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责任的杂文 鲁迅的杂文集】 鲁迅 杂文集
 

【责任的杂文 鲁迅的杂文集】 鲁迅 杂文集

发布时间:2019-06-25 08:59:17 影响了:

责任的杂文

该怎样品读鲁迅的杂文?本人读起来觉得不好懂。

他身处一个怎样的...

鲁迅一生写得最多的就是杂文.杂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狭义的杂文指文艺性短评,即杂感;广义性的杂文则包括各种文体。

杂文古已有之,但是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则是由于鲁迅的倡导和实践。

当时剧烈的社会斗争,作家对现实社会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为人生”的文学使命感,杂文反应灵敏、灵活犀利的特点,是鲁迅倡导杂文的重要原因。

鲁迅杂文内容丰富广博:有对旧社会和复古派的批判,对封建性的反动政权及其反动政策的猛烈抨击;有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揭露、斗争;有对文化、文学战线上错误倾向的批评;有对社会病态心理和国民弱点的暴露针砭;还有歌颂新生力量和革命斗争的篇章。

鲁迅前期的杂文侧重对封建性旧文明、旧道德的批判,充分体现了科学与民主的旗帜、彻底反对封建文化的“五四”精神。

其中,《热风》都是短评,内容广泛,有感而发,批判礼教、国粹、迷信、复古派,宣传科学、进化、人道,赞颂“新世纪的曙光”,是《新青年》作战的实录。

《坟》主要是较长的杂文,对封建主义进行了广泛的批判。

前期杂文在批判封建主义的同时,还探索和研究国民性的问题,暴露和批判了卑怯、惰性、保守等国民弱点。

1925年--1926年间,鲁迅的杂文又有了政治斗争的内容,如《纪念刘和珍君》等。

深刻性是鲁迅杂文的又一重要思想特色,善于总结社会斗争的经验教训,阐扬深刻的思想。

如《论“费厄泼赖”应该缓刑》揭示了“痛打落水狗”的原则。

随着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尖锐,鲁迅后期的杂文也有了发展。

首先,政治斗争和时评的文字增多了,《而已集》以隐讳曲折的笔法,揭露了国民党的清党大屠杀。

其次,鲁迅后期的杂文对旧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文学进行了更为广泛而深入的批判,对革命文学发表了更为广泛的建议。

《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对左翼文学提出了众多宝贵建设性的建议。

鲁迅后期的杂文,由于娴熟的掌握了辩证法,所以更为深刻有力。

鲁迅的杂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它的文学特征首先表现在形象性。

鲁迅极善于以新鲜贴切的比喻和具体生动的事例,来论述抽象深奥的道理,使说理形象化,把逻辑性和形象性、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紧密结合起来,和谐统一。

同时,他艺术的形象性,还在于他在杂文中创造了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概括了社会上的某一类人群的普遍性特征。

这是鲁迅杂文的最大的贡献。

其次,鲁迅的杂文还具有抒情性和讽刺性的艺术特点。

他强调作家应当有分明的是非和热烈的爱憎。

鲁迅的杂文文体多样,有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政论、文论等,不拘一格,为“古已有之”的杂文,开拓出极为广阔的天地。

其风格也多姿多彩,主要风格体现为切实锋利、精炼泼辣。

另外,鲁迅杂文的艺术魅力,还在于它的精炼隽永、鲜明生动、机智幽默、多姿多彩的语言。

三言两语能把复杂深奥的事理说清楚,点到而不把话说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空间。

他在杂文中驾驭语言的卓越才能,令人叹为观止。

鲁迅的杂文,是时代的战斗纪录,是丰富的思想艺术宝库,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

他为中国文学开创了一个新的富有生命力的体裁形式,并影响和造就了一大批杂文作者。

请文笔好的高手帮忙写一篇400字随笔,与责任有关,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的歌声多么响亮……”一年一度的国庆节如期而至,祖国母亲又迎来了她的第61个生日.全国上下举国同庆,庆祝着这个不平凡的日子.瞧!马路两旁处处张灯结彩,鲜花怒放、争奇斗艳,送来缕缕清香,给这节日装点着欢乐、和谐的气氛.我漫步在街头,马上就被这气氛所渲染、包围,会情不自禁地吟首诗,或随着商家的音乐摇几下身体.花香令我心醉,两旁各式各样的装饰令我应接不暇.这是节日的欢乐!但是,当我看到那一面面在风中飘扬的、鲜艳的五星红旗,心中不禁又多了几分敬畏,这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是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每当望到他,一种骄傲、自豪之情从心底油然而生,这是节日的庄严与肃穆!从街上游玩一圈归来,心中不禁感慨万千: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因该加倍去珍惜,可我们的未来是要靠自己去开拓、去创造,我们更应该抓紧时间去学习,把我们的青春、把我们的生命、把我们的一切都奉献出来,献给我们最亲爱的祖国母亲!衷心地祝福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祖国妈妈生日快乐!

