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展望2020:上海离国际金融中心有多远 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
 

展望2020:上海离国际金融中心有多远 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

发布时间:2019-06-30 04:02:04 影响了:

  6月26日,上海美国商会发布了名为《展望2020》的报告,对上海在2020年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能性进行了评估。  报告指出,尽管拥有巨大的优势和较乐观的前景,但上海迈向国际金融中心的道路依然漫长而艰难。建国际金融中心到底有什么“钱景”
  像纽约和伦敦一样,成为全球一流的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在2020年前想要达成的目标。早在2009年3月25日,中国国务院就正式表明了这一希望。
  尽管《展望2020》的报告用了一堆形容词,来解释国际金融中心对一个城市而言,到底有何独特魅力。但其关键字眼只有一个:“经济效益”。
  报告给出了4个最有“钱景”的“经济效益”:最重要和利润最丰厚的交易,将会在这里完成;最优秀的银行家和交易商,将会在这里工作;众多辅助金融业的企业,将会把总部设在这里,以便为金融业提供服务;在金融和相关行业中享受优厚待遇的专业人才,会雇佣许多其他人员,来满足其衣食住行、娱乐消遣和其他需求;为便于交易,本地货币会经常被作为交易货币使用。
  除此之外,报告提及了一个“更重要的”好处。即这些因素还会进一步吸引精英和权威人士,来这里生活居住。他们的威望和在全球金融方面的广泛知识,也会为这里带来地缘政治“软”实力,为金融业驱动下的非金融经济体的发展情况,提供有用的指引。
  正因如此,与全世界许多城市一样,上海正借助政府帮助,努力跻身成为为数不多的、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值得借鉴和反思的“东京模式”
  即使是在上海美国商会最引以为傲的、由资深学者构成的智库中,也无人对“上海2020”最终将呈现出的样子,有一个呆板定式的设想。
  报告认为,上海并不是纽约或伦敦的翻版,而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这一层面上,上海的邻居东京,也许能提供更多有益的借鉴和教训。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东京也曾被寄予厚望。许多人认定,东京必然会成为一个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这种期待绝非凭空而来。报告详述了东京在当时拥有的巨大潜力:它曾是亚洲主要商业城市,并曾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心,并在之前数十年里,推动东京金融市场创下价格水平和业务量的最高记录。因此,外国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纷纷将亚洲总部设在东京,或至少把主要业务放在那里。
  同时,日本有大量私人存款可用于全球投资,因此,也拥有全球一些最大的金融机构。这些机构基本上聚集在东京,从而潜在地显著促进了东京发展。良好的劳动力和高质量的生活水平,也为其提供了发展基础。
  然而,时至今日,几十年过去了,东京没有实现人们对它的期待,甚至已丧失了向一个真正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资格。
  日本金融和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以及随之而来的“失落的十年”,似乎让东京这些强大的优势和发展势头消失殆尽。
  但阻挡东京发展脚步的,还有一些强大的制度惯性。例如其政府政策、商业总体结构和本国政府的过分干涉。这与上海美国商会报告中总结出的妨碍东京发挥潜力的几大因素,几乎不谋而合。
  上海多年来为何总处于劣势
  从一定程度而言,报告认为,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有优势”和“前景乐观”。
  报告写道,从起步时,上海就持有了一些重要优势—一成为巨大且日益增长的中国金融市场入口点的潜力、“硬件”基础设施的巨大改善、期货和股权市场的存在和上海本身的活力等。
  这些优势,在上海为建成真正国际金融中心努力的过程中,会发挥强大作用。即便上海在短期内无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但一定会成为亚洲主要的、甚至是首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上海有良好机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全球金融中心。”摩根大通前投资银行家、现任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埃利奥特表示,“然而它必须避免东京、法兰克福和巴黎曾犯过的错误。”
  这些对东京失败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制度和政策因素,在上海同样存在。据此,报告称,能否完全避免这些因素制约,真正发挥优势,将决定着上海前路是否平坦。
  上海美国商会的智库认为,“对政治决策的忧心,是上海面临的最大挑战。”
  其他挑战还包括:使用高级金融产品的能力有限、人民币在全球范围的使用有限、与北京金融决策机构相距较远、参与者对于将中国法律用于全球交易尚显犹豫、相关服务依然不足等基础性问题。
  报告用“显然非常清楚”这样的肯定语气,来形容上海市政府对面临挑战的知晓程度。报告建议,上海需要扩大拥有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的范围,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
  报告特别强调,“这一切的进展都取决于中国中央政府的决策”,因为上海市政府在这些问题上不具有决策权。中国似乎正沿着有利于上海发展的方向迈进,但前进步伐却非常谨慎,这可能是使得上海多年来处于劣势的一大主要方面。
  政府需制定优惠政策帮助上海
  此外,报告提到了近年来外资公司对中国“政治保护主义”的担心,认为这增加了外国人在上海投资的风险。报告说,“外国人,甚至是许多中国人,都发现很难明白主要政治决策是如何做出的。他们也很难判断某项政策或重要决策,何时会被彻底改变。”
  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在全球范围内,金融业和政府当局都紧密联系在一起。金融机构和市场可以经受某些不确定性,但要在决策流程的不确定性下运营却尤其困难,因为这将难以预估可能出现的结果。
  报告认为“应该强调”上海市政府和中国政府的努力。报告说,“上海市政府显然知道这些问题,并提出了强化优势,弥补劣势的计划。中国金融交易量日益增长,中国政府有能力鼓励其中很大一部分通过上海来流动。”
  同时,报告给中国政府提了5条建议:可通过法律法规来实现这一目标,如授权交易和其他活动主要在上海开展;若将上海作为中国金融活动总部的国内外机构,政府将提供特别优待政策,政府可以使用税收补贴;应致力于解决监管、基础设施和其他一些障碍,否则会阻碍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进程;政府应鼓励和提供相关资源,可能会为上海这样正快速增长的金融中心带来最大价值。
  报告最后总结道,很明显,上海有望成为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但要向着2020年的目标迈进,上海需要付出更多年艰苦努力,和需要专心致力于这一目标的信念。
  正像美国美林银行中国区的首席运营官蒂姆·黄所说,“上海有资源,有经济实力使它成为一个地区或国际金融中心,但监管机构和政府确实需要打开更广阔市场,从而本土和外国企业都可获得市场、实现双赢。”
  (摘自《青年参考》2012年7月4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