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四个才女编剧的故事】才女的故事
 

【四个才女编剧的故事】才女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9-07-20 11:02:11 影响了:

  《金婚》编剧之一李东东说,剧本就是我的孩子。和李东东一样,对含辛茹苦创作的每个剧本,在编剧心中都是自己的孩子。

  剧本是“孩子”,编剧和拍摄者的合作自然是“婚姻”。

  王浙滨、张雅文、李东东、王喜凤,这四位女编剧的经历恰好印证了一句名言:“幸福的婚姻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而“婚姻破裂”的情形完全一致,制片方认为她们的“本子不行”,用他人取代了她们的编剧地位。

  李东东:与《金婚》的缘分

  

  背景:李东东应邀参加了电视剧《金婚》的编剧工作,她的名字却没有按照约定被署在吉林等地和海外播放的《金婚》中,DVD里也没有她的署名。为此,她以违约和侵权为由,向北京电视剧艺术中心和北京世纪星润影视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索赔121万元。

  截至2008年9月,此案正在审理之中。

  和赫赫有名的“大腕”相比,头发已有些花白的李东东知名度并不高。她的名字开始为人所知,是因为与《金婚》有关的官司。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李东东与电视剧《金婚》结缘,她的大学同窗王宛平是“红娘”。

  身为中央戏剧学院教授的王宛平,业余时间从事影视剧本改编工作,曾成功推出《幸福像花儿一样》等作品。

  2005年11月,正忙于创作另一个电视剧本的王宛平,接到了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创作50集电视连续剧《金婚》的邀请。

  据李东东介绍,因对《金婚》巧妙的构想很感兴趣,再加上是第一次和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合作,王宛平很珍惜这一机会,便邀请李东东一道做《金婚》的编剧。

  “金婚”二字,深深拨动了李东东的心弦。她和先生申健联手创作的多部电影剧本中,就有一个叫做《金婚》。那部《金婚》,使他们登上了“夏衍文学奖”的领奖台。她不曾料想,多年之后,创作电视剧《金婚》的机缘又出现了。没有多想,她就答应了王宛平。

  从王宛平那里得到一个写作大纲后,李东东“在3天内按要求赶制出了1集剧本”。在看了这1集“样本”后,制片方约李东东见了面。

  此次见面,双方“谈好了合同”。内容包括著作权――李东东作为编剧之一享有在“《金婚》一剧完成片片头编剧署名”;创作要求――李东东在创作过程中要保持“一贯写作风格和文学艺术水准”;报酬及支付方式――王宛平写前25集,李东东写后25集,稿酬为每集1.8万元(分4个阶段给付)等。

  作为乙方,李东东与共同作为甲方的北京电视剧艺术中心和北京世纪星润影视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签订了包含上述内容的“剧本创作合同”之后,立即投入了创作之中。

  因为自己的父母和公婆已双双携手跨越金婚岁月步入钻石婚时代,对剧情的把握,李东东“很自信”。

  但是,由于要在短短50天之内完成初稿创作,她把“经常和自己合写剧本”的丈夫也拉进了《金婚》的创作阵容。

  写作进展“相当顺利”,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他们写出了总计40万字的分场剧本。在交齐后25集初稿后,他们拿到了前10集的初稿稿酬。

  此后的4个月内,李东东“推掉其他工作”全力投入剧本修改工作。但在2006年6月初,她突然接到了制片方要她“退出合作”的电话。

  本着“好离好散”的心态,李东东和对方签订了一份补充协议。在拿到对方给付的后15集的30%的退稿费之后,她停止了创作。

  在这份补充协议中,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承诺:“《金婚》成片后前25集李东东、申健(李的先生)署名策划,后25集李东东署名编剧之一,申健署名策划。”

  《金婚》获得了巨大成功,2007年9月13日起在北京电视台播出时,李东东也是观众。

  但是,她从头看到尾,却没有发现自己的名字。她把电话打给总制片人之后,终于在后25集看到了自己的姓名。

  但在此后,《金婚》在李东东的老家吉林和海外播放时,她的家人和亲友都没有看到她的名字。在《金婚》的DVD上,她也没有看到自己的姓名。

  除此之外,李东东认为,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并没有“放弃使用”她编写的后25集剧本,而是“用了很多地方,用了很多细节”。