哪个作家的杂文写的比较好?

只能是懦夫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我亦能负。

——林肯【美】 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

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林肯 每个人应该有这样的信心,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不折不扣的废物:人所能负的责任:&quot。

——毛姆 一切责任的第一条。

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

——维克多·费兰克【英】 如果做某事,那就把它做好。

如果不会或不愿做它,那最好不要去做。

——列夫·托尔斯泰【俄】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责任感常常会纠正人的狭隘性。

当徘徊于迷途的时候,它会成为可靠的向导。

——普列姆昌德【印】 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不要成为懦夫." ——罗曼·罗兰【法】 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

——丘吉尔【英】 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

有什么好的杂文杂志吗

目前市面上就这两本杂志是杂文类最好的刊物了.《杂文月刊》不知最近这两个月市面上的小书摊上没有卖的了?《杂文月刊》的主编是著名的红学派吴营洲先生,《杂文选刊》分上旬刊和下旬刊。

几年前人们还把《读者》做为高考的风向标,而现在,许多学校已把杂文类的刊物当作高考的风向标了。

要想及时地、花最少的钱看到这类杂志,上“龙源期刊网”包月阅读,绝对划算。

还有一个不花钱的办法在“龙源期刊网”阅读刊物,就是给该网站的杂志投稿,可以积分的。

写《爷爷的芦笛》的杨淼资料 一定要准确 复制的我不采纳滴 快呀!!...

杨淼先生及其杂文随笔(评论) 杨淼先生的杂文随笔集《雁过留声》,于二00六年初由中国文史出版社付梓面世;之前,他的杂文《中国人的心态》作为“中国人”的系列丛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都引起广泛的关注与好评。

作为私淑与杨先生的晚辈,以前在上海的大报上,不时地赏读到他的文章;但当捧着泛着墨香的厚重的集子时,亲切之感依然,再一次逐篇认真地品读,有的篇章读了几遍。

有如当年在道院中学老旧的宿舍里,就着昏黄的灯火,聆听他对社会、文学艺术乃至人性等问题的真知灼见。

近日,受《奉贤文史》之约,要我写一点关于杨淼先生的文字,谈谈他的作品,当时我欣然应允,但真到提笔时,却又犯难了。

主要是因为,自己缺乏理论功底,没有学养。

庶几做到“奇文共欣赏”,而不能进乎“疑义相与析”的境地。

进而又想,真正的评论文章,以后会有高手来写。

我只是杨先生的忘年交,以三十余年的末契之谊,直观地谈一些粗陋的感受——或叫作“读后感”,这也许倒是其分宜矣。

他的杂文随笔,主要是从以下这些方面,去关注思考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作为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感的。

其一,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面对社会改革与市场经济的浪潮,大处着眼,针砭时弊。

文以载道,这是中国文化人的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每当社会变革时期,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如果在他的作品中体现不出时代的印迹,而只是钻在“象牙塔”里面,吟哦风月,写一些闲适的小品,超然则超然矣,然而这样的文章,其影响或许不会久远。

杨淼先生的文章抓住社会变革时期的某些现象,揭示存在的弊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如《透析“潜规则”》一文,由湖南的一位县委书记陪外商打高尔夫球而“因公殉职”的事情入题,点出“眼下的一些办事人员,差不多已到了非声色酒肉不能"办事"的程度”——这一种中国的市场经济所衍生出来的潜规则。

而这潜规则滋生的趋势,必将败坏社会风气,影响改革开放的有序进行。

如《“君子国”与商业道德》,则是借用《镜花缘》中唐敖他们所见的隶卒与卖主的对话,体现人们对“民风淳朴”、“道德纯正”的社会风尚的憧憬。

进而对时下有人视这种公平买卖关系为迂腐的否定。

同时,引用福州华联商厦模范售货员陈巧声的事例,说明“对于这样的‘君子’,我们非但不觉其‘迂’,反觉其贵且少”的肯定,也体现了在当今社会现实面前,人们对“童叟无欺”、“买卖公平”的商业道德的渴望。

