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浅谈水墨人物画写生中的感性与理性认识:水墨人物画
 

浅谈水墨人物画写生中的感性与理性认识:水墨人物画

发布时间:2019-07-05 04:10:35 影响了:

  摘要:水墨人物画的学习离不开写生,在写生中需要对形象进行成功的“取舍”,正确的取舍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合理结合,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贯穿于水墨人物画写生过程的始终。  关键词:水墨人物画 写生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水墨人物画的学习离不开写生,很多人面对模特写生时经常会看到什么画什么,不知道哪里该取?哪里该舍?如何取舍?一张好的人物画需要对形象进行成功的“取舍”,成功的取舍是对模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合理结合。
  一、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及其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直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我国的绘画大师傅抱石先生曾说过:‘中国绘画无论人物画,山水画或是花鸟画,都是不满足于客观的描写,它更高地要求是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因此在画面上不仅要求表现客观世界,同时要表现主观世界。’这里所说的主观表现就是指理性的表现,主观就是对客观的东西经过分析而形成的理性认识,是经过思考后的认识。”[1]
  二、感性认识在水墨人物画写生中的表现
  (一)感性认识在落墨过程中的表现
  落墨更多的是构思如何用笔墨表现人物形象,但在具体表现过程中笔墨的干湿浓淡、节奏、线条等表达的是画者对模特的一种感觉、理解,没有固定的程序,达到画者的目的即可。写意人物画是在用笔墨造型的同时又在追求用笔用墨的主观能动性,使笔墨本身成为情绪的载体,画面不仅要反映内容美,还要有笔墨美。
  (二)感性认识在着色过程中的表现
  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手段主要以笔墨为主,但色彩在表现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中国画的色彩总体来说比较单纯。谢赫 “六法”中提到的“随类赋彩”,即根据客观对象的色彩来着色,但在具体写生中并非严格要求看见什么画什么,主要是表现画家对对象本身色彩的一种感受、理解。
  (三)感性认识在整理画面过程中的表现
  在整理阶段需要调整画面的大关系,注意大的墨色对比,恢复第一感觉,这里所提到的感觉是经历最初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后的感性认识,是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感性认识。
  三、理性认识在水墨人物画写生中的表现
  (一)理性认识在落墨过程的表现
  1.落墨的过程涉及到线条的长短、粗细、干湿浓淡等,要根据形象的不同质感和画面需要去用笔,例如白嫩的皮肤就多用淡笔、湿笔,粗糙、松弛的皮肤就要多用干笔等。落墨过程中要根据对象和画者的不同感受去表现,例如眼睛怎么画、鼻子怎么画……要仔细观察,不能概念化、千篇一律,否则所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是兄弟姐妹。人物形象的每个部位、特别是有特点的部位更要仔细观察进而有意识地去表现,这样才会更生动,否则每个部位都差不多,各个部位结合起来就和对象大相径庭了,更不能表现出对象的特点。
  2.画面的墨色同样需要从全局出发去思考、安排,如面对全身着黑色衣服的模特,如果裤子以大块黑色为主,上衣则可以留白,这样使画面厚重而生动;反之,白的衣服也可以画成黑的或灰的。在处理墨色时,其本身就需要有变化,笔墨的走向也要按照人体本身的解剖结构去处理。笔与笔之间,墨与墨之间,要大小相错、轻重配合、快慢有序,不能平板涂抹。
  (二)理性认识在着色过程中的表现
  写生过程中要尽量根据自己的主观需要来着色,看起来舒服、漂亮,把握好整体关系即可,其中皮肤色是关键,脸部的颜色主要以表现结构为主,根据客观对象表现画家自己的感受,比如画饱经风霜的老人,其皮肤就偏黑红色;年轻女性的皮肤就比较白、比较润,这个度需要画家自己把握,即画家自己对色彩的理解。
  “在‘色不碍墨,墨不碍色’这一古训的前提下,依靠‘色彩’尽其能,显其位,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使得‘色彩’点缀于‘笔墨’之间,活跃画面气氛,增加画面亮点。同时只有充分地挖掘好色彩的表现力,寻求到新的色彩表现手法,修炼并达到格高品正的境地,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当下写意人物画的创作。”[2]
  (三)理性认识在整理画面过程中的表现
  写意人物画需要“大胆落笔,小心收拾”,在整理阶段强调的是“小心收拾”,要根据画面的需要调整其关系及墨色的浓淡等,进一步强调画面的关键部位,如五官及手等。这一阶段主要根据对画面的进一步理解、分析进行加工、处理。
  四、水墨人物画写生中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合理结合
  “画需知取舍,要加得上,停得下,意笔写生,只能加不能减,故取舍需早定胸中。”[3]在水墨人物画的写生中,正确的取舍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合理结合,所谓合理结合并非是各占一半,更没有规定各自该占多少比例为合理,有的作品偏重于理性认识,有的更多地表现画者的感性认识,总之,表现出画者的意图和作品主题即是合理。“从理论上讲,即便是最原始的再现,有时甚至是无意识的,在把对象搬到纸上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带上绘画者的主观痕迹,但这种自发的改造实在是过于初级,而经过理性加工的认识,有意识地去夸张强调,抓住对象的本质才是描绘的目的。”[3] 因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很难截然分开的,但同时也需要有意识地将它们合理结合,才能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
  五、结语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贯穿于水墨人物画写生过程的始终,它们是反复交替、互动促进的。我们既要做到在写生时对理性思维认识方式的掌握,也不能概念化、固态化地规定感性与理性在水墨人物画写生过程中的界线划分,侧重于任何一方都可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而其合理结合才是水墨人物画写生的高级阶段。
  参考文献:
  [1]万伟民.人物画写生与创作中的感性与理性认识[J].艺术研究,2008,(03).
  [2]梁雨.感受色彩——论写意人物画中色彩运用[J].新视觉艺术,2010,(03).
  [3]刘国辉,盛天晔.中国美院国画系水墨人物画精选[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2:3,6.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