  “仅‘丢’了一个名字可以谅解,但这样做不行。”李东东说。

  2008年初,李东东开始了自己的维权行动。在多次交涉未果之后,5月23日,李东东把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和北京世纪星润影视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起诉到了海淀区人民法院。

  参考第一份合同约定的每集1.8万元的稿酬标准,加上其他因素,李东东和律师最终确定了121万元标的。

  随后,“天价”索赔引起媒体关注。李东东被指“想出名”,也听到了“剧本太烂”、“看到《金婚》火了,跳出来了”等说法。但她表示,“不想打口水战”。

  案件原本定于2008年8月19日开庭,由于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提出要追加另一个编剧王宛平为被告,案件延期开庭。

  接下来,李东东将要和自己的同窗王宛平对簿公堂。这个场景,是她“最不愿面对的”。

  王浙滨:被侵权的“大腕”

  背景:2008年9月8日,一部名为《传奇福贵人》的电视连续剧获准放映。得知消息后,王浙滨紧急向广电总局反映情况。

  2006年,王浙滨和儿子王放放历时3年联手创作的30集电视剧本《与皇帝离婚的女人》杀青。他们与中国文采公司签订了为期2年的著作权转让合同后,对方将剧本改为《历史的背后》投拍,编剧也变为一个名叫胡建新的人。为此,王浙滨母子以违约将对方起诉,对方也以违约起诉了王浙滨母子。

  目前,双方互为原被告的两场官司中的一场,上诉后还在审理之中。另一场侵权官司已难以避免――9月12日,王浙滨母子告诉记者,他们将以侵权为由起诉文采公司和胡建新等人。

  进入编剧这一行时,几乎所有年轻人都从“枪手”起步。拿微薄的报酬,自己写的剧本却署上别人的名字。

  王放放是个例外。

  因为他的父母是在圈子里大名鼎鼎的王兴东和王浙滨,王放放入门时,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和父母一道制作一份影视套餐――以电影和电视剧两种方式讲述末代皇帝溥仪第四个妻子李玉琴的故事。

  交出第一份成绩单后,王放放才发现自己的遭遇比同龄的“枪手”还要糟。

  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工作多年的王浙滨夫妇和同样生活在长春的末代皇妃李玉琴很早就相识。早在1999年,已来北京发展的王浙滨夫妇专程回到长春,对重病在身的李玉琴做了长达一周的采访,并与老人签订了回忆录《傀儡婚姻》和《坎坷岁月》的著作权使用协议,为创作《与皇帝离婚的女人》影视剧本做准备。

  一家人做了分工:电影剧本由王兴东来写,王浙滨和王放放一道写电视剧本。

  2001年,李玉琴病逝。两年后,王兴东的电影剧本告竣并被著名导演谢晋相中。此时,王放放从北京大学毕业。这个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大院里长大的孩子,因出国深造计划搁浅,便一头扎进了《与皇帝离婚的女人》电视剧本的创作之中。

  这个在北大拿到化学和艺术两个学位的小伙子,满怀激情地投入了这项工作。为“感受人物和环境”,他曾“五次去伪皇宫了解环境,也去过抚顺战犯监狱,沿着溥仪、李玉琴逃难的足迹,去了大栗子沟等地”;为了剧本吸引人,他仔细研究了韩国、美国和中国等地的剧本创作方法……一干就是3年多。

  王放放说,没有人写一个剧本花这么长时间,他这样做是“希望出精品”。

  母子联袂完成30集剧本后,中国文采公司看中了剧本并以每集高达3万元的稿酬买了它的两年使用权。据王浙滨介绍,投资人对剧本大加赞许,雄心勃勃地要把它打造成“中国的《乱世佳人》”。

