家,拍了4000多分钟的素材带,最后剪辑成720分钟,分成24集。他投入了近百万元,但纪录片完成后,由于灰心于“现在的观众根本不关心文学”,这个纪录片目前仍然被马原“金屋藏娇”中。在这20年里,马原还拍了一部电影,以自己的小说《死亡的诗意》为主线,把几个小说的元素糅合在一起。那是2004年,之后他得了糖尿病,电影没拍完,投资人跑了,之后……就不了了之了,如今半成品也被马原“雪藏”在家里。与小说无关的日子,马原甚至还干过房地产,如果坚持下去,他说也许现在接受采访的就是“开发商马原”了。
  其实在这20年里有很多人问过马原,为什么说不写就不写了,马原有时候说两句,有时候扯开去,答案总是语焉不详。如今终于有了面对面的机会,把这问题抛给马原,他想了想说,根本的原因是当时的自己有个心结。“我为什么不写?小说原本是小说家的生命方式,是他以全部热情来做的一件事,可是差不多是20多年前,曾经辉煌的文学却突然被公众漠视了。”马原不无遗憾地回忆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是特别适合文学的年代,有太多人都在读小说,那时我们去大学讲课真觉得自己是英雄,觉得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充分尊重。但那之后,人们确实忽然对小说不关心了,而我不愿为不专注的读者写作,这在我心里是一个很大的结,我自己过不去——优秀的小说家在写的时候一定是全力以赴的,可是我全力以赴去做的,读者却不需要了,这让我非常沮丧。”
  “再就是我的写作遇到了瓶颈。”率真的马原对此直言不讳,“我对写作要求很严,有天突然发现写不出好小说来了,就决定不写了。其实很多人迈不过这道坎儿,海明威碰到过,他于是把猎枪放进嘴里自己扣动扳机,还有开煤气自杀的茨威格,以及用丝袜上吊的三毛。至于原因,没法解释,写小说的能力丢得那么突如其来,正如它来得那么突如其来。我的手在、眼睛也在,可就是写不出来,没有办法。”于是,2000年,马原转行做了大学老师,给学生讲小说、讲阅读,可是有一天,他觉得连大学生也没有兴趣“听小说”了。“我是1991年停止写小说的,因为读者没兴趣读小说了。之后我开始讲课,我讲课很认真,就像我写小说一样——如果我讲课一个半小时,备课至少要三天,比如讲《好兵帅克》,80万字的书,我讲3个小时,但要读一周。可是后来我发现,很多学生并不关心你在讲什么,这让我很难过。今天是一个实用的时代,那些曾经影响你的作家和名著,在很多人看来却根本没有太大意思,这也是我的写作和讲课中断的原因。”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