如果说《透析“潜规则”》、《“君子国”与商业道德》是针砭时下的商业行为的话,那么,《“有黄无害”论》、《“坐怀不乱”的难处》则是针对社会上淫靡之风的剖析与批评。

《“有黄无害”论》侧重于对某些人以为刊物视频的检查“拿我当十六岁的孩子看待”的论调的剖析,再从“街头巷尾的书摊”到“工读学校劳改队”的现状,证明“这样的检查多少还是有其必要的”。

《“坐怀不乱”的难处》,则是从“三陪小姐”招摇过市、“肉弹”的横飞,说明了整治大环境以转变社会风气的重要性。

对干部来说,除了加强其“坐怀不乱”自律教育外,环境的影响也不能小觑,所以在此事上必须标本兼治,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其二,作为一生以教师为职业的教育工作者,时刻关注教育的现状与现象 有着四十余年教师生涯的杨淼先生,对教育自然有其难以割舍的情愫。

当今的社会,生活条件与五六十年代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且独生子女多了,家长对子女寄以厚望,望子成龙、盼女成凤。

在此心理的驱使下,家长揠苗助长的有之,很铁不成钢的有之,急功近利的自然不少。

《“神童”之误》正是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进化是不应超越,也不能超越的。

应该还孩子以童年与童趣,把失去的童心交还给孩子。

如今的教育,据说是引进了一种新的理念,叫作:教育产业化。

言下之意是把教育当做一项产业来办。

既然是产业,那就要求效益、求利润(最起码在那些私利学校是如此)。

所以狗屠为校长,牛倌成学监者以不是奇闻。

说白了都是为利而来。

《愧对武训》针对此现象,以武训这个生活社会最底层的乞丐兴办义学的事实,对照那些唯利是图,误人子弟的办学行为,对教育产业化这个时髦的提法表示异议。

所谓的“大学”,诚如蔡元培先生所说:“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成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

也许是在“教育产业化”的影响下,如今的“大学”也在变味。

《“大学”的定义》是针对大学中浮躁的教风、学风的否定。

学校的好大喜功热衷于排名,设置专业瞄准市场行情;教师的论文造假,泛滥地兼课;学生的做作业找“枪手”,课余乃至课间打工做生意。

这一些都注定了如今大学办学质量的下降,正如有位名牌大学的校长所说,我们现在的大学教育是:一流的学生,二流的学校,三流的教授。

如此的现状,怎么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写出一流的论文?所以,重要的是,大学——无论是教授还是学生——要有一种潜心读书、研究的氛围,“板凳要坐十年冷”这样才能出闻一多、陈寅恪那样的大家。

其三,关注女性解放与妇女的社...

杂文和散文随笔的区别

“杂文”和“随笔”的区别首先,表现在“题材”选取上:杂文取材多为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往往是“小中见大”;“随笔”在取材上比杂文要“软”“淡”一些(多为二、三流题材),往往是“小中见趣”。

其次,表现在“笔调”区别上:杂文“犀利”,常常寸铁杀人,“当头一击”即制强敌于死地,诚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随笔”则较为“闲适”,常常从容道来,温文尔雅,总不失“绅士”风度。

另外,还表现在“语言”色彩上:杂文多用“讽刺”,比较辛辣;“随笔”推崇“幽默”,较为惬意。

总之,杂文和“随笔”是十分亲近的两姊妹,在“思想启蒙”上曾并肩作战,而在“阶级搏杀“中又两相生分。

实际上,“随笔”顺理成章地只能归属于杂文,它们的“共同性”(如重说理、讲个性、富理趣等)远远大于“差异性”。

甚至不妨这样认为:杂文是硬性“随笔”;随笔是软性“杂文”。

二、“随笔”和散文的区别“随笔”主“理”,是说理的,呈“讲谈”色彩,较为冷静;而散文主“情”,是抒情的,呈“自由”色彩,较为热烈。

“随笔”面向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内心,剖露人性奥秘,重生命体验。

“随笔”讲求“文化”品位,读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尽;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读之能开启性灵,使人净化灵魂。