  一场从编剧、制片人、导演、投资人都满怀激情的合作开始了。

  一开始,双方情投意合。王浙滨母子依约交付剧本并修改后,文采公司也先后给付了三个阶段中前两阶段总计60万元的稿酬。

  后来,因为对剧本修改意见不同等原因,感情出现裂痕。

  李玉琴的独生子黄焕新告诉记者,2007年4月12日,《与皇帝离婚的女人》的制片人到了长春,拿出剧本让他提意见。他发现剧本名称变成了《历史的背后》,剧本封面署名“编剧胡建新”。而对此,王浙滨被“蒙在鼓里”。

  几天后,《历史的背后》在长春高调开机拍摄。

  不久,王放放母子把北京文采公司起诉到了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以对方违反合同约定为由,要求对方支付剩余的30万元稿酬。而文采公司也以王放放母子违反合同,起诉至法院,要求对方返还60万元稿酬并赔偿经济损失18万元。

  

  法院采信的证据显示,王放放母子的稿件在修改过程中便被文采公司交给了胡建新,而文采公司在答辩中称,《历史的背后》是他们“委托职业编剧胡建新另行组织重新创作的同一题材的剧本”。在此情况下,法院判定《历史的背后》不是王放放母子主张权利的那个剧本。

  两个案件,已经同期下达判决。双方的诉讼请求均被驳回。

  2008年9月8日,一部名为《传奇福贵人》的30集电视连续剧获得播放许可证。据称,这部电视剧便是《历史的背后》更名而来,而它在广播电视总局立项时,相关手续和名称是《与皇帝离婚的女人》。

  以《历史的背后》非《与皇帝离婚的女人》在法院打官司,却以《传奇福贵人》(《历史的背后》)就是《与皇帝离婚的女人》在广电总局领取通行证。如是,《传奇福贵人》能否顺利播映,还是个未知数。

  而王浙滨不甘心儿子的处女作的结局。她说,为期两年的《与皇帝离婚的女人》的著作权转让合同即将到期,到时,她会努力去筹拍这部电视剧。

  张雅文:8年未碰电视剧本

  背景:“自费采访――署名被侵权――稿酬拿不到――三场官司打了7年――两次手术安了一个支架搭了6个桥。”张雅文如是概括《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的历程。

  1999年,张雅文独自赴比利时采访了一个侨居异国、名叫钱秀玲的传奇女子。在“二战”期间,钱托请一位相熟的纳粹将军挽救了大批无辜比利时人的生命。在深入采访后,她创作了22集电视剧本《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

  然而,在和潇湘电影制片厂签订拍摄合同后,因种种原因出现纠纷,三场侵权官司至今尚未彻底终结。

  自《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之后,在整整8个年头,张雅文没有再碰电视剧本。她告诉本刊记者,因为这部呕心沥血的作品被侵权受伤太深,她对电视剧本一直“敬而远之”。 自1997年以来,张雅文一直是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这个只在正规学校读完小学的女子,靠多部作品立足文坛,一直以行动书写一部人生传奇。

  张雅文最大的成就,是实地采访之后用真情实感写出的报告文学。但在1995年的夏天,她的命运和电视剧联系在了一起。她早年创作的两部中篇小说《趟过男人河的女人》和《西天有片殷红的血》被远方和陈国军看中,约请她与远方共同编写了电视剧《趟过男人河的女人》。

  这部44集电视剧在央视一套播出获得成功。

  因为编故事的能力强,又占有大量生活素材,张雅文觉得电视剧本强调的故事结构、矛盾冲突、人物关系及人物对话,非常适合自己。而电视剧本的收入可观,也让她这个“穷作家”暂时摆脱了经济困境。

  她曾多次去俄罗斯等国家采访,为了筹集资金,她总是背上一些服装边走边卖。在《趟过男人河的女人》之后,她又独立编剧并投拍了三部20集电视剧。从此,她再出去采访,“就用不着背羊毛衫和夹克了”。

  赴比利时采访钱秀玲的日子是1999年10月28日。为期一个月的采访结束后,她把自己关进堆积着大量“二战”书籍、资料和影片的书房,开始了艰苦的创作旅程。

  如痴如狂的8个月过去后,她独立创作的20集电视剧本《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被潇湘电影制片厂相中。

  2000年7月6日,张雅文和潇湘电影制片厂缔结了拍摄权转让合同。因为在3年前有过自己创作的一部电影剧本差点被一个“搭车”的人“一脚踢下车”的经历,这一次签订合同时,她特意叫上了自己在一家法院担任院长的先生把关。

