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洪堡的礼物》 洪堡的礼物读后感
 

《洪堡的礼物》 洪堡的礼物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6-26 04:02:24 影响了:

  摘 要 本文从叙事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语言风格三方面入手对《洪堡的礼物》进行了解读,旨在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洪堡的礼物》 后现代主义文学 叙事结构 洪堡 黑色幽默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二十世纪被誉为小说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小说由于受各种文学思潮,尤其是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其在叙事模式、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发展、语言风格等方面均有别于传统小说,是对传统小说的创新与超越。
  1 《洪堡的礼物》中的后现代主义倾向分析
  1.1 《洪堡的礼物》的叙事结构
  现代小说与传统小说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叙事手法的革新。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反对故事叙述的逻辑性、连贯性和封闭性。他们认为这是作家们一厢情愿的想象,并非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因此,必须打破这种封闭体,并用一种充满错位式的放射性结构取而代之。
  索尔·贝娄在他构建的小说艺术大厦里,其叙事艺术独树一帜。“在索尔·贝娄的第一部作品诞生之时,美国的叙事艺术发生了倾向性和换代性的变化”。(宋德伟,2006:68)《洪堡的礼物》摒弃了传统的全知全能型的第三人称写法,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叙事模式实现了由“讲述”到“显示”的转变,便于“现代人对于自身困境的某种言说进行适当的隐藏。”(张加民,2005:56)
  贝娄在《洪堡的礼物》中采取了一种立体的放射性的叙事结构。表面上看起来,西特林的叙述支离破碎,毫无章法,宛如一个神经错乱的人的胡言乱语,这其实是作者精心编织的一张网,这只网的中心就是叙述者西特林的“意识”。“意识”是流动的,跳跃的,叙述的疏密,缓急皆由主人公西特林的所思、所感、所想来掌控。第一人称叙事使得小说结构收放自如,舒张有驰。蒲隆先生在中译本的译序中说到贝娄的成功在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叙事人,由一个知识渊博、想象力丰富的名作家来充当。这样他就可以海阔天空地思考,纵横无忌地议论,针砭时弊,臧否人物,真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所以要把如此纷繁的头绪织成一幅浑然天成的虹锦,非大手笔绝不可为。”(蒲隆,2002:9)
  1.2 《洪堡的礼物》的人物形象分析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后现代主义者反对有计划地安排人物的命运和遭遇。客观世界和人自身都被异化了,人生成了一场闹剧,人成了社会秩序的奴隶和牺牲品。人物扭曲变形,表现了自嘲、沉默、颓废、反英雄特征。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诗人洪堡和剧作家西特林。
  出生于匈牙利犹太移民家庭的冯·洪堡·弗莱谢尔,二十二岁时发表了他的第一部歌谣集—《滑稽歌谣》便一举成名。“他的歌谣节奏明快,妙趣横生,纯正而富有人道气息……是全人类渴望回归的原始的完美形态”,他的诗甚至“博得了T .S.艾略特的赏识。”洪堡无疑是一个才华横溢,禀赋过人的诗人。他崇尚人道主义,视改造“实用主义的美国”使当时处于文明危机的美国得到精神上的救赎为己任。然而在他还没有“完全说出发自肺腑的豪言壮语,唱出全部内心深处优美动人的歌”时,他的诗就已经“过时”了,“狂放与诗的时代结束了”。 一句话,“他的思想、作品、感情一文不值了。那些充满着对美的召唤的文字,除了耗尽他的心血而外,再也没有任何意义了”。在这个不需要诗歌和艺术的国度,洪堡的人格被分裂了。作为一个诗人,“他既想解救并造福于人类” 却“又醉心于一己的名利双收,当然也还得有女人”,“有时候也可笑地谋划着发财”。一方面是“那些尚未写出的诗正扼杀着他”,另一方面却是世俗功名利禄在燃烧着他、驱使着他。(曾繁亭,1997:90)
  西特林同洪堡一样也有两个自我,一个是“艺术家自我”,一个是“世俗自我”,无论是洪堡还是西特林,他们都想有所作为,而在为理想奋斗过程中总是遭受接二连三的打击,最终只能采取与现实相妥协的态度。(李盈慧,2007:132)
  1.3 《洪堡的礼物》的喜剧风格和黑色幽默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一切传统意义上的崇高的事物和信念都是从话语中派生出来的短暂的产物,不值得“真诚”、“严肃”地对待。把严肃性当作一种拙劣模仿、故作深沉而加以抛弃。其作品总体上体现出反讽嘲弄,黑色幽默的美学效果。
  小说中的许多情节颇具讽刺性:重新安排洪堡本来需要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可是一个老态龙钟的人却公鸡打鸣似地唱了一段歌剧。西特林心爱的汽车被砸本来是件极其痛心的事,可是他嘴里空喊报仇,实际上却做起了一种瑜伽功,用头手倒立的办法来排遣痛苦。
  小说中大量使用的黑色幽默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喜剧效果。贝娄在描写人物的痛苦和悲哀时,并没有使用相应的伤感凄婉的字眼,而是采用喜剧式的轻松幽默的笔调,用机智带有嘲讽的语言,使一部悲剧性作品带有喜剧性风格。如在描写西特林发现自己心爱的奔驰牌汽车被砸时的心情时,极尽夸张嘲讽,笔调轻松幽默,“我并不是说它让某个莽汉或醉鬼车子碰了一下或者被檫坏了什么地方,而肇事者也没有在我的车子的刮水器下留个字条,就逃之夭夭了。”西特林说话的口吻仿佛被砸的车子不是自己的,看不出丝毫的愤怒与悲伤,其实这一切都掩盖在故作轻松的幽默与嘲讽中,捧腹之余,不难体会到他的辛酸和与无可奈何。
  2 结语
  本文从叙事结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语言风格三方面对《洪堡的礼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不难看出贝娄在上述三个方面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对传统小说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放射性的叙述结构,充满矛盾和欲望的反英雄,富有喜剧效果的“黑色幽默”都使这部小说蒙上了明显的后现代主义文学色彩,使得这部小说的解读困难重重,正如贝娄所言“要读懂我的思想,派你们最杰出的人来”。《洪堡的礼物》无疑是后现代主义的又一力作。
  参考文献
  [1] 李盈慧.《洪堡的礼物》的艺术特征[J].科技信息,2007(4).
  [2] 宋兆霖主编,蒲隆译.索尔·贝娄全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3] 曾繁亭.金元帝国艺术家之悲剧命运[J].山东师大学报,1997(5).
  [4] 张加民.《洪堡的礼物》叙事艺术初探[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5(2).
  [5] 宋德伟.论《洪堡的礼物》的叙事特色[J].外语研究,2006(4).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