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田野调查法浅析 田野调查法
 

田野调查法浅析 田野调查法

发布时间:2019-07-10 03:47:42 影响了:

  摘要:文章通过对田野调查法的概念、发展历史和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当前研究“三农”问题中对其的应用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重点强调了田野调查法在推动社会变革的进程、构建学术的新理论与框架以及在研究我国“三农”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田野调查法;“三农”问题;费孝通;新农村建设
  所谓田野调查,即指社会学中的一种实证进行的调查。英文为“fieldwork”,又被译为田野工作、田野作业、田野考察、野外考察、实地考察等。美国传统辞典中的定义是:“The collecting of sociological or anthropological data in the field”。它既不是按照预先拟定的理论框架去收集资料,也不是根据调查材料归纳出一般的结论。它的重点是直观社会本身,力图通过记录一个个鲜活的人、事、物,来反映调查对象的本质。田野调查的过程,其实是“理论”与“经验”两个层面往返交流、相互修正的过程。
  目前,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新农村建设工作成为各地方政府的一个重大的发展战略,山东也不例外。因此,国家和各地方政府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与举措,力图处理好“三农”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为了挖掘研究主题的新内容和新形式,我们决定深人到农村、深入到农户。通过参与式观察,即把观察作为自己研究的一部分,去真实体验农村生活和生产。为此,我们利用家乡的便利条件问乡镇作田野调查、利用县政府、乡镇政府关系介绍到农民家中,利用学校、民政部门或者其他部门的支持和资助前往农村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吃住在农户,访遍被调查村庄每个角落,走遍村庄每家每户,了解农民的疾苦、隐性的困惑,发现在问卷方式和一般访谈中发现不了的深层次问题。然而,农村问题,在中国整个社会变革的历史上,已存在了近百年。百年来未能彻底解决的问题,能否于朝夕之间迎刃而解?我们对政策的科学性并不疑虑,我们只是对其执行绩效感到心中无数。于是,想到了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具有悠久的历史以及丰硕的成果。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为适应开展农民运动的需要,作了大量的农村社会调查。尤以毛泽东同志的《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于土地革命的态度》、《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和澎湃的《海丰农民运动报告》最为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老先生对中国农村田野调查的贡献特别突出,他做的田野调查一生有三次:第一次是在广西金秀瑶山,第二次是在江苏江村,第三次是在云南禄村。这也可以说是费孝通从事人类学田野调查的三部曲,由此形成三部著作:《花瑶蓝社会组织》、《江村经济》和《禄村农田》。其中影响最大、获得广泛赞誉的是第二部《江村经济》。江村的调查对费孝通后来的学术之路和学术地位影响深远。费孝通本人也坦言,“江村是我有意识地观察我国农村社会和文化的起点,它也就孕育了我一生的学术思想”。正是由于1936年他在江苏省庙港乡开弘弓村开展的实地调查,他便依此整理出来的材料写成了博士论文,最后成书出版(《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此书被他的导师马林诺夫斯基(英国伦敦大学著名的人类学家)称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二十世纪230年代和890年代,一直延续到至今,我国产生了一大批通过田野调查方式形成的农村方面的专著。这些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领袖的田野调查,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学者的田野调查,构建了学术的新理论与框架。而我们所述求的,则是目前新农村建设中最广泛的农民的心愿,它实际上也是我们研究者的心愿。同时,它也应该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依据。
  用传统的调研方法去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这个问题又积淀了几千年的历史,我们对此并无把握。我们所能把握的,只是对陌生田野的向往,以及对农民兄弟并不陌生的情愫。
  (作者简介:邱见均,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推广。)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