  当年10月,《盖》剧的研讨会在京召开。因为与会专家认为这是一部“百年不遇的好题材”的同时,也“提了很多修改意见”,张雅文把原来的本子推翻,开始重新创作。

  在“玩命”改了两个月后,她把剧本交给对方,却迟迟没有听到回音。

  3个月后,回音来了。住在北戴河的张雅文接到制片人的电话,让她连夜进京。

  在接受采访时,张雅文讲述了接下来的情形――

  见面后,他告诉我,中央电视台说我的剧本不行(潇湘方和央视签订了合作协议),要另请他人。

  我一听就傻了。双方一直谈到第二天凌晨5点,我一直不同意。听他们说,请了一个姓赵的编剧改剧本,我提出和赵编剧一起改,他们不同意。

  我哭着给先生打去电话,他建议我拿“我是编剧,别人只能是改编;全额支付稿酬;对外宣传必须我是编剧;修改后的剧本给我看”等四个条件和对方谈判。

  制片人“答应”了我的条件,但把我签字的协议拿走盖章,却再没有回到我手里。

  后来才知道,通知我来北京之前,他们已经和赵编剧签了合同。

  

  我等呀等,一直等到7月15日,终于拿到了赵编剧改过的剧本。剧本的封皮是彭云题写的《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里面的标题却是《爱如大地》,再一看内容,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

  就在我看到剧本的第二天,制片方和赵编剧签署了第二份协议。在这份协议中,赵编剧由“改编”升格成了“编剧”。

  但在当时,我对他们签合同的事并不知情。孩子是我的,他们背着我卖了我的孩子。

  不久,她接到一个匿名电话:“张雅文,不抗争的话,你的编剧权利就没有了。”

  于是,她写下《以死以法抗争我的编剧权》,发给了制片方。

  经历了这一切,张雅文的身体出了问题。

  2002年大年三十,半夜12点,她接到一个拜年电话,问她看没看到《中国电视报》。在她的追问下,先生说了实话:“雅文,我本来想让你过个好年……”

  “他从里屋拿出一沓中国电视报,上面已登了四期《盖》剧的广告,编剧的位置上醒目地署着赵女士的名字,根本没有我……”张雅文端着盘子的手突然松开了,破碎的盘子和饺子撒落一地……她的心脏出了问题。

  2002年3月28日,《盖》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编剧的位置署名张雅文,赵女士为改编。

  《盖》剧虽已播出,纷争却未穷尽。

  后来,赵女士以编剧之名,在《电影电视文学》上发表《盖》剧剧本;《盖》剧的VCD、DVD光盘上署的是一位制片人的姓名;而张雅文也没能拿到剩余的25万元稿酬……

  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利,身体每况愈下的张雅文先后提起了三场诉讼:诉赵女士侵权;诉VCD、DVD侵权;诉潇湘厂著作权转让合同违约。

  那段时间,是张雅文人生中的艰难岁月。“这边等我的是3场官司,那边等我的是搭6个桥的心脏大手术。”见到记者后一直在笑的张雅文,说到这里突然哭了。

  后来,三场官司中的前两场以胜诉而终结,第三场官司历时6年有余至今尚未终结。那笔合同约定的25万元稿酬,被一审法院判给她12.2万元;张雅文上诉后,二审法院改判为1万元。后来,全国人大对张雅文的申诉做出“此案重新调查”的批示后,目前,案件被湖南省高法发回长沙市中院重新审理……

  在打官司的过程中,在一名心脏病专家的救治下,张雅文的心脏搭桥手术成功。

  王喜凤:泪洒《西沟故事》

  背景:王喜凤和郁旭光多次深入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采访,创作了以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李顺达、申纪兰等人为原型的《西沟故事》。2001年7月,该剧在太原电视台申报立项,并获得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拍摄,同时与中国电视剧艺术中心达成合作意向。

  2002年4月22日,中国电视剧艺术中心有关人员推荐作家郎云修改剧本。然而,郎云在修改过程中与原《西沟故事》剧组工作人员张强又在中央电视台影视部立项,在没有通知王喜凤等人的情况下,于2002年9月27日在平顺开始拍摄……

