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日本经济奇迹的终结【论“高增长、低通胀”奇迹的终结】
 

日本经济奇迹的终结【论“高增长、低通胀”奇迹的终结】

发布时间:2019-07-02 04:00:16 影响了:

  摘要:文章基于全球的视角进行研究,认为能源、土地、劳动及包括农产品在内的主要成本不可逆转地增长与多年来不断积累的超额货币,是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率上升与经济增长率下滑最重要的原因;通货膨胀率上升与经济增长率下滑绝非短期的暂时现象,而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趋势性现象。“高增长、低通胀”奇迹已经终结,如影随形的,是滞胀风险的积累。
  关键词:高增长低通胀;成本推动 ;超额货币 ;滞胀风险
  中图分类号:F822.5
  一、引言
  从1978年至2001年,除少数年份(1978年、1983年、1984年和1989年)外,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特征是,GDP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高度正相关,即高增长率一般伴随高通胀率,低增长率一般伴随低通胀率。在2002年以前,中国出现“高增长、低通胀”与“低增长、高通胀”格局的年份,实际上都有特殊背景,尤其是特殊的政治背景。①
  但是,从2002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期,不仅GDP年均增速超过10%,而且还保持了低通胀。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高增长、低通胀”格局是在世界原油价格、重要原材料价格和农产品价格不断攀升的不利情况下出现的:面对不断上涨的世界原油价格、原材料价格(尤其是有色金融)和农产品价格,中国不仅没有由于不利的“供给冲击”而引发经济增长减速并出现通货膨胀加速,恰恰相反,中国经济增长增长速度反而有所加快且通货膨胀直到2006年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参见表1)。
  只需要做简单的国际比较,就不难发现,这种“高增长、低通胀”的确堪称全球“奇迹”。因为,在所有主要的发展中国家,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在如此长的时期内在维持超高速经济增长速度的情况下而同时实现了几乎是所有发展中国家中最低的通货膨胀率。在过去近20间,平均而言,在所有主要的发展中国家中,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是最高,与此同时,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几乎是最低的(参见表2)。
  但是,任何“奇迹”必须经受也往往难以经受时间的考验。从2007年初开始,中国食品价格的猛烈上涨以及CPI不断加速上升表明,长期维持着经济超高速增长的中国,不得不面临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
  实际上,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的正相关关系(“高增长、高通胀”或“低增长、低通胀”)才是常态 —— 没有哪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能够长期维持“高增长、低通胀”格局。正如中国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3-1984年)的“高增长、低通胀”格局不可能持续一样,2002-2006年之间出现的“高增长、低通胀”格局也只是短暂的。2007年初开始的通货膨胀率的不断加速,本来已经宣告中国经济“高增长、低通胀”奇迹的终结(徐振宇,2008)。然而,2008年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深化,在导致全球经济深度衰退的同时,也促成中国决策层出台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仅在中央政府层面就高达4万亿元人民币)。计划实施的短期与表面结果是,中国经济又得以重新返回到“高增长、低通胀”的轨道——至少从数据上看,2009年和2010年基本是这种情形(参见表1)。②换言之,“高增长、低通胀”的奇迹,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而得以延续。
  预料之中的是,从2011年开始,中国经济又重新步入通货膨胀不断加速的轨道,且经济增长率开始下滑。面对这种不利的情形,决策层日益陷入两难的尴尬境地:如果通过刺激政策扩大总需求,必然进一步恶化通货膨胀;而如果要治理通货膨胀,则必须控制总需求,从而对经济增长必然造成负面影响。我们认为,中国当前所遭遇的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与经济增长率的下滑,绝非短期的暂时现象,而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趋势性现象。或者说,“高增长、低通胀”奇迹已经终结,如影随形的,是滞胀风险的积累。
  如上判断,基于我们对如下两个基本问题的回答。第一,为什么中国经济何以能够在世界能源、有色金融、原材料和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仍然创造了“高增长、低通胀”的奇迹?第二,为什么这种“高增长、低通胀”奇迹必然终结?
  二、为什么会出现2002-2006年之间“高增长、低通胀”的奇迹
  众所周知,2002年以来,虽然世界范围内的能源、有色金融、工业原材料、天然橡胶价格都出现了相当幅度的上涨,但这一上涨趋势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在2005年之前,全球范围内大幅度上涨的主要是原油和天然橡胶,有色金属、工业原材料价格的涨幅并不大。世界范围内能源、有色金属、工业原材料、天然橡胶和农产品价格的全面快速上涨实际上是2006年之后的发生的事情(参见表3)。与此同时,在全球资源性商品价格发生大幅上涨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仍然能够对包括能源和一些重要原材料在内的资源性商品实施价格补贴或行政管制,从而通过人为压低其价格以缓解成本上涨压力。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不仅与发达国家完全不同,也不同于很多发展中国家,其最重要的特征是,煤炭是远比石油重要得多的能源。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长期稳定在70%左右,而石油所占比重却不到20%左右(《中国统计年鉴(2011)》)③。低成本是煤炭得以长期占据一次能源绝对主导地位的基本原因。④因此,至少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对于中国经济而言,石油的重要性都难以同煤炭相提并论(石油价格由于直接关涉很多民众尤其有车一族的切身利益,所以往往更吸引眼球)。正因为中国高度依赖煤炭这种廉价且自给率极高(当然代价就是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比较严重)的能源,所以即便在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接近50%左右的2005年,中国一次能源的整体对外依存度也仅为4%(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官方网站的数据)。因此,只要煤炭价格能够保持稳定,石油等价格的大幅上涨,并不会对中国的总供给造成太大程度的“供给冲击”(这是中国经济与所有发达国家的基本差别之所在)。另外,直至2007年之前,中国煤炭一直能够完全自给,一直都是煤炭净出口国。而且,从国际市场来看,从2004-2007年,全球范围内主要煤炭出口市场(澳大利亚和南非)的价格基本上稳定在55美元/吨的水平(数据来源为IMF)。考虑到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中流砥柱性角色,世界煤炭价格的稳定对于中国物价总水平的稳定显然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