祝愿“随笔”在“文体复兴”中得到日益兴隆的长足发展!企望散文在“文体净化”中得到除旧布新的真正繁荣!所以到现在为止,散文与随笔仍然是放在一起,是一个文体范畴。

各大文学网站开办的栏目,也往往把散文与随笔放在一起叫“散文随笔”,很少有把它们分开的。

个别的有把“杂文随笔”放在一起的。

理论界也总是把随笔称为大散文的一种。

因此,读者容易把它们混淆是可以理解的。

关于随笔的准确概念。

《辞海》的解释是:“随笔,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

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字。

中国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也用此名。

五四以来,随笔十分流行。

一般以借事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影为其特色。

形式多样,短小活泼。

”其它的各种解释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一人一个说法。

再说,随笔何时能够彻底从散文中脱离出来,也要看随笔的发展程度,现在不好下结论。

随笔的特征,也是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从形式上来看,基本上还是以《辞海》的解释为准。

随笔随笔,第一是随意,第二是笔录。

也就是随时笔录所感所想所思的文体。

从所反映的内容上来看,思想性、知识性和社会性是它的本质特征。

有的人从随笔作家的思维方式切入,提出非系统、闲笔、机智、反讽、诙谐是中国现代随笔艺术表现形态的五个审美特征。

这是从其表现手法来概括的。

还有的人认为思想性是随笔的核心,随意性是它的外在表现。

这些说法都可以理解。

于光远的解释是:“随笔即自由之笔,自由则自在。

”这又是从其风格上来概括的。

随笔内部也分若干种。

有文化随笔、经济随笔、哲学随笔、影视随笔、书法绘画随笔、读书随笔、闲适随笔等。

如果从表达方式来分,又有: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说明性随笔、绘景性随笔、状物性随笔等等。

鲁迅的代表作有哪些?

鲁迅——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破落家庭,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其改变国民精神,1905-1970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其间奉母命回国结婚,夫人朱安,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1921年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朽杰作。

呐喊是鲁迅先生自《狂人日记》后第二本经典小说集,它是中国名著,也是世界名著,这本书有些文章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例如《故乡》《药》《孔乙已》等鲁迅名作。

看完《故乡》中那个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豆腐西施还有剧中主人公从小一起玩到大的西瓜地上银项圈的小英雄闰土见到老爷时欢喜而又凄凉的神情,从而体现了当时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势力压迫和打击下的情形,当然在呐喊这本书中,像这样的文章还有很多,鲁迅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看了以后能够清醒过来,激励半梦半醒的国人,用还有指责和批评的语言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急切希望沉睡的国人早日苏醒,重整我中华雄威! 作为一名教师,我应学习他做事一丝不苟,他的每字每句时刻在启示我:大千世界有着深刻的道理,丰富的知识,高尚的道德。

在现在如此优越的条件下,我应该抓住机遇,不断学习总结虚心向同事请教,从一点一滴做起,克服一切困难,敢于面对一切挑战,早日挑起大梁。

我们的学校相对来说是一个生源较差的学校。

也许很多工作得不到家长的理解或支持,也许付出很多努力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使我们或多或少有些气馁,使我们对事业的热情慢慢削弱。

但看了这本书后,除了感动外,更多的是让我清晰的认识到,如果你是真正的热爱自己的事业,真正全心奉献于教育事业,那么你会发现你的付出是有成就的。

当你真的爱一个学生,再差的学生你也会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并激励他;再调皮的学生你也会找到他的可爱处;在难以相处的学生,你也会尽力去接近他,帮助他。

当这些学生一点点进步了,学生会爱戴你,家长更是感激你,这使你感到自己的奉献是值得的,这也会激励你更努力工作。

21世纪这个崭新美好的世纪,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创造美好未来。

教师更始责任重大,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更要把爱奉献给自己忠爱的教育事业,关爱每个学生,茁壮成长,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 《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 《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 《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 《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 《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 《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 《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 《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 《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 《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 《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 《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 《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 《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 《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 《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 《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 《鲁迅选集》1952,开明 《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 《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鲁迅选集。

(1一2卷)1956-1958,中青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 《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 《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 《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 《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 《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 《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 《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 《鲁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鲁迅全集卷一(坟 热风 呐喊) 鲁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鲁迅全集卷三(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 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

朱自清生活的年代背景

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以“五四”时期的成就为最高,影响最大,而朱自清的散文创作,又是这一时期实绩最大,成就最高的;朱自清作为散文大家,他的名字永远和中国现代散文的历史写在一起。