  此后,王喜凤和郁旭光将中央电视台、郎云、张强告上法庭。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后,经法官宋鱼水审理,王喜凤获得40万元赔偿,得以偿还为筹拍《西沟故事》欠下的巨额债务。

  没有人知道《西沟故事》,也鲜有人记得《天之脊》。前者没有机会面世,后者是前者的替身。被改写的不仅是《西沟故事》,还有编剧王喜凤的命运。

  写那部电视剧的时候,王喜凤即将从太原电视台退休,把西沟搬上荧屏是她的夙愿。

  西沟是个村庄,是中国唯一一位连任11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申纪兰、已故劳动模范李顺达的家乡。因太行山区的第一个互助组就诞生在这里,在“文革”前这个村庄比大寨著名。

  王喜凤对西沟有着独特情缘。

  

  在建党75周年的1986年,时任太原电视台导演的王喜凤在西沟拍摄了纪录片《上党老区人》。在她眼里,西沟是“山西农村最辉煌”的一片土地。在1986至1999年的13年间,她无数次去西沟采访。

  王喜凤做了许多短片,导演大型晚会也得心应手。自打有电视剧开始,她就开始介入这个行业,从美术、剧务、副导演,一直做到制片人。做到后来,她“想写一个电视剧自己来拍”。

  她想拍的这部电视剧,就是《西沟故事》。

  王喜凤和合作者郁旭光呕心沥血地写好了剧本,太原电视台领导当即拍板立项。但是,王喜凤想把这部剧的影响力做到最大,促成了太原电视台和中国电视剧艺术中心合作拍摄该片。她本人是编剧之一,也是制片人。

  在作品研讨会上,作家李准给出的评价是:“一个西沟涵盖了中国农村。不管别人看不看,这个剧我要看。”

  “一路走来,一路叫好。”王喜凤说。

  2000年,王喜凤退休后被太原电视台返聘,拍摄《西沟故事》。她按照要求修改完剧本后,从锦州电视台拉来60万元合作经费,从一家企业争取到500万元投资。

  但是,中国电视剧艺术中心却久久没有音信。突然间,她得到消息,剧组的工作人员张强和郎云已经把项目拿到了中央电视台影视部。

  心急如焚的王喜凤来到北京,想把项目要回来。她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他们把那560万元投资用上,只要不把我们抛弃了就行。”但在中央电视台大门外,后来成为阶下囚的冯某对她避而不见。

  王喜凤慌了:“锦州电视台那60万元,已经花了,给郎云改编1集1万元稿酬也是从里面出的。当时,我家里很穷,就是倾家荡产也拿不出60万元。”

  那些天,她天天为此奔波。

  一天,她正走在展览馆的天桥上,突然接到一个从西沟打来的电话,说剧组已经到了西沟,开始拍片子了。“我听了,一下晕倒了,接着从台阶上滚到了桥底下……”

  眼见事情已无法挽回,王喜凤返回太原,把家里的一套房子抵押出去,拿到4万元钱,上北京打官司来了。

  王喜凤幸运地碰上了好法官宋鱼水。她最终赢得了官司,拿到了40万元赔偿。

  用这笔赔偿,王喜凤还上了欠下的债务。而那部改名为《天之脊》,地点从山西改在河南,李顺达和申纪兰也剧中无名的电视连续剧播出时,她没有观看。

  “一切都没意义了。”经历了这一切之后,王喜凤的心“死”了。

  从此,她默默地待在家里。不久,她得了白癜风。

  “什么都结束了。”2008年8月29日中午,在事情过去整整5年之后,这位曾有一段辉煌职业生涯的女性叹息道。电话那端,她的声音里透出无限苍凉。

  记者手记:“剧”之命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上述四场纠纷涉及的电视剧,除创意和框架出自制片方的《金婚》获得成功外,其他3部的结局是:《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没有收回投资,从《西沟故事》改名为《天之脊》的电视剧未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脱胎于《与皇帝离婚的女人》的《传奇福贵人》前途未卜。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8年10月上半月刊)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