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发布时间:2019-06-29 04:05:50 影响了: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这是新课标所要求的. 《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论述: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数学教学活动应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这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名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如小学数学中有这样一道数学题:有4个小朋友正在进行男女混合双打比赛,另有一个小朋友在记分. 有的同学根据4名同学在打乒乓球,1名同学在记分,列出4 + 1 = 5或1 + 4 = 5;有的同学根据男女生人数列出2 + 3 = 5或3 + 2 = 5;还有的同学列出2 + 2 = 4,他认为正在打乒乓球的有2个男生,2个女生或者左边有2人,右边有2人,打乒乓球的一共有4人. 这些同学都能正确运用加法含义去解决问题,都是正确的. 又如船上一共有6人,船棚外有2人,船棚内有几人?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6 - 2 = 4,4 + 2 = 6,6 - 4 = 2,但学生都知道棚内有4人,这三个算式应该都是对的,后两个算式有代数思想,对其后续学习是有帮助的.
  一、由问题入手,训练推理能力
  问题:林老师买来3盒笔,每盒10支,每支1元,一支多少元?(1元)3盒共有多少支?(?)1盒多少元?(?)一共有多少盒?(3盒)一共要多少元?(?)在讲析这道题时,首先出示“林老师买来3盒笔”、“每盒10支”、“每支1元”,让学生在找对应条件的同时进行推理. 学生回答:“每盒10支”中“10”对应的份数应该是“盒数”,故与“3盒”对应;“每支1元”中“1”对应的份数应该是“支数”,故与“每盒10支”对应. 教师说:“怎样能将1与10这两个每份数对到一块去呢?”学生高兴地说:“每盒10支应该理解为一盒子里装10支,对于1来说,10是个份数. ”从而学生清楚地看到“每盒10支”这个条件的两面性:与3盒对应时,10是每份数;与每支1元对应时,10是份数. 怎么没人把3盒与每支1元看做对应条件呢?把这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引导学生解决两个每份数中哪个做被乘数的问题. 在推理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列式计算. 学生对题意有了理解,自然明白了为什么都选1做被乘数而不选10了. 因为1才是与总数直接对应的每份数,所以是被乘数.
  二、选准突破口,解决重难点
  在讲“被乘数与乘数的对应关系”一课时,要充分利用每份数、份数与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来学习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在“基本训练”中,要强化对应关系的训练. 如第一题:“每组有6人”,“每人有6个球”,“每12个球为1盒”,“6,6,12”各代表什么数?说出对应的份数(组数、球数、盒数),让学生指出对应的总数,再列式,为新课找准对应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第二题:“一共来了多少人”,“一共走了多少人”,关于求总数的问题,让学生在“每人有7元”、“每盒有20粒”中选取跟总数对应的每份数. 为学生解决了新课中出现两个每份数的问题,训练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通过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尝试教学,达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的目的,使学生获得了学习所带来的喜悦,逐步掌握了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三、立足课堂练习,训练学生思维
  课堂练习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因此要加强多层次、多形式的练习.
  1. 巩固练习
  让学生找出对应条件及与总数直接对应的每份数,再列式计算,只列式不计算.
  2. 对比练习
  有这样两道练习题:(只列式)
  (1)山前大队用车运苹果,每辆车每次运6吨,15辆车8次能运多少吨?
  (2)山前大队用车运苹果,先来了5辆车,后又来了10辆车,每辆车运6吨,一共要运多少吨?
  这样的习题,学生知道不要一看每份数就盲目用连乘法,要在比较中掌握例4的本质特征.
  3. 发展练习
  (1)出示“阜新实验小学五(6)班有64人,为扶助失学儿童如果每人捐款10元,全班一共可捐款多少元?” 要求学生将“64人”改成间接条件,再进行口头列式,注意题型比较. 有的学生改为“五(6)班有8个小组,每组8人”和“五(6)班有男生30人,女生34人”,这样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灵活性、创造性的思维.
  (2)出示实物,3包练习本(每包50本)和2包卫生纸(每包10卷),请学生编出例4结构的连乘应用题.
  (3)课后可以引导学生想想生活中关于连乘应用题的事例,做到数学和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很乐意地去调查研究,编出有意义的题.
  在小学数学尝试创新教学,教师可以体验到教学的乐趣,学生尝试到学习成功所带来的喜悦. 将老师的苦教变为乐教,使学生的苦学变为乐学,让数学天地充满阳光,数学课堂为此而焕发出勃勃的生命活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