鲁迅曾说:“‘五四’时期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

” (《小品文的危机》)的确,“五四”时期文学的诸门类中,散文的成就最为突出。

朱自清在《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文》中也高度评价了散文的成就,他说:“最发达的,要算是小品散文。

三四年来风起云涌的种种刊物,都有意无意地发表了许多散文,近一年这种刊物更多。

……小品散文,于是乎极一时之盛。

”在《〈背影〉序》中又说:“就散文论散文,这三四年的发展,确是绚烂极了。

”在这“极一时之盛”“绚烂极了”的散文百花园里,有周作人的隽永,俞平伯的绵密,徐志摩的艳丽,冰心的飘逸,而朱自清先生则以其“真挚清幽的神态”屹立于“五四”散文之林(钟敬文《柳花集》,群众图书公司1929年初版),他的散文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

一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出生于江苏东海县一个小官僚的封建家庭,原名自华,号秋实。

六岁时随家从东海移居扬州,他成长于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16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八中学(即后来的扬州中学),并考入北大预科,后转入哲学系。

1920年毕业,到江浙一带做了五年的中学国文教员。

1925年清华学校设大学部,经俞平伯推荐,任清华大学教授,并任中文系主任,从此他一生服务于清华大学。

1937年抗战爆发,他随清华大学迁入昆明,在西南联大任教授,1946年又随清华大学迁回北平,仍为教授及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12日去世。

纵观朱自清的一生,可以看出他既是一位诗人和散文家,又是著名的学者和教授,更是一名激进的民主斗士。

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做过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他与人合作创办了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并且加入了创作新诗的行列,写下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首抒情长诗——《毁灭》;同时,他还编选了《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并为之写了《导言》,第一次对新诗创作进行了历史性的总结。

另外,他还第一次在大学课堂里开设现代文学课程——《中国新文学研究》,并且留有讲义稿本《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

无疑,他是“五四”新文学的拓荒者和创业者之一。

朱自清对新文学的最大贡献,是他所擅长的散文小品,它们在新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首先,他是继冰心等人之后又一位突出的小品散文家,他以“美文”的创作实绩,彻底打破了复古派认为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尽了对旧文学示威的任务;其次,他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上和“五四” 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再次,他的散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历来一直被选为大中学校的语文教材,它为培养文学青年和繁荣散文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

作为学者和教授的朱自清,在古典文学、语文教育、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建树。

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尤以古典文学研究和语文教育最为突出。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系统评述《诗经》、《春秋》、《楚辞》、《史记》、《汉书》等古籍的论文结集,写得深入浅出,至今仍是青年人研究古典文学的入门向导。

《诗言志辨》是他功力最深的著作,对“诗言志”“诗教”“比兴”“正变”四个方面的诗论,纵向作了精微的考察,理清了它们的来龙去脉和衍变史迹,从而纠正了谬说。

他还先后对古诗十九首、乐府、唐宋诗作过深入的研究,对李贺、陶渊明作过认真的行年考证,写有《十四家诗钞》、《宋五家诗钞》、《陶渊明年谱中之问题》、《李贺年谱》等著述。

他治学严谨,取材翔实,思想敏锐,他这方面的著述凡近百万言。

朱自清始终关心着中学、大学的语文教育,他与叶圣陶联璧,共同著有《国文教学》、《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书。

他编过多种教材和课本,临终前还与叶圣陶、吕叔湘合编《开明高级国文课本》等。

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语文教育家,正像叶圣陶说的:“他是个尽职的胜任的国文教师和文学教师。

”(叶圣陶《朱佩弦先生》)作为民主斗士的朱自清,从青年时代起,他就一直追求光明与真理,为之呐喊歌吟,上下求索。

但生活不可避免地给他以时代的苦闷和个人彷徨,以至他较长时间躲进书斋。

然而朱自清毕竟是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毕竟为他多灾多难的祖国得以凤凰涅盘而执着地寻找真理和光明,一旦他把祖国的命运和人民的解放斗争联系起来并且自觉地走向人们的时候,他就成为了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战士。

1945年他回成都对夫人陈竹隐说:“以后中间路线是没有了,我们总要把路线看清楚,勇敢地向前走。

”而闻一多遇刺后,他更是不再彷徨,而成为人民斗争行列中的一名坚强斗士。

1946年10月后重回北平